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级车热门评分

【外观】大多数人买车看眼缘的,保时捷的外观自不必说,低趴的造型,圆润的车身,青蛙般的前脸,我这款轮毂值得一说,选配的20寸轮毂,亮黑的漆面,价格不菲。主动升降的尾翼,追求个性的小伙伴不妨加入选配单。【内饰】内饰的观感并没有特别豪华,但是用料比较扎实,大面积软材质包覆。一体式的座椅,包裹性不错,但是海绵填充量不是很足,乘坐体验就是比较硬,但是毕竟定位是跑车,要什么舒适度呢?【配置】在配置上都几乎拉满,因为比较注重驾驶,而且至少要看起来逼格满满。所以主动可升降尾翼,运动排气,运动悬架等等,只要是跟驾驶相关的都几乎选配上了,对于我这种爱听声浪的人是一种享受,但是时间长了其实也会比较吵,心情烦躁的时候恨不得换成电车。音响并没有选装,虽然有Burmester® 高端环绕声音响系统可选,但是在我看来和运动排气相冲突,一边开着排气阀门,一边用着昂贵的音响,有点冲突。还有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日常生活都是十分实用的功能。【空间】作为一辆两门两座的跑车,4379mm的车长,2475mm的轴距,去要求什么空间就过分了,起码坐两个人是没问题的,但是想把座椅放倒,或者以非常舒适的坐姿去乘坐这台车也几乎不可能了。虽然前后双备箱,但是后备箱放个上学时期的书包也就满载了,前备箱的空间还是比较理想的,放个18寸行李箱目测问题不大。【油耗】这款车有四种驾驶模式,标准,S档,S+档和自定义,温柔对待市区内在13个油上下,但是调节到S+去感受速度与激情的话,油耗分分钟飙升到27,不知道血压有没有随着一起飙升。【驾乘感受】零百加速4.4s,虽然不是很出众,甚至和现在大多数电车都没法比,但是声浪加持下,还是有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前后麦弗逊式独立悬架,整体偏硬,但豪华品牌嘛,调校功底十分出色,很韧,也不会有硬碰硬的感觉,但长时间驾驶对腰确实会有影响(但好在腰部调节的范围很大)。转弯时侧向支撑力很足,时速较快时会有贴地飞行的感觉。【总结】总体试驾过后,保时捷的高销量不是没道理的,即使是入门款的718,相对平民的跑车,产品力也是非常不错的,行驶质感也不错,并且回头率是真的高,能满足一点虚荣心。唯一要说的槽点可能就是想提车要加价,裸车出门几乎不可能,而且裸车配置是真的低。虽然保时捷不愁卖,但是如果再降低点门槛,相信会有更多消费者加入保时捷的大家庭。

外观:买这个车主要因为帅。有句话说得好,钱没了可以再赚,再不帅就老了。我选的是最骚的大漠黄,真车效果真的非常好。毕竟你都买了这个车了,就不谈低调了,帅气拉风就好。 内饰:老款宝马的内饰,该改就改吧。我选的是棕色内饰,强烈推荐!比黑色或者红色好看多了。 空间:两座车的空间就谈了。谈谈小的储物格吧。首先是方向盘左下没有小格子放行驶证。然后没有扶手箱可以放纸巾,只有两个放杯子的洞。靠近中控下方的储物格用起来也不方便,手机确实无处安放,后续要淘个漂亮点的支架。 操控:目前刚提车还没去跑山,后续再更新吧。 排量选择:因为自己平时极限驾驶的时间比较少,大部分是通勤需要,再考虑到性价比,就选的2.0,这个时候可能有水友要说怎么不加十万上3.0,直6才是宝马的精髓。我只想说,买车找到自己的需求就好,我开车基本不会超过4千转的人,应该是开不出车的极限的。 当然,以后真的入坑了,去移植一个2jz,岂不是更爽? 改装:后面需要改卡钳、尾翼、侧裙、前后唇,其它就不准备动了,争取6-8万内改出一台走街的骚车,成都的车友有机会带我一起玩!

