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比亚迪领衔自主品牌涨价 特斯拉Model 3/ Y逆势击穿历史最低价

    E电园小编辑头像E电园小编辑头像
    E电园小编辑2023-01-06

    2023年初新能源市场可谓热闹非凡,1月1日延续13年的国补正式推出,包括比亚迪、长安深蓝、奇瑞新能源等多家自主品牌宣布涨价,以应对国补取消以及电池成本提升的问题。不过这几天内,作为拥有“行业定价权”的特斯拉反而比较反常,没有因为外部环境因素涨价,反而给出了一项总价值1万元的新年购车优惠政策。

    然而就在1月6日,特斯拉冷不丁甩出了一张“王炸”,在其他车企涨价的时候,继续逆势降价,Model 3(图片|配置|询价) 后轮驱动版22.99万元起售,车系最高降幅达到3.6万元,Model Y(图片|配置|询价)价格更甚,后轮驱动版25.99万元起售,车系最高降价4.8万元,交付周期都在1-4周。

    或是因为订单不足,或是因为产品老旧,亦或是因为自主品牌新车众多,不过这些因素在实打实的优惠面前似乎显得不堪一击,消费者不会对降价抱有敌意。可以预见到,特斯拉在今年一季度将会取得亮眼的成绩。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早前就给到预测,特斯拉价格拉低到25万元以内是预期中的,特斯拉希望迅速拉低差价,实现电动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实现最大化的增量效果。

    随着不到23万元的Model 3上市,无疑给想要在纯电动领域超车的自主品牌带来了极大冲击,尤其是同价位的比亚迪海豹、小鹏P7、零跑C01,甚至是长安深蓝SL03,将与Model 3在完全相同的价位区间内竞争。在佟老师宣布降价后,港股造车新势力午后集体跳水,跌幅均在5%左右。

    【·击穿历史最低价 冲入自主品牌腹地】

    从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看,伴随尚未缓解压力的供应链,以及国补取消因素,大部分车企都面临涨价的压力,更多是平衡销量和盈利之间的平衡。我们也看到众多车企选择在新年后涨价几千元,虽然数额不大,但累计2022年的涨幅,都在1-2万元。

    特斯拉之所以不同,就是它能完全根据自己的成本定价,2022年除了在3月15日因为地区冲突问题导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从而涨价不到2万元后,特斯拉大多数时间价格非常平稳,直至2022年10月24日开启了第一次非外界因素的降价,幅度最高是3.7万元,随后陆续还给出了购车礼金以及保险优惠等。

    根据特斯拉三季度报数据,汽车汽车毛利率为27.9%,净利润32.92亿美元,在收入、营业利润和自由现金流方面均创下纪录。特斯拉所做的任何价格调整,都是在既定的成本体系内浮动,综合了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以及当前供应链的情况。

    正如此前特斯拉价格调整时官方多次表示的,“价格变动可以说是特斯拉一贯的公正透明的定价原则的延续,让消费者得到实惠的同时,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这一系列动作是“蔚小理”们和很多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所做不到的,他们的降价只能从削减配置或者加大亏损层面出发。

    根据1月6日最新价格数据,Model 3售价为22.99-32.99万元,降价2-3.6万元;Model Y售价为25.99-35.99万元,降价2.9-4.8万元。此前特斯拉发布的新车购车政策,包括6千元购车礼金和4千元保险抵扣已经在1月6日正式取消,不过全系贷款利率低至3.5%的政策依旧保留。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Model 3和Model Y的价格是全球最低,相比北美有5-7万元的差距。

    作为对比,比亚迪在2022年的重要车型海豹被誉为Model 3的最大对手,该车的官方指导价为21.28-28.98万元,两款车型的单电机后续版车型基本上完全重合,海豹此前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小鹏P7更是如此,23.99万元的起售价甚至比Model 3还要贵。

    Model Y的打击范围会更广,下至AION V/LX、问界M5 EV、飞凡R7,上至蔚来ES6、小鹏G9、阿维塔11等中高端国产新能源SUV,都在Model Y的“火力覆盖”下。更何况在降价前,Model Y就曾达到过月销量超过5万辆的表现,一举攀升至国内SUV销量榜首,在降价的刺激下,只要特斯拉上海工厂产能跟得上,相信Model Y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

