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为何每次回老家,看到的汽车品牌大多为德、日和美系品牌?

    天和Auto头像天和Auto头像
    天和Auto2022-06-12

    你回到老家里最常见到的汽车品牌是哪个?

    A:大众奥迪、宝马奔驰,桑塔纳捷达、奥迪A3/4、宝马3系和奔驰GLA/B最多。

    B:两田一产,卡罗拉、雷凌、思域、轩逸,也有些天籁和老皇冠,村长家的儿子开普拉多。

    C:福特、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一般都是福睿斯、英朗和科鲁兹,新农村那边有些昂科威(图片|配置|询价)和凯迪拉克。


    好奇怪的感觉,好像合资汽车占了绝大多数;但是为什么在我们工作的城市里,似乎大多数国产汽车,而且有不少高端车呢?、最常见的有绿牌“迪王”(比亚迪),早几年以哈弗H6(图片|配置|询价)/7/9居多,吉利博越和博瑞也有不少,这几年有了越来越多的红旗汽车,还有小品牌可车子看起来挺不一般的蔚来、理想和小鹏,华为问界和东风岚图也变得越来越多。

    这是肿么了?

    这是今天要讨论的主要话题,也就是潮流品牌风向的变化,以及合资品牌的定位下沉。

    在北上广深和十余个新一线城市,以及部分二三线城市中,潮流汽车品牌曾经全数都是合资汽车,比如大众奥迪、宝马奔驰、两田一产和福特通用,有钱就买外国车;1~3线城市的人均收入显得更高,不差钱,所以买车就买外国车。

    在这一阶段里,经济水平相对差一些的四五线城市和乡镇农村汽车市场里,流行的是价格相对低、尺寸相对大、配置相对高,但质量不知道如何的国产汽车;这些国产汽车的价格便宜,符合这些区域、也就是三四级市场的用户需求。

    于是就逐渐形成了外国汽车品牌更高级,像“咖啡”,有腔调的一般认知,而国产汽车则是“接地气”的实惠之选;有些话说起来可能不好听,在这个阶段里的国产汽车用户一度被某些合资汽车用户视为“嚼大蒜的”,是不能和“喝咖啡”的人在同一水平线上交流的。

    这是形成“唯洋品牌论”的品牌观的核心因素之一,这里的品牌观一定程度反映出的是部分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唯外国论”逐渐成为其三观的支撑,衣服、鞋子、包包、餐饮、读物等等,都得是外国品牌才行;这是很严重的问题,这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一批人、一代人,甚至于几代人的意识形态,让很多人逐渐失去文化和民族自信心。

    可是这个过程不得不经历,因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虽然很早,但是在市场化和供应链体系的建设上是缺乏经验的;简而言之,中国可以造出不属于同期外国技术水平的汽车,可是却不能以相同的成本造出来,同样一辆车,外国汽车厂商依靠完善的供应链,以10万元的代价就能造出来,而同期的中国车企以20万的代价都造不出来。

    所以必须借鉴市场和供应链的建设经验,但是这些外国厂商不是慈善家,想要获取些什么就得“有偿置换”。

    在2000年之前的国内个人用户市场(C端)的潜力还没有激活,于是就只能把公商务汽车市场(B端)的购买力作为条件,与西方汽车厂商“置换经验”;这就是形成初期“唯洋品牌论”的根本原因,同期的西方国家仍旧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此时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参考毛泽东《不怕鬼的故事》)。

    对于西方国家而言,从高端商品消费开始推动文化入侵,把西方世界包装成美好的、高阶的、先进的、智慧的,以及种种的正面形象,同时还会潜移默化的打击中国人的文化和民族自信心;比如前一段时间被起底的“教材事件”,西方国家是从儿童课本和各类教材进行渗透,从儿童开始给中国人洗脑,使其自卑、使其崇洋,然而崇拜的其实都是假象,欧美的历史和文化里,充斥着的各种各样的肮脏,当然也不能否认有些优秀的、正面的、人性的作品的存在,但大多也是被夸大其词的。

