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特斯拉中国没有想象中赚钱 /五菱系混改再造新五菱 /美的造车梦未艾

    电驱时代头像电驱时代头像
    电驱时代2022-05-06

    北京时间2020年1月7日,当首辆国产Model 3(图片|配置|询价)位于其上海工厂的总装线上缓缓驶出,亲自到场的马斯克除了露出欣慰的笑容,还在发言伊始便说出了文章开篇那句话。



    身为公司掌舵者的他,清楚地知道这片蕴藏着巨大需求与机遇的新能源市场,能够为自己与特斯拉带来什么。



    就在那一年,公司市值一跃超过丰田跃居汽车行业榜首,产销总量逼近50万辆大关,全年实现正向盈利,诸多里程碑时刻的完成,已然能够证明许多东西,而中国俨然起到了十分强劲“助推剂”的作用。



    并且整个跃升的速度,远比想象中还快。



    三百多天后,随着首辆国产Model Y(图片|配置|询价)同样位于特斯拉上海临港工厂下线,作为旁观者的我们知道,一场更加迅猛的收割正式拉开了序幕。也恰恰在那一年,其公司市值首次突破了万亿美元大关,产销总量分别达到90万辆以上,财务层面的净利润继续同比上升。



    至此,可以说这家曾经遭受诸多非议的美国新能源车企,完全用实打实的成绩单回击了来自外界的所有质疑。更为恐怖的是,当电动化转型的潮水愈演愈烈,特斯拉已经成为了全球无可争议的“领跑者”。



    作为论据,美国当地时间4月20日美股交易盘后,特斯拉正式发布了其2022年Q1财报,而在通篇看过后带给人最大的感受便是:“它,杀疯了。”



    几项衡量发展现状的关键数据,均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季度总营收达到187.5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03.89亿美元增长81%,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79.2亿美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则达到十分惊人的33.1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4.38亿美元增长658%,同样大幅超过了分析师预期的约21.56亿美元。



    整车业务方面,季度总营收达到168.6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90.02亿美元增长87%。单车毛利率则高达32.9%,较去年同期提升6.36%。



    简单换算,以目前位于中国市场在售价格为31.69万元的后轮驱动版Model Y为例,每卖出一辆新车的利润就已超过10万元。同时,截至2022年Q1,所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到175.05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2%。



    而在发布这样一份强势财报作为背书后,特斯拉无疑彻底证明了自身所推崇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殊不知,就在几天前,据其向美国证券交易会(SEC)所递交的文件显示,2022年Q1,特斯拉在华收入达到46.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0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0.4亿美元增长约53%。



    进一步了解后得知,中国作为目前特斯拉战略版图中的第二大市场,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为24.8%,美国本土则为特斯拉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整个Q1位居该市场的营收高达87.34亿美元,同比增长97.4%,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为46.56%。



    十分有趣的是,据特斯拉官方发布的数据,整个Q1其位于全球共交付新车接近31万辆。而从乘联会所公布的数据来看,包含出口后其位于中国共交付新车18.2万辆,占据总份额的58.8%。



    进而想要抛出一个新的话题:按照特斯拉分别所处美国本土与中国市场的营收同比增幅,再将新车交付量作为衡量要素考虑进去,其在华虽然卖出了更多的车,但却没有想象中那般“赚钱”。换言之,身处后一板块的营收能力与效率,实际上不及前一板块。



    由此不禁好奇,究竟出于何种原因?



    展开阐述前,首先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提及的“结论”之所以成立,是将特斯拉两年间,分别位于中美一季度的交付量与营收情况,纵向对比后所得出的。



    因此,必须考虑到的一个环境因素。去年同期,正是其本土疫情所泛滥的时候,进而催生了相应许多环节的波动甚至停滞,在华发展则一切都很顺利。



    到了今年,情况刚好进行对调。一边是美国政府官宣疫情基本结束,一边是随着“奥密克戎”位于愈演愈烈,特斯拉工厂所在的城市上海,自3月下旬开始陷入停摆。



    所以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如本文标题,“在中国,特斯拉并没有想象中赚钱”的错觉。望向更深处,还是由于环境突变所引发的波动而导致的。



