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贷款至山巅。 若是命中无此运,征信替吾登昆仑。
奥德彪的精神
对这个车期待了很久,终于因为他的高售价而退订了。
4月16日下午,鸿蒙智行召开了新品发布会,推出了多款新车型,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新车问界M8了,该车在发布前已经小定超15万台,再度成为一台现象级新车。在发布会上,新车的正式售价也一同公布,其同推出了3个版本,售价35.98万元-44....查看全文
我感觉价格高了,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
6.2 秒零百加速实测!比官方数据还快 0.1 秒,踩下油门的瞬间感觉像在开火箭。配合激光雷达 + 毫米波雷达,智能驾驶系统能预判 10 米内路况,安全系数直接拉满!
官方最新消息,问界M8 本月16日上市。
➡确定了,问界M8新政,权益补贴拉满!! 1️⃣新增免息补贴,M8直接补贴30000~40000 2️⃣渠道专享订车补贴5000左右,分地区 3️⃣问界M8小定,5000抵10000 - 💴问界M8全国免息,也可以0⃣息提车了! ➡️Max五座:368000贴熄34000=334000 ➡️Max+五座:388000贴熄36000=352000 ➡️Ultra五座:438000贴熄40000=398000 ➡️Max六座:378000贴熄35000=343000 ➡️Max+六座:408000贴熄38000=37000 ➡️Ultra六座:458000贴熄42000=416000 - ✅覆盖全国,不同地区有所浮动!!
问界全家桶,哪个值得入手 问界M8 4月份即将上市
新款问界M9与问界M8的主要区别: 💰一、价格与定位 🚗问界M8:起售价36.8万元,主打35-45万元市场,定位家庭旗舰SUV,强调性价比 。 🚗问界M9:起售价47.8万元,定位高端商务旗舰,价格高出M8约11万元,侧重豪华科技属性 。 二、核心参数对比 尺寸与空间 M9略大于M8:车长5230mm(M8为5190mm),轴距3110mm(M8为3105mm),但两者第三排头部空间接近 。 M9提供双拼色车身、22英寸轮毂及ISD交互灯,视觉科技感更强;M8取消双拼色设计,轮毂为21英寸 。 📈动力性能 M8增程器功率118kW(M9为112kW),后电机功率227kW(M9为218kW),综合功率392kW(M9为365kW),零百加速4.2秒(M9为4.3秒) 。 两者均支持800V超充,但M8综合续航1526km(WLTC纯电续航201km),M9纯电续航略低但充电效率更高 。 🏎️智能驾驶 M8:搭载1颗前向激光雷达+1颗固态激光雷达+5颗4D毫米波雷达,支持高阶智驾功能(如代客泊车),但未达到L3级 。 M9:升级四激光雷达方案(含侧/后固态雷达),实现L3级自动驾驶硬件冗余,智驾能力显著领先 。 三、配置差异 M9专属配置: 车载卫星通信、智能隐私玻璃、电动门、尊界S800同款音响系统 。 支持5座/6座布局,可选装零重力座椅;M8仅提供6座版 。 M8优势: 空气动力学设计优化,前舱盖更高,视觉气场更强 。 标配途灵平台、空气悬架+EDC减震,性价比突出 。 四、市场策略 M8:通过“M9同款下放”策略,以更低价格提供接近M9的体验,抢占理想L8等竞品市场 。 M9:巩固旗舰地位,通过硬件升级(如激光雷达)和功能迭代(如L3智驾)维持技术领先 。 总结 选M8:预算有限、注重实用性与性价比,家庭用户首选 。 选M9:追求豪华科技感、L3级智驾及高端配置,商务场景更适配 。 两者销量均表现强劲,M8首周小定超5.8万台,M9则达3万台 。
这是一口气也不给友商留啊4 月份上市的竞争车品比较多,问界M8 展车已经提前到店
这样的 M8 你喜欢吗?
奥德彪的精神:问界M8 开始预定,实车真的是帅。
问界全系车型盘点
奥德彪的精神:赛力斯新王牌-问界M8 问界全系车型盘点 赛力斯的新王牌-问界M8更多信息曝光,车身尺寸和问界M9相当接近,定价低于问界M9。问界M家族增至4款车型,每一款都实力不俗,如果有一个合理的定价,相信问界M8可能会比M9还要火,你觉得呢?
再次遇到问界 M8,真的是国货之光吗?
奥德彪的精神:再次偶遇华为问界m8,真的是国货之光吗?
