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的第一张照片:CBR650R作为一款四缸全整流罩的街道运动摩托车;在众多车友的眼中除了帅气之外,操控和品控更是许多人喜欢他的主要原因。当周末闲暇在帝都的山中骑行的时候,总能看到该车型在山间驶过;也侧面反应了这款车在市场中的保有量。今天我们就来聊聊2023款的CBR650R,看看都有哪些值得期待。 :动力方面还是那台649cc的四缸水冷16气门发动机,最大可以输出70kw/12000转,以及63NM/9500转。这款发动机内部结构紧凑,堆叠式六速变速箱和汽缸为前倾30°布局。车架采用了钢制菱形配双椭圆梁,并且经过专门的刚度调整来保障操控特性。 了:配置方面Showa的41mm前倒置減震支持10及预载可调,制动则是四活塞径向卡钳配31mm波浪浮动 盘,后制动为单活塞卡钳配240mm刹盘,前后双通道 ABS。而其他配置方面滑动离合、以及紧急制动下的后轮锁定功能,牵引力控制系统则是一应俱全;另外后期通过选装还支持快速换挡器、烟雾高风挡、把手加热、后座包等。整车15.4L的油箱可以续航在300km以上。 :本田从2021年开始对CBR650R进行了改款,如今的车型也基本是基于这次的调整。当时改变了座椅的设计,同时将前叉改为了Showa的SFF-BP,在兼顾了路面的跟随性和轻量化的同时,确保优秀的弯道支撑性能。
#提车日记【用车概况】 22年9月入手威朗乐享,如今已经整整一年了,买的时候亲戚一直推荐卡罗拉、雷凌,自己也去看过逸动,直到看到威朗眼前一亮,被其运动线形及双联屏说吸引,完全秒杀卡罗拉雷凌,动力也比逸动1.4t要强,试驾了感觉完全可以,再加上当时优惠4.5万,综合下来性价比爆棚,于是速度提车。 我用车主要是因为上班比较远,有140公里路程,基本上每周跑一来回,将近300公里,平时走高速较快速路要少一些,但是油耗还可以,平均也就5.8左右,差不多每公里五毛钱,还可以接受。 由于前期跑的比较少,现在才刚够5000公里,目前做过一次保养。 综合看来,这个车自己使用觉得还行,网上说的那些毛病,刚贴完膜时遇到过ABS故障亮灯,也试过跑偏,确实存在,还有一次车机死机,好在这些故障均无大碍,选这个车也不后悔,毕竟价格摆在那里,要的就是性价比。 【用车成本】 喝的92,目前5000公里出头,综合油耗5.8,大概五毛一公里,一个月加2-3次油,每次能跑2周左右。 2. 改装成本;为新车购置了哪些东西,出于什么原因,购置了什么车品及大概花费(比如脚垫、发动机护板、倒车影响、雨眉、雨刮、手机支架、车载垃圾桶等一切车品) 断断续续的买了TPE脚垫、坐垫、发动机护板、底盘装甲、手机支架、香薰、车载充气泵、灭火器等,总共也有2000多了。 【空间内饰】 我差不多165,感觉完全够用了,后排也还行,做过3个人,媳妇说时间长有点困,后备箱容积还行,自己也一直没有放满过。 内饰对于价格来说还行,黑色搭配棕色显得并不单调,总体普普通通吧,双联屏别人都说不好看,我觉得还行。要是加上一键启动无钥匙进入就更好了。 【动力感受】 动力是最满意的,稍微点下就走,可能对于新手并不友好,刹车还好,偏软,高速上有时会方向盘卡滞,掉头转弯感觉一般,有时方向盘回的不快。超车感觉很踏实,动力杠杠的。 走过高速不多,平均120吧,这个速度转弯时有点飘,需要减速,胎噪风噪比较大,可能和价格低有关,不知道怎么降低,关住窗户也就那样。 连续驾驶3-4小时会累,最累一次是最近10.1回老家返程时全程高速,可能当时有点感冒,回到家就发烧了,才300公里。 【配置感受】 配置在这价格来说还是很高的,1.5T发动机,定速巡航,车道偏离辅助,等等,自己感觉完全够用了。动力是最满意的。车机有点拉垮,4S都说反应慢;还有就是连一键启动都没有;最最难受的就是后备箱连个按钮都没有,每次都得扣底下,还有加油盖一个道理,设计的反人类。 【优缺点总结】 优点: 1.动力强,提速快。 2.配置丰富。 3.价格便宜,性价比高。 缺点: 1.安全性减配:铁皮防撞梁拉垮; 2.配置反人类:后备箱和加油盖不易打开。 3.方向盘一定程度跑偏,车机死机,故障灯乱报,路上容易搞的自己慌乱不堪。 【综合感受】 用了一年多了,这车跑好路还行,但是那种坑坑洼洼的建议少跑,很累。最近一次车机死机后,开了一段时间停车重启后好了,晚上说嗯住方向盘上静音键15秒可以重启,我没试过,后来去SSSS店,售后直接给升级了系统,感觉油门变轻了不少,车机也还好,没有再死机,但愿少出毛病。至少安全上有保证。买了这个车也不能说后悔,各车有各车的优点和缺点,自己权衡利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之,买车后还是感觉方便了不少。想回老家也不用拖家带口赶火车。 感谢圈主推荐