    就像特斯拉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会(SEC)的文件中说到的那样:“疫情目前所造成的主要影响,更多还是集中在物流、供应链的挑战与成本增加,例如港口拥堵加剧、供应商间歇性延误和半导体供应短缺。”另外,还必须经历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



    作为补充,特斯拉还表示:“因为我们无法判断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持续时间或全球经济趋势,所以将继续监控宏观经济状况,以保持灵活性并酌情优化和发展相应业务。同时,必须准确预测全球需求和基础设施要求,并相应地部署生产、劳动力和其它资源。”



    看到这里,突然想到此前某研究机构分析师所说的一段话,“随着在流程、成本、产能等方面的进一步跃升,以及用户基数的更高增长,这家公司在制造端的领先优势,还会继续逐渐显现出来。”



    当下,即便受到多种不利因素的制约,可特斯拉依然能够展现出极强的抗压与抵御风(图片|配置|询价)险的能力。



    文末,还是那个观点:2022,无论位于美国本土,还是位于中国市场,疫情只能拖慢一点点其冲击更多里程碑的速度,但绝对无法阻挡马斯克带领下的特斯拉,创造属于它的历史最佳财年。



    哦,对了,还想分享的是,就在几小时前,从路透社的独家消息来看,传言许久的特斯拉在华二工厂选址基本敲定,不出所料仍然为各方条件最为适合的上海。



    至此,一场更大的收割盛宴,俨然拉开了序幕…



    五菱系20年后再启资产重组 新能源混改又造一个新五菱?




    过去一个月,香港上市公司五菱汽车(00305.HK)股价一路下跌,从1.5港元跌至1港元上下。4月7日完成的2021年业绩路演也无法拉振股价,与2020年相比,2021年五菱汽车收入毛利皆下跌,最大的看点是亏损从3340万缩至2414万。



    这个为明星企业上汽通用五菱提供约80%各类零部件,但常年被误认为是上汽通用五菱上市主体的企业,借壳上市15年来仍未出现高光时刻。



    不过,一起刚进入执行阶段的重组有望打破五菱汽车的温吞现状。无论在资本市场眼里,还是在柳州大本营,五菱汽车3月31日的一则重组公告,都在透露着幅度远大于纸面的业务整合和战略调整。



    2022年3月31日,五菱发布公告称,按照去年12月达成的资产重组和出资意向,五菱汽车、广西汽车、五菱工业以及五菱新能源四方已正式签署增资协议、资产出售和未来两年的关联交易协议。长达36页的公告,详述了将围绕着这家新成立的整车企业——“五菱新能源”所展开的重组和业务交易模式。



    根据协议,前三家企业将分三期向五菱新能源增资29.06亿元,并将原本由五菱工业经营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和资产转移至五菱新能源,以实现对五菱汽车旗下新能源业务的重组。



    签协议的四家企业关系复杂:广西汽车(前身为柳州五菱汽车集团)是上市公司五菱汽车的控股股东,五菱汽车又是五菱工业的控股方,而五菱新能源(全称“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是广西汽车去年6月刚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其目标是致力于打造成高性价比纯电、插电混动新能源智能出行产品的汽车科技公司。



    企查查显示,五菱新能源在2021年6月注册成立,由广西汽车100%持股,法人代表为广西汽车董事、五菱汽车集团董事会主席,前上汽通用五菱副总经理袁智军。但据悉这家公司目前并未正式对外运营业务。



    “母公司广西汽车冀能以五菱新能源作为平台,达致优化重组新能源汽车业务、资产、人员等资源等目标。”五菱汽车在去年12月的公告中称。



    五菱新能源的组建,是继老柳州五菱集团借壳在港上市、重组更名为广西汽车之后,五菱系汽车在自主产业整合上的又一步。而对“五菱新能源”这一全新公司实体的托举,以及其作为广西汽车举集团之力搭建的新能源整车平台的重要性、战略重组的各种可能性,也都让五菱系汽车产业布局平添变数。



    经济观察报从接近五菱工业的相关汽车人士处独家获悉,五菱新能源的目标是参照柳工集团(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的混改思路,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三轮融资,成为独立上市公司。2020年12月,柳工引入7家战略投资者,并实行员工持股,混改合计募资34.15亿。



