轼界
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迎来了最卷的一年,面对市场的下行压力,很多企业都用出了最简单,但也是最无奈的手段——降价。年初,特斯拉全系大降价。紧接着,一家家车企开始大打价格促销战。汽车行业“卷”,汽车营销更“卷”。
盖世汽车Gasgoo
一边公布着新年首月销量再次突破1.3万辆的“佳绩”,另一边却流传着出售旗下工厂和调整合资模式的“新闻”,农历新年刚过,神龙汽车——这家已经沉寂许久的法系合资车企,终于又一次成为了国内汽车市场上关注的焦点。
钛媒体APP
为了便于出行,很多人在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时候就会选择买车,但是汽车作为一个大件,汽车厂家为了售车开始捆绑汽车金融0首付方案,但高昂的经济压力还是让一部分人望而却步,于是就有公司看重这个空窗期,推出了共享汽车业务模式,并得到众多公司的认可纷纷跟进,让共享汽车在2017年火爆一时。
NBD汽车
日前,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已经在美国解散了其公关团队,但欧洲和亚洲部分市场还保留一些负责公关的人员。此后,特斯拉公关团队上演“大撤退”,几乎所有成员陆续内部调岗或者离职。除了公关人员流失,在过去的六个月中,特斯拉公关团队更是很少回应媒体询问。外媒发现特斯拉对外公关的态度“非正常”式急转直下。
天和Auto
一篇来自中工的文章让笔者感触良多,文章名为《谨防汽车营销被流量绑架》。文章中讲到小米SU7上市已半月有余,可是引发的关注热度仍然不见衰退,这体现了小米品牌及其创始人雷军的影响力和该公司进入汽车赛道的独特性,也引发业界对流量的追逐与焦虑。
吾心安处是吾家001
如何评价飞凡F7的使用体验呢? 最近飞凡这个品牌可谓是经历了各种非议,包括品牌的销量、裁员风波等。但是作为用户,我觉得飞凡F7本身还是值得推荐的产品。我从近一年的使用体验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动力和驾驶感受:单电机版本在23年4月发布的时间点来看,作为250kw最强后驱,毫不夸张的说,在路上基本上超车毫无压力。自适应模式基本只需要在需要驻车的时候深踩一脚刹车。同单踏板模式相比更舒适,操作也更简便。因为动能回收力度会根据前方障碍物距离自动调整。我最常用的就是这个模式了。最近某厂刚刚推出的轿跑车,在我看来除了顶配毫无竞争力,但依然不妨碍爆单,可见除了做好产品之外,厂家需要做的还有很多。特别是公共关系的维系,技术路线和产品规划的沟通,都显得更加重要。在这点上,飞凡做的非常不够。 2、智驾体验:同竞品相比,放在23年的时间点,基本可以说是准一流的水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厂家的进步也很明显,F7的体验差异性已经不够了。或者智驾这个产品特性,本身只是痒点需求,最重要的还是品牌曝光度、价格、续航和内饰设计等。但非常客观的讲,F7pro的智驾水准,比销量前十的大部分品牌也并不落后。只是未来需要找准产品定位,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了。毕竟作为新品牌来说,一个爆点可能比平衡的产品特性更重要。 3、外观和内饰空间设计评价:这一点可以基本打满分,在20左右的价位中,在细节的打磨和考虑上,飞凡团队是用了心的。比如横置电芯增加头部空间,比如后排娱乐屏的倾斜角度设计,再比如前排三联屏的黑色渐变色、简洁明了的方向盘设计。产品方面的小心思并不少,还是老问题,宣发团队把卖点定位到科技舒适,这无可厚非,但厂家对于渠道投入、品牌营销的投入总是感觉不尽如人意。加上23年底电车价格体系的重构,老车主又成了背刺的苦主。希望营销团队更努力争取老车主的推荐吧。 4、售前售后服务:这可能是最值得反思的,但从个人体验来看,作为新品牌也满足我个人预期了。希望24年有更多的售前售后网点吧。毕竟好的驾驶感受只有试驾才能让人感受到。
