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王传福曾经“全球第一”的豪言壮志,如今一点点在兑现

    痛快说车头像痛快说车头像
    痛快说车2023-08-12


    时间回拨到2007年,那时刚刚转型造车不久的王传福放出豪言:“2025年要做到全球第一”,并且计划于第二年推出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动车——F3DM。

    在当时的中国汽车市场,比亚迪还是一个初生的孩子,从2003年收购秦川汽车算起,进入汽车行业也不过4年的时间。不要说新能源车了,就是传统的燃油车,比亚迪的首款车型上市也不过2-3年的时间而已。

    自然而然,大部分人都把这句话当作一句玩笑,但王传福却把这个目标暗暗的记在了心里。

    2023年的8月9日,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成为了全球首个达成500万辆新能源车的品牌。同时,在上半年也成为全球汽车品牌销量榜的第八名,这也是第一次有来自中国的自主品牌进入到全球汽车品牌销量榜TOP10的行列。

    现在回头再看十几年前的“豪言壮语”,似乎一切都按照王传福的战略和布局,开始一点点实现了。

    这家来自深圳的中国汽车神话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

    今天,就带大家来看看王传福如何用精准、前瞻的战略来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

    一、忧国忧民的前瞻布局

    2008年比亚迪曾经制作过一个宣传片,很好的总结了王传福对于新能源产业的深度思考和系统布局。

    宣传片的3个70%让人印象深刻:第一,中国70%的石油依靠进口;第二,其中70%的进口石油需要通过马六甲海峡;第三,70%石油是用在了交通运输行业——这三个70%决定了,发展新能源是我们国家发展和强大的必由之路

    无论是国家也好、企业也罢,坚决不能被别人“卡脖子”,自主可控也是任何一个经济体独立自主、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

    就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才有了比亚迪“从能源获取,到能源消费,再到能源储存”的前瞻布局,而这一切也都源于王传福对于企业战略的精准布局和把控。

    早在2002年比亚迪就开始了车用动力电池的研发,那时候全球并没有专门生产、制造车用动力电池的企业。如今如日中天的“宁王”也是在5年后的2007年才正式成立。

    2003年,比亚迪正式进入汽车行业,从进入汽车行业的第一天起,王传福就梦想着要造电动汽车。由于受到当时的消费环境和比亚迪自身的造车能力的限制,在进入汽车行业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比亚迪依旧只能生产燃油车,但这些都是在给王传福的“新能源梦”积累经验。彼时的特斯拉在原创始人的带领下,刚刚成立而已。

    2008年,比亚迪的首款新能源车F3DM正式上市,这是全球第一款插电式双模电动车,在3年后的2011年通用和丰田的插电式电动车才正式全球上市。由于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新能源产业链的空白,因此F3DM无论是售价还是技术状态并未能完全如人意。在面对同行的疑惑,市场的嘲讽和消费者的冷漠的时候,王传福也曾经担心“插混车型究竟能不能成”,犹豫是否还要进行这样“无底洞”般的投入。最终,初心战胜了现实,坚定不移的研发插混,一个技术方向不行,那就换一个方向。

    2010年,比亚迪的首款纯电车型e6正式上市,续航300公里,成为中国市场续航最长的纯电车型。而如今红红火火的一众国产新势力们大都在4-5年后的14、15年才正式成立。

    那个时候,中国市场的新能源市场是一片空白,新能源产业链是空白一片。市场和技术的不成熟,逼迫比亚迪只能埋头继续搞研发,没有配套的产业链,那就自己造。动力电池没有供应商供应,那就自己成立事业部生产;电机、电控没有经验,那就不断的测试和验证;充电桩没有国家标准,那就在部委的指导下牵头制定行业标准,一个桩一个桩去调试,一台车一台车去匹配。在这样无奈而又艰苦的环境下,反而把比亚迪打造成为一个具备新能源全产业链、高度垂直整合、拥有自给自足能力和新能源“技术鱼池”的企业。

    2020年,随着刀片电池和比亚迪汉的上市,带动比亚迪进入了一个技术爆发期。2021年,在历经了三代的DM技术之后的第四代的DM4.0,终于修成正果。由DM4.0演化而出的DM-i超级混动,用3.8L/百公里的极致亏电油耗和超过1000公里的续航引领了中国市场插电混动市场的爆发DM-p王者混动,用四驱零百加速3.7秒的极致动力,引发了运动和越野市场的震动。接下来的e平台3.0、CTB底盘车身一体化,行业首创的分布式驱动新系统——“易四方“和“云辇”智能智能控制系统,把比亚迪在新能源及产业链上的积累不断放大。马上就要公布的DM-o和下一代DM技术也将进一步改写插电混动技术的应用范围,让插混技术具备全方式替代燃油车的技术实力。

