#用车心得用车心得话题,请选择长贴发文,尽量附上9张照片 【情况介绍】 时光飞逝,提车至今已一年又半载了。开着威兰达翻过山越过岭、穿梭过楼宇间,现在总里程有16000多公里。日常主要是我自己上、下班使用,当然,周末也会开车出去郊游,或者走亲访友。上下班的路况属于快速路连接线,整体路况比较好,一般很少堵车,单程12公里左右,个人驾驶相对比较激进,不喜欢开慢车,油耗感觉是比较理想的,单程5.5左右,哪怕夏天开空调,油耗浮动也不大,最低开过4.8,目前总平均油耗7.1L/百公里。 【驾驶体会】 1、感觉在日常用车中的动力很一般,2.0自吸发动机加CVT的动力组成,对我而言几乎没有什么驾驶激情,通常要3000转以上才能感觉到动力迸发,开高速的时候,用运动模式会比较符合我的驾驶节奏,超车也会比较干脆,不至于拖泥带水。 2、底盘悬挂整体还算柔韧,路感反馈清晰,避震弹簧对连续颠簸路况的反应比较迟钝,这点可能也和弹簧行程偏长有关。 3、刹车比较线性,踩多少有多少,踩踏力度和刹停距离是相对适配的。 4、方向盘有点偏沉,特别是刚起步、刚倒车或者极低速打方向时。 5、原厂的ACC自适应巡航挺好用的,开高速时可以启动用来缓解一下驾驶疲劳。 6、4S店赠送的流媒体后视镜挺便利的,对后方视野扩充很有帮助,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后方盲区范围。 6、电动调节座椅很赞,行驶时也可以调节。 7、21款的后视镜折叠功能缺失算是一点小遗憾。 【配置做工】 1、车辆配置都是中规中矩,实用为主吧,各项功能的按键在熟悉后都很清晰明了,按键间距适中,不容易误触。 2、大部分内饰也都有皮质材料包裹,对于颜色搭配和设计而言,确实有点过于老套,算是没有跟上时代脚步。 3、车机的功能也过于简单,基本只能蓝牙听歌,导航建议还是以手机为主,毕竟地图更新会比较及时。 4、加装了自动升窗器OBD,带自动锁车和胎压显示,基本补齐了21款的短板。 另外,话说现在新款威兰达很多功能都已经标配了,属实有点羡慕嫉妒。 【乘坐感受】 车上座椅的舒适性值得肯定,软硬适中,包裹性好,驾驶员坐下后,能感觉到一定限位,如果坐垫长度再长一点会更好; 隔音一般,时速100以内还行,120以上呼呼的风声就会不绝于耳。 音响效果可以接受,我自己对音质的好坏没有很强烈的偏好。 之前开的是轿车,现在换suv了,空间方面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大了不少,家人对这台车的空间也都比较满意,前后排舒展得开,不觉得局促,主要是近期再坐进轿车后,觉得憋屈了。 后备箱空间应该尊重表扬,巨能装,过年期间,家里的腊鱼、腊肉,再加上随身行李,全部都能装得下,而且还有富余。 【用车成本及保养】 保险费用:第一年4800、第二年3200, 停车位一个月300左右, 每个月加满一箱油即可,差不多350块钱, 目前保养2次,买了5年双保,5年16万公里,保养暂时不需要再多花钱, 高速每年4000公里左右,主要集中在节假日和过年期间(也有不免高速费的时候出行),一年不到1000。 洗车基本靠下雨和加油,加上现在很多简易洗车机,开过去过一遍,内饰自己清理。 合计用车费用:5000元不到吧,不包含预先支出的部分 【闹心细节】 1、自动大灯太灵敏,稍微一暗就会自动开启,据说和感光罩透光度不足有关; 2、晚上开车时,感觉前大灯的亮度不足,就是不太亮,挺费眼神的; 3、碰到过2-3次钥匙无法解锁,胎压无故报警,一键按钮无法启动。无法解锁时,需要用机械钥匙开锁后,把车钥匙靠近启动键进行启动。胎压报警的时候,自己有检查一下轮胎,并无异常,我就直接开走了,开一阵之后,也没有任何问题,去了4S店也检测不出什么问题。后来让我把车放4S店再做全面检查,一直也没有时间去。 【改进建议】 1、应增加后排储物空间,特别是前排座椅靠背的储物袋。 2、需要增加锁车自动折叠后视镜,这一点22款就已改进了。 3、手机无线互联功能,这点在23款上已有改进。 4、胎压显示,22款已经全系增配了; 5、副驾没有电动按键调节; 6、全车隔音需要改善。 【推荐人群】 用到现在,感觉车内配置和同价位或同级别的车相比,整体比较令我满意,当初就是看重丰田的口碑才购买的,用下来后,感觉确实挺适合家庭使用。 最后,感谢圈主骁睿915指导推荐!