    更为敏感的是,不同于五菱汽车此前的新能源整车业务主要为商用车,重组后的五菱新能源野心在于覆盖整个新能源细分市场和产业链,包括涉足乘用车领域。



    据上述消息人士透露,今年9月,五菱新能源就将推出一款新能源乘用车,“是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7座家用MPV,跟上汽通用五菱下面的五菱凯捷尺寸差不多”。



    这意味着,在合资乘用车企业上汽通用五菱成立20年后,五菱系汽车资本终于决定组建另一家涵盖乘用车业务的整车企业。接下来,同为广西汽车所投资的整车企业,五菱新能源和上汽通用五菱在新能源产品上的关联可能性,将成为决定五菱体系内新能源重组格局的关键。



    作为中国西南汽车工业重镇,柳州汽车业的名片一直是“神车”缔造者上汽通用五菱,但合资车企的背景,无法在决定未来的新能源赛道上画出自主品牌的宏图。这使“横空出世”的五菱新能源有了嫡系血脉的身份色彩。



    据经济观察报从柳州汽车行业获悉的消息,五菱新能源的混改将有多种可能性,尤其在执掌上汽通用五菱20年的董事长沈阳最迟将于两年后卸任的背景下,此次重组和混改不排除将打破五菱体系内资源和各路势力的平衡。



    两个五菱的命运



    要弄清楚这场重组的复杂性,首先要捋清“两个五菱”的存在:一个和通用换股成了中美合资企业,一个在香港上了市,成为“外资企业”;一个在国内声名显赫,成为汽车业里打造“神车”的“国货之光”,一个默默无闻做“神车”的供应商,还经常被张冠李戴,上演着股价涨跌与第一个五菱表现混为一谈的“乌龙”日常。



    此五菱非彼五菱——这是大部分人弄清楚五菱汽车(00305.HK)身份后的第一反应。上汽通用五菱的资产并不属于上市公司五菱汽车,其业绩体现在大股东上汽集团的财报中;而五菱汽车的身份是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企业,以及上汽通用五菱的零部件供应商。



    成立于1958年的柳州汽车动力机械厂(即之后的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五菱集团)是广西汽车业的发端,在过去20年中,五菱集团分两条路径进行整合,最终形成了两个五菱的格局。



    2001年,通过国有资产无偿划拨,上汽受让了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5.9%股份,“柳州五菱”随后更名为“上汽五菱”。第二年,通用认购了上汽五菱向其定向发行的股份,重组后的上汽五菱更名为上汽通用五菱,股比变为上汽占股50.1%,通用占股34%,五菱占股15.9%。



    成为中外合资车企后,上汽通用五菱乘微车市场东风快速成长,2009年销量已超百万辆,盈利超上汽大众。也是在这一年,经过两年的激烈博弈,通用汽车以5100万美元的价格买走了五菱手中10%的股权,使其所持上汽通用五菱股比增至44%,五菱占比则下降到5.9%。



    在这场交易中,虽然五菱集团避免了股权全部被收购以及将五菱品牌被上汽无偿拿走的结局(做为广西的工业品牌,五菱品牌留在了五菱集团,授权上汽通用五菱使用),而且通过“股权换资源”,上汽通用五菱得以在老款通用别克凯越平台上推出宝骏品牌乘用车。但对其而言,8年的博弈始终成为了股权一步步旁落和弱势话语权的写照。



    在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沈阳“我也想通了,以后就背靠这两大股东的优势资源发展了”的感慨中,上汽通用五菱活成了最具本土气息的合资车企,也成了美化另两大股东业绩的重要“滤镜”。



    而与此同时,随着规模的扩大,五菱集团开始梳理旗下其他资产,并打造融资路径。2006年10月,五菱集团整合旗下零部件、发动机和商用专用车业务板块,成立了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简称五菱工业),五菱工业也是五菱集团最主要的业务资产。



    2007年,五菱集团重组香港上市公司俊山集团,资产注入后成立俊山五菱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借道实现在港上市。随后,五菱工业变为该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成为由上市公司和五菱集团共同持股的中外合资企业,持股比例分别为60.9%和30.1%。



