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rt汽车
在新能源的大潮下,各大厂商都在纯电市场里群雄逐鹿,而沃尔沃作为传统豪华品牌的代表之一,也带来了新款旗舰车型,不同于新势力产品的“配置堆叠法”,它依旧选择专注于“安全”,并通过配置为安全加码。
Triumph英伦凯旋上海
早在1966年在美国DAYTONA 200赛场上凯旋夺冠,为了纪念Buddy:Elmore从46名发车反超夺冠,凯旋为后一年新车型命名 T100RDAYTONA。DAYTONA之名由此延续,开启了凯旋对极致运动表现的不懈追求。 这是一台非常惊讶的中量级街道仿赛,三缸发动机的调教非常运动,同时在浙赛的多复合弯赛道中,放大了这台车弯道的运动性能,让驾驶他的骑士感觉不到这是一台600级别的车型,所以凯旋并不是大家印象里的复古车型品牌,而骨子里充斥着运动性能基因的英国特工!
车载娱乐
保时捷中国与全体授权经销商联合声明,这个声明,基本上都是官话、套话,但暴露出来的问题,确实触目惊心! 保时捷的电车真的差吗?Taycan也是最早使用880V,纽北圈速第一,对于一个运动型超豪华品牌来讲,它已经算是电动转型最迅速且有效果的品牌!Taycan去年在全球销量增长了17%。唯独中国市场玩不转了。 原因无非就两个: 1.中国中产阶层,预算减少了。以前炒房、炒股和精英白领的有钱人,包括拆迁户,都是保时捷核心客户,但这几年大家都懂,没这么多预算买豪车了,我们降价卖不动,而同样作为保时捷和中国轮流坐庄冠军的美国,911依然在加价卖。 2.中国电车的光速发展,让电车的定价逻辑完全打乱,保时捷依靠油车树立的价格体系,失效了。它完全没有对中国市场的这种变化,适应过来并做出调整。 总之,就是非中国品牌躺着挣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但凡还想着躺赢的品牌,不做出调整,都不会有好日子过! 目前保时捷一台车赚12万,而大部分大众化品牌单车利润已经低于1万,保时捷再不做出少赚钱的策略调整,那只能被调整出去!
英明果断风声H7
国内这款车太便宜了,准备回国入手一台,在美美国这边卖9w美金tmd直接两台EQE,真是割韭菜,国内价格很给力
太阳的耀夜宝马
提车之后,马上转站贴车衣,选择了v_kool威固的v5型号的车衣,比v3入门级好很多,价格在一万出头,性价比还是不错的,虽然威固是美国临牌,但是v3是国产,v5是原产地,光泽还是不错的。车衣还是选择5000以上的品牌,如果手头宽裕,多花点贴一个进口膜还是不错的,毕竟大几十万的车需要后期维护和保养,车漆保护还是挺重要的。
小红书马一龙
美国一个网红2017年订购了一台Roadster,该车宣称0-60英里/小时加速仅需1.9秒 ,0-100英里/小时加速仅需4.2秒 ,极速250+mph ,续航里程620英里; 更牛逼的是,定金是50000美金
emoji不emo
探界者plus为什么不是奥特能产品但宣称使用了奥特能技术呢? 众所周知,奥特能技术中标了美国军队卡车订单,从一开始就是为大型suv而定制,所以没有轿车产品。而宣称使用了奥特能技术的探界者plus和gl8phev,到底用到了什么呢?看看jackyq的回答
枯叶不黄
别搞混,全球第一辆插电混动汽车诞生地非美国,更非日本。而是实打实的诞生于中国-西安。 5月24日,西安比亚迪高新工业园迎来了一个超级喜庆的大日子——“全球第一辆插电混动汽车诞生地”正式揭牌。首款车型是以F3为原型打造的F3DM,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比亚迪插混车型早已全球第一。 5月28日,比亚迪即将在西安发布第五代DM技术,将再次刷新低油耗纪录,对传统燃油车再来一轮精准地“降维打击”, 让我们一起期待这场技术盛宴,与比亚迪一起引领绿色出行。 #全球第一辆插混诞生地#