#保养攻略2022年4月上牌,当时没有购置税减免,只有分期免息政策,觉得太麻烦直接全款落地花了12w,其中保险交了4600第一年不让宰很难!自己上的牌,要了一些赠品(灭火器、支架、空气净化器、贴膜、擦车掸子、吸尘器、打气泵、雨伞)目前行驶了15000+公里,油费7000,平均油耗6.5左右,累积加油930升,目前驾驶了一年零2了月,一直都是我自己开车。 🙋🏻♂️情况介绍 当时买车是因为媳妇刚怀孕,还有口罩问题,买个车觉得比较方便,基本就是每天自己加接送媳妇在北京上下班开,经常是堵车,很少有不堵车的时候,偶尔过节假日开车出去游玩儿,一多半还是市区开的比较多,闲着的时候偶尔也拉个滴滴。 🗒 真实感受 当时犹豫选车折腾了2个来月,试驾了吉利帝豪、起亚k3、本田混动、长安锐程cc 逸动,最后还是选择了别克威朗。 从动力上来说威朗在试驾的10-15落地的车型里面还是很抗打的,配的cvt变速箱加速很丝滑,不拖泥带水,前段和中段提速表显很出色毕竟提速确实有推背感,后段跑高速在180以后提速冲劲儿就变低了很多,但是跑200还是没啥问题。 从外观颜值上来说也属于运动轿车,如果选择GS系列,有熏黑套件和轮胎,顶配还有尾翼,很适合年轻人驾驶。 从空间来说正常前后排的空间还是很够用的,尤其是后排空间一点也不拥挤,中间凸起位置设计的也很低,后备箱也挺能装的,每次出远门2个24寸行李箱加一堆孩子用的都能轻松放下。 从配置上来说主动刹车、碰撞预警、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语音互动,手机互联,我觉得这些日常代步车足够用了。 我购买的是2022款威朗追风,自己加的尾翼,前后行车记录仪,宝宝座椅,脚垫。 🔧保养分享 保养的4s店选择对于我来说离哪儿近就去哪,正常都是要别克app线上预约,但是每次我都是临时决定做保养,所以全国在哪儿都一样做。 首保我当时是5000公里去做的,感觉有点后悔应该在开两千公里再去,原厂机油是真的好阿,放机油的时候油色还是很干净的,就是有点微微变色,毕竟5000公里的新车,除了换个机油机滤没什么可换的,当时买车的时候都是送的2次免费基础保养。 二保的时候我跑到14000+去做的,当时首保是换的别克壳牌全合成0w20机油,这种机油正常就是8000-10000或者一年更换一次机油机滤,但是呢4s店还是建议5000或半年一次,我是没有听,也有很多车友在说烧机油比较严重,加完机油跑个2000-3000机油就到下限了,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每款车型都会多少的有点机油的耗损,不可能没有,只是多和少的问题,但是你们看看你们的排气管还是很干净的,这是属于正常消耗,不算是烧机油。 二保我当时就只更换了壳牌0w20全合成机油和机滤,加入了1桶4升+1桶1升,最终加了4.5升到了油签的中上段,剩下的半桶4s店小哥也给我了,还给我把轮胎,刹车片,底盘,都检查了一遍,还给清理了轮胎上的石头子,让我去免费洗车我没用,都是自助的那种还得排队,当时有事儿就撤退了,按理说一万公里需要观察空滤汽滤,我自己动手打开副驾驶的空滤确实挺脏,于是自己选择从网上买的博世的空调滤芯,自己换的,花了不到50块钱,汽滤还算是挺干净的,用吹风机吹了吹又装回去了,还能用。 保养前和保养后的对比就是感觉油耗比原厂机油高了大概0.5左右,提车到5000公里前油耗稳定在6.1 6.2,从做完首保跟二保以后油耗就一直在6.7-6.9徘徊,动力方面不开ac空调的情况下,依旧推背感十足。 