    2011年6月,俊山五菱宣布更名为五菱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改为“五菱汽车”。企信宝显示,五菱集团(后更名为广西汽车)拥有上市公司五菱汽车60.64%的股权,是其实际控股方。另一个大股东是俊山发展有限公司,拥有11.6%的股权,作为俊山发展唯一股东及董事,李诚拥有11.83%的股份。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1月23日,身为五菱汽车董事会副主席、执行董事、行政总裁的李诚因病逝世。



    借此一轮重组,五菱系除上汽通用五菱之外的其他核心资产实现了在香港的打包上市。



    2015年,五菱集团改组并更名为“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广西汽车)。“广西汽车”成为五菱系汽车产业重新组局的象征。2016年,原五菱工业董事长、上汽通用五菱副总裁韦宏文任广西汽车董事长,掌舵至今。



    图片来源:广西汽车官网



    无论是上市重组还是更名,在外界看来,这是广西汽车在将成熟的微车业务输送给上汽通用五菱之后,希望在客车和改装车领域做出竞争力的打法。官网信息显示,广西汽车的业务有两块:零部件和发动机业务以及整车业务,整车业务涵盖客车、改装车、非道路车和特种车四类。



    目前,广西汽车旗下的生产型企业有五家,除了五菱汽车、五菱工业外,还有桂林客车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桂客)、柳州广菱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光裕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2019年,广西汽车获得工信部发放的纯电动客车生产资质,成为“新能源汽车”专属生产资质审批制实行后,国内首个新设立的纯电动客车整车企业,结束了借桂林客车集团资质进行生产的历史。广西汽车的新能源产品为五菱牌、创菱牌GXA系列客车及相应改装车产品。



    2021年6月,广西汽车宣布成立成立全资控股子公司“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五菱新能源),同时成立的还有另一家全资子公司“北京凌云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都是袁智军。2022年1月,来自广西汽车的7亿资金注入五菱新能源。



    五菱新能源“插手”乘用车



    变化在2021年年底露出端倪。借助五菱汽车发布的《关于资产重组及向五菱新能源出资之意向书》,广西汽车高调对外传递其在新能源汽车上“有想法”的姿态。经济观察报记者从柳州汽车行业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广西汽车正在酝酿做强做大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路径,而在这一路径中,五菱新能源扮演着关键角色。



    “母公司广西汽车将其全资子公司五菱新能源为平台,整合重组新能源汽车相关资产及业务,该等业务目前主要由五菱工业承办。”公告称。增资完成后,五菱新能源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及销售,而五菱工业集团则作为五菱新能源的战略供应商,不再涉及整车。



    做为上汽通用五菱最大的供应商,五菱工业的业务主要是汽车零部件、汽车动力系统及包含新能源在内的商用整车业务三大板块。在整车业务上,五菱工业拥有5万辆的专用车和新能源商用车生产能力。



    新能源动力系统研发是近两年来五菱工业的业务重点。2020年下半年以来,五菱工业已开发并投产微型商用车、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的电驱动桥,提供给包括上汽通用五菱、江淮在内的整车制造商。



    “今年会加大在新能源造车板块头部企业的介入,比如与哪吒汽车合作,以及小鹏的一些产品我们也有相应的拓展”。五菱汽车在4月7日的业绩沟通会上表示。



    在增资重组五菱新能源的意向达成同时,一系列投资和资产腾挪也经展开。包括五菱汽车2021年与欣旺达达成组建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合资公司的意向,以及广西汽车集团将年产30万辆的新能源车基地注入到五菱新能源,该基地产能可达30万辆/年,主要用于生产6米以下新能源整车。同时与日本ASF株式会合作研发的纯电动物流车也将在该基地生产。



    产品决定地位,五菱新能源的公开定位是“打造高性价比纯电、插电混动新能源智能出行产品的新能源整车企业”。五菱汽车也表示,五菱新能源将在现有商用整车业务的基础上,全面开拓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务。这被认为是业务将拓展至最大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