坐标南京,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宝马香槟金的方鼻孔,所以导致对于蓝天白云神往已久,但家里却是其他的几个品牌,非常遗憾。其实一直惦记着4系很久,从刚改款未发布时大家对于大鼻孔褒贬不一到现在,终于才提到我心心念念,魂牵梦萦的车,其实对于26岁才拥有人生第一辆车的我来讲,给不到很实用、客观、专业的评测,但写下来分享同我一样年轻的车友们,也算圆满购车完结。 【提车价格】 坐标南京,全款落地52万,裸车价45.22,被四儿子店强迫捆绑1.4的装潢+综合服务费,本来想着走经销商的,但个人原因综合之下还是选择了四儿子店,价格不算优惠,按下不谈。因为是店里现车,所以钱款付完以后提车还是比较顺利,没有和其他车友一样焦急等待的时间,是不是还有点遗憾XD,店里送了6次小保养和一大堆华而不实的东西,对于我这种已经很冤种的人来说,其实再不再冤种一点已经不太在乎了… 【购车经历】 准备购车时看了很多很多的车,价格幅度也相对较大,我个人对于新款e300来说更钟情现款,但喜欢的配置和价格达不成一致,聊的几个四儿子店鼻孔朝天让我非常不爽。A7是家严强烈推荐的,但我仍然觉得还是有点老气(纯借口),最终在5系和4系中徘徊。后来相对于现款5系,更想要新款,但新款车价格没有优势,让我完全盲订也没有勇气,所以真的算是 力排众议 最终拿下430。 【外观】 外观没的说,喜欢的就是很喜欢,相比于运动,我更爱4系的优雅。虽然说两门版对于四门更显得修长优雅,四门的宽体更运动,跟我追求的有所矛盾,但本着谁掏钱谁说了算的原则,还是得简单保证“四门”的底线,甚至还多了个门(✧∇✧) 【动力表现】 因为之前一直都是开的日系车和奔驰S,你要我很客观的评价动力表现,我只能说 比他俩都好。目前才100公里,没有激烈驾驶过,但有一说一,只要你敢给油,动力还是嗷嗷的,运动模式一开地板油,推背感还是很有的,对象说这叫“晕车模式”,我不置可否(◞‸◟ )。其实对于城区驾驶而言,430是完全过剩了,我听着涡轮增压的声音再看着这拥挤的高架,感觉是有点不属于它在的地方。 【操控】 操控很精准,方向盘很轻,以前看着车友圈的评论里总是说“指哪打哪”,我很难有具象的感受,现在自己开上了我尝试来描写一下,总的来说就是你方向盘指向的位置在车辆行驶后,不再需要你去调整,这么一种感受。用的来说就是,在中速行驶过弯的时候,比你想象的要方向精准的多的多的多。 【驾驶感受】 因为我不专业,所以我只能后通过别人说的自己感受来告诉大家。“路感清晰”,指的是真的每一个路面起伏,4系都会反馈给你(•̩̩̩̩_•̩̩̩̩),会感觉整个车都会颠簸起来,而不是某半边的轮胎。这个说不上来的好坏,城区行驶感觉不多,但到了老城区的老路上感受还是有些强烈,但客观来说,这种颠簸绝对不是不舒服,也不是感受冲击力非常大,而是一种区别于其他车辆驾驶的特殊感受,所以各位请放心。 至于胎噪什么的,确实存在,我也看了别人的解决方案,我决定过段时间借鉴一下再回来分享,但有一说一,哈曼卡顿PK胎噪,我的评价是高速胎噪略胜一筹… 【空间】 我相信很多人都还是会在意后排的空间大小,虽然我也没准备后排带人,但实实在在的感受还是有的,我这里很客观的说,1米8左右(以上)做后排,在正常驾驶位的情况下,坐在后排还是比较局促的,不顶腿,不顶头,但也仅限于此了,副驾座椅放肆一点的话,对于舒服的坐姿就无法保证了。 本次不想写这个的,但是吧,保不齐有人看呢。 【总结】 我本来是没有用车需求的,之前家里也愿意给买车,但我出于养车成本考虑,也没有主张去买,但难耐近期南京秋雨连绵,把我和对象甜蜜的小电驴淋了好几次落汤鸡,在一起去地铁站上班的路上,我看着我和她狼狈的扯着雨衣骑车,下定了购车决心。在买车的时候有一万个人提了一万个意见,有一万个人批评你的想法,但我还是想说,如果我现在放弃了430,我可能今后不再会有机会再去开这么一个完全取悦我自己的轿跑,所谓的E、A6、X5,什么新能源插混纯电啥玩意的,我承认,这些可能是未来的趋势和大方向,我今后也会开上这些车,但他们什么时候都可以去开,但我现在不再去拥有我的430,可能以后真没机会了~ 我不专业,写下这个聊以慰藉与搪塞,欢迎大家讨论和交流,我喜欢买一些车品小玩意,有好物请务必推荐! 顺便想认识认识南京 江浙沪的车友~

