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特斯拉焕新Model Y正式亮相。一边是网友热切关注、消费者热情下订,另一边也在汽车圈内掀起友商前所未有的讨论热潮。据说,不少车企销售也在当天下单了焕新Model Y。
面对特斯拉一则简单的文章标题,多家车企大规模发声回应,甚至周末加班加点制作产品推文。

汽车博主“玩电二博”锐评:“特斯拉不花钱营销的原因找到了!因为友商都在忙着帮宣传呢。”
也有科技公司高管理智表态:“市场销量能够证明消费者对一家企业和产品的支持与尊重。靠抄袭做不了行业领导者,是没有长远未来的。”

网友表示:“这格局,高下立判了!”

权威媒体:
不断被对标,等于不断被认可
新品发布时友商像素级对比、传统汽车巨头争相学习创新技术、各大厂商新品发布会常常对标……媒体总结:这恰恰说明,久经考验后仍被当作标杆的特斯拉,才是车主们更明智的选择。
腾讯汽车《远光灯》曾在深度报道中分析道,普通消费者在增换购汽车时,即便会私下做功课,搜索社交媒体上的各类测评报告,但考虑到“隔行如隔山”的认知限制,消费者其实很难理解业内所强调的硬件参数优劣的意义和作用。
更真实的情况是,消费者基本上都是跟着车企的线上营销活动和线下销售话术的思路走,再结合周围亲朋好友的推荐建议,最终下定购车。
这就出现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况——无论线上搜索还是线下体验,消费者听到最多的,就是品牌销售拿自家车型和Model Y进行全方位的硬件参数对标。
一个曾经开过上汽品牌燃油车的朋友,出于对上汽和华为的信任,走进智己和智界的展厅,但听完销售们的介绍后又去隔壁特斯拉展厅溜达一圈,最终决定把手上的燃油车置换成Model Y。
询问其决策原因,他说的很简单:他能听懂销售们所说的大空间、大尺寸、长续航、超快充,也体验了智能驾驶、大屏智舱、豪华座椅和各种舒适功能,但听多了类似的推销话术后,他产生了一个疑问:如果众多品牌都不约而同地去对标同一款车,那是不是说明,这款车是公认的好?那为什么不直接去买“标杆”,更加不容易出错?

他甚至举了个贴切的例子。就好像手机圈但凡有新品上市,总爱拿苹果做对标一样,约定俗成的做法背后,是厂商和消费者的统一认知——是个不出错的选择。
同样的道理,正在汽车圈被反复论证——被对标,本身就是一种来自竞争对手的认可。全方位的对标,等于全方位的认可;不断被对标,等于不断被认可。
研发投入始终高于其他车企
让普通人20多万买到最好的车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相比动辄千万级别的营销,选肯在研发上做巨额投入的品牌,才能用最实惠的价格买到技术够先进的车。
以焕新Model Y为例,新车从前保险杠到后尾灯均采用蕴含“赛博基因”的家族设计语言。不仅更硬朗的造型大胆借鉴赛博越野旅行车,车头也采用与赛博越野旅行车风格类似的贯穿灯,配合创新设计的尾灯,整体呈现出类似特斯拉赛博无人驾驶电动车Cybercab(图片)的科幻赛博感。
全新设计的空气动力学造型,让整车风阻系数低至0.22,有效提升车辆续航能力、性能和使用寿命。正如特斯拉所坚持的设计原则:一切设计以安全、效率为先。
全面焕新的产品力背后,是特斯拉不吝成本的研发投入。
此前,有媒体统计对比了各企业2023年及2024年截至目前的销量、广告、研发投入等数据,发现:广告费用为0的特斯拉,销量却常年保持断崖式领先。对比之下,其他电动车品牌广告费用上千万,销量最高的车型仍不及特斯拉Model Y的一半。

虽然广告费用投入排名“垫底”,但在研发方面,特斯拉单车型研发成本达到其他企业的5倍。媒体整理部分企业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特斯拉研发投入达284亿人民币,几乎是其他三家新势力车企研发费用之和,并且还在持续增长。

电动车行业媒体人@电耗子老吴 在深入分析产品逻辑后,呼吁消费者购车时要关注“成本守恒定律”。他提到,当消费者买车时,同等价位不同品牌的车,整体造价成本不会有太大差距,但其中成本的组成却是天差地别。
“安全性、内饰、广告宣传、性能、耐用性”这五大方面,基本占据着成本投入的“大头”。“一方面做得好,其他方面必然要压缩成本。如果车企将大部分成本和精力投入到广告营销和内饰方面,那么车辆的性能、耐用性和安全性就会大打折扣。”




在安全性等产品方面的支出始终保持高位,特斯拉才能不断实现创新技术突破。例如,特斯拉在行业首开先河地采用一体化压铸技术,将原本由70多个零件焊接而成的后底板一次成型,减少焊点的同时大幅提升车身整体强度。
因此,在真实的碰撞事故现场,特斯拉总能上演硬核安全表现,保护驾乘人员毫发无伤。

Model Y车主王先生就曾亲身体验过特斯拉“能救命”的车身安全设计。他在新疆驾驶Model Y与一辆大巴车迎面相撞,导致车前脸受损严重。多亏特斯拉的前备箱有效地缓冲了碰撞冲击,笼式车身也稳稳扛住了巨大的冲击力。
由于事故现场看起来很严重,吸引了大量路人的围观。令大家意外的是,回过神的王先生自己打开车门走了下来,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仔细检查,发现王先生竟毫发无伤,甚至无需就医。
“幸亏开的是特斯拉,这次经历比广告更让人信服!”事故后,王先生果断又提了一辆全新的Model Y。
博主@番茄小z 以全球销冠车型Model Y为例总结道:“正是因为特斯拉的研发投入始终高于其他车企,最终实现让普通人用20多万就能买到最好的车,这才是对广大消费者最大的福利。”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