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小鹏,真要做增程吗?

    电动湃头像电动湃头像
    电动湃2024-06-07

    近来,「小鹏做增程」的消息甚嚣尘上。

    不久前,何小鹏明言,「小鹏会在个性化车型上做增程,例如飞行汽车。」

    后来,他又回应了「全球化和增程」的问题。

    「中国的汽车是以在城市里面开为主,而部分海外国家,则是城市跟高速都占相当的比例。」

    「增程在当前的高速体验里,有着非常多的问题。」

    「对小鹏来说,下一代增程是什么样的,这是我们更多的思考。」

    何小鹏对做增程的口风,已经越来越软了。

    小鹏,开始有点泯然众人矣。

    作为曾经新势力的头部之一,如今小鹏的处境,看起来是更为落寞的一方。

    面对想要对标的特斯拉,小鹏仍未成为被大家所接受的平替对象。

    而华为智驾的实力反超,更一举夺过了小鹏向来的锋芒。

    此外,小米汽车的到来,再收回了小鹏的“科技+性价比”标签。

    小鹏,还有什么能拿出手呢?

    目前处于被动的小鹏,成绩确实不够亮眼。

    今年前5个月,小鹏累计交付新车共4.1万台,同比增长26%。

    距离年初何小鹏提出的「销量翻倍」目标,至今仍没给出更多信心。

    其中,5月特斯拉在国内卖出超过5.5万辆,环比增涨77%,同比增长30%。

    特斯拉的单月成绩,已然超过了小鹏今年的累计表现。

    再者,如今理想已跳出了蔚小理的小圈子,转而跟华为系激斗。

    至于蔚来,亦复现了月销2万的高光表现。

    被落下的小鹏,该好好复盘过去的决策了。

    小鹏这2年以来的销量瓶颈,大概要追溯回2022年的「淘汰混动」主张。

    那一年,小鹏成为了首个推出800V超快充的中国车企。

    而小鹏率先应用800V平台的车型,正是后来引起了不少风雨的小鹏G9(图片|配置|询价)。

    当时何小鹏认为,尽管混动是一个必然的存在,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

    「但在2023年、2024年之后,混动车型会逐步走向衰退。」

    「同时,混动还会因为不同技术路线,面临着不同挑战。」

    然而,事实告诉我们,小鹏的决策出现了偏差。

    在今年4月乘联会的统计里,当月新能源车批发销量份额是,「纯电占59%、插混32%、增程9%。」

    作为参照,去年同期的各份额占比是,「纯电72%、插混21%、增程7%。」

    插混和增程都增长了,纯电份额反而下滑了,这就是当下的市场情况。

    换句话说,小鹏的战略判断,大概率出错了。

    而近两年的销量瓶颈,也许正是为此失误买单。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车企对未来的展望,混动仍将是重要的增长极。

    领克高层直言,「混动不是过渡方案,而是长期有市场需求的方案。」

    奇瑞副总经理李学用更是认为, 混动将在2到3年内取得40%市场份额。

    至于作为向来主销插混车的代表,比亚迪对此则更有信心。

    比亚迪海洋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张卓认为,在今年或明年上半年,混动份额就会超过纯电。

    他的理由是,「现在,就是A级插混车干掉了纯电车。」

    「万一有人比我们还狠,插混车做到7万元附近。」

    「那客户是要个海鸥、缤果,还是要个更大的插混车?」

    答案,呼之欲出。

    张卓的信心,离不开有着“守门员”定位的秦PLUS DM-i。

    此外,首发第5代DM-i插混技术的秦L和海豹06,仅以9.98万元起售。

    这,大概更是对10万级纯电车下的“驱逐令”。

    尴尬的是,同为轿车、价位相近的小鹏MONA即将迎来首发。

    新势力纯电VS老玩家混动,这新旧势力的对垒、油电对决的戏码,足够吸引了眼球。

    在这场较量当中,小鹏MONA唯有做到像埃安那般的突围而出。

    它,才有可能跟秦L、海豹06站在同一竞技场上。

    只是,这谈何容易?

