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楼主
    赛力木蓝叫头像赛力木蓝叫头像

    赛力木蓝叫

    蓝电E5 PLUS车主·新提车

    • 登录大师LV1登录大师LV1
    • 懂车评论员LV2懂车评论员LV2
    • 持之以恒LV3持之以恒LV3
    • 懂车智多星LV3懂车智多星LV3
    • 图文爆款大师LV1图文爆款大师LV1
    • 内容鉴赏官LV5内容鉴赏官LV5

    关于亏电油耗的真实大公开

    5天前发布于:蓝电E5 PLUS车友圈

    #真实续航大公开最近在用车过程的真实油耗和产生油耗的原因想和大家探讨。我的混动车开暖气时,系统会同时消耗发动机水温和电能,实测显示20多度电耗对应约7升油量,市区不踩刹车啥都不开车机显示12度电耗油耗是3升多,对应换算是3.5度电每升油(感觉只有3.3左右毕竟没有高压缩比和egr阀也和比亚迪标成一样了),这样的能源利用效率让我有点困惑。听说不少车型开始采用热泵空调技术(海豚),相比传统PTC加热能效提升明显,购买混动车并不能因为有发动机这个热源让开暖气比较省油,实际上加热主要还是用发动机发电,再用电加热,所以低速开热风就十分的费油一般耗油在7-12升左右(对应20-36度电百公里油耗是和电耗直接挂钩的)。 作为普通车主,我更关注日常使用的经济性。如果车辆能开放PTC加热器的手动开关,增加可变进气格栅,在不需要强效制热时关闭,或许能减少不必要的能耗。现在很多新能源车都支持类似功能,赛力斯是否也可以考虑增加这种节能模式?毕竟发动机余热供暖本身是成熟技术,合理调配能源应该能兼顾舒适与经济性。 站在消费者角度,我理解车企在技术整合上的取舍,但希望未来能在配置选择上更人性化。比如让注重节能的用户自主选择制热方案,或者通过软件升级优化能量管理策略。毕竟节能环保和用户体验本可以并行不悖,期待行业能在这些细节上做得更周到些。

    作者提到的车系:


    • 怀智头像怀智头像

      怀智

      蓝电E5 PLUS车主·新提车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登录大师LV1登录大师LV1
      • 懂车评论员LV2懂车评论员LV2
      • 持之以恒LV2持之以恒LV2
      • 懂车智多星LV3懂车智多星LV3
      • 内容鉴赏官LV3内容鉴赏官LV3

      你的油耗还是很高的!跑远一点更真实!

      评论发表于5天前
    • 楼主
      赛力木蓝叫头像赛力木蓝叫头像

      赛力木蓝叫

      蓝电E5 PLUS车主·新提车

      • 登录大师LV1登录大师LV1
      • 懂车评论员LV2懂车评论员LV2
      • 持之以恒LV3持之以恒LV3
      • 懂车智多星LV3懂车智多星LV3
      • 图文爆款大师LV1图文爆款大师LV1
      • 内容鉴赏官LV5内容鉴赏官LV5

      我个人感觉发动机一直维持一个电量会比较耗油,要不电量缓慢下降,要不直接开到10%在开启燃油优先充电,可以避免发动机负载低导致的燃油效率低,但是发动机充电时动能回收充电基本上会消失因为电池充电倍率不高,和风云t9在70时速就能启动接近50kw的动能回收有差距。

      评论发表于5天前
      • 你的建议太好了,我也深有同感,插混车自带汽油发动机,完全可以借鉴油车利用发动机余温供暖模式,即节能还可大大延长综合续航里程。如果蓝电在后续车型改款中能实现此技术,必定会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如果能将此技术运用改装到已售车辆就更好了。

        评论发表于4天前
        • 问一下,快充的功率是多少?多长时间充满

          评论发表于5天前
          • 14kw

            回复发表于5天前
        • 楼主
          赛力木蓝叫头像赛力木蓝叫头像

          赛力木蓝叫

          蓝电E5 PLUS车主·新提车

          • 登录大师LV1登录大师LV1
          • 懂车评论员LV2懂车评论员LV2
          • 持之以恒LV3持之以恒LV3
          • 懂车智多星LV3懂车智多星LV3
          • 图文爆款大师LV1图文爆款大师LV1
          • 内容鉴赏官LV5内容鉴赏官LV5

          智能模式感觉没什么用,一脚油门踩到100加上爬坡也没有启动发动机谨慎开热风,耗多少电就耗多少油(大概3.3换算,车机显示3.5换算经常用电换算上感觉更省油),发动机余温加热驾驶舱不切实际。

          评论发表于5天前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