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不可思议!新能源汽车或比手机更早实现“中国芯”?

    九分科技社头像九分科技社头像
    九分科技社2023-01-05

    提到国产消费类品牌,似乎都与高精尖技术有一线之隔。早年,华为用一己之力让友商在全球市场昂起头来,如今,没有华为的“骄傲”,国产已然无法再扛技术大旗。不过,欣慰的是,华为的遭遇燃起了厂商与消费者对“国产芯”的狂热追求。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趋势之下的百企争流似乎又真切让人们看到希望。也许,智能化汽车让这个行业天生具备芯片发展的土壤。可见,新能源汽车或比手机更早实现“中国芯”?

    手机“芯”VS汽车“芯”,后者更容易?

    从技术角度而言,抛开还未成熟的车载AI芯片,手机“芯”其实比汽车“芯”更有代表性,不过对大众而言,人们并不能与厂商感同身受,眼下最关注的是谁能扛起“中国芯”大旗,至于到底是新能源汽车还是手机厂商,都无关紧要。

    当然,芯片研发并非易事,董明珠与雷军的“十亿赌约”中曾开过玩笑,说小米属于轻资产,很难打赢做实体的格力。这样的调侃其实也有几分事实,轻资产企业风险抵抗能力远弱于实体,如今小米入局造车,也有几分告别“轻资产”的意思。总而言之,芯片制造如同“吞金兽”,手机企业染指芯片,不坚持投入成功概率不会太高。

    不过,国产手机厂商存在理想主义,此前的小米澎湃系列、OPPO马里亚纳以及VIVO V1就是证明,虽然说目前涉及方向大都是影像、电池管理,时过境迁,国产手机也存在用上“中国芯”的可能,只不过需要等一等。

    相比之下,新能源行业实现“国产芯”的概率会大很多。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背后不缺“金主”,如同当年的华为,玩得起也输得起。另外,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方兴未艾,而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崛起,用国产车支持“国产芯”,这是当年手机行业所不具备的。无论如何,“国产芯”在新能源市场都存在机会。

    绑定关系,车企要为“国产芯”撑腰?

    不可否认,当前全球半导体市场仍然是欧美日企业傲居前列,汽车芯片市场占比超95%。从这点来看,国产芯片似乎没有机会。不过,“芯片荒”的发生终究让车企不得不考虑Plan B。比亚迪、红旗、理想和蔚来等车企纷纷开始采用国产芯片企业地平线的征程5,东风集团旗下首款纯电轿车和纯电SUV也决定使用黑芝麻智能芯片试水。

    牌桌上,国产芯片企业玩家正越来越多,Mobileye、英伟达等老玩家处境有些尴尬。然而,此时的汽车行业本身就处于历史拐点,汽车芯片从未像今天这样被车企重视,这不仅仅意味着以西方为主导的汽车工业正在宣告结束,处在其下游的芯片产业必然也会受影响。

    换句话说,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主导位置,谁就在汽车芯片上占据话语权。而国产新能源汽车走向国际,内部芯片国产化是必然趋势。即便现在的国产车芯还不具备与欧美日大厂同台竞技的条件,从长远角度考虑,国产车企也会想方设法为其创造机会!

    如果条件允许,新能源车企与国产芯片企业可能会发生“绑定关系”,相互帮扶,未来可期!

    3年为期,汽车“芯”国产化生死之战?

    当然,话说回来,博弈与竞争肯定长期存在,国产车芯自身也要争气!国产新能源崛起遇上“芯片荒”,共同为国产芯片厂商创造了难得的机会,然而机会总是稍纵即逝,成功与否,就看其能否抓住。

    有数据统计,我国智能化汽车渗透率截止2022年上半年已上升至32.4%,照此推算,2030年我国新车不同级别的智能驾驶将达到70%,而与之相应的汽车芯片市场规模,也会在2030年达到290亿美元。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国产车芯能够在2025年前顺利“上车”,未来的发展机会有很多,如果上不了车,则会很被动。国产芯片厂商实力弱、底子薄,必须快马加鞭奔跑!

    现在,新能源车企可以顶住压力为国产芯片厂商换时间求发展,但谁也无法预料大家能撑多久。眼下,特斯拉自研芯片如火如荼,国外芯片厂商也在与时俱进,车企可以等国产芯,但新能源市场不会等车企。汽车“芯”能否国产化?3年之内,必见分晓!(作者 | JF.Q)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