用户1118126777114
特斯拉的model y在美国不光卖不过丰田的rav4连本田的crv都卖不过了。 model y在美国拿着7500美元的联邦补贴,真把特斯拉当什么美国的豪车了有些州还有地方补贴,丰田的荣放在美国尤其是混动都是要加价的,美国四月汽车销量,丰田rav4大涨了32.2%,crv涨了1.4%,特斯拉反而跌了6.6%,今年前四个月rav4销量比model y多了四万辆,去年model y可是妥妥的销量第一,而且还是全球销量第一,今年的销量第一应该会是rav4的了,2023年就是特斯拉的巅峰了,不知道曾经2000万的目标怎么想的,怕是200万都没有。 model3在美国没了补贴直接卖不动了,导致特斯拉四月美国销量下滑了17.4%,欧洲当面德国取消了补贴,法国对进口车补贴取消,结果特斯拉一季度欧洲销量只有14000辆【图片】
老郭机械局
原本开GL8车主,再换车要是再买个GL8是不是会被人瞧不起? 有人说别人换车都是越换越高,你这怎么原地踏步呢? 你还别说,虽然都叫GL8,但是在我看来算是升级了。因为别克的座椅,确实不一样! 之前有个美国人在国内试驾GL8,发到网上之后有评论抱怨:这GL8艾维亚也就折合6万多美元,第三排都给配了座椅加热和通风。凯雷德在美国最低配10万美元,顶配的V8机械增压版15万美元,结果都没给配三排座椅加热通风,你这通用就是偏心眼。 我知道他肯定是不爽的,但不得不说,美系车在国内,你可以说它设计风格像西部牛仔,也可以说它造型张扬,再或者马力大的同时油耗也高。但是不得不说,给的确实是多。 而且就费油这个事,最近别克想了个办法,国内混动这么火,GL8上个插电混动也是很合理的吧。 而且最近知道了一个事,GL8插电混动的座椅又要升级。一般都说舒服的座椅叫大沙发,座椅里边的棉,比原来厚了不少,这个作为老GL8车主,说实话有点羡慕。而且看表面的材质,好像也是Nappa真皮的。 和通用的人也沟通了一下,GL8插电混动的座椅与整车项目同步启动正向开发,设计车架构的同时就开始舒适坐姿的规划,总之一句话,以前的GL8座椅已经不叫舒服了。 如果有一天我的GL8换成了新款,那有30%的原因是因为座椅,30%原因是混动省油。 剩下的,可能是因为它可以不着车就能吹空调
大鱼
今天车可算到店里了 销售发来照片 说是正在做PDI检查 打算本周六去提车 正好还能赶上儿童节 30岁的儿童节送了自己一台美国摩托车 35岁的儿童节送自己一台中国越野车
小甘大人
日前,海外媒体曝光了一组新一代日产楼兰的路试谍照,新车预计会在年内正式发布。 从曝光的谍照来看,新一代日产楼兰此次褪去了部分伪装,格栅风格能够看到了,这款车目前在美国进行路试,前脸相比现款有所调整,采用了一些ARIYA艾睿雅和劲客(KICKS)的部分风格设计,V型的前格栅内,预计将采用横向的饰条。大灯组内部,也能看到有一些横向的光源。 新车侧面目前还看不太出来线条,但是整体轮廓是比较流线的。尾部来看,新车将牌照框的位置从后尾门,下移到后保险杠处,尾灯预计也是采用细长贯穿式造型。 此次曝光的还有新车的内饰,我们看到新一代楼兰采用了横向的双联屏设计,和ARIYA艾睿雅的风格相似,仪表的下方的饰板上和艾睿雅有些不同,空调控制区域保留了一些物理按键,并不是纯触屏。 日产方面目前很少透露对于这款车的信息,但是据外媒猜测,新楼兰预计将基于一个升级的日产D平台打造,D平台的其他车型是日产探陆和英菲尼迪QX60。动力方面,新车预计将会搭载2.0T发动机,新的四缸发动机将取代老款的3.5L V6动力。传动系统预计升级为9AT变速箱。
白宁的爱车时光
万里迢迢从美国买的烈马古董车标到了。感谢@冷车拼盘 的兄弟。现在报关很方便,线上缴纳关税就可以放行了。#白宁的Bronco烈马# 下周提车去!
