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是宝马客《车主评车》的第102篇文章。M Performance运动性能车型始终是小众宝马之选,却也是你离真正的纯粹驾驶乐趣最接近的车型,出色的性价比、游刃有余的性能输出...这一切在真正拥有TA的人面前,会有怎样惊喜或遗憾的表现呢?
——编者按
Hello,各位宝马客的粉丝们,我是Richard不是磨树狮(昵称),一位M240i车主,目前在上海金融系统打工,平常喜欢打打球、改改车、撸撸车(我很享受自己把车洗干净的过程),之前开过宝马328i xDrive、335i、X3、英菲尼迪Q50、道奇挑战者等。
2023款宝马M240i
提车时间:2023年5月7日
目前里程:1300km
落地价:50万+
文:Richard不是磨树狮
“无论如何这是一台性价比爆棚的车”
1、购车历程:
我是2022年10月28日下订宝马M240i的,到今年5月7日才正式提车,历经191天的等待,谁懂啊!读研时期,我在美国买过一辆二手的F世代328i xDrive,自此便感觉宝马是我这辈子绕不过去的一个品牌了。
回国后,2020年满26岁的我刚工作,曾给自己立下过一个flag——在30岁之前买一辆M2雷霆版。
然而两年多过去了,发现自己的预算远够不上最新一代G87 M2,而且去年在订车时G87 M2还没有上市,于是当时在奔驰A35L、CLA35、A45、CLA45中纠结了一段时间,前两者我觉得造型和动力实在是过于拉胯,后两者又觉得很可惜为啥不上S,但上了S预算又远远不够,隐隐约约觉得M240i在召唤着我,最终在现实和自己的梦想之间稍稍进行了一下妥协,从M2下降到M240i,下订同级别唯一六缸车M240i!
我是在南京提的车,因为上海加价实在是太贵了。南京在当时送车衣和车窗膜的情况下相对算好的了,最终是加了3万下的订单。当然提车的时候还有各种曲折,原本4月中旬就已经到店,结果去提车发现中控屏不亮,经检测是硬件问题,直接从德国订了一块全新的来,于是又多等了三个礼拜,当然4S店也因此愿意多给我优惠1.5万元,最终算上选配(M性能版运动套件、M自适应悬架、座椅加热)落地50万出头,低调的布鲁克林灰,年轻又不失高级的质感。

2、M240i购买建议:
这台车国内是被阉割的版本,既降低了马力,(当时)又因为限制无法选配33T(M专业散热组件)和1W0(893M轮毂+PS4S星标胎)。好在2023年4月生产月之后就不再限制这两项选配了,所以我强烈推荐新车主选配,尤其是1W0这个选配,我把选配的轮毂轮胎数据和原厂标配的数据对比放出来,大家看下就明白了:
轮毂 | 轮胎 | |
893M (19英寸) | 前8.5J ET25,后9.5J ET35 | 前245/35,后255/35 |
792M (19英寸) | 前8J ET27,后8.5J ET40 | 前225/40,后255/35 |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893M轮毂更宽,轮胎也更宽,ET值也更小,整体更加饱满,抓地力配上PS4S星标胎完爆原厂的倍耐力P0防爆胎,但是铈灰色也很好看啦,改装什么的之后再说。

总的来说,如果有其他车友想要订M240i,那么我现在强烈推荐必须的选配是1W0、33T,以及M自适应悬架(这与互联商城购买的不是一码事,没体验过不带这个选配的M240i,但是选了车身高度会再降低2mm),其他的功能和外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作为一台后驱运动型轿跑,这三个选配怎么能错过呢!

3、动力:
这辆车我目前开了1300km。单说这台车,原厂动力在市区可以说是绰绰有余,干地用Sport运动模式,地板油的时候原厂后轮会有明显的打滑感,但不会让你感觉到危险,而是那种轻微的左右晃动,说明这辆车的尾部是非常灵活多动的,下雨天大家千万管住自己的右脚,以及不要轻易关闭DSC动态稳定控制系统,毕竟马路上开车安全第一位。
日常开Comfort舒适模式很适合红绿灯较多的情况,相对而言既能在车流间穿梭,又能兼顾舒适性,如果你切换成Sport或者Sport+,那么堵车和密集车流的时候一定会让你觉得有人在踹你的后背。
而高速或者人少的高架上,Sport和Sport+会让你彻底感受这辆车的中段加速能力,大马力后驱的零百是被起步后轮打滑耽误的,但是当车子在动态行进时,那么任何超车对你而言都是轻松写意。
这台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的配合总体来说很线性,不过原厂的ZF 8AT变速箱仍然有一个小小的不足,那就是仍然能比较明显地感受到换挡不够灵敏,中段加速时依然会有降挡略慢的感觉,以及较明显的涡轮迟滞。后续我应该会刷一个TCU程序来提升一下日常开车的舒适性和换挡的速度。

