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9发布于:汉兰达车友圈
德系车为什么在中国烧机油?原因有三。 一,如果德系车在中国不烧机油,那么中国所有的德系车4S店都会亏死,就常规保养一项,售后能挣多少钱?销售零配件的利润将大大减少,就维持不了4S的规模的庞大开支。那么就没人愿意做德国车的生意了,这就是德国厂家知道原因也不敢明说的现实。 二,机油原因,其发动机基本都是高压缩比类型,对机油的品质是有要求的,必须是SN级别或者以上级别,(汽机油)才能满足其运转时的高温剪切,高温粘度,防乳化,稳定闪点,抗震等等指标,而目前中国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大品牌机油,没有一款能真正的达到SN级别的标准,虚标100%,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有质检,有海关,虚标的机油能进入中国?答案是能,因为中国目前的机油国标最高标准是SL级别(汽油机油),SL以上级别就没办法检测了,因为没有SL以上级别的标准,详见(GB11121–2006),只要指标超过SL级别,他怎么标你都没辙。现实就是,同一大品牌机油,中国的比美国的差,美国的比德国的差,就是因为各个国家的标准不一样,中国的润滑油标准,是70年代参照前苏联的国家标准修订完成的,1984年颁布施行,几十年过去了,到目前为止,升级更新的参数不到20%(个人感觉),比如,原机油消耗的标准为1000公里不超过0.3升为合格,后修订为燃油/机油比为:100/0.3,即燃烧100公升燃油,机油消耗不超过0.3升为合格。所以说,在中国,机油不能满足德系车的要求,是其烧机油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冷却系统,德系车是高温高压榨发动机,其追求的就是省油,激发最大动力,发动机正常温度均在105–110度左右,在二三十年前,德国大部分出产的汽车,其发动机出厂的标配就是无水冷却液,只有不含水的冷却液,才能维持发动机高温的性能,才能把发动机的温度稳定在其设计的范围之内,如果冷却液是水基性的,发动机的温度会升高,温度超过100度时,水会从液态转换到气态,发动机冷却系统是个密封的状态,高压蒸汽被压缩在发动机内,发动机温度会比设计温度高,就是高温爆发点的外围,气缸套外的水道,会形成气泡层,致使发动机内部压力变大,温度升高,高出设计温度5–10度,为什么不无限升高呢,发动机有强制降温系统,水泵,凤扇等。用手捏一下发动机上水管,或下水管就知道了,冷车的时候是软的,热车了后是硬的,大部分日系车的设计温度是95度,你加自来水,里面都不会高压。上面说的是水基冷却液与无水冷却液的温度区别,那与烧机油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就在温度,发动机设计温度是110度,实际温度如果是115度,是不是有5度的温差,发动机里面的气缸套,活塞,活塞环等都是金属部件,是金属就会热胀冷缩,而发动机内各部位的热膨胀系数是设计好了的,超过设计温度,膨胀指数肯定变大,间隙也就大,其间隙数值超过了设定数值,串烧机油在所难免。而目前正中国销售的德系车,冷却系统加注的基本都是水基防冻液,这也是烧机油的根源之一。自己去搜索金属热膨胀就知道了。 最后说一点,德国车如果不烧机油,发动机基本开一辈子也不会坏,烧一点机油,一时半会也不会坏,但积碳累积,发动机迟早要出问题。 解决以上问题,就不会被所谓的砖家带偏了,什么拥堵啊,走走停停的会积碳过多啊,都是屁话。 写评论 0
那是不是定期除积碳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