jasonweng53
美国这种刁民市场也没有不带智驾版本的吗?智驾毕竟不是必须的,干嘛非得强加啊
aaronhe009
这台车是家里老人年轻时开过的一台车,都是当时单位给配的。照片应该是上世纪60年代到七十年代拍的,不知道是什么品牌的车,看外形应该是六七十年代的火箭车。可能是美国的。大家有知道的可以聊聊。
用户6811958886920
美国的车企不是不做电车的嘛,卖这么贵算了还是国产的插混安逸,配置比他高还便宜,这车估计又凉凉了
江南卡车
车型2015款,当年的新款RX200T,最低配精英版,后期叫RX300,2022年停产。 各位老板看官,各位好。本人闲来无事,发个帖子,纯粹个人观点,喜欢的请点个赞。 本人安全行驶167000公里,买车的时候因为没有展车,在车漆内饰以及配置上,不够了解,直接买了最低配。后来种种机缘,配置不停的加进去了,折腾的不亦乐乎。下面细细说说 1,低配座椅,原车米色咖啡色,麂皮绒化纤布。非常可惜,当时因为牛仔裤掉色,被我给换掉了,一共换了2次。一次咖啡色头层皮,一次是黄水晶棕原厂。原厂就是舒服,这个配置差价4万。 我自己改装2次,费用一次5K 第二次3K 2,轮毂,原车18寸,后来北京车友给我搞了一套典雅的20寸。18寸的开了3万公里,20寸的开了13.5万公里,换了2次轮胎。美国产米其林LTX和国产邓禄普max050,体验感受邓禄普比米其林好,米其林耐磨620。20寸的优点,转弯支撑好,刹车好,造型好。18寸的优点,胎噪小,马路牙子直接冲,轮胎便宜。费用轮毂12500,米其林5500,邓禄普4000 3,音响系统,原车无后备箱低音,无DSP,喇叭是先锋普通版。后来升级整套,F-SPORT的高级先锋,体验感受不错的。马克喇叭,没有听过,不好评价,肯定是还要优秀。费用大约4-5K 4,桃木方向盘,协调无比,手感很好。家里其他车,都是方向盘带凹凸的,这车低配不带,握起来有点平淡。费用大约2K多 5,颜色,改成了喜欢的银色,耐脏,防晒。一下子从老头乐变成小老头乐。费用3K 维修保养,一直4s,出保后买了保养套餐。期间有一次车子抖动,清洗节气门无效,后来发现是汽油质量问题,用回中石化95,立马不抖。还有一次维修,曲轴油封漏油,已经换了新油封,费用几千块,心疼了几个月。涡轮发动机,非常挑油,注意按时加pea洗喷油嘴。 这车动力马马虎虎,缺点是起步差一点,油耗偏高,16万公里,综合9-10L/100KM 优点,舒适度很好,开着很丝滑,隔音还行,可能不如老款270。高速动力挺不错的,刹车也挺好,比不了宝马,比凯美瑞好很多。 这个车准备开到报废,折腾下去的配置,让它好好为我服务。如果有闲钱换车的话,我想我会买一台微型小电车,纵情穿梭,和RX是完全相反的一台。哈哈哈
科技闲聊站y
要不是外国人亲口说出来,很多人都还被蒙在鼓里,直到好几家海外媒体发出报道之后,我才如梦初醒,原来之前传得沸沸扬扬的消息,全部都是真的! 美国媒体报道称,中国汽车将老牌车企甩在了身后。马斯克更是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如果不是贸易壁垒,中国汽车制造商将摧毁更多全球竞争对手。 按理说,中国汽车工业取得突破是全民沸腾的好事,可网上却出现一些毁民族工业的现象。2023年11月28日,汽车博主姚某在社交平台发布豹5百公里油耗18L的视频,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信以为真,给方程豹品牌声誉造成恶劣影响。 心细的网友还是发现了端倪,该汽车博主存在大量异常驾驶行为,蜀黎调查后还原了真相:车速120-140km/h区间占比超37%,车速140-160km/h区间占比超46%,车速超160km/h占比超过4%,最高车速竟飙到180km/h以上。 频繁超速驾驶,然后给豹5扣上油耗18L的帽子,误导大众,现在#比亚迪方程豹起诉某汽车博主索赔500万#,也给吃瓜群众敲响了一个警钟: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比亚迪公开反击恶意抹黑,这些抹黑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毕竟一枝独秀不是春,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胖纸
关于高合,你敢相信一个美国的公司把高合收购了?就因为在二月份出的单子,让高合陷入了慌忙!!!高合也是第一个要没之后被收购的一个品牌。 !!!
