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特斯拉市值登顶!汽车产业背后的王朝更替

    E电园小编辑头像E电园小编辑头像
    E电园小编辑2020-06-12

    美国东部时间2020年6月10日上午十点零六分,特斯拉股价首度达到1000.72美元,突破千元“魔咒”。尽管在七分钟之后,特斯拉的股价就重回“9”字开头,但向上的通路已经打开,特斯拉市值上涨之势已无法阻挡。

    上探的势头刺激着资本的血性,在随后的半小时内,资本推动股价一路走高,特斯拉市值迅速向上攀升超过丰田,最终收盘定格在每股1025.05美元,市值超过1900亿美元,登顶全球市值最高车企。

    加载中…

    我们总会用一个标志性事件来指代一段历史的变迁,更何况是特斯拉将丰田从王座上挑落这般“勇者斗恶龙”一样的故事。此番市值顺位变换背后,呈现的正是汽车产业王朝的更替,这个百年来崇尚机械之美的传统制造业,其产业内核正在由动力电池、电机电控、人工智能等技术重新定义。


    客观来说,特斯拉自今年3月以来的这一轮股价上涨,受到了诸多短期因素的影响。5月开始的美股科技股上扬、潜力车型Model Y正式进入交付、与宁德时代合作的落地近在咫尺、自研电池消息频频传出、甚至隔壁一辆车没造上市的Nikola股价表现优异都为特斯拉在二级市场的表现注入了强心针。


    但我们仍然无法忽视这家公司自2003年以来的技术积累,以及逐步建立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霸权地位。无论是其自身越发完善的全球化产业链条与技术链条、与消费者建立起来的极强的用户粘性,还是近年来不断走高的销量表现,都为华尔街的资本带来了极大的信心。甚至可以认为,正是这些从底层开始累积的价值,将特斯拉的市值抬到了丰田之上。


    如今,特斯拉所代表的新势力,正在将历经百年的欧美汽车制造业挑落马下。旧的王朝已经过去,新的秩序正在建立,你我都是见证者。


    [·三个月涨幅近300% 谁在背后推了一把?·]


    从3月18日到6月10日,84天的时间,特斯拉的股价从触底的350.51美元涨到了1025.05美元,涨幅接近300%。在全球经济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的当下,这样一支股票足以被称之为妖股。

    但其实细看之下,特斯拉股价上涨背后,市场对它的判断又是相对合乎逻辑的。

    考虑大的背景,美股科技股目前都处在一个上升周期。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由于疫情导致公共办公场所关闭,科技巨头开始组织员工线上办公,线下的成本相对疫前有所收紧。


    在这样的背景下,苹果、亚马逊、微软、Facebook等公司股价逐渐走高,以苹果为例,自今年3月23日开始,苹果股价从低点的211.79美元,一路上涨至6月11日的349.32美元,市值来到了1.51万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一众科技股走高连带着纳斯达克指数突破10000点,达到历史新高,科技股站在了美股市场的风口上,特斯拉股价上涨300%似乎都能解释得通。

    但如果只用美股科技股风口来概括特斯拉股价的上涨,似乎有些太苍白了。毕竟互联网界知名鬼畜明星雷军老师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但“长出一个小翅膀,才能飞得更高”。


    那么,特斯拉在这三个月内为自己插上了什么样的“翅膀”呢?


    最直接相关的,就是特斯拉Model 3(图片|配置|询价)车型在全球范围内销量的强势表现,根据EV Sales数据显示,特斯拉Model 3今年1-4月销量同比上涨15%,共卖出85523辆;而从今年年初开始国产的特斯拉Model 3也已卖出19705辆。


    这两个数据有多夸张呢?首先纵向对比特斯拉自身,在2019年之前,特斯拉单款热销车型的全年销量大多稳定在5万辆左右。而在Model 3开始走量之后,5万辆的规律开始被打破,2019年仅Model 3一款车型就卖出了30万辆。


    到2020年,虽然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特斯拉的销售情况,但整体来看,其走量的形势不仅不弱于2019年,甚至疫情后的刺激性消费还将带动Model 3车型销量进一步走高。