    事实证明,五菱方面对乘用车的酝酿和筹备已非一日。2021年12月,五菱汽车董事局主席袁智军在接受新浪财经采访时透露,五菱汽车已研发推出了多款集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的中高端乘用车核心零部件产品,并已在多个品牌车型上应用。



    “自主研发的‘菱擎’前置后驱混合动力系统,未来可适配于紧凑级MPV、中型MPV、皮卡等多种车型,有望成为后续五菱新能源新款车型产品拓展增量市场的重磅利器”。袁智军说。



    今年4月7日,五菱汽车在业绩沟通会上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进一步表示,五菱工业的全资子公司五菱柳机即将形成年产≥10万台套混动总成批量生产能力,并预计在第三季度量产。



    这也与上述柳州汽车行业相关人士所获悉的信息相同,该人士称,五菱新能源即将在今年9月推出首款混动车型,是一款乘用车——7座家用MPV。混合动力以及MPV是目前国内整车企业集中发力的领域。



    五菱新能源商乘并举的布局,带来的最显性后果就是:作为广西汽车投资的唯一的乘用车板块——同样正在新能源领域征伐的上汽通用五菱将迎来体系内的同业竞争对手。



    而1月份注册资金刚到位,9月就将推出首款乘用车,广西汽车对新能源乘用车的觊觎和暗中蓄力也借此曝光,据悉,该车来自五菱新能源的自主研发。



    在2022年1月18日举行的五菱汽车云调研活动中,五菱汽车直播了作为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五菱新能源的生产基地,并表示目前该生产基地已全部启动,预计今年会有两款车型投入生产。



    不过,目前五菱新能源旗下车型将悬挂何品牌目前还未可知,虽然此前的公开报道称,五菱品牌属于广西汽车,一直在授权上汽通用五菱使用。但商标注册信息显示,交通领域的“五菱”商标在上汽通用五菱名下,广西汽车集团使用的多为红灯五菱的图形商标。



    “柳工模式”下的混改上市路径



    目前看来,广西汽车举集团之力重组打造的五菱新能源,不仅将打破现有的产品格局,资本层面的重组更可能将打破更多的利益链接。



    3月31日公告的三方增资是五菱新能源成立不到一年来进行的第二次融资。2022年1月,五菱新能源获得来自资深战略投资机构老鹰基金的首笔战略投资。据当时透露出的计划,广西汽车集团对五菱新能源的股改重组将在2022年6月前完成,并计划在2022年完成向第三方投资机构的A轮融资。融资资金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以期未来3-5年实现五菱新能源在境内A股上市。



    设立新能源汽车子公司,并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重组上市,这已经成为传统车企迈向电动化的重要一步,五菱新能源也不例外。借助于在港上市公司五菱汽车的增资入股实现,五菱汽车实现了从国企全资子公司到外商投资企业的身份转变,但这只是五菱新能源重组的第一步。引入更多战略投资者入局,是五菱新能源接下来的主要计划。



    据悉,“柳工混改模式”是五菱新能源的效仿对象。2021年12月,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工集团,000528)与7家战略投资者签订有关广西柳工集团机械有限公司(简称柳工有限)的增资扩股及股权转让协议,合计募资34.15亿元,同时公司骨干员工以2.23亿增资进入柳工有限。最终形成的新股权结构为:柳工集团持股51%,外部投资者持股45.8%,员工持股3.2%。



    五菱新能源看起来正在尝试走同样的路径。按照增资公告,除了五菱汽车、广西汽车、五菱工业将分三期以现金或非现金注资29.06亿元外,三方还将设立员工股份持股平台,按不超过五菱新能源的总股本4%的出资实施员工股份计划。



    本轮增资完成后,五菱新能源将由广西汽车、五菱汽车和五菱工业分别持股70%、13.37%及13.13%。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12月的公告中,五菱汽车声明:“完成出资后365日内,五菱汽车可选择进一步认购五菱新能源公司的新股本权益,将其持股比例增至50%以上,或将成为五菱新能源公司控股股东。”这让五菱新能源的战投计划有了多种可能性。



    与上汽通用五菱的微妙交互



    时至今日,柳州当地汽车从业者除了对五菱汽车的借壳上市仍津津乐道外,对五菱新能源的重组也充满了兴趣,而关注的焦点则是背后的各方力量制衡。



    作为“香饽饽”,五菱新能源所拥有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全新身份,以及与上汽通用五菱的竞合关系,也让其引入战投计划有了更多想象空间。