一、价格与性价比 途昂Pro:起售价26.99万元,顶配31.99万元,提供整车终身质保、六屏联动、DCC自适应悬架等高阶配置,性价比远超同级豪华品牌。 宝马X5:起售价约51.5万元(优惠后),主打品牌溢价和豪华质感,但配置如座椅按摩、智能驾驶辅助等需额外付费。 沃尔沃XC90:限时优惠后起售价44.9万元,安全配置突出,但价格仍高于途昂Pro。 奔驰GLE:未在检索结果中提及具体价格,但作为传统豪华品牌,预计起售价将高于50万元。 二、动力性能 途昂Pro:搭载全球首发的第五代EA888 2.0T发动机,最大功率200kW,峰值扭矩400N·m,WLTC油耗8.35L/100km,动力参数接近宝马X5 3.0T车型,但油耗更低。 宝马X5:2.0T版本最大功率190kW,峰值扭矩400N·m,匹配8AT变速箱,动力平顺但燃油经济性略逊于途昂Pro。 沃尔沃XC90:2.0T+48V轻混系统,动力调校偏舒适,适合城市通勤,但加速性能弱于途昂Pro。 奔驰GLE:预计搭载2.0T/3.0T发动机,动力表现均衡,但燃油经济性可能不及途昂Pro。 三、空间与实用性 途昂Pro:车长5158mm,轴距2980mm,提供7座布局,第三排头部空间930mm,后备箱容积最大2427L,支持“大床模式”,装载能力同级最强。 宝马X5:轴距3105mm,但仅提供5座布局,第三排空间局促,实用性受限。 沃尔沃XC90:车长4953mm,轴距2984mm,提供5/7座可选,第三排适合短途乘坐,后备箱容积302L(7座状态)。 奔驰GLE:预计轴距接近3米,提供5/7座,空间表现与XC90相近。 四、智能化与科技配置 途昂Pro:搭载高通8155芯片、六屏联动(10.3英寸仪表+15英寸中控+11.6英寸副驾屏),支持L2+级辅助驾驶(含遥控泊车),车机系统集成文心一言与DeepSeek双AI引擎。 宝马X5:配备iDrive 8.5系统,支持L2级辅助驾驶,但车机流畅度与功能丰富度弱于途昂Pro。 沃尔沃XC90:车机系统简约实用,标配City Safety城市安全系统,支持对向车辆智能避让,但娱乐功能较少。 奔驰GLE:预计搭载MBUX超联屏系统,智能化表现稳定,但创新功能可能不及新势力。 五、安全与健康 途昂Pro:采用82.3%高强度钢车身,标配9安全气囊,配备IQ.Drive辅助驾驶系统,安全性能达标但未突出。 宝马X5:6安全气囊+主动刹车,但缺少WHIPS头颈保护系统,甲醛控制一般。 沃尔沃XC90:33%硼钢车身+WHIPS系统,全系7安全气囊,座舱采用无铬环保材料,PM2.5过滤率超95%,安全性与健康性行业标杆。 奔驰GLE:预计延续高刚性车身与预防性安全系统,但环保材料应用可能弱于XC90。 总结 途昂Pro:主打“高质价比”,适合预算有限、注重空间、动力与智能化的家庭用户。 宝马X5:适合追求品牌价值、豪华体验的消费者,但性价比偏低。 沃尔沃XC90:安全与健康配置突出,适合注重家庭出行安全的用户。 奔驰GLE:预计延续传统豪华优势,但需结合具体配置评估竞争力
要不要等等固态电池🔋?现在买车算不算韭菜今年上市这么多车,到底能不能买?
赛力斯新王牌-问界M8 问界全系车型盘点 赛力斯的新王牌-问界M8更多信息曝光,车身尺寸和问界M9相当接近,定价低于问界M9。问界M家族增至4款车型,每一款都实力不俗,如果有一个合理的定价,相信问界M8可能会比M9还要火,你觉得呢?