    然后再进行横向对比,根据乘联会提供的数据,今年1-4月,国产特斯拉Model 3总计售出19705辆,市场份额占比11%,单车型领先一众对手,第二名的秦EV销量为13486辆,这个差距诸君细品。


    销量上的绝对领先只是一个方面,除此之外,特斯拉所表现出来的潜力也是值得期待的。


    首先,未来走量车型Model Y已经提前进入交付阶段。美国东部时间2020年3月13日,比预定时间提前半年,这使得Model Y成为了特斯拉第一款早于预计时间交付的车辆。

    这则事件传递出两个信号,一是特斯拉基本解决了困扰其数年之久的产能问题,不仅有功夫对付现有车型的生产,甚至有产线用来生产新的车型;二是特斯拉另一款理论上比Model 3更走量的车型正在进入市场,马斯克预计,这款车型的年销量很可能会在50万-100万辆。这两个信号中的任何一个信号都是足以让支持特斯拉的资本疯狂的。


    其次,特斯拉与动力电池巨头合作的消息也在今年上半年不断释放。1月底,该公司发布消息称,将会与LG化学、宁德时代进行动力电池相关的合作,在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电动汽车将会使用松下、LG化学、宁德时代三家供应商的电池产品。


    同时,特斯拉还在今年上半年透露了“Road Runner”自产动力电池计划,未来,很可能是三大供应商加上特斯拉自产的动力电池共同为其产线供货。

    这意味着特斯拉未来将不太可能会出现动力电池短缺的影响,要知道,曾经松下动力电池产能不足曾经一度影响特斯拉的年度交付节奏,两家曾经“亲密无间”的企业甚至因此产生了间隙。自产电池还将为特斯拉节省下一大笔采购电池的成本,这家公司的毛利率数据会在未来数年内变得更加好看,任何一个投资人得知这样的消息都一定会动心。


    最后,差异化的竞争对手也在帮助特斯拉把盘子做大。上周,美国电动氢燃料电池卡车制造商Nikola(尼古拉)在纳斯达克完成上市,募得资金7亿美元;本周一,该公司创始人Trevor Milton声称旗下电动卡车Badger接受预定,Badger装载氢燃料和电池组,续航能力达960公里。

    由于分别继承了交流电奠基人尼古拉·特斯拉的姓与名,特斯拉也被拉上台前与Nikola进行比较,不甘示弱的马斯克当即表示特斯拉半挂卡车Semi也将很快开始生产,这一消息直接刺激6月10日特斯拉盘前股价上涨5%。


    上述五个短期刺激要素,直接让特斯拉股价起飞,有投行在6月10日直接将特斯拉的股价预期从1350美元上调至1500美元,这意味着资本市场对特斯拉仍将保持看好。不过我们却不能简单地概括为,特斯拉近期的股价完全依赖于短期内优秀的表现,特斯拉来到这样的高度,其底层价值的长期积累是不容忽视的。


    [·蛰伏十七年 特斯拉终于蹲到电动化风口·]


    十七年前,2003年7月1日,马丁·艾伯哈德与马克·塔彭宁创办特斯拉时,很难想到特斯拉会迎来这样的高光时刻。哪怕是2004年埃隆·马斯克猛男天降,估计都不敢笃定特斯拉能够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


    特斯拉的模式是高度集成化的,因为特斯拉诞生的年代,根本就没有供应商专门为电动汽车供应零部件,没有代工厂有生产电动汽车的经验。这意味着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最基础的,就是自建工厂与自研核心技术。


    这家公司的第一款产品Roadster(图片),就让马斯克吃尽了苦头,这款借着莲花底盘打造的电动跑车花了这家公司整整五年的时间,单车成本达到12万美元,远高于当初特斯拉向外承诺的7万美元售价。


