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提车要等4个月,依然订单不断,比亚迪宋PLUS DM-i值得吗?

    芝士驾道头像芝士驾道头像
    芝士驾道2021-10-18

    文:芝士驾道 原创:易木

    日前,乘联会公布了9月SUV汽车销量排行榜,比亚迪宋销量达到了21222辆,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9.7%,其中销售最为火爆的车型是比亚迪宋PLUS DM-i(图片|配置|询价)。据小编了解到的消息,现在买比亚迪宋PLUS DM-i从下单到提车平均需要等3-4个月。但是!即使需要等这么久,目前市场反应依然热烈。比亚迪宋PLUS DM-i为啥这么火?它有啥缺点吗?下面,让我们来一起聊一聊这款车。

    外观配置合格,但不是关键

    先来看设计,其实前几年,比亚迪外观设计一直备受吐槽。随着比亚迪不断得到优化和改进,其外观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比亚迪宋PLUS DM-i采用了沿袭比亚迪最新设计语言,大尺寸的六边形封闭式进气格栅,搭配贯穿式银色装饰条,前脸相当具有辨识度。


    侧面腰线突出硬朗的风格,整车的车身尺寸为4705/1890/1680mm,轴距为2765mm,在同级别竞品车型中处于领先位置,更大的尺寸也让整车看起来更加美观大气。其尾部采用了流行的贯穿式尾灯,比较耐看。


    宋PLUS DM-i内饰采用了大量的麂皮面料,用料扎实,内饰质感领先同级别绝大部分车型。其中控屏幕采用了12.8英寸液晶屏,增加了科技感。另外比亚迪宋PLUS DM-i还搭载了DiPilot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包含了车道辅助、主动刹车、交通标志识别等,能达到L2级别的辅助驾驶。


    从外观,尺寸,内饰,配置来看,比亚迪宋PLUS DM-i都称得上是有竞争力的SUV车型。即使没有DM-i技术加持,这款车产品力是依旧合格的,只是销量可能不会那么惊艳,毕竟同级别还有不少可以与之媲美的车型。

    销量密码DM-i

    虽然比亚迪宋PLUS DM-i有很多可以被称赞的亮点,但在这套混动技术面前,那些优点都会被掩盖。宋PLUS DM-i搭载的DM-i混动系统,由热效率为43%的骁云插混专用的1.5L发动机+刀片电池+电机组成,并且提供纯电续航为51km和110km两个版本。

    “热效率43%”“刀片电池”“双电机”这些略显专业的术语,可能并不能直观让你感受这套系统的强大。举个简单的例子,宋PLUS DM-i在满油满电的情况下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在亏电的情况下,油耗在百公里4.4升左右。4.7米的SUV车型能够做到这样的油耗,不得不说比亚迪在混动技术方面已经来到了行业巅峰,能与其比肩者不过二三。


    技术的领先,必然会带动销量的增长。比亚迪凭借DM-i技术开始实现弯道超车。从销量来看,在其他品牌受芯片短缺影响销量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时,比亚迪销量实现全面增长。9月SUV销量排行榜前十五名,比亚迪占据五席。比亚迪秦PLUS DM-i也成功挤进9月轿车销量排行榜前十名。

    产能不足 EV受限

    目前阻止销量继续攀升的最大因素就是产能不足,从下订单到提车基本都要等3-4个月。而造成缺车因素有很多。

    首先就是发动机的问题,因为DM-i车型用的是全新的发动机,这台发动机不会使用在燃油车或者DMP车型上,所以这台发动机需要一条单独的产线,新造产线需要时间。其次厂商准备不足,DM-i的主销车型是宋PLUS DM-i和秦PLUS DM-i,这两种车型基本都是在西安生产基地生产的,即使工厂满负载运转,也没办法满足暴涨的订单需求。最后是产业链供货不足,因为销量快速增长,很多零件供货商没有备货,导致零件供应不足,影响生产效率。


    目前得到的消息是,比亚迪在紧锣密鼓的增加产线,产能也开始快速爬坡。预计今年四季度,可以实现次月交车。明年年初,实现当月交车。

    当然随着销量的快速攀升,宋PLUS DM-i也出现了很多质量问题的反馈。其中车主反映最多就是车辆出现EV功能受限。EV功能受限可能导致车辆失速,方向盘锁死,刹车变硬,无法切换驾驶模式等问题。


    其实很多电动车型都会出现EV受限的问题,原因是三电系统中,厂家对电池状态设置了很高的保护等级,当电池出现过热,碰撞等问题时就会出现EV功能受限。目前针对 DM-i车型一直出现的EV功能受限问题,车主也只能去4S店进行处理,也希望比亚迪后续能解决这个问题。

    总结:内饰用料扎实、动力充沛、足够省油,对于那些不在乎品牌更注重经济实用性的消费者来说,比亚迪宋PLUS DM-i是这个价位区间最好选择,可能没有之一。比亚迪凭借DM-i技术,成功突围,在大环境遇冷的情况下,逆势上扬,实现了销量的全线增长。通过技术突破实现销量增长这件事,应该对其他国产品牌起着巨大的激励作用。相信未来,也会有更多的国产品牌,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完成对合资品牌的超越。

    次阅读
    38评论
    15赞同
    收藏
    分享
    38评论
    15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