#晒晒我的摩托车著名文学家鲁迅曾经说过”雅 马哈不改,不如推下海”。 在不动发动机内部的前提下尽可能武装到牙齿。 nvx的魔力不仅仅在于有海量的改件,更在于花很少的钱就能出很好的效果。 品牌其实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强化哪些能出效果 所以大体的思路就是悬挂刹车和传动。 这三样很多店家都有的卖,但是很多都是为了套餐 卖钱,他们不管适不适合。 就举个简单的例子,原厂的无论nvx还是xmax,都不适合辐射卡钳(原因后面会说)。 但偏偏就是烂大街的水乌卡钳和m50,能用不代表合适 nvx原厂的避震是很有东南亚的带入感的。 因为烂路的数量不算少,日常代步一定是以舒适为 主。 原厂前滅震偏软,我90多公斤的体重带刹进弯稍微蹦个五六毫米深的小坑,前减震必打底,反倒是后减震弹簧硬度还可以,双载行驶都没打过底。 外加轮子大,处理烂路的的颠簸感远小于普通小轮 踏板车。 所以跑山的时候其实前减震是最先拖后腿的。 基本上带着刹进弯,利车就得含着保持减震压缩不能丢了,不然走线整个收不住。 当然了我相信很多人技术并没有到这一步,所以也不用听风是雨就说原厂车垃圾。 于是乎就有了廉价的解决方案一 改个弹簧。 改完弹簧换完油,确实有了支撑但是阻尼还是很一般。 有人会问阻尼问题如何解决? 我的答案是,不用解決。 切身体会是加硬弹簧以后重利车不点头,车子已经 足够按预想来走线路 原理大概就是改了弹簧以后急加速减速不怎么影响 车身稳定了。 一定要强化阳尼的话其实如果动力不开级,对操控的改善也就是85分到90分的区别 骑上改了 前避震的nvx,跑山只会吃动力的瘪,绝对不会因为操控没有信心说不敢跑的 包括110码左右巡航,舒适性确实少了,会比原厂 颠,但是稳定感大幅增加。 当你对改完的前减震有了充分的体会以后,目光便 移向后滅震。 后滅震的问题其实就清晰了,弹单簧硬度是合格的,但是跑山阻尼有点不够 弯中会有一丁点后轮不安定的感觉,就是下弯的时候不需要车身有多余的动态 如何保证屁股的稳定,这时候就需要一对改装的后减震了。 踏板摩托的后避震其实要求是比前避震要高的,因为超大的簧下响应会慢半拍 那么策略就是更多牺牲舒适性来换屁股的稳定 调也好调,改件上车,阻尼开最小,上山试车,跑 一圈加一点点加阻尼加到有个区间即使跑的特别激烈屁股也像轨道车一样稳稳吸在地上,就差不多了 再精细的调教倒也不需要,还是刚才那句话,车子动力小,用不上。 雅马哈155也好,300也好,很多人说刹车不够 其实是够的,看看实测成绩就知道了,手小或者手指没力,不能怪车子刹不住。 我敢说利车够因为我握力够大,但架不住某些品牌的车都快捏断了那是真不停啊(我没说是佛沙)。 nvx卡钳确实小,盘也不大,但是够用,原厂的利 车皮比较耐用,暴力开1万多公里ok。 改完刹车皮利车力道蹭的一下就上去了,但是刹车盘和刹车皮都是肉眼可见速度损耗。 我还记得我原厂卡钳网换完某牌的紫色皮,按曾今的手法利车一下午跳了3次abs。 这才紫皮啊!还有更高阶的皮摩擦系数再高一倍。 市面上豪华路边摊的下泵+盘的套餐使用来讲确实 没问题,能解决手没力的问题。 但是这不是价格贵么,一套不知道真假的b什么0+国产转接码十国产盘,没有2500块下不来吧。 但改利车皮呢?10万公里换5次也就2000样子,嘿,效果还不比路边摊套餐的差你受得了么。 如果一定要我挑个刺,我会花1500左右上一套直推+钢喉,有个更线性的手感。 准确的刹车力度可以解决不少前避震压缩量的问题 最后提一点,雅马哈的这几款车一定改卡钳的话,不要改辐射卡钳,改对四,自己想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