    最终在发布会现场,Roadster被临时提价到11万美元,马斯克惨遭买家拳脚相向。但即便这样,Roadster的赔钱销售也依然把马斯克搞到接近破产。

    这个时候,戴姆勒伸出了橄榄枝。时间来到2008年,戴姆勒率先感受到电动化浪潮的迫近,这家公司主动联系了当时已经量产第一款电动汽车的特斯拉。然后,特斯拉仅用8周的时间,就完成了对Smart的电动化改造,改造项目包括了底盘、电池、电机与电控系统,这样的技术力打动了戴姆勒,并收获了该公司的7000万美元投资。


    这笔资金让特斯拉起死回生,也让马斯克意识到了核心技术与工厂的重要性。在特斯拉之后的发展中,这家公司开放了很多专利,将许多车身零部件外包给了供应商,但唯一不曾放弃的,就是核心技术的自研与自建工厂。


    到目前为止,特斯拉可能是全球所有车企中,在汽车电动化、智能网联领域核心技术布局最为完善的企业。


    在三电领域,特斯拉牢牢卡死电池管理系统的系统总成与电机控制器,且在向动力电池领域进行横向拓展。


    在自动驾驶方面,特斯拉凭借其独特的“影子模式”,从已出售的上百万辆汽车中回传行驶数据,用于训练自动驾驶算法,搭配上最新的HW3.0硬件,特斯拉实现了目前量产车型中最强的L2+自动驾驶功能。

    而在智能化方面,特斯拉不仅最早实现了整车OTA,而且在人机交互方面,最早从简单的信息显示过渡到智能化的交互。与此同时,这也是第一家将整车ECU做到只剩三个的车企,充分发挥了特斯拉纯电架构的优势。


    核心技术的优势让特斯拉即使是面对今日一众整车厂与新造车势力的竞争对手,都丝毫不慌,甚至不客气地说,特斯拉对比今时今日的对手们,仍有半代到一代的领先。


    在自建工厂方面,特斯拉也有着别样的执着,不同于很多初涉造车的选手会借传统车企之手生产汽车,特斯拉从一开始就在美国弗里蒙特建厂生产,这也可以说是特斯拉向传统车企汲取的经验。

    效果显而易见,自建工厂帮助特斯拉顺利完成了产业集群的搭建,松下后来也与特斯拉合资,直接在美国内华达州建厂,由于两大工厂之间车程仅为4小时10分钟,甚至形成了知名的“4小时朋友圈”,4小时指的就是特斯拉供应链对特斯拉工厂的响应速度,高度集中的产业集群帮助特斯拉在高峰时期每周产出5000辆Model 3。


    2019年,特斯拉更是直接在中国上海建厂,10个月建成投产的故事一度传为佳话。到目前为止,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已经爬坡到周产能3000辆,进一步接近了美国弗里蒙特工厂。


    与此同时,由于上海超级工厂周边产业集群逐渐形成,特斯拉的国产化率正在不断上升,按照马斯克的想法,在今年年底,特斯拉的国产Model 3将会实现100%的国产化率,相应的成本也会进一步降低。如此一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将会成为比美国工厂效率更高的现金牛。

    自建工厂为特斯拉提供了生产与利润的保障,核心技术的自有化又帮助特斯拉构筑了护城河,内练内功十七年的特斯拉,如今乘着电动化的风口起飞,这是毫不意外的事。


    但这还只是第二层,特斯拉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是一家单凭技术驱动的企业。真正驱动特斯拉的还是市场的需求,这是第三层,也是真正挑动资本市场神经,让资本们追逐的关键原因。


    [·消费者追捧特斯拉 资本追逐特斯拉·]


    很大程度上,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被低估了,尤其是核心目标人群的需求。研究机构J.D. Power数据显示,国内大约有20%的消费者有意愿购买新能源汽车。


    也就是说,中国每年平均2000万辆乘用车销量中,至少应该有400万辆新能源汽车,但目前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水平仅在100万辆左右,且有大量新能源乘用车卖到了出行市场。


    销量与需求不匹配的原因在于,消费者难以在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品类中选购到满意的产品,比亚迪与蔚来目前来看暂且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二者覆盖的人群相对有限,更大范围的消费者面临着无车可选的窘境。

