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一年一度的汽车降价大会,秦王扫六合,皆因小米AI技术!

    玻羊车界头像玻羊车界头像
    玻羊车界02-27

    有人说,现在新能源汽车的竞争程度,已经不能用激烈、而该用“惨烈”来形容!

    关于汽车降价,打价格战,也不是今年才有,去年开年雪铁龙的事想必大家还记忆犹新!

    此番的不同,不同到很多自媒体都不敢直言,哪怕说出了本质的视频也是立刻一删了之,多采用含糊其辞的软创作手法!

    例如,笔者最近看到的这段以《古惑仔》剪辑的视频——



    最后卷到“大飞”掀桌子宣布——“买手机送车”!

    为什么卷成这样呢?

    因为,新能源汽车能源这块儿的尽头,是氢或便携式核子炉,而不是电!电很早有之,是靠煤、水、核发出来的,哪一个都对环境不太友好。

    电动汽车反而比燃油车问世的还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甚至研发出了采用电机驱动(混动)的“费迪南”坦克歼击车!

    费迪南坦克歼击车

    而电动汽车的尽头是智能驾驶,也就是AI技术。早在2018年,比亚迪汽车的董事长王传福就说过“汽车产业的竞争,电动化只是上半场,而智能化才是下半场”。目前各新能源车企也仅是在角逐“上半场”,决定胜负存亡的是下半场!

    这也就能解释了,掀起伪新能源风潮的特斯拉,为什么一面世就直奔智能辅助驾驶技术,还将一个小小的门把手设计成隐蔽式!因为,从智能和无人驾驶的角度讲,AI汽车真没必要让司机或乘客去拉开车门......

    以上观点,核心内容不是玻羊车界自攥,而是业界普遍的看法,或从趋势看到的事实。这样就能解释自小米宣布造车之后,世人普遍不解的一个迷题:小米为什么现在入局?难道不晚吗?

    这家通过1999将智能手机蓝海,打成廉价菜市场;直到近几年,国内各智能手机品牌,才敢再发布5000元以上机型的电讯科技公司,真的给以智能化为代表的电动新能源汽车做了前瞻性的准备!

    根据网络信息,小米早在2016年就已经布局AI领域。汽车的AI,可分“智驾”和“智能座舱”两大模块,决定一辆车能否摒弃司机的智驾,又要通过“感知-决策-执行”这个循环来完成;而感知手段又可以细分为视觉与激光+雷达,“决策”就是看算法和算力。各家新能源车企的重点,却又多放在了智能座舱这个部分——俗称往车里堆平板,平板就是手机,小米深知这块儿我行!

    “感知”和“决策”的拐点,依旧是特斯拉率先提出。马斯克在2017年,雇佣了一位搞Open AI的科学家,也就是改变“纯感知”这块儿的研发思路。通过借鉴Chat GPT中-Transformer-一种文字处理技术,来摒弃我国车企一直在发力的“传感器+高精地图”思路。其反响获得认可,确实解决了在当下算力不足的情况下,智能驾驶技术克服难题、见效堪用的问题!

    另外,当前智驾领域尚且处于初始化、混战,连马斯克都不能一锤拿下的阶段。小米仅是在智驾这一块,就拿出47个亿,组织了一个1000多人的团队,提出全站自研,公关自动驾驶的算法,并声称要在2024年进入智驾的第一梯队。因此,在“感知”和“决策”上,已对外公布了“一体式激光雷达”、“超分辨率全天候占用网络”技术,应对不同场景的“自适应变焦BEV”技术,以及“道路大模型”和“端到端感知决策大模型”......

    智能座舱这块,虽然算各路厂家很花心思的重点照顾对象,不过也就算是个“移动智能空间”概念!小米不但将平板堆到了后排,甚至于在车机和澎湃OS系统之外,支持苹果的CarPlay!

    如果将上述成果,再与小米积累多年的智能硬件经验,小米手机到物联网,小米澎湃OS,以及全球最大的消费级iot平台互相结合的话,就达成了一个软硬协同!也就是说,与其说小米造车是为了卖车赚钱,到不如说他敢“买手机送车”!因为小米汽车要承载并拓展小米的智能生态!

    为了保证自己在智驾领域的巨额投入见效,前期就不能以买车盈利为目的,或实现什么“全产业链闭环”,而是要大开大合,乃至跨行业放环!择其轻重点和自身优劣势,例如将电池合作给了宁德时代;“100个第一、唯一”的极高转速驱动电机,策略有点像美国研发航母——量产一代、预研一代、落实一代;并与联电和汇川达成合作,还提出了个“电芯倒置”......

    一直以来,汽车智能化的下半场,到底是不是卷AI技术还不好说。趋势也许更讲究放开,搞合作,要取舍,不能全包办。这倒不是说车企变得大度无私了,根结在于数据积累,只有让越来越多的本方汽车用户多参与,形成基数,才能够让自己的AI和算法更快成长、完善。

    很显然,以上小米的行为和“智能电动车”的下半场特质,决定了2024年价格战的目的,不是为了卷卖出车,是为了争未来!

    小米手机当年靠低价进场,如今新能源汽车大佬则“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通过“秦王扫六合”,打乱你的策略,是手段而不是责难,或新能源汽车真需要打价格战。

    再不济,也让小米尝尝被杀价的滋味。所以,有时候称竞争对手为“友商”,不一定是虚伪!

    (视频截图及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阿建欢乐多”及“小Lin说”等自媒体)

    早告诉你“不降价是给别人‬留活路”,“30万以内我有定价权”,都听不明白,那也只有先苦一苦自己;即便是特斯拉,隔年或隔月降价的事也不是没干过……

    次阅读
    3评论
    3赞同
    收藏
    分享
    3评论
    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