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好男人:流量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这要是迪子早就几万点赞了,车友圈也很淡定。最有意思的是这么明显的车外形还有人内涵迪子,绿牌无边框车门迪子只有仰望U9了,辣鸡比亚迪路试U9都自燃
#聊聊5月汽车销量海关总署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经成为了中国外贸出口的“新三样”。今年1~5月,中国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24.1%,出口总额达到2667.8亿元。其中,整车出口排名前十的车企为:上汽、奇瑞、特斯拉、长安、长城、吉利、东风、江汽、比亚迪、北汽。上汽整车出口量最大,累计达到39.6万辆;比亚迪增速最快,累计6.9万辆,同比增长14.2倍。奇瑞、长城增速同样显著,同比增长分别为180%倍、100%。
#聊聊5月汽车销量关于电车出海,我觉得任何走出去的品牌都应该得到鼓励和尊重 电车出海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品牌怎样让外国人接受?渠道如何建设?地方性法规如何?等等问题都需要面对 一些品牌本身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上汽通过收购MG在欧洲市场已经站稳脚跟,而像长城、奇瑞等在燃油车时代在海外建立了成熟的销售渠道和工厂,也具有电车出海的基础性优势 那么作为国内新能源一哥的比亚迪在出口上的情况如何呢?我只能说,没有基础,纯靠产品力硬打,太不容易。论燃油车时代的基础,比亚迪几乎没有;论品牌,也不像MG源自欧洲 虽然很难,但2023年比亚迪的出口还是有一定成绩的。在泰国、以色列、新西兰、新加坡等国都拿下月销冠,并拥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23年Q1以15327台的海外销量位居中国品牌第二,仅次于MG 同时在竞争极其激烈的欧洲市场,比亚迪也有很大的野心。比亚迪对欧洲市场的目标是:到2030年欧洲年销量80万辆,欧洲选厂预计今年做出决定,2025年首款车下线 中国品牌在全球各地绽放开花,好像已经不再是个梦,未来五年我觉得就能看到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在国际市场上大有作为
@lxl: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事件后:比亚迪展示常压油箱技术
#全民说车马斯克的私人飞机抵达中国,据说行程里安排了参观特斯拉中国上海的工厂,感觉是例行来视察工厂生产情况,我觉得他是被迫来的,中国电动车崛起之前,国内电动车市场份额只有特斯拉一家独大吧,这些年我国大力扶持电动车行业,包括像比亚迪这样的传统燃油车企业已经彻底放弃燃油车,专心研发电动车,并且其他国产车企也纷纷加入到电动车行业,增加研发投入,这些年我们的国产电动车越做越好,越做越强,不但国内销量持续井喷状态,海外出口也遍地开花,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对特斯拉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包括近几年特斯拉在国内频频出事,导致了口碑下跌,这些因素集合起来,销量不温不火,我觉得马斯克应该是感到了压力的存在,也想看看中国的电动车为什么会发展这么快,所以,我觉得三年内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的马斯克绝对不是只来看看上海工厂这么简单,你们怎么看呢?
5G追梦人:看到一个油箱扯出了又是专利,又是技术共享,长城那边晒出了自己的燃油蒸汽处理的专利,申请日期是16年,授权日期是17年,而比亚迪是20年申请,这下有的玩了
动力总成黑科技:经举报,该内容已被官方隐藏
#比亚迪:常压油箱可满足排放法规本来觉得长城挺无耻,现在看来比亚迪在强词夺理。 我是比亚迪车主,评论从来不褒贬哪一方。 说什么是结合了混动车特性。行驶过程中会自动启动发动机释压。我开了两年,EV 情况下,发动机有没有介入我还是清楚的。假如100次启动我能感觉一次,这不过分吧?但是没有。 那么你给我解释一下,如果我半个月不开,一个月不开,那是不是一样会污染环境? 第二,出口给国外的都是高压,比亚迪说法更可耻!国内的就因为我们的法规低,没限制!就可以无视环境? 使用低压油箱,良心呢? 错了就要认,我能服!强词夺理就不买你帐!
李老猫说车:比亚迪:将免费向同行开放蒸汽排放技术专利
谈奇闻聊趣事的小冯:长城比亚迪后续:透过表面看本质,只需了解2件事,大结局?
电动车指北:比亚迪出口的用高压油箱,国内的用低压的…… 不过对国内消费者来说,使用基本没有影响 个人还是非常支持自主品牌出口的,出口把关严一点是好事,不然老外罚你一次,可能卖几万台车的利润都没了 图一来自朱校长
汽车扒一扒car:“常压油箱”也能保证低碳污染!比亚迪出拳了,而且速度很快!
#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排放不达标众车企纷纷表示使用高压油箱解决新能源车型环保排放问题,只有比亚迪可以常压油箱➕黑科技达到环保排放标准。点赞👍🏻 该科技可能过于先进,只应用到低价秦和宋车型上面。其次,该科技过于先进,担心境外抄袭模仿,故出口车型也不使用该科技。 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