    “听说内部设想中,有可能从上汽通用五菱导入一两款车”,接近上汽通用五菱的消息人士称。这也将五菱新能源的战略投资计划有了与上汽通用五菱产生链接的可能性。



    五菱新能源作为广西汽车举集团之力打造的新能源全产业链的平台,大大削弱了上汽通用五菱单独设立新能源子公司的空间,而实际上,复杂的合资股权结构也决定了上汽通用五菱很难实现这一设想。



    此外,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上汽通用五菱董事长沈阳在退休年限到达之后获批延任三年,也即将在两年后卸任。目前柳州汽车行业内对于沈阳卸任后的去留,以及未来上汽通用五菱的战略变化有诸多猜测。而接下来上汽通用五菱在新能源业务上与五菱新能源的交互被认为是变数之一。



    作为五菱新能源的执行董事和法人代表,袁智军在这一盘大棋中的角色也再次被关注到。作为五菱系的资深高管,袁智军目前在7家企业担任重要职务,包括广西汽车集团副董事长、上汽通用五菱董事、五菱工业董事兼总裁、北京凌云科技的执行董事兼法人等。他还是上市公司五菱汽车的董事局主席。但其最为外界熟悉的履历与上汽通用五菱有关。



    袁智军1987年加入五菱汽车集团,历任不同职位,2003年2月起在上汽通用五菱担任多个职位,2009年出任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副总经理。相当于从上汽通用五菱刚成立开始,就是沈阳手下的得力干将。



    而作为上汽通用五菱成立至今掌舵20年的一把手,沈阳卸任后会否以新身份、或携新资本转战新的汽车平台?是否会与袁智军再次并肩?也是柳州汽车行业内的猜测之一。



    据悉,目前五菱新能源内部对于资源分配和发展路径仍存争议,关于新能源乘用车的研发力量和平台资源目前也没有相关消息透出。与此同时,上汽通用五菱的发展也被认为瓶颈难破。



    2021年,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5万辆,明星产品MINI EV占了42万辆,笑傲同行的同时也软肋尽显。目前,上汽通用五菱有五款新能源车型,三款是MINI EV及其延展款,还有两款是五菱 Nano EV、宝骏KiWi EV,都属于电动微车系列。但众所周知的是,MINI EV之于上汽通用五菱并非“印钞机”,只是微利甚至是亏本的“积分机器”。



    2022年3月,上汽通用五菱发布“两个百万 五个百亿”新能源战略,目标是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百万辆。4月28日,在上汽通用五菱全球银标旗下第三款车型——家用MPV五菱佳辰的预售沟通会上,对于“是否将在更多细分市场推出新能源车型”的问题,上汽通用五菱回复了经济观察报记者一个略等于无的答案——“将根据用户需求来决定”。



    虽然战略脚本迟迟未出,但上汽通用五菱在新能源上必然不愿画地为牢。而作为五菱新能源的法人,袁智军也毫不掩饰对小型新能源车的信心和对五菱新能源前景的乐观预期。



    2021年12月,袁智军接受新浪财经采访时表示“小型新能源汽车顺应了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他并未解释这是站在供应商的角度还是主机厂的立场。他同时宣称“未来,五菱汽车将以五菱新能源公司为承载平台,获得广西汽车集团更多新能源车业务资源,实现资源深度整合和聚焦。”在外界听来,踌躇满志中充满了潜台词。



    目前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五菱新能源”,排名第一位的“五菱新能源”是上汽通用五菱的新能源官微,其后是大批的五菱新能源旗舰店和直营店的官微,再之后才出现认证主体为“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公众号“五菱新能源汽车”,其下内容目前尚为空白。



    不过,2022年4月2日,五菱新能源公布了新能源营销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中标结果,这意味着其营销系统建设已启动。也意味着,时隔20年,借助新能源赛道,五菱系汽车资产的又一轮重组即将迎来高潮。