    二、坚信长期主义,实现技术自强

    在比亚迪造车的20年时间里,对技术从来都是毫不吝惜、坚定不移的投入,截止2022年底,比亚迪已经累计投入超过千亿的研发费用。在最近的12年里,更是有11年研发投入超过当年净利润,哪怕是在比亚迪利润连续下滑的2017-2019年,比亚迪对研发的投入也丝毫不手软。2019年比亚迪的净利润只有16亿元,但是当年的研发投入高达84亿元,研发投入是当年净利润4倍!即便是到了2022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高达186亿元,还是明显高于当年156亿元的净利润,这个研发投入的强度超过了绝大多数创新类企业。

    正是有了这样的坚定的研发投入和持续的技术积累,才有了如今的“厚积厚发”:比亚迪的新能源车销量连续10年全国销量第一,更是在今年上半年拿下中国乘用车销量第一,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

    同时,成为首个进入全球汽车销量榜单前十的自主品牌。在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成为全球汽车品牌销量第八,也成为全球汽车集团销量第十名。

    而这样的全球排名,是中国乘用车40多年历史上想也不敢想的“梦想”,如今一一被比亚迪实现。

    更重要是,这一次的销量突破并非以往那样建立在“便宜”的基础之上的,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乘用车的均价为15.6万元,这个均价水平已经超越的主流合资品牌在中国的均价水平。可以说,比亚迪用技术和实力,完成了一道完美的证明题。

    比亚迪可以,用技术实现突破!

    新能源汽车可以,实现对燃油车的全面替代!

    中国汽车可以,自强自立,进入世界前列!

    即便如此,比亚迪对于研发的投入并没有结束。目前,比亚迪拥有11个研究院,超9万研发人员,研发总投入超千亿,现在平均每个工作日递交19项专利申请,获得15项专利授权。在今年上半年校招了2.6万研发人员,其中硕士和博士的占比更是高达61.3%以上

    比亚迪对于技术的极致追求,生生不息。

    三、立足中国,携手共创来自中国世界级汽车品牌

    中国已经连续14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汽车消费国,但非常遗憾全球汽车的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并不在中国,中国汽车“大而不强”一直是所有中国汽车人心中的遗憾。

    进入到新能源汽车时代,在这个“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占到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60%,在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车型销量榜前20名中,已经有13款来自中国的新能源车(其中比亚迪有7款)。自2022年以来,全球数一数二的汽车集团都在寻求与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广泛合作。丰田和比亚迪共同成立技术公司利用比亚迪的纯电平台开发丰田的全球新能源车型——bZ4X,帮助丰田进入全球新能源销量榜单的TOP20大众集团投资小鹏汽车,合作开发两款B级纯电车型,奥迪品牌与上汽智己合作,共同开发豪华品牌纯电车型。

    今年4月举办的上海车展,让中国一举成为了全球瞩目的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中心和创新中心——全球60%的新能源车来自中国(如果计算上特斯拉在中国出口的车型这个比例将会更高),63%的动力电池产自中国,70%的新能源相关专利来自中国……

    2023年1-7月,中国乘用车出口188万辆,同比增长102.27%,其中自主品牌出口161.7万辆,自主品牌出口占到全部乘用车出口的85.9%,同比增长93.0%。乘用车出口已经占到中国全部乘用车产量的14%,而在去年这个数据还只有10%不到。

    1-7月,中国新能源出口57万辆,同比增长139.6%;其中,自主新能源出口35.6万辆,占到新能源出口的62.5%,同比增长194.4%。

    在海外众多市场上,来自中国的新能源车也畅销全球。23年上半年,泰国市场中80%的新能源车来自中国;以色列市场上,比亚迪不仅仅是新能源销量的冠军,也是以色列全部乘用车品牌销量的第五名,奇瑞汽车紧随其后,排名第七。

    中国新能源品牌正在以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在众多的海外市场赢得好评和认可。就连一向以“孤傲和技术”自称的日本也开始研究和学习,日经BP拆解了一辆比亚迪海豹之后,专门出版了一套书籍,以此来解读中国电动车的技术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并不惜给比亚迪赞誉之词,认为 “中国比亚迪的发展在设计思想上有着引领世界标准的远见卓识”。

    今年1月比亚迪旗下的仰望U8横空出世,更是火爆了不少的海外视频网站,不少海外的网友非常期待这款车型能够尽快的出口。

    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在燃油车时代没有能够实现的梦想,在新能源时代让所有的中国品牌和中国消费者都看到了希望——中国品牌已经掌握了新能源的核心技术,并且具备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在新能源领域,我们的自主品牌的销量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在技术方面也拥有引领世界的基础,在产业上可以做到自主可控。

    所以,在新能源时代,中国汽车必将诞生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

    写在最后

    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人准备5年,有人准备10年,比亚迪为此准备了20年。

    得益于王传福对新能源产业的前瞻洞见与战略定力,才能够让比亚迪取得今天的成绩。

    如今,全球汽车的中心,也在快速向中国转移,这一次转移的不再像以往一样仅仅是制造中心,更是研发中心、创新中心。

    未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一定会诞生世界级的品牌,这样的品牌可能不止一个,也许会有很多个。

    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一天早点到来吧。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