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知道哪些基本的汽车知识?先别急着冲贴膜店! 这些血泪教训不看真的会后悔到拍大腿❗ 刚提车的兴奋谁懂啊! 但贴膜这事儿真的要冷静~ 我身边好多小伙伴贴完就踩坑 总结了超全避雷指南,看完再贴也不迟 ➡️验车优先>贴膜 所有贴膜操作必须在上牌后执行! 改色膜:覆盖超30%需备案(全车改色必须备案) 窗膜:验车时前挡透光率>70%(国标要求) Ps:4S店赠送的贴膜服务建议验车后再预约 ➡️最佳贴膜时间 透明车衣:提车当天即可施工 窗膜/改色膜:完成验车手续后 ➡️施工时长参考玻璃膜:2-3小时(含裁切定型)车衣:根据车型1-2天(BBA等复杂车型更久) ➡️施工后养护细则 【黄金72小时】 ⚠️禁止操作清单: 1. 所有车窗升降(建议锁止车窗控制) 2. 天窗开启(尤其高速行驶时) 3. 触碰膜边缘(防止翘边) 4. 洗车/淋雨(车衣需保持7天干燥) ➡️7天适应期 前挡/后挡:避免使用除雾功能 车衣表面:出现水波纹属正常现象内饰清洁:改用干布擦拭 ➡️首次洗车时机 玻璃膜:3天后可正常洗车 车衣:建议7天后精洗(使用中性洗车液) 改色膜:避免高压水枪直冲边缘 ➡️品牌选择建议 窗膜:威固、龙膜、3M、美基车膜、量子膜、驭能宇宙、强生等等 车衣:XPEL、威固、龙膜、圣佳、圣科、美基、威凯尔、驭能宇宙、保镖、等等 改色膜:3M、艾利丹尼森、欧瑞飞、驭能宇宙、AX、秃鹰、车衣裳等等 ⚠️避坑要点:警惕"原厂膜"噱头,认准电子 ➡️质保异常情况处理 出现以下情况立即联系施工方: 24小时内出现明显气泡 72小时后仍有水雾残留 膜体边缘翘起超过2mm 听劝!刚提车不要着急去贴膜!
#真车主吐槽大会时光飞逝,转眼间距离我提车已经过去一年半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这辆2023款马自达CX-50(2.0安行版)不仅给我带来了无数驾驶的乐趣,也让我对它有了深入的了解。不过,在相伴的日子里,它让我想吐槽点也是挺多的,今天我就来吐槽吐槽。 1️⃣车机老犯毛病 车机的黑屏、死机问题算是常犯的毛病了。第一次遇上是在高速上,当时正用着车机导航呢,屏幕突然就黑了,吓了一跳;后面两次又不一样,是冷启动的时候屏幕死机,触摸屏完全没反应。 这两种情况的解决办法也得分开说:黑屏的话,得先熄火下车锁车,等一分钟左右再解锁启动车辆就行;死机要重启车机,步骤稍多些——先是长按音量旋钮让屏幕强制黑屏,接着同时按住“返回+收藏+音乐”三个按键,持续5秒后进入工厂模式,然后选“故障诊断”,执行“清除缓存数据”,最后点“系统重启”就好。 2️⃣内饰异响 异响这事儿真挺闹心的。平时开车时,不管是怠速,还是轻踩油门行驶,副驾驶车门总传来共振的响声。一开始我猜是安全带卡扣蹭着了,或是车门储物格里的东西互相摩擦,特意仔细检查清理了这些地方,可那声音还是没消失。 后来保养时去4S店说了这情况,他们给解决了,先是在车门铰链处喷了润滑剂,又在四个车门的铰链上都抹了润滑脂。打那之后,那个烦人的异响就没了,直到现在也没再出现过。 3️⃣变速箱顿挫 顿挫的问题主要在低速行驶,或是发动机水温没上来的时候比较明显,这毛病到现在也没解决。最近我正琢磨着怎么处理,听车友说给变速箱电脑重置可能有用,不过具体咋操作我还没弄明白。等抽时间学学流程,打算自己试着弄弄看。 4️⃣ CarPlay使用导航定位不准 用车机CarPlay 连接手机导航时,总遇到个挺烦的问题,手机信号明明满格,定位却反应很慢,还老乱飘。尤其进了隧道,根本没法确定位置在哪儿,一出隧道又得重新规划路线,特别烦人,现在我只要是在陌生的地方使用导航都是用手机。这烦人的事到现在也没弄明白怎么解决。 5️⃣车机默认音源的问题 刚提车那会儿,只要一启动车辆,收音机就自动响起来,有时声音还大得吓人。一开始不知道怎么解决,每次启动只能赶紧把音量调到最小,要么就按静音键,特麻烦。 后来问了销售才搞定这个问题,具体操作是在车机主界面点“娱乐”,找到里面的“音源”选项,点关闭就行。虽说就简单两步,但对第一次用马自达车机的人来说,还真摸不着门道。 6️⃣外观(车身两侧设计有点过了) 侧面有两个地方实在让我觉得影响颜值,也是网上不少人吐槽的点。一个是轮眉和车门底下大片黑色塑料,尺寸实在太夸张了,配19寸轮圈还好,能稍微中和下,我这17寸的搭着,轮眉就显得格外突兀,看着特不协调。 再就是底盘底下,有个凸起的包,不光让底盘少了那种平整的利落感,视觉上也显得零碎,美感一下就弱了不少。 悬挂(对于家用有点便宜) 7️⃣悬挂(对于家用有点偏硬) 悬挂采用偏硬的调教,在过减速带或坑洼路段,颠的人不舒服,特别后排颠的程度尤为明显,当然硬有硬的好处,只能说运动和舒适不能同时兼得。 8️⃣座椅(舒适性人性化欠缺) 座椅通风全系连选装都没有,这点真的让人不理解,在炎热的夏天座椅通风是多好的功能,至于后面自己可以加一个,但是后面加装的东西质量不勉让人担心,要是原厂就可以选装的话,我不管高低都要选上。在者就是对于后排座椅舒适度考虑也的不是很到位,填充物偏硬不说,座椅角度也不能调节,在人性化方面做的不是很到位。 9️⃣内饰(前后排用的材质差异) 前排内饰用料倒是挺实在,手能摸到的地方基本都是软性材质,质感不错。不过到了后排就差点意思了——面板上方那块区域用的是硬塑料,这也是网上不少人吐槽它的点。虽说可能是为了控制成本,但就差这么一小块区域的用料,实在让人想不通设计师是咋考虑的。 虽说这些都算不上什么大毛病,但细节这事其实挺关键的。也真心希望厂家能把这些细节再优化优化,让用车体验更好一些。
#爱车的隐藏功能1、如果你的预算有限,且对油耗特别敏感,每一滴油都要算计着用,那干式双离合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它可以帮你省下不少钱。 2、而如果你需要的是高性能和耐用性,常常在高速或高负荷条件下行驶,那么湿式双离合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它提供了更好的性能和耐用性,尽管可能一开始需要更高的投入和维护成本,但长期使用来说是省心的。 总的来说,选哪个,还是得看你的使用习惯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