    用高端商品推动文化入侵,用文化入侵在各个领域中为洋品牌赋魅。

    久而久之,必然会出现“全民崇洋”的可怕结果,这是在动摇国之根基,是不能允许其肆意妄为的。

    于是潮流品牌的风向变了!——给你三十年的市场霸权,还我强大的中国工业。

    上面讲到了第一批外国汽车的应用主要是在B端市场,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普通人不懂得汽车,也就不懂得该如何选车;第一批个人用户市场里的车主,选车的参考只能是B端市场的选项,也就是说B端市场的选项成为了潮流品牌风向标。

    不论在欧洲、美国、日本还是韩国,公商务用车的选项必然是个人用户市场的选择,最起码主体就是这一部分。

    初期不得不拿出市场来换取经验,于是形成了“唯洋品牌论”的现象,同时也让中国承受着“文化侵略”带来的伤痛;而现在的中国已经建设出了全球最完善的工业体系,拥有内燃机车的完整供应链,有领先于欧美日韩的电驱汽车产业链;具备的是以最低成本造出同级别最优秀汽车的能力,国产汽车可以在各个方面实现反超外国品牌汽车。

    尤其是在三电领域里,中国制造的实力非常强悍,可以以普通中高端车的代价,打造出外国品牌百万级汽车的实力。

    那么此时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候了,前一段则是“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国品牌要崛起,首先要做大到的是从B端市场扭转方向,于是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公务汽车再不允许采购新的外国品牌汽车,包括以合资模式打造的外国品牌汽车;取其而代之的是红旗、王朝(比亚迪)、长城、长安、吉利、江淮、大通、福田、传祺、蔚来等等优秀的中国品牌汽车,这些车从“头部”逐渐成为头部品牌,而这些红色风向标成为了个人用户市场里的全新风向。

    国潮品牌崛起了,近几年里,主流、中端和高端国产汽车逐渐在一二线城市站稳脚跟——为什么会先从一二线城市开始呢?

    其实这是因为文化复兴要从教育抓起,要从少年儿童的培养开始,比如从传统舞蹈、绘画、射艺、武术等等项目开始传统文化的课外培训开始;可是这些课外培训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初期只能从经济发达区域开始普及。而先从哪里普及,哪里的文化复兴就会更早地实现,这里的孩子们和大人们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品牌则会更自信,加之B端风向标的指引,汽车国潮风就会从这里开始。

    讲到这里终于要绕回开篇了,现在应该明白合资汽车为什么会往三四线城市下沉了吧。

    原因主要是这些外国品牌的汽车在一二线市场中难以生存了,在这里可以负责任地说一句,那些西方汽车企业没有一个在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用户时是“不双标”的;面向欧美日韩市场提供的是价格低廉且品质高的车辆,面对中国汽车市场提供的是价格高昂且品质低的车辆,这种赤裸裸的双标等同于歧视。

    重拾自信心的人们对于这些品牌是不齿的,所以只待由上至下地认可了中国汽车品牌,这些先觉醒的人们就会拥抱我们自己的品牌;而在三四级市场里的汽车用户,还是有一部分没有真正的接触或深入地了解文化复兴,这有客观因素,所以对于洋品牌还是有些崇媚的,曾经认为的是“没钱买国产汽车”,有钱了就去买外国车,这就是你回到老家里会看到诸多外国品牌汽车的原因。

    但是可以预测的是不用多久,这些合资汽车在三四级市场里也会被淘汰;因为三四级市场的选车风向标是一二级市场,国潮品牌在一二级市场中的流行、外国品牌在三四级市场中的下沉,这是几乎同步的;待三四级市场清晰地看到一二级市场的新潮流风向后,追赶潮流也是必然的转变。

    所以,未来的潮流汽车品牌不论在哪一级市场中,都不再是外国品牌;中国品牌已经在崛起中,现在需要的是更多人对中国品牌、对中国文化的信心增强,也许中国传统文化类的教育不应当只出现在培训机构里,而是应当在义务教育的教程之中!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次阅读
    1评论
    17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