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为车载导航地图等功能一年付费675元 你能接受吗?

    选车网头像选车网头像
    选车网2022-07-29

    近日,特斯拉官网显示,从2022年7月21日起,新车将不再提供终身免费车载娱乐服务,这项服务8年后需付费订阅。其中服务内容包括多项车载应用以及卫星地图,严重影响消费者后期使用。

    虽然此次通告,并未具体公布后续禁用的娱乐服务价格,但参考目前特斯拉高级车载娱乐服务包订阅费,9.99美元(约合人民币67.5元)/月或99.9美元(约合人民币675元)/年,未来特斯拉车主使用车载导航听歌等稀松平常的功能,或一年需要交付675元。

    对此,众多网友对特斯拉此次功能“再收费”事件表示不满,甚至有人调侃到“刹车、方向盘未来会不会也会按次收费或按月交钱”?

    所谓的汽车互联网思维?

    然而,这并不是特斯拉第一次推出车辆“再付费”的行为。例如,目前在售的特斯拉车型就可以一次性付费6.4万元解锁“完全自动驾驶”功能;Model 3(图片|配置|询价)标准续航升级版可花费2400元,在线激活后排座椅加热功能;在北美市场,还针对使用4680电池的Model Y(图片|配置|询价)车型推出了“加速包”的付费升级服务,花费大约1.34万人民币,可以官方给消费者刷一项程序,可将车辆的零百加速提升到4.2秒。

    如此做法,不禁让我们想到如今“乱像”的互联网市场。这与某些视频网站交了几百元一年的会员费后,再观看某些电影依然要“再收费”是一个性质。该性质其实央视/《人民日报》等央媒几年前早已做出了“相关企业缺少对用户的起码尊重,贪得无厌、吃相难看”等评价。如今,“再付费”的互联网乱像不仅没有解决,更已经蔓延至一再数字化的汽车产品,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

    以特斯拉为例,除了常规的OTA升级服务收费外,特斯拉仅靠前文提到的自动驾驶在内的服务软件收费就已经实现了盈利。其中,2021年的盈利收入就占总收入的7.06%,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

    如果这就是现在无数新势力、新能源车企品牌在自家发布会中提到的“汽车互联网思维”。那么我想这个思维大部分消费者或许不那么想理解,毕竟已经发展了100多年的燃油车时代,从来都没有过“功能再收费”的理念。

    “再付费”现象已蔓延多家新能源产品

    然而,“功能再收费”的理念已经不是特斯拉的专利,多家新势力车企已经在效仿,比如蔚来的NAD自动驾驶完整功能采用的是“按月开通,按月付费”的订阅模式,售价680元/月。如果连续包月,一年将缴费8160元,车辆包月个5年,将为此配置多花40800元。

    此外,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智能产品也推出了“功能再收费”产品。例如,奔驰为购买EQS 450+先锋版的车主提供了付费解锁后轮转向的服务,费用为每年4998元。虽然对于百万元的EQS来说不算贵,但奔驰可算是开启了“功能再收费”理念硬件配置的先河。

    设想有一天,“功能再收费”的理念成为了行业惯例,就如同视频网站APP突然有一天将投屏功能进行了收费。最终受害的,永远是没有选择的消费者,毕竟付费功能只会是有增无减。随着汽车产品的数字化,越来越多的功能已经被科技所取代,就如同特斯拉Model 3的内饰一样简约,简约到如果车辆没了集成所有数字化功能的屏幕,那么车辆将没有任何意义。最终,消费者就被车企建立的“无形”的用户粘性机制,所牢牢的捆绑住。

    当有一天,“功能再收费”的理念成为了汽车行业惯例,消费者们便只能默默接受。爱奇艺CEO龚宇说过:“在网上为内容付费实在是太便宜了”,有一天这句话暗涵的道理同样会出现在汽车行业,那便是几十万的车你买了,但没有任何功能,当你质问车企时,他会说你:车这么便宜卖给你,你还想要什么?可视频网站的功能升级不过是几十几百,但汽车软件的升级确是几千几万,届时我们还能回到非智能的燃油车时代吗?

    “再付费”也不要一棍子打死

    当然,随着汽车产品数字化、智能化浪潮的不可逆,付费功能拓展或升级也许是软件定义汽车环境下趋势所在,我们也不能逆水行舟将“再付费”一棍子打死说不好。正如360创始人周鸿祎认为,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新型智能终端,软件定义汽车,电动车只是表象,互联网才是实质,硬件构成了基本架构,但真正更有想象空间和价值的是软件。

    如今汽车软件市场逐渐初形成,汽车厂商的核心能力将从机械硬件逐步转向电子硬件和软件,汽车产业价值链将从以往单一硬件销售转向持续的软件及服务溢价商业模式。利润之大或许是厂商卖车3-5%利润率的几倍或几十倍。同时,也有不少年轻消费者愿意为车联网相关技术付费。

    但是,真正让大部分消费者难以接受的是购车价格里似乎已经包含了硬件配置的价格,再付费订阅软件岂不就是“流氓”行为?以及曾经购车时已经许诺的软件功能,未来不是升级“再付费”,而是突然的功能“再付费”。

    毕竟消费者已经为车身上的硬件部分付费,但如今所有的域控制器、激光雷达,大算力芯片,一大堆高清摄像头等配置,在你没有“再付费”时,可能就是摆设。这就势必引起消费者被“薅羊毛”的担忧。

    写在最后:

    所以,未来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是大势所趋,为软件买单也一定会成为主流。但真正研发出好的软件和服务,并让大家愿意大规模的付费,依然道阻且长。或许正如极氪首席执行官安聪慧所言,“软件方面未来不排除收费的可能,但收费一定是建立在用户认为值得的基础上。”

    次阅读
    69评论
    8赞同
    收藏
    分享
    69评论
    8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