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10万级家轿市场是合资车的天下,但如今比亚迪秦PLUS DM-i以“油电同价”杀入战场,吉利星瑞、长安逸达等国产车型紧随其后,用降维打击的配置和新能源技术,逼得朗逸(图片|配置|询价)、轩逸终端价格一降再降。
这场“新旧势力”的较量中,国产车真的能全面碾压合资车吗?车主又该如何选择?
一、销量背后的暗战:合资降价,国产抢滩
- 比亚迪秦PLUS DM-i:2024年1-5月销量破15万辆,7.98万的起售价直接击穿合资防线;
- 大众朗逸:终端优惠扩大至3.5万,经典款裸车价跌至7万区间求生;
- 日产轩逸:经典款“以价换量”,入门版落地价仅8万,但安全配置缩水至2气囊;
- 吉利星瑞:2.0T发动机+CMA架构,用“燃油车颠覆者”姿态抢走年轻用户。
现象解读:
国产车通过混动技术、智能配置和越级尺寸实现错位竞争,合资车被迫用降价保份额,但代价是减配、换装老旧平台(如朗逸经典款沿用PQ34平台)。
二、技术对决:燃油车VS混动车,谁更适应未来?
1. 比亚迪秦PLUS DM-i:省油王炸
- 核心优势:
- 亏电油耗3.8L/100km,一箱油跑1200公里,用车成本仅为朗逸1.5L的一半;
- 绿牌免购置税,落地价比同级合资燃油车低1-2万;
- 电机驱动提速快,0-50km/h加速仅3.7秒,城市通勤更灵活。
- 痛点:
- 高速后段动力衰减明显;
- 低配版纯电续航仅55km,充电频繁;
- 二手车保值率低于朗逸(三年残值率约55%)。

2. 吉利星瑞:燃油车的绝地反击
- 降维打击点:
- 全系2.0T发动机,190马力碾压朗逸1.5T;
- 轴距2800mm,达到B级车标准;
- 标配L2辅助驾驶、540°透明底盘。
- 妥协之处:
- 需加95号汽油,油耗7-8L/100km;
- 保养成本高于自然吸气车型。

三、真实用车场景对比:谁才是家庭最优解?
场景1:市区通勤(每日50km)
- 秦PLUS DM-i:纯电模式可覆盖通勤,每公里电费不到0.1元;
- 朗逸1.5L:油耗6L/100km,每月油费约500元;
- 结论:秦PLUS三年省下2万油费,但需有固定充电条件。
场景2:长途自驾(单程500km)
- 吉利星瑞:2.0T动力储备足,超车信心强,但油耗成本高;
- 轩逸1.6L:乘坐舒适但动力孱弱,满载爬坡易“嘶吼”;
- 结论:混动车(如秦PLUS)长途用油、短途用电,综合成本仍占优。
场景3:家庭多人出行
- 空间对比:星瑞>秦PLUS>朗逸≈轩逸;
- 舒适细节:
- 轩逸座椅柔软,但星瑞后排靠背角度可调;
- 秦PLUS地台全平,但隔音不如合资车。
四、购车决策天平:4类用户对照表
1. 务实派(追求极致省钱)
- 选秦PLUS DM-i:油费、购置税双省,适合年里程超2万公里用户;
- 避坑点:避开55km低配版,优先120km长续航版本。
2. 性能控(拒绝妥协动力)
- 选吉利星瑞:2.0T+CMA底盘,13万落地买沃尔沃平替;
- 避坑点:远离7DCT低配版,优选8AT版本。
3. 合资铁粉(信任品牌价值)
- 选朗逸1.5T星空版:终端优惠后13万落地,德系质感仍在;
- 避坑点:要求4S店赠送双离合变速箱延保。
4. 保守党(恐惧新能源)
- 选轩逸经典款:8万落地买“移动沙发”,但需加装倒车影像和侧气囊;
- 避坑点:签订购车合同时注明“非库存车”。
五、车主坦白局:买国产车的人后悔了吗?
秦PLUS DM-i车主说
- “省油真香,但冬天纯电续航打五折,充电桩排队时想骂人。”
- “底盘质感不如朗逸,过减速带颠得难受。”
吉利星瑞车主吐槽
- “车机卡顿,语音助手像个智障!”
- “95号汽油+2.0T,加油时心疼钱包。”
朗逸车主反击
- “虽然配置低,但修车便宜,路边摊都能保养。”
- “跑婚庆车队,合资车就是比国产车单价高!”
结语:没有永恒的王者,只有时代的车轮
当国产车用DMI混动、8155芯片、全域OTA重新定义家轿,合资车引以为傲的发动机、变速箱壁垒正在瓦解。**建议消费者跳出品牌偏见,回归真实需求**:
- 若充电方便,秦PLUS DM-i的性价比碾压同级燃油车;
- 若追求动力与品质均衡,星瑞比朗逸更“内卷”;
- 若钟爱合资品牌,务必抓住降价红利,但小心减配陷阱。
**下期预告**:
《10万家轿终极厮杀:朗逸、轩逸、秦PLUS、星瑞真人实测PK》
(实测油耗、空间、智能系统,用数据揭穿营销话术!)
**互动话题**:
**“你会为了省油拥抱国产新能源,还是坚持选择合资燃油车?评论区聊聊你的观点!”**
**关注我,带你用真话、真数据,揭开买车真相!**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