三保到时候还是去4s店做,当时第二年续费保险是在提车的4s店续的,三者300万,座位险10万,医保外用药10万商业险,交强,车船,一共花了3000,送了650的维保券,可以做一次小保养,我看了下机油是450一桶,工时费100,机滤是100,反正我当时跟他们说的很清楚,就要一次保养,如果不够他们自己掏钱。 🔎 槽点反馈 车不管多少钱都会有不完美的地方,除了车机信号是真的差,车机反应是真的慢,我觉得这些问题都不是大问题。 ✏️ 独家秘籍 如果大家购买了6次的免费保养一定要在半年或5000公里去做一次保养,因为券的有效期就是3年6张券。 如果都跟我一样就2次免费的保养,那么续费保险的时候也可以看下能不能要个保养,其实从外面保险一次也要300多块钱,不如踏踏实实的在4s店花500多做保养,我问的北京这边活动价是基础保养机油机滤工时费一共一次划下来580,其实也不算太贵。 如果去外面做保养还是选择途虎、天猫、京东这种大型的连锁店,他们也会给保养记录跟清单,万一车辆发生的问题也好有证据。 自己更换的话也就是空滤汽滤可以自己更换也很方便,有动手能力的都可以卸下来,如果在4s店的价格都在150左右,不太合适。 这是我提车到现在2次保养的经历及使用情况。 最后感谢圈主大雄推荐。
#提车日记提车日记 买车背景 在福建宁德这边上班,因有小孩子不方便出去玩回老家之类的,出行没有那么方便,外加今年车的行情比较差,降价挺多的就觉得应该要买个车了。 买车对比 1、毕竟首车,看的比较认真,在懂车帝看了很多车。做了很多比较也问了一下朋友。只打算买个便宜的可以代步就行。4月份就去本地4s店分别看了吉利的4代帝豪【22款】缤瑞车型、长安的22款逸动看中逸动的内饰空间跟动力,中途还有点纠结,后面选择吉利帝豪。 2、4代帝豪的外观因为22款逸动没有现车,就一直在等,等到了23款也没有22款了。5月份冠军版帝豪上市,改进了发动机车机,又去看了当时价格太高没有订。到了6月份出了政府补贴就跟4s一直磨。也问了省区福州的价格确实便宜,但是没有政府补贴名额(但是宁德名额还剩多得)但是考虑到长期在宁德,能在宁德买就宁德买。就跟宁德4s店磨,结合政府补贴的金额刚好跟福州一样就6月4号定了。6月8号提车政府补贴就没了。 购车费用 车型:23款四代帝豪冠军版尊贵 、裸车价:6.5w(低开)保险:3.8k优惠:9K 首付:3.3w、贷款5.2w、银行利率3.5里 贷5年(满一年可提前还款)月供1048 最后落得价:85380+利息 赠品:行车记录仪、脚垫、全车膜、油卡300 首保。 新车初体会 1.内饰做工、用料如何 1、内饰整体还不错,用料采用黑色真皮材质,我带着同事跟朋友他们车子都是塑料感满满的,但是我这车8万多的车,可以接受异味方面多多少少有一点点,不一点影响。好朋友送了去味的木炭,到目前还没有去味。 2、在车子上胎噪风噪太大了,我跑了省道路况不是很好。车子声音就很明显,还有音响很一般没有什么质感。如果要求质感的就听个响的感觉。有朋友建议搞个静音胎改个音响。目前因为新车没打算改,能听就行了。 2.驾/乘空间如何 主驾驶有一定空间,乘坐起来还不错,空间方面因为全家人个子都不是非常大,坐进去刚刚好不会太挤,后排乘客空间也满足需求。每个人都可以去试驾的时候感受一下,整体效果很不错试得时候,但是没有跑高,所以没有感觉到声音很明显,后备箱真的很大。完全够用基本放三个行李箱完全够,还可以放很多其他东西。空间够够得,这一点值得点赞。 4.动力感受 1.5L带CVT变速箱发动机,目前我已经有16年驾龄,刚就拿了驾照中间基本没有开过,所以刚开始会很小心,动力要求不是很高,刚开始确实觉得慢,但是有慢,有慢的好处。不小心踩到油门了会给人很长的时间反应。对于新手很有好。低速偶尔有一点顿挫感,中速以后就开起来很舒服了。非常的平顺。超车会慢一点。所以要提前判断够不够超车。 