问界 M8 明天开启预定了预测上市价格多少不会拉稀💩
现在GL8的起售价是18.99万,叠加置换补贴后更低,同时配置有所升级,比如智能驾驶辅助和动力系统。 用户可能的考虑因素包括价格、配置、用途(家用或商务)、对智能化的需求等。如果用户更看重实用性和空间,GL8的降价后性价比不错,尤其是入门款。但如果是科技配置控,可能需要考虑其他品牌。此外,GL8的零配件供应有保障,长期使用维护成本可能较低。 根据当前市场信息(截至2025年2月25日),别克GL8陆上公务舱系列因清库促销推出大幅优惠,入门款价格已降至16.49万起(需叠加置换补贴),顶配车型优惠后约33.3万。结合产品力与价格,其性价比优势显著,但需根据需求权衡配置差异: 值得入手的情况 1. 预算有限但追求实用:16.49万可购得2.0T+9AT动力组合、7座大空间(第三排可坐成年人)、高保有量保障的车型,适合家庭多成员或轻商务场景。 2. 注重品牌与可靠性:GL8作为26年经典车型,零配件供应稳定,长期维护成本可控。 3. 偏好传统燃油动力:全系标配2.0T可变缸发动机,兼顾动力与油耗(实测约10L/100km),高速巡航体验平顺。 需谨慎考虑的情况 1. 对智能化配置有较高要求:入门款无电动侧滑门、自适应巡航等,中低配车型智能驾驶辅助缺失,需选顶配才完整。 2. 追求最新科技体验:同价位新能源MPV(如腾势D9、比亚迪夏)在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方面更具优势。 3. 注重内饰豪华感:GL8内饰设计偏保守,车机系统反应较慢,对比新势力车型体验稍显陈旧。 总结:若预算在15-25万区间,且以实用、耐用为核心需求,GL8当前价格极具竞争力;若侧重科技配置或新能源趋势,建议对比自主品牌车型。建议到店试驾体验空间与动力表现,并优先选择置换补贴政策。
比亚迪把智驾普及到10几万的车上,这波我必须支持比亚迪
假如高德造车的话,智驾水平是不是真正的遥遥领先。毕竟谁也没有高德的数据量大。
提问假如高德造车的话他的智驾水平是不是遥遥领先?毕竟高德有更大的数据支持。欢迎留言讨论。
固态电池的成本趋势和应用场景如下: 一、固态电池的成本趋势 1. **当前成本较高**:目前固态电池(尤其是全固态)的制造成本是传统液态锂电池的3-5倍,主要受限于生产工艺复杂、供应链不完整以及规模化生产不足。 2. **中期成本下降预期**:随着技术成熟和制造规模扩大,预计到2030年,全固态电池电芯成本将降至1元人民币/Wh左右;到2035年,成本可能进一步降至0.6-0.7元/Wh,而半固态电池成本可能更低,达到0.4元/Wh以下。 3. **长期竞争力**:若2035年成本目标实现,固态电池将与当前液态锂电池(约0.5-0.8元/Wh)成本接近,甚至更具经济性,从而推动电动车市场普及。 二、固态电池的应用方向 固态电池的核心优势是高能量密度(可达液态电池的2-3倍)和安全性(无电解液泄漏风险),其应用将分阶段拓展: 1. **初期应用:消费电子与低空经济领域** - **手机等3C产品**:目前已有企业在小容量电芯(5Ah以下)领域试产,例如用于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设备。 - **无人机与飞行器**:固态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如400-500Wh/kg)和快速充放电能力(5C以上)适合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低空经济场景,例如亿航智能已完成搭载固态电池的飞行试验。 2. **中期过渡:半固态电池在高端电动车领域** - 半固态电池(液体含量5-10%)作为过渡技术,已进入量产阶段。例如蔚来ET7搭载150度半固态电池,续航达1044公里;宁德时代计划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 商用车和重卡领域:对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要求较高,固态电池可显著提升续航和降低自燃风险。 3. **长期目标:全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普及** - 全固态电池(无液态电解质)量产需突破界面稳定性、循环寿命等技术瓶颈,预计2030年后逐步规模化。丰田、本田等企业计划2025年试生产,中国车企如广汽、奇瑞等目标在2026-2027年实现装车。 - 若成本降至0.6-0.7元/Wh,全固态电池将全面替代液态电池,推动电动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并解决充电桩高功率需求等衍生问题。 三、挑战与竞争格局 - **技术瓶颈**:包括电解质导电性不足、散热难题、低温性能衰减等,仍需基础材料突破。 - **专利壁垒**:日本企业(如丰田、本田)在固态电池领域专利占比近40%,可能影响全球技术路径选择。 - **市场策略**:企业采取“半固态先行”策略,通过过渡产品积累经验并优化技术,例如孚能科技、宁德时代等已推出半固态电池量产计划。 总结 固态电池将优先在消费电子和低空经济领域落地,随后通过半固态技术渗透高端电动车市场,最终实现全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应用。成本下降和技术突破是核心驱动力,预计2035年前后成为主流技术。