丽江中机杨晓萍
五菱扬光整车尺寸4985*1800*1975mm,轴距长3050mm;外观采用动感科技的山海蓝灰与极地白双车色,采用德国进口铝粉及珠光粉、美国进口世界500强PPG油漆涂覆,大气美观之余更耐刮擦。 五菱扬光基于超可靠的五菱红1号电池,可实现6.6Kw交流充电,随时随地随手就充;上翻式双铰链口盖设计,助力快速充电更便捷;电量从20%充至100%,230km续航版本仅需5.5小时,300km续航版本预计用时6.9小时。 五菱扬光具有超能装的6.5m3超大空间,货厢长度2830mm,货厢最大宽度1680mm,高度1365mm,一次可装9张床垫,货厢容积远超同级竞品。 五菱扬光具备1249kg超强载重实力、整车采用承重力更强的高强度笼式车身,同级最大尺寸的12层加厚胎布轮胎(同级仅8层),电机功率60kW,最大扭矩220N·m,平均电机效率85%,峰值效率可达95%。 五菱扬光基于高强度笼式车身,全方位保护电池安全。其车架高强度钢占比达83%;车顶最大可承受压力6.8吨。更有侧碰电池吸能区,采用纵横式结构保护乘员舱和电池安全,防撞梁高强度钢占比高达61%,有效提升溃缩吸能效果。
优雅帆船jXH
#人生第一辆车我的第一台车是一台二手S60。那时候在美国留学,没啥钱就买了台二手沃尔沃S60,买的时候10万公里多点。开了半年毛病不断,漏油漏水,抛锚了几次。车空间很小。都说沃尔沃安全性好,结果一次被人追尾,又顶到前车,气囊爆了,三车就我这台最惨。从此对沃尔沃无感。随即买了台20万公里的二手凯美瑞一直开到回国
车一杯v
美国造车新势力,集体拉胯?
不脆的干脆面
起亚搞了一款全新全电动紧凑型 SUV EV3 ,外观还是挺好看的,韩国车在设计层面一直有挺高的水准,内饰中规中矩,主流的电车设计玩法。 续航:81°电池 最远可达 350 英里(560公里左右) 价格:3 万-5 万美元 其它:400V平台,12.3 英寸触摸屏,30 分钟内充电 10% - 80%,预计将于 2026 年开始在美国交付。国内没消息,毕竟起亚在国内很早就边缘化了,如果是进口怕是没有任何价格优势。
比比车车1
日本汽车产业崛起于上世纪70年代。主要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汽车产业发展初期国家清晰的产业规划及严格的产业保护政策 第二,由于本国资源匮乏的环境特点形成了独特的产品优势尺寸小、使用经济性好、价格便宜的特点 第三,借第一次、第二次石油危机及美国的马士基环保法案的三次东风迅速打入美国市场。 第四,日本的门阀政治政治传统使之形成了丰田、本田、日产等产业集团,集团内部非常团结自我循环,最终打通了整个汽车产业链,并融入了旧的秩序。 第五,精益生产,5S管理等管理理念使日本长期保持产品竞争力至今。当然这套管理理念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产品设计冗余非常小,标准化生产通用零件高端产品竞争力小。 得益于此,必受其累。 如今回头看,发现日本走过一条温和改革发展之路,目前韩国正在重走这条路。 中国是否也要走这条路,中国目前在走什么路。 放大视角,我们是否只是想在全球市场分一杯羹?我们是否只是想吃饱穿暖?不!我们的目标从来都不止于此,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放大视角,我们的目标是要解放全人类,实现新的社会组织形态。走这条路能否实现呢?答案很明显。 中国需要走汽车产业革命之路,建立汽车产业——新秩序,占领全球市场全部份额。 是中国车不行还是中国人不行,不能只讲风凉话,大家有什么建议说说吧
据内部员工向特斯拉头号女粉透露,giga shanghai计划并已执行:在 3 月至 6 月期间将 Model Y 的产量削减至少 20%; 四组数据 1、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Model Y产量为49,498辆,4月份为36,610辆,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17.7%和33%; 2、目前尚不清楚减产是否会延续至今年下半年或延续至Model 3,以及特斯拉在美国和德国的工厂是否也采取类似的减产措施。 3、特斯拉4月份将中国市场的Model Y售价下调至2021年在中国上市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为Model 3买家提供零息融资计划,以提振销量 4、根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特斯拉在中国整体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份额已从 2023 年全年的 7.8%(当时该公司在华销售了 603,664 辆汽车)下滑至今年前 4 个月的 6.8%