极越城北万象汇陈强
我车主的试驾极越01有感|总结: 销售服务超好!试驾的开心!车不错,太智能了,超级好开!可以入手!具体细节在下面有说。 故事会: 怎么个事咩。刷抖音看到极越01官方号在直播,进入一眼就被这个大玩具吸引了,定义说是机器人,一寻思,这个感觉很好玩,刚好是周末就直接在小程序上预约了试驾。 很快奥,就有销售给我打电话,我也很爽快,然后加v,预约了周六试驾,期间销售挺负责,问我几个人,什么时候来,注意事项等,前期确实挺不错的感受。 当天销售超级认真负责,没有任何营销,真的很专业讲解车的各功能,嗓子都冒烟了(我真有点不好意思),然后开始签署协议,带我试驾! 说下车吧,我酷酷开,主要体验下高速的用电量,续航是真的扎实!可能和我脚法有关,我要夸下,隔音很好!高架猛踩,风噪胎噪基本无感。开的是最低配的好像,在郊区路不好,没有那种咯噔咯噔的感觉,就很轻松比较软。我觉得最屌的就是智能驾驶了(百度),设定个导航,直接自己开,人工可以设置车距,不需要任何干涉,超级超级稳,还有车机(百度的智能语音),动嘴就完事了,开空调,座椅通风,按摩,关车门,开灯啥的只要是车上的物件都能用嘴说下就ok,不用在系统里来回找功能超级爽,真的适合我。
东西多的很
那是营销问题吗?售后服务网点少,小问题不断,车机不更新,车机更新过几次??24款车发布大半年一次没更新,蓝牙钥匙可以正常用吗??小米发布的晚都更新好几次了,卖不好是有原因的,就是纯纯的拉胯
车圈怪谈
1.理想L系列依旧领先,问界M7改款上市大概率会赶超理想(价格维持原价);蔚来最近依赖租电池确实销量大涨,不知道下个月还是否能够保持,本月应该会来到2w; 2.极氪的权益也马上到期,后续不知道依靠什么手段刺激销量,零跑C16应该会卖的不错,不到20w的价格确实会吸引人; 3.小米追赶的速度很快,目前只有一款车型,华为和小米的入局确实很刺激友商;腾势你不降价真的活不了,D9不能依赖一辈子; 4.深蓝其实相比较之前还是拉了一些,比较性价比的零跑来了,哪吒也开始卷啦,性价比已经没那么明显; 5.要说最可惜的无疑是小鹏,车子不错,智能化标签也很不错,就是外观太拉,营销极其拉,每个月价格不变,海报倒是换来换去,典型的换汤不换药; 6.极狐已经连续两周上榜,不是极狐多厉害,是友商太菜了呀!哪吒估计后续会追上来,哪吒L目前来看反响很不错!
兔子爆打鹰酱
还得是雷布斯啊,虽然为车主交付乐此不疲从70 位交车到几位交车。但一看加起来的销量也没有1万台。感觉创始版车主最多的新闻就是这个小米车出了事故,疯狂传播的就是一个翻滚两圈的却说成坠落山崖的就判定没事车子很安全。太尬了。那个小米出了问题。退车后重新排产。一天补贴多少钱,这又开始营销上了,结果没想到友商早就这么干了。不要再整这些令人反感花里胡哨的营销。什么不锈钢。比硬币还薄等等宣传上。骗骗粉丝得了,现在消费者也有自己的判断了。 虽然是这样双班排产。希望也把品控搞好。对我个人买了两次小米的手机的对于小米的品控只能说,全靠运气。既然那么多人都在盯着小米,那更要品质上精益求精。不过我觉得这个年底10万还是挺悬的。交付5万辆就算你成功了不要急于求成。
车314
很快,深蓝G318就要上市了,现在价格已经是最大的悬疑,之前传言大概是25万元起步,说实话这个价格并不算高,但距离预期的好价还是要高一些的。而刚刚业内传闻,“经销商透露深蓝G318预计售价大概会在18-20万元”,一下子就炸锅了。 网友纷纷表示,深蓝这回真是要杀疯了,S7和SL03性价比那么高,G318居然能击穿20万元大关,不得了! 不过,深蓝官方很快就下场辟谣了,“网上所谓深蓝经销商发布的G318上市时间和上市价格的内容是不实信息,深蓝现在的营销体系已经没有经销商这个身份”。 那么,这会不会就是一个烟雾弹呢?会不会是价格真的就这么便宜,深蓝只是希望把最大的惊喜留到发布会末尾呢? 换句话说,如果真的低于20万元,那么最肝颤的恐怕就是坦克300了,奇瑞捷途也得压力山大。 让我们拭目以待!