根据2025年最新发布的SUV车型信息及市场动态,结合25-30万元预算区间,以下推荐几款综合性能、智能化、空间与性价比突出的车型,涵盖纯电、混动及增程式动力类型: 1. 特斯拉焕新Model Y **价格**:26.35万元起(焕新版) **亮点**: **品牌与技术优势**:特斯拉成熟的超充网络和自动驾驶技术(FSD),宁德时代M3P电池提升续航至719km(CLTC)。 **设计更新**:新增6/7座布局(第三排空间有限),内饰升级为环抱式氛围灯及后排8英寸控制屏。 **性价比**:相比国产竞品,品牌溢价仍吸引注重稳定性和成熟技术的用户。 **适合人群**:追求品牌力、充电便利性和科技感的消费者。 --- 2. 小米YU7(小米首款SUV) **价格**:25万元起(预计) **亮点**: **智能化配置**:搭载激光雷达、无框车门,轴距3000mm,对标特斯拉Model Y。 **动力与续航**:双电机版总功率508kW,CLTC续航719km(长续航版),延续小米SU7的高性价比策略。 **适合人群**:年轻科技爱好者,注重设计与智能交互体验。 --- 3. 比亚迪唐L(DM5.0技术旗舰) **价格**:20-30万元(预计) **亮点**: **混动技术**:搭载第五代DM混动系统,零百加速3.9秒,纯电续航超200km,综合续航1400km。 **家用属性**:配备激光雷达、云辇-C底盘系统及无人机舱功能,兼顾性能与实用性。 **适合人群**:家庭用户,需兼顾长途续航与日常通勤。 --- 4. 深蓝S09(华为智驾加持) **价格**:18-25万元(预计) **亮点**: **空间与舒适性**:轴距3105mm,6座布局,对标理想L9,增程版综合续航1200km。 **华为合作**:搭载乾崑智驾ADS 3.0高阶智驾系统,智能化体验突出。 **适合人群**:年轻家庭用户,追求大空间与高性价比。 --- 5. 捷途山海T5(硬派越野) **价格**:22-24万元(预售价) **亮点**: **越野性能**:非承载式车身+三把差速锁,2.0T混动系统总功率560kW,综合续航1400km。 **实用性**:5.4米车长,提供5/6/7座可选,兼顾户外与家用需求。 **适合人群**:越野爱好者或需多功能车型的家庭。 --- 6. 长安启源Q07(高性价比家用) **价格**:18万元起(预计顶配30万元内) **亮点**: **豪华配置**:CDC魔毯悬挂、主副驾零重力座椅、AR-HUD、综合续航1400km。 **混动系统**:1.5T发动机+电机,纯电续航215km,主打舒适与燃油经济性。 **适合人群**:预算有限但追求高配置的家庭用户。 --- 总结与建议 **科技尝鲜者**:优先考虑小米YU7、小鹏G7(智驾技术突出,25万元级)。 **家庭用户**:深蓝S09、比亚迪唐L或启源Q07,空间与续航均衡。 **越野需求**:捷途山海T5,兼顾低价与硬派性能。 **品牌信赖度**:特斯拉焕新Model Y,成熟技术+超充网络。 还有哪些SUV欢迎大家评论区讨论。
燃油车VS新能源车:优缺点大比拼 在当今的汽车市场中,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各领风骚,成为消费者购车时的两大选择。那么,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何异同?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又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一场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深度对比,帮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一、燃油车:经典之选,动力强劲 优点: 续航无忧:燃油车凭借成熟的加油体系,续航里程远超新能源车,长途旅行无需担心电量耗尽。 动力强劲:燃油车发动机技术成熟,动力输出稳定且强劲,满足你对速度与激情的追求。 技术成熟:燃油车历经多年发展,技术成熟可靠,维修保养相对简单方便。 缺点: 排放污染:燃油车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不符合绿色出行理念。 油耗成本:随着油价上涨,燃油车的使用成本逐渐攀升。 政策限制:部分城市对燃油车实施限行限购政策,购车用车受到一定限制。 二、新能源车:绿色出行,未来之选 优点: 环保节能:新能源车采用电力驱动,零排放无污染,符合绿色出行趋势。 政策优惠: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新能源车给予购车补贴、免征购置税等优惠政策。 使用成本低:新能源车充电成本远低于燃油车加油成本,长期使用更经济。 缺点: 续航焦虑:新能源车续航里程相对较短,长途旅行需频繁充电,影响出行体验。 充电不便:充电桩布局尚不完善,充电便利性有待提高。 技术成熟度:新能源车技术仍在不断发展中,部分车型可能存在技术不稳定、维修成本高等问题。 结语: 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各有千秋,选择哪一款还需根据个人需求与实际情况来决定。如果你追求动力强劲、技术成熟且不介意排放污染与油耗成本,燃油车无疑是经典之选;而如果你注重环保节能、享受政策优惠且愿意为绿色出行付出一定努力,新能源车则是未来之选。在这场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较量中,没有绝对的胜负,只有最适合你的那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