24年下半年想着看车,兜里攒了50w但买车意愿并不很强,去4s店试驾330、430,没有心动的感觉。临走转角看到一台紫色小车,当时根本不了解这个车甚至以为国内没有40系宝马。但我走不动了 看了车辆信息,和销售聊完。总结两点:1、这是一台好车。2、销售问我要不要上m2 我不是冲动消费的人,于是开始相关研究。 上海4s店都没有m240试驾车(但有m2),约了上海bmw体验中心试驾。两台车试驾下来,我也没含蓄猛猛开。特别感谢带我试驾的小哥,很客观的告诉我:开M2一定要稳,不要想着买车就能耍,不然真会上墙。 后面仔细考虑了一下,觉得m240更适合现在的我,另外进入社会之后就没管家里要过钱,普通家庭出身也不好意思和父母开口要钱买车。自己的车自己决定,父母会觉得这种双门小车不实用。 决定下来之后找车源。最后石家庄现车,板车运回上海。贴车衣花了6k。 【选配】:自适应悬架、专业技术组件、座椅加热、高性能轮胎。 【驾驶感受】:直列六缸B58+8AT、前置后驱、后置座舱、短前后悬。从里到外,这套宝马精髓都有了。每次启动发动机的轰鸣都是一种享受。四种驾驶模式,通勤跑山漂移全能。标配LSD如虎添翼。不关DSC 80过弯也不心虚。sport模式回火声音很好听,关闭模拟声浪高转也有铿锵的回火,并不全是模拟。 【长途】:目前跑过最久单程三小时,座椅舒适度比预期好很多,腰部、侧向支撑都很饱满。 【通勤】:日常通勤50公里,上下班高峰期堵车,油耗13左右。 【载人】:我185,主驾驶没有任何问题。最多带过三个女生。除了后排没有大窗感觉比较狭隘,其实乘坐感受还可以,没有想象中那么局促。 【内饰】:宝马的内饰一直这样,我也不喜欢车里面发光的东西太多。 【不足】:1、车机网络比较慢,用自带的qq音乐听歌,需要加载一两分钟。 2、wifi和CarPlay不能兼得。连接上CarPlay之后,用不了我的车载Wi-Fi 3、销售对选配信息了解不足。车门三色饰板与单色饰板 关联什么选配,问了不同4s店的 四五个销售,都没说清楚 4、车机与手机音源切换比较慢 前五千公里完全按照说明书要求,转速没高过4000。后面越开越顺。目前六千多公里。 这台车定位太精准了,给你在城市中激烈驾驶十足的信心。不用担心超车、不用担心失控,享受每一次出行。每天下班回家路上,都很开心。周末找场地玩一下,也是游刃有余。 这是一台让人心动的好车,如果它恰巧出现在你的预算范围内,不应该错过

为了防止现车的天文数字加价,我们还是选择了期货。2021年5月20号订车,半年后终于迎来了我们的小红车。 拿到手开了几百公里,先写下初体验,详细的用车报告会在后续的视频节目中逐步更新。对Supra感兴趣的朋友们建议点个关注不迷路😉 先说外观,Supra尤其是红色,实车真的比照片和视频漂亮太多。棱角分明的车身和圆润性感的车尾线条,停在面前时的视觉冲击力简直无以言表。简言之,我的GT-R停在Supra旁边,就是个大塑料盒子… 内饰颜色在订车时纠结了很久。开惯了性能车的我本来想直接无脑黑色,但Echo却偏爱红黑双拼。等红黑内饰的实车坐进去之后才感觉到没有想象中的聒噪,是饱和度偏低的红色。搭配黑色Alcantara座椅中心和碳纤维点缀,还是很淡雅的。内饰唯一不满意的是方向盘,两侧有红色的部分看起来像“腊肠”… 配置方面,自适应巡航,抬头显示,这两个配置我开GT-R的时候就馋了好久,现在终于有了。360度雷达+倒车影像这个价位有也不稀奇。JBL音响的音质满意不拉胯,跑车里绝对算能打的。最重要的,宝马的无线Carplay太香了!再也不用上车插好线发现手机没处放了。至于没有L2辅助驾驶,看在Supra是性能车的份上就不纠结了,以后跑长途大概率还是开我的小名爵。 空间这部分的评分,个人观点,不同车型应该和各自的车型比,拿跑车和MPV比空间就不太合适了。但即使是和跑车相比,由于是双座跑车的原因,Supra的空间还是太小了。我的BRZ都比它能拉货,更别提大塑料盒子了…可能仅剩的“优点”就是坐在驾驶座,一转身就可以去后备箱拿东西吧… 操控,无敌的存在!真的太灵敏了!Supra的轴距比BRZ都短,应该是量产车里四个轮子最接近正方形的东西…开大卡丁车的感觉!个人感觉因为六缸发动机还是重了点,低速时的操控响应略输我的BRZ,但速度起来之后,变道超车只能用行云流水来形容。 动力。参数大家也都差不多背下来了,不提。还没出磨合期,现在开5000转以内动力延迟极低,加速感很窜。日常舒适模式代步时,8挡1000转出头也完全没有觉得乏力。这就是大排量的底气。等出了磨合期之后试一下弹射的感觉,后续有视频跟进。 最后说舒适性。其实像我这样玩车很早的人一直有种固有的思维就是: 性能车就应该是又颠又吵。所以买Supra的时候就没对舒适性有多少期待。但毕竟时代在进步,GT-R刚买回来的时候,日产大沙发初体验的舒适性已经让我怀疑人生了,这次Supra同样有惊喜。原厂避震阻尼的滤震能力相当不错,只要不是大颠簸的路面,都可以保持一种“路感清晰,但屁股不难受”的状态。在跑车里绝对算非常舒服的乘坐体验了。两张Alcantara拼真皮的座椅也提供了非常好的包裹感和腰部支撑。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过大坑坎的时候还是稍微有点“跳”,但毕竟跑车,要啥自行车🤪 初体验先写这么多,后续会像GT-R一样有大量Supra系列视频更新。 就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