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3月车市价格战,彻底失败了

    驾域AUTO头像驾域AUTO头像
    驾域AUTO2023-04-04

    3月车市轰轰烈烈的价格战,如今来看是打了个寂寞。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1日-26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02.1万辆,同比下降1%,环比下降17%。乘用车厂商批发114.6万辆,同比下降8%,环比下降19%。

    新能源车也涨不动了。截至26日零售仅38.7万辆,同比仅增长了10%,环比增长1%。批发量40.6万辆,同比增27%,环比下降了11%。考虑到去年上半年还在受疫情封控影响,新能源车这一点增幅只能说是账面上的胜利。

    而在这背后,“囚徒困境”无疑是市场情绪的真实写照。

    价格战不仅不帮忙还添乱

    乘联会数据显示,价格战在3月的头两周完全起到了反效果,日均零售量只有3万多辆,环比、同比都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第三周开始促销的效果开始显现,日均零售量超过4万大关,第四周更是上到了日均4.6万辆。同比有所增长。在3月底政策收官截止日前,应该会出现一波车市小高潮。日均零售量可能冲破5万辆,在剩下的几天时间里或许能至少贡献25万辆的规模。加上1-26日卖出的102万辆,如此计算3月的零售规模就在130万辆,环比1月129.3万辆、2月的139万辆,价格战并没有带来实质的刺激效果。

    究其原因,归根到底是持币观望情绪严重。而笔者认为其背后有两个原因。

    首先,3月的这场价格战,波及范围之广、降幅之大,看似远超了2004年南北大众联手开启官方降价潮和2008年金融危机时,但跟前两次大规模降价潮不同的是,此前两次降价都是汽车厂家的市场行为,具有全国性、普遍性、持续性的特点,降价后一般不会再有价格的反复调整,消费者有明确的价格预期,从而有助于坚定购买决策。但此轮降价有政府补贴、区域性、限时性的特点,短期性和非市场化的色彩浓郁,消费者无法形成明确的未来价格预期,从而让车企和消费者双双陷入了“降还是不降、等还是不等”的囚徒困境,从而引发了浓厚的持币观望心理。而之前的两次集中降价反倒没有这个问题。

    其次,和2004年与2008年不同的是,2023年互联网通讯工具的发达,使得政府补贴的区域性降价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大量传播,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发酵,扰乱了全国范围内原本统一的价格秩序。像湖北的C6降9万、重庆的问界M7补贴3万,都是很典型的区域政府补贴行为,实际上其它地区的消费者也可以到湖北或者重庆购买。但这种“跨区杀价”、“跨区流通”本来一直是各个车厂严格禁止的行为。而地方政府出面补贴,这种区域行为让车企只能“痛并快乐着”,一边享受着政策福利,一边看着原本统一的价格体系被各个地区切割的支离破碎。而这种“同车不同价”的混乱信息又经过互联网的传播发酵,进一步被放大,加重了消费者的困惑和观望情绪。

    在无法形成明确的价格预期时,推迟购买决策就成了最合理的选择。

    除了持币观望情绪之外,不得不说此轮价格战虽然看起来涉及面广、幅度大,但真实含金量不高,实际真正割肉的品牌并不多,这恐怕也是无法有效刺激消费者购买欲的一个重要原因。

    笔者统计后发现,在30多个参与价格战的品牌中,真正相比平时有更大让利的有:湖北的东风雪铁龙C6降9万,C3-XR降5.6万。508L降4.8万。成都给当地产标致车型(含4008、5008)综合补贴降3.4-8万不等;上汽荣威最大让利6.5万元、长安百亿惠民补贴(旗下刚上市新车给出1-3万的不同降幅)、北京地区奔驰C级降6万(限北京车牌)、重庆市问界M7补贴三万、SL03补贴2.2万+2万元礼包、比亚迪宋和海豹降6-8K。此外更早之前1、2月份由厂家发起的、覆盖全国范围的降价或促销有:bz4X直降3-6万,小鹏全国降2.5-3.6万、特斯拉降2-4.8万、艾睿雅降6万、福特电马降4万、帝豪L HiP降3万、宝马i3降10万、阿维塔限时权益大礼包等。

    所以看似降价潮波澜壮阔,但实际上真正割肉的并不多,割肉的品牌里也以二三线产品居多。大部分还是将终端优惠进行再包装的营销举措。像别克雪佛兰最高降7万,是本来平时就能在店里谈到的价格,对消费者的刺激当然有限。当然市场环境这么难,不是不想降,而是已经实在降不动了。

    未来价格战还会打吗?

    经历了三月这场失败的价格战,按说大部分厂家应该收心,退出价格战,重新恢复价格秩序。但是按照一般惯例,就像每次大型车展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部分4S店也都会保持车展政策不变,将前期已经了解了价格信息但还没最后拍板的客户,再次邀约到店实现成交。所以即使过了3月底这个最后时限,相同促销政策预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当然有限时政府补贴的除外。

    而在未来有三个不稳定的因素,可能会成为再次掀起价格战的导火索。一是国六B排放标准切换在即,还有大量国六A车型在经销商库存里。目前全国经销商库存量约在300多万辆。有数据显示,从1月到3月国六A车型新增产量超过了30万辆。国六A整体的库存量预计可能在100万辆以上。这些车趴在经销商的停车场里,需要在6月底之前全部出清。

    二是碳酸锂的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动力电池的成本下降。碳酸锂巅峰时曾高达60万元/吨,目前已经跌破30万元/吨。而今年以来宁德时代已经在和车企谈判,希望用20万元/吨的碳酸锂价格来结算未来三年50%的电池。碳酸锂每降10万元/吨,可为每台电动车省出3000元的成本。在残酷的市场内卷下,电动车的成本下降一定会忠实地反映在市场终端。

    第三个不稳定因素就是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伴随新能源崛起,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显著提升,今年以来份额已经提升至47%以上,且占据了80%的新能源市场。而合资车企电动化转型较慢,虽然在燃油车市场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但整体市场份额已经下降至33%。为了保持住市场地位,当前承压最大的一线合资品牌只能选择最直接的方式,加大终端的补贴力度,用价格来刺激市场。所以今年合资品牌的终端营销动作,会比以往更加容易刺刀见红。而今年以来有关“蓝绿同权”的讨论越来越多,也是燃油车和电动车竞争加剧的体现,背后也体现了燃油车阵营的一种焦虑情绪。

    驾值观

    3月失败的价格战说明一个道理,历经20多年车市高速发展的洗礼,中国消费者已经越来越成熟理性,或者说越来越难以被刺激到。从前的价格战,至少还能听一个响,现在的价格战,瞬间就会被淹没在网络的大海中。在高度内卷、信息过载的市场环境下,价格战越来越沦为最末流的手段,产品、技术、服务仍然是决胜的关键。而在此之外笔者还想加上一个因素:认知战。近日中汽协联合15家车企联合呼吁净化网络舆论空间,共同发起“关于抵制汽车行业网络水军的联合倡议”,就是这种认知战愈演愈烈的一种体现。

    万次阅读
    336评论
    581赞同
    收藏
    分享
    336评论
    58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