    特斯拉在此时入场,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原本被积压的需求,更优质的数字化功能与还算不错的驾驶体验,将众多持币待购的消费者转化成了特斯拉的用户,仅在今年1-4月,仅在中国,特斯拉就卖出近2万辆Model 3,与销量不振的自主新能源车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位4月底全款拿下国产Model 3的车主表示:“国产Model 3基本上满足了我对电动汽车的所有想象,首先是相对省钱,保养价格低,免购置税;其次起步加速快,超车给力,超充快也省时间;辅助驾驶功能还能减小驾驶的压力。”

    但特斯拉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层面显然也做得不够,无论是车门故障、漏雨、异响等硬件品控问题,还是车辆失速、App失效等软件问题,自特斯拉开始交付之后便没有停止过。这些问题正在消磨其长期建立起来的用户粘性,如果要将用户群体再扩大一个数量级,那这些问题将是特斯拉不得不面对的。


    但这个“如果”短时间内还不会到来,消费者对于特斯拉依然是追捧的。特斯拉成为今时今日电动汽车产业的头部玩家,消费者的需求极其重要,只要这一需求依然存在,特斯拉的未来就一片光明。


    除了在消费者市场受到用户们的追捧,特斯拉也是资本追逐的对象,这一点从近期特斯拉的股价中就能看出来,上面我们剖析了短期刺激对特斯拉股价的影响,那么资本所思考的长期刺激要素是什么呢?


    当下的产业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如果单看汽车产业,当下变革的浪潮就是电动化与智能网联,这股浪潮又裹挟了大量的资本入场,特斯拉作为最头部的玩家,受到资本的追逐必然是常态。

    但为何不是丰田、大众、通用等传统车企来引领电动化的变革,吸引一众资本依附呢?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丰田、大众、通用等传统车企的目标与特斯拉是完全不同的,特斯拉最初的目标就是造一辆纯粹的电动汽车,到目前为止,这家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朝着这一目标迈进,没有多余动作,也没有背负多余的累赘。


    反观丰田、大众、通用等传统车企,在特斯拉浸淫电动汽车十余年的时间里,这些巨头仍然躺在旧时代的温床上享受着燃油车技术最后的辉煌。以至于排放法规日益严苛之时,它们才匆忙向电动化转型,而匆忙转型的后果,就是承担无尽的后果,走得最快的大众已经感受到了痛苦,ID.3由于软件问题已经第二次推迟了交付时间,真正意义上的首款纯电产品交付不顺,让大众陷入了深深的焦虑。


    与此同时,这些企业还有燃油车时代的技术成果没有完全被消化,丰田的TNGA、大众的MQB车型平台都还没有走到生命周期的末尾,如果要快速转型电动化与智能网联,这些平台与技术将会成为这些传统车企的累赘。


    一边是轻装上阵、毫无犹豫直奔目标的特斯拉;一边是巨头包袱沉重、且转型问题诸多的传统车企,押注未来变革的资本自然会选择前者。


    这一逻辑,决定了丰田与大众注定难以引领汽车产业走向新的时代,甚至不如说,新时代到来的标志,就是旧王朝被推翻的过程。


    当然,笔者也不认为丰田与大众等车企会就此消亡。只是,特斯拉已经站上舞台,产业内的年轻血液开始展现实力,留给传统巨头的转型的窗口期正在逐渐收窄,如何在新的时代保持如过去百年间一般的影响力,成为了所有传统车企的共同难题。


    [·写在最后:特斯拉欲建立新王朝,但前路并非坦途·]


    作为编辑部“老特吹”,笔者旗帜鲜明地认定,特斯拉市值登顶意味着新王朝正在建立。但无法否认的是,特斯拉的未来仍然面临着诸多不可控的风险,其中迫在眉睫的,可能是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与贸易摩擦,这很可能直接影响未来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ps:编辑部小程同学本次站在了笔者观点的对立面,文章开头的视频是他的思路,我的文章与他的视频仅提供两种思考的角度,请在读文章的各位谨记独立思考:D。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