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低价换市场才是造车新势力的大忌?

    超闻车话头像超闻车话头像
    超闻车话2023-12-21

    现在这个时代,当下的智能汽车产品,一年一改款两年一换代三年就停产,确实一点都不稀奇,这样的例子未来将会越来越多,尤其是那些以低价换取市场的造车新势力。

    最近突然得知小鹏旗下的第一款量产车小鹏G3(图片|配置|询价)i可能要面临停产停售的消息,据说这条产品线已经不会再改款,现在就是清理库存,然后逐步停产,虽然小鹏汽车官方还未官宣,但也基本八九不离十。

    像小鹏汽车这样的造车新势力基本上都是从无到有,前期在研发和制造方面的成本投入巨大,能够成功融资稳定销量的还能留下继续生存,也有很大一批都因为资金的问题逐步退出市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从小鹏G3i这款车身上,我也看到当下很多造车新势力面临的问题。


    造车新势力集体焦虑

    2023年年初,特斯拉不惜得罪所有老车主,开始疯狂降价,直到今天仍有很多此前特斯拉的老车主还在为大范围的贬值维权。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持续一年的价格战正式打响,大范围的降价潮瞬间袭来,到了下半年更是愈演愈烈。

    年初特斯拉的一波降价,直接导致造车新势力品牌的销量全线下滑,包括小鹏、哪吒、蔚来和零跑等品牌上半年的销量骤跌,理想汽车在今年1月只靠1.5万辆的销量成绩就“荣登”造车新势力销量排行榜第一。

    和传统车企相比,造车新势力的底子相对单薄,大部分都在靠着PPT融资过日子。加上传统车企也在不断暗中发力,新品牌层出不穷,不断挤压市场空间,对于很多时运不济的造车新势力来讲,只能无奈被迫选择退出,行业洗牌不断加速。

    在持续一整年“以价换量”的价格战中,可以看出造车新势力的底气明显不如传统车企。即便如此,大部分造车新势力还是被迫选择降价去换取市场,导致的结果就是亏损持续扩大,盈亏平衡点大幅后移。

    今年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剧烈变化的一年,就目前的局势来看,大部分造车新势力仍旧很难在营收方面实现逆转,就连不造车的华为都深陷亏损困境,如果不能想到解决办法,迟早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面对困境的自我救赎

    2015年左右造车新势力不断兴起,从2018年的鼎盛数量将近500家,如今已骤减90%,面对今年这样的情况,大部分造车新势力深陷困局四面楚歌,也都在努力破局,一转眼都变成了难兄难弟。

    首先是理想汽车,今年明显增加了营销宣传的力度,李想本人更是频频登上热搜,向公众展示何为“流量就是销量”的真实含义,也确实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销量持续走高,并在11月提前完成销量目标,如今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一直坚持不降价的蔚来汽车,今年也被迫做出妥协,首先就是砍掉免费换电权益,降低整车价格,其次还收购了江淮的工厂和独立造车资质,同时还将换电业务进行共享,拉入包括长安和吉利等品牌分摊成本,扩大规模,只为降本增效。

    小鹏汽车则是轮番降价,但守住了20万的底线,并且从过去的直营模式重新回归到了经销商模式,并相继推出小鹏G6和小鹏X9(图片|配置|询价)这些非常具有竞争力的车型,同时小鹏G9(图片|配置|询价)也进行了大幅降价,小鹏G3i的停产停售也将是其改变的重要一环。

    此外,包括哪吒、零跑这些造车新势力,在品牌背书和造车积淀和供应链管理上其实也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两个品牌一直走的都是低价换量的路线,只能靠深耕技术去破局,但短时间内也很难实现。

    写在最后:

    对于大部分造车新势力来讲,想要达到收支平衡甚至盈利,除了提升销量外,淘汰利润较低的低端产品其实也是当务之急。很多造车新势力品牌连续亏损,实际上和其整体的产品布局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以价换量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的汽车市场环境。

    很多造车新势力品牌自身没有高端化基因,品牌创新也没有特别亮眼的表现,摆脱“低价车”的印象,挤进高端化圈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造车新势力中,目前高端化做的比较好的实际只有理想和蔚来,真正在今年扭亏为盈的也只有理想,其他造车新势力品牌仍需努力。

    次阅读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