外观感受: 第一感觉这个帝豪外观真的好看没有话说,主要帝豪跟逸动比颜值,我觉得帝豪外观好看,说一下我选择它的优点吧.第一侧面车身轮廓、轮毂造型很漂亮,前脸造型有特色亮点,LED大灯真不错,远光灯好亮照射出来看得好远,完全不用担心路段好不好,视觉效果挺好的,车尾设计灯光效果很不错,锁车得时候,很有仪式感。 6.油耗感受 刚开始拿来19.9的油耗太吓人了,目前开了将近400公里左右,大部分都跑省道。一路上完全没问题。爬坡之内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吃力。日常家用首选,跑了两圈降到13.4油耗,不常用车,所以只能慢慢来。这两周70-80码的速度跑了两次省道。油耗降到8.3了。很多车友反馈后面会到6个油左右。同级别同价格的非常好。 7.总结一下感受分享~ 1、买的尊贵功能还是很多,平时开车的时候后视镜加热就很好用了。 2、对于新手就有一个非常友好的360全景影像。没把握就靠它了。别人没有的还要副驾下去指挥。而我们直接自己靠自己就可以完成。 3、还有一个很实用的语音功能,平时开车手跟眼都没有空,跟嘴巴动一动吉利就帮你完成了,非常的方便。 提一个小小技巧分析 平时开车避免猛加速跟急刹。可以节省油耗。 最后感谢圈主(炫迈推荐)
#用车心得端午前夜带着一家连夜出发去恐龙乐园游玩,也不知到碾压到啥东西了,直接干漏气爆胎了,大晚上十点多搁高速上走不掉了,多危险啊,当初买车时死活找销售要了备胎,这下有大用处了,家人下车退到护栏外,一个人放三脚架,卸后备箱行李,取备胎,换胎,半小时左右搞定,端午假期高速车流非常大,停车换胎太危险了,还好一切顺利,安全到达目的地,可怜我的米其林,刚过一千公里就打卡下班了。高速爆胎,一旦裂口大了,又急需驶离高速,这时候打气泵,补胎液压根没用,奉劝没备胎的车主,还是配上备胎放心点,多个非全尺寸的备胎,占用不了太多空间,也耗不了多少油,安全还是第一位的
#全新WEY拿铁申报信息曝光根据最近上市的新摩卡来推测新拿铁的价格,2022款摩卡29.5w,新摩卡23.18w,价差6.32w,对比一下配置表,会发现用料上减配了,而安全配置、舒适性配置随互有胜负但整体还是略逊于老款,电池减小5.67度。 然后对比新摩卡和2022款拿铁,会发现用料方面新摩卡基本和2022款两驱大杯拿铁差不多,而配置搭配方面则接近但略低于两驱超大杯拿铁,根据曝光的消息新拿铁电池变成了27度,减小7度,且换成了更便宜的磷酸铁锂。 大胆猜测新拿铁如果配置上看齐新摩卡,则应该是高配也就是超大杯,按照老款两驱超大杯 24.3w的价格计算,参考6.32w的价差,24.3-6.32=17.98w,根据摩卡用料减配和配置略低的理论,假设再加1w补齐配置也就是18.98w,这就是中配的价格,参考老款低配-1.4w也就是17.58w。看此前的宣传,那张图片还列了个护卫舰07当竞争对手说明会有高配超过20,估计会有图里说的什么芝华仕座舱什么的,护卫舰07的入门价格是20.28w,考虑到拿铁尺寸比护卫舰07小,那拿铁顶配定个20.28w去打你入门款绰绰有余吧。 所以预测价格为: 低配17.58w 中配18.98w 顶配20.28w 怎么样,算不算有理有据,不过有个变数就是会不会有长续航版本。 不过考虑到今年的对手都很强,深蓝S7增程200km版本才16.99w,而宋plus顶配18.98w,人家都是尺寸超过4.75m,拿铁尺寸吃亏了,四驱对于很多人来说不是刚需,枭龙max销量扑街是因为颜值,拿铁的颜值没问题,如果再不成功,唯一的原因就是价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