    去年,小鹏将MONA定位成「新品牌」的身份。

    如今,何小鹏指明,「MONA是小鹏的一个系列。」

    这样的身份转换,一方面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解释成本。

    从中,亦不难透露出小鹏新品牌销售渠道拓展的难处。

    如何让外界重新恢复信心,这不能单靠目标口号的声势,也不能靠某个季度的销量猛增。

    而是,要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2年前,小鹏提出了“淘汰混动”。

    近日,业内则传出了“小鹏拥抱增程”的消息。

    180°的调头,也许这才是大家对小鹏的期待。

    何小鹏,不是一个轻易服软的人。

    在回应和小米竞争的话题时,他强调——

    「现在卖得好的,不代表能力强,汽车行业是个长线竞争,而不是短期一两个月的销量。」

    「新能源汽车行业从蓝海到红海,再到血海,小鹏可是经过磨练的。」

    再者,何小鹏在北京车展上,还喊出了“今年MONA的目标销量,要超过老大哥的小米SU7。”

    “不放过老大哥”的何小鹏,对于友商则更加不会留情面。

    早前,他发文写到——

    「我在汽车行业的经验是,好的时候,不要过分认为自己聪明和牛逼。」

    「不好的时候,实际绝大部分问题也不是竞争和他人,核心要自省和PDCA。」

    「造车是长跑,一脚油门一脚刹车是大忌。」

    如此表态,被外界解读为,影射取消今年发布纯电新品的理想。

    嘴上不服软的何小鹏,近来在回应混动话题时,终于把口风软了下来。

    他先是承认,小鹏将在在个性车型上做混动,比如说飞行汽车。

    次日,他进一步指出,「混动对于客户是有真实需求的。」

    「面对高速用车场景,下一代增程是什么样的,这是我们更多要思考的。」

    按照规划,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将于2024年Q4开启预售。

    换句话说,小鹏的首款混动车将于今年底问世。

    比起飞行汽车,大家更关心的是,小鹏主流车型的混动化计划。

    要知道,零跑和哪吒已在10万出头价位落子了增程车型,两者已对小鹏的价位下探作出了防御姿态。

    而在20万级别,理想L6的到来,加上阿维塔转型增程,这同样将对小鹏造成直接冲击。

    据闻,极氪也将在年底加入增程大军。

    不像蔚来支持换电的小鹏,再不抓紧转型的话,也许自己就将成为市场上的“孤岛”了。

    还好,近来有消息传出,「小鹏中型及以下车型坚持纯电,中大型产品提供纯电+增程。」

    如果属实,小鹏的蜕变就在眼前。

    结合「出海、中大型尺寸及改款情况」来看,将率先成为小鹏增程代表作的,大概将是小鹏P7或G9。

    如此一来,参照此前P7和G9仅作小改款的做法,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小鹏会这样做了。

    它,都把大招藏到后头了。

    其中,要是由G9率先开启小鹏主流车的增程序列,这当中意义可就非同一般。

    从首次涉足30万级市场、到引发组织调整,接着到进军混动领域……

    G9,注定将成为小鹏蜕变的引路者。

    此外,当初何小鹏是基于G9首发的800V超快充,继而提出了“淘汰混动”。

    反之假如G9用上了增程技术,如此巨变无疑更显小鹏的变革决心。

    去年,何小鹏说过,「从2024年Q3开始,小鹏会进入超高速的正循环。」

    那时他强调,「这基于小鹏汽车整体的布局,我们不怕输。」

    来到当下,何小鹏道出了步入超高速正循环的具体方法——

    “从今年Q3起,我们将开启在三年内推出多款全新造型的强劲产品周期,覆盖10-40万价格带。”

    其中,Q4小鹏将发布全新B级车,新车有望接棒P7的领导风采。

    小鹏,要展翅高飞了。

    “电改油”的风,终于都吹到了小鹏身上。

    过去何小鹏对纯电的坚定支持,一方面既是对自身理想的执著,同时多少也是怕被打脸的反噬。

    但不能否认的是,这当中的战略代价非常大。

    此前,小鹏苦心打造的科技标签,已被华为和小米有所冲淡。

    当下,小鹏也不是率先拥抱增程的厂商。

    「领先的科技和市场实力」,小鹏都开始出现了“两不沾”的情况。

    正因为这样,唯有彻底的重塑,它才有可能重新赢得大家对其「新势力头部」的认可。

    小鹏,加油。

    次阅读
    3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3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