4、转向:
说完动力,咱们来说一下转向,这一点说实话是我非常非常失望的,因为开过老款328i和335i,M240i的转向电子感实在是太多了,夸张一点仿佛在用模拟器开地平线一样。Comfort会有一点点虚位,Sport和Sport+方向盘也远达不到我心目中“沉”的感觉,远不如328i的转向手感,更不用说335i了。
读书时虽然只开过一次同学的335i,但是Comfort模式的方向盘会让你感觉非常实在,比M240i的Sport还要稳和重,可能我比较喜欢高速中沉稳的方向盘回馈吧。总之,转向这一点让我不是很满意,低速掉头时也没有感觉出来这辆车所谓的动态转向缩小转弯半径的优点。因为这台车的车头非常长,我总觉得有些较狭窄的调头弯没法一把拐过来。
5、刹车:
说到刹车,我记得这个MP的刹车盘和后订的MP刹车盘尺寸是不一样大的,原厂MP是348mm的盘(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后订的刹车盘是374mm的,不过后订的半打孔划线盘低速带刹车行驶时会有明显刹车片滑过刹车盘的声音,制动效果目前没感觉出什么特别的。
没有去赛道里拉到极限,平常感觉不出来M前四后一的刹车和普通的刹车的区别,毕竟市区里都会提前刹车保证安全。但这个刹车有一个小缺点,铁粉非常多,刚洗干净的轮毂跑十分钟又全是铁粉,强迫症患者实在是想无时无刻不给它来个大扫除,不过这款刹车我后期应该也不会再进行改装了。

6、外观:
聊完了行驶的感受,那么来聊聊盆栽玩家最喜欢的外观吧。在我眼里这台车的外观YYDS,秒杀同级别任何小钢炮,尺寸上是最接近E92 M3的现款G底盘轿跑了,前脸比M2要凌厉很多,大家应该对于外观也有很多很多的实拍图可以去观赏了。

各种MP套件大家提车后可以冲起来,这台车如果全车碳还是很有质感的,侧面的线条修长且精致,较长的机盖藏着B58发动机这颗大心脏。我是真的很喜欢前轮远离A柱的这种后驱前置发动机的分布,唯一的槽点就是,我觉得这台车的MP拉花实在是太丑了,不建议贴。
7、内饰:
内饰只能说比上一代2系有了十足的提升,但要是和同级别AMG比氛围灯及大连屏,确实也就一般般。不过我相信买M240i的人不会去在意内饰的豪华与否,更多的是实用性吧?如果BBA目前的内饰排个序,那么奔驰> 宝马 > 奥迪。

这辆车的座椅是我很喜欢的,和M2/M3/M4一模一样的造型,虽然皮质有所不同,但是日常在沪宁线上跑长途一点也不觉得累。我坐过A35L特别版的那个桶椅,实在是硬到受不了,M240i的座椅可以夹紧腰部,在下赛道的时候也可以相对不错的稳定自己的坐姿,日常以一个放松的姿态乘坐是非常舒适的,不需要任何屁垫,因为我已经换了全套MP方向盘。
8、空间:
买这台车的人应该不会在意空间大小,说来奇怪,上一代M2雷霆版的轴距和车长还没有G42长,但是身高1.8米的我却可以在后排正常坐下,不至于顶头。而这一代在前排调整到我正常的坐姿后,后排我实在是没法舒适的坐进去,目前使用下来,后排建议乘坐1米7以下的朋友会相对能接受一点吧。



9、油耗:
目前开了一个多月下来,市区平均油耗11-12个油,高速基本上7-8个油,对于一台六缸机来说,我很满足了,就是油箱实在是太小了,只有52L。

10、优缺点:
优点:
1、日常使用动力十足;
2、悬架不是很硬,可以根据路况电脑自适应自动调整;
3、颜值在线;
4、改装潜力十足;
5、性价比十足;
缺点:
1、转向较虚;
2、比国外阉割了51匹马力;
3、前期不让选1W0和33T,而且1W0也是阉割版的;
4、刹车铁粉太多;
5、原厂轮胎数据太差;
11、总结:
无论如何这是一台性价比爆棚的车,你去掉关税,和国外的价格一对比就知道了。在日益严苛的排放标准下,宝马还能给到你六缸纯燃油发动机,咱还有什么可要求的呢?看看至今还没引进的高R、S3甚至RS3,这台中国特供版B58虽然缺胳膊少腿,但也为你打开了组装成神机的窗户,只等你来按下那个改造它的按钮。
编辑总结:
在这个发动机舱逐渐被电机取代的时代,直列六缸难能可贵,况且还是一台仅仅比顶配3系贵几万块的M Performance运动性能车型。乐趣无穷,尽在掌握之中。这确实是目前不可多得的小钢炮选手,相比起大哥M2难以统一的外观风评,M240i更为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再往后,可能你拥有六缸宝马的门槛就越来越高了...
请留言 评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