    纵观近两年的新能源车市场份额,虽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状态,但其中很多被HEV、PHEV以及REEV所瓜分,选择纯电动车的用户大多都处在限购地区,这是一个容量比较固定的增量市场,甚至可以认为是存量。特斯拉大幅度降价势必会对自主品牌抢占市场占有率是直接的影响。

    目前很少有电动汽车品牌,真正实现盈利,大家都还处于对市场的摸索和试探当中,在脆弱的环境之下,谁有市场,谁活下来的可能性就更大。在2022年10月特斯拉第一次降价后,当时行业内预测会有多家企业会跟进,可能考虑到特斯拉价格仍然较高,加上成本、国补等因素,其实选择降价的企业并不多,甚至还选择了涨价。

    这次特斯拉半年间的第二次大规模降价,可能会让众多品牌一时间陷入两难的境地。小鹏汽车内部相关人士称,小鹏汽车有自己的销售节奏,会根据自身情况决定产品售价及促销活动,而非跟随其他车企。

    有人喜就有人忧,今年11月-12月下单提车的用户对于此次降价非常不满,“特斯拉上海工厂产能提升,加上销售压力降价无可厚非,但总要循序渐进,这次一下就降了2-4万左右是不正常现象,明显是为了短期拉销量,跟正常价格调整是两个性质,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就好像走在路上被捅了一下还亏了几万。”

    【·特斯拉追赶50%增长率】

    1月3日,特斯拉发布了2022年全球生产及交付报告,内容显示2022年全球交付量达到131万辆,虽然没有达到150万辆的销量目标,不过在全球疫情以及供应链挑战下,仍然取得了40%同比增长的成绩。具体车型来看,Model 3和Model Y两款热销车型在2022全年生产约129.8万辆,共计交付约124.7万辆,是特斯拉突破销量的主力车型。生产方面,2022年产量137万辆,同比增长47%左右,其中第四季度生产了近44万辆,交付约40.5万辆,创下新的交付纪录。

    在中国市场,特斯拉也在持续刷新销量纪录。2022年8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第100万辆整车下线,从交付第一辆中国制造车型到实现这一里程碑,用时不到3年。超高的生产效率,让上海超级工厂用约四十秒就能下线一辆Model Y白车身,这一切都是在努力追赶50%的年增长率。这个过程中,特斯拉在2022年也的确看到了不小的压力。

    2022年11月,标普发布报告称,“尽管特斯拉仍是美国最畅销的电动汽车品牌,但随着竞争对手推出越来越多更实惠的车型,特斯拉在电动车市场的主导地位正在被削弱。”这种情况也正在中国市场上演,特斯拉销量支柱Model 3和Model Y是典型适配工业化大生产需求的产品,便于控制生产成本,提高单车毛利。

    不过在“蔚小理”们的价值重塑下,单一车型显然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价位的产品需求,加之两款车型的确较长时间没有改款或者换代,如若不是特斯拉的品牌力支撑,换到其他自主品牌,这两款车型也不可能支撑到现在。2022年11月和12月,特斯拉订单量储备也在快速消耗,处在历史较低水平。

    此前关于特斯拉发展的相关交流纪要中显示,“Model 3与Model Y竞争力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原本计划在2023年3月大改款,可受到各方面影响,推迟到6月后又改到了9月。而且特斯拉的改款很多都是在实时调整,包括增加坐垫长度、双层加胶玻璃、后备厢紧急扶手等。此外,即便是大改款车型,两款车的外观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面对多重压力下,不排除特斯拉在今年中旬再次调价的可能性。

    结语:

    伴随多种因素影响,特斯拉的降价其实是在预料之内,只不过来的太过突然。在那个纯电动车只买特斯拉的时代过去后,或许特斯拉的鲶鱼属性会在国内市场显现的愈加淋漓尽致。除了价格因素以外,特斯拉在电池技术、一体化压铸、CTP、FSD辅助驾驶等方面其实也在对自主品牌的发展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此外,特斯拉诸多全新技术还没有完全进入国内、价格还有下探空间,还有传闻中不到20万元的Model Q(或者叫Model 2)也要国产。当特斯拉竭力为抢占市场一战的情况下,也正在逼出最强形态的特斯拉。不过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这家美国车企加速狂奔,并不是一件好事。

    次阅读
    评论
    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