汽湃
营销不费力,哈弗H6痛失销冠
用户5241713562237
看车半年多,购车需求从5座变为7座,从纯电放宽到可以接受混动。 之前对风云了解不多。今天去店里去看了顶配车型,销售说现在全款现金优惠3万,如果有置换还能优惠1.5w,保险0.65,感觉优惠很给力。碍于下午天气差遂未试驾,留资,回。 晚上美滋滋逛论坛才发现,dcd上指导价是16.99,而销售所谓现金优惠3万居然是以预售19.99万去算,然后当做店里给3万的优惠 感叹,都说qr理工男不会营销,但这套路真是杠杠滴啊。
本来就是一个翻滚的事故,却传成了滚落山崖。连一些新闻营销号也是这样越传越离谱。现在的问题是还有一群人在传播。知道你想表示小米汽车的安全性。但不能夸大事实吧。为了证实自己车辆安全别的有些品牌翻滚的记录仪视频都发出来了。有些人是明知道不是坠落山崖却还在带这个节奏。那这山崖也太高了,我可真没见过这么高的山崖啊。牛顿听到都得懵逼了。
诗意天空C0L
ES6的成交量远超G9,前几周体验过ES6了,就个人体验而言,G9和ES6 各有千秋,是一个级别的车,总体差不多,但ES6的价格要高G9不少。可人家销量依旧不错,反观G9通过不断降价不断背刺老车主依旧销量低迷不振。小鹏,你意识到什么原因了吗? 1. 糟糕销售政策,不断直接降价拉低了G9的定位,不缺钱的客户不再考虑G9,转而买ES6。缺钱的觉得你还要降价而选择观望等待。 2. 不断无脑的降价政策,背刺了老车主(你降价的同时也补偿下曾经支持你的老车主啊,比方送积分,送服务或送电量啊),老车主谁会给身边的亲戚朋友推荐小鹏?安利小鹏? 3. 自以为是的智驾被华为系的比了下去后,那么小鹏你还有啥竞争力?要外观没外观,要售后没售后,工程师们闭门造车,不考虑市场要什么。例如:22款G9上市时电机啸叫声&G6上市的冻腿问题,处理方式和反馈效率实在太糟糕。当初22款G9 30万+的车上市时没有抬头显就算了,居然连行车记录仪都没有,实在不可思议 4. 糟糕的产品营销,当初22款G9花大价钱搞得5D 音乐座舱 沦为鸡肋,24款直接砍掉。甚至连能加分的丹拿音响也直接拿掉。行业第一个推出的800v也没宣传到位,为他人做了嫁衣。等 5. 最近几个月的销量全靠价格最贵的X9撑起来,真是可笑,公司管理层还是认为价格太高影响销量吗? 6. 等等 总之作为22款G9老车主我,对小鹏目前的状况一言难尽,如果要换车基本上不考虑此品牌了
如来神掌影视
从4月8日技术发布会开始关注智己L6,对这个车期待很高,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我的期待,尤其是5月13日发布价格之后,一直在对比。但营销和车型的选装方案还是让人尴尬,5月9日前我付了2000元意向金,承诺的2000元抵15000元的权益被上市权益2000元抵22000元覆盖了,让人摸不到头脑,但后面又说加送配件,但说实话,还是让人有点不开心。这就是所谓的“最终解释权归厂家所有吧”,你怎么说,我怎么听,但接不接受、买不买单的权利还是在消费者手里。 我还是去试驾了的,说说优点: 1.智驾领航功能不错,高架上的NOA很顺畅,变道分为三种:舒适、标准和敏捷,个人觉得开标准模式就很好了,敏捷有些激进,舒适有点拖沓。 2.一键贴边、循迹都体验了,很不错。 3.灵蜥数字底盘和后轮转向不错,刹车不点头,比较平稳,转弯一把过。 4.自动泊车很智能。进行到一半停了,才发现车位太窄,停进去了之后我主驾开门下不了车,应该是这个原因导致的。后来下车了用手机控制车辆自动泊车,一次成功。 再说说缺点: 1.座椅:前排座椅只有靠背通风,头枕很小很薄完全不能休息脖子,脖子有点累。 2.车窗:车窗洞口有点小,如果坐在座椅上要把头伸出去根本不可能。 3.内饰:头顶的内饰用料摸起来不太舒服。 总体来说,优势明显,也有短板,希望改进,在这个内卷的神仙打架时代,期待智己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期待LS6改款,期待让利消费者的举措更多、更实。 意向金退了,不代表这个车不行,也不代表我不认可这车,我还是等厂商友商再卷一卷,期待再次遇见更好的智己。 给自己一个机会,也给智己一个机会。 让自己多选择、多尝试。 让智己多提升、多突破。
车一杯v
国内车企营销现状,打工人反向卷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