刘小刘与田小鱼
从23年12月初购入,到现在跑了10000公里,做个用车的小总结吧,首先说说为啥会选择小五,因为我自始至终都是凯迪粉,之前了解凯迪拉克都是从美国大片里看到的FBI专车凯雷德,记得大概是12年的时候吧,在街上看见一辆CTS,就一眼,眼睛就挪不开了,在那个年代,真的从来没见过那么惊艳的车,后来才知道那是凯迪拉克特有的钻石切割造型,从此便迷恋上凯迪拉克的车,当时CTS还是进口的要四五十万的样子,年轻气盛的我当时就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拥有一辆属于我自己的凯迪拉克!后面随着毕业初入社会,发现钱难挣,屎难吃,当初觉得四五十万并不多可是轮到自己挣钱了才知道能拿得出来四五十万买车的人也只是极少数人,好在那个时候ATSL国产上市了,三十万左右的定价让我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后面陆续上市了XTS,CT6,自始至终我都没考虑过其他车,本来结婚的时候就想买,但是老爹老妈劝我刚结婚用钱的地方很多,再加上马上要孩子,先忍忍再换新车,就一直开着老爷子的索八,就这样,每次在马路上看到凯迪拉克的车都会默默的多看几眼,也很羡慕那些能开上凯迪拉克的车主,直到23年底,得知24款要上,23清库优惠很大,正好手里也有点存款了,就想着和媳妇儿去当地的4S了解情况,当天其实真的只是抱着看一看,交接一下的态度去的,结果刚好赶上店里当月还缺任务,销售也是很诚心,就坐下来谈了好久,从中午一直谈到晚上,就感觉很突然的就订车了,以至于现在想起来都不太记得当天的状态,比较懵逼,因为之前也一直在车友圈看帖子,看各种评测,对小五也算是很了解了,个人觉得豪华BOSE就够了,当然不差钱还是要上尊贵和铂金,谈了大半天最后落地23整,算上两年利息一共24.4,本来心里预期价位在24个,实在是谈不下来了,我们这三线小城市就两家店,还是同一个老板,嫌麻烦也不想着跑外地去对比价格了,最后让销售送了行车记录仪,香氛系统,电尾门,2000油卡,脚垫,膜,水杯一些小玩意儿,在这还是要感谢我亲爱的媳妇儿无条件的支持我因为跟我媳妇儿恋爱的时候我就给她说,我们以后一定要买一辆自己的凯迪拉克去游山玩水,结果在恋爱➕结婚9年才实现了当初的诺言(能力有限,大佬勿喷)买完车后,自己头几天兴奋的根本睡不着觉,动不动就跑到地库看车,怎么说呢,这种感觉就很奇妙,心心念念那么久的东西突然有一天就出现在你面前,那种满足感➕一丢丢的成就感让人很舒服,后面当然就是假期带着媳妇儿孩子开启愉快的自驾游了。跑了一万公里各种路况都有,先说缺点吧,首先肯定是空间了,同级别确实小一些,但我一家三口也够用,经常满载的话别买这车,其次就是大灯,这个不能忍,尤其晚上感觉还没有路边电动车的灯亮打算后面去改个激光矩阵,后备箱开口也比较小,容积也不算大,刚刚够用的水平,异响的话也许我运气好,基本没什么异响,偶尔走那种左右晃动的烂路天窗位置会响两下,我也懒得管了,我觉得是个车就会有异响,毕竟那么多零部件组装在一起,难免有松动缝隙,只要不是那种难以接受的响就随它去吧,启动发动机声音大,像拖拉机,而且车身会有抖动,过个几秒钟转速下来了就好了,看车友圈大多数车友也都有这个问题应该是通病,内饰豪华感,科技感欠缺,有质感,用料厚道,但做工粗糙,没有德系精致,开起来0-60比较肉,加上模拟声浪,踩狠了有种光吼不走的感觉。完了说说优点,隔音好评,操控好评,底盘紧致,悬挂支撑也很好,高速稳如老狗,外观就不多赘述了,买这车的人应该没有不冲着外观来的吧?至于油耗,每个人用车路况不一样,我的也没有啥代表性,我多数都跑的高速,油耗相对来说比较低,7个左右也是让我挺惊喜的,远远低于预期,因为上一辆2.0自吸的索八我都是八九个油左右,没想到小五还能比索八低,应该是得益于小五的10AT和闭缸加持,在这里也建议大家买车之前也一定要先想想自己的用车需求,根据自己的用车需求购车,我是每天60公里高速通勤,加上每年3-5次的长途自驾游,所以只有美系或者德系更适合我的用车环境,高速的需求就是隔音,安全,动力,用车需求加上情投意合,自然而然就选择了小五,总之,小五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辆车,自己和媳妇儿努力了很久才购入的,会好好对它,也希望小五能一路陪伴我们更久吧,因为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得到的那个过程才是最精彩的
呼图壁噶
今天被通知有重要功能要OTA,点开林肯之道,原来是Carplay 啊,不错不错,吐槽过的事情,这么快就被官方解决了,林肯还是很看重我们车主的实际感受。把车开到信号良好的地方,开始升级。当Carplay首页出现在屏幕上的那一刻,暗暗松了一口气,让美国车和美国软件在我这相聚,还真的挺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