    美的“造车”梦未艾:除了新能源汽车,还有电动两轮车



    日前,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投资者就投资两轮车提问美的集团:是切入整车,还是零部件?美的集团(000333)表示,此次收购天腾动力,标志着美的工业技术正式进入“两轮出行”市场,逐步完善智慧交通领域产品布局。

    其实,美的的“造车”梦要宏大得多,记者留意到,除相对体量较小的“两轮出行”市场外,作为首个在营收上突破3000亿元的传统家电巨头,美的的目光早已不局限在家电领域,其在机器人、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等多个开拓性领域也早有布局。

    美的:收购天腾动力,

    进入“两轮出行”市场

    日前,投资者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提问美的集团:投资两轮车,是切入整车,还是零部件?

    美的集团(000333)回答说:美的工业技术作为美的集团五大业务板块之一,在2021年底宣布在智慧交通、工业自动化、绿色能源、消费电器四大战略领域布局,根据客户实际需求,提供绿色、创新的解决方案。此次收购天腾动力,标志着美的工业技术正式进入“两轮出行”市场,逐步完善智慧交通领域产品布局。对双方品牌而言,此次收购实现了共享产品与共性技术、推动技术创新的“双赢”。美的工业技术现有的研究资源、威灵前沿的电机技术解决方案、车规级电子电气部件技术、可靠性强的测试台和实验室、大规模精益制造体系以及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能为天腾动力提供支持和保障,进一步提升其产品竞争力。相应地,天腾动力拥有的丰富行业经验和客户资源也将为美的工业技术智慧交通领域现有的产品更新、技术迭代提供思路与借鉴。

    美的称,本次收购后,天腾动力产品将涵盖两轮中置电机、轮毂电机、扭力传感器、码表,旗下拥有Welling和Motinova两个E-Bike驱动系统品牌,其系列电机凭借其安静、高效、智能、平顺、紧凑五大核心技术亮点,迅速在海外市场打开局面,成为电助力自行车的“新势力”。

    ▲截图来源:深交所“互动易”平台

    天腾动力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不一样的“E-bike”潜在市场巨大

    记者留意到,美的工业技术宣布收购武汉天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腾动力)55%股权的时间,是在不久前的4月26日下午。

    天腾动力是一家怎样的公司?缘何引起美的的青睐?

    ▲截图来源:天腾动力官网

    公司官网显示,武汉天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创新型科技企业,团队组建于2015年5月。天腾动力专注于混合动力自行车动力辅助系统的研发与制造,面向全球自行车厂商提供动力辅助系统及解决方案。公司的使命是打造一流的混合动力自行车动力辅助系统,为用户提供完美的骑行体验。天腾动力的核心成员来自电机、电子、汽车制造等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供应链管理、营销等领域实战经验丰富。

    资料显示,天腾动力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并进行全球化布局,建立了包括武汉、越南在内的现代化工厂,位于荷兰、法国、英国等六地的全球服务中心也在计划之中。目前,天腾动力主要为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地区的中高端电助力自行车(E-bike)提供驱动系统解决方案。

    据悉,天腾动力所开发的“电动助力车”(E-Bike),与国内传统的“电动自行车”(即常见的电瓶车),其实有着不小的差异。从车的主体样式来说,这种“E-Bike”仍是一辆脚踏自行车,但加装了“动力辅助装置”,会在乘坐者发力骑车之后,才会开始为前进提供额外的动力。“E-Bike”可以帮助非专业人士在坡道等环境更省力地骑车,提高骑行乐趣、降低长途骑行疲累,在欧美有较大市场。

    资本也看好这一赛道,2021年末,高瓴创投参与了为电助力自行车动力系统提供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宁波麦思动力的战略融资。在此之前,高瓴还领投了荷兰电动助力车公司VanMoof ,显然颇为看好这一行业。

    天腾动力总经理刘罕对媒体表示,电动自行车是开的,电助力自行车是骑的,后者将让人们骑自行车时可以骑得更轻松、更远,预计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助力自行车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E-Bike”在国外热度虽高,但相关产品在国内的推广还处于起步阶段。分析人士认为,从相关信息看,美的控股天腾动力,可能是瞄准了这一市场空白,意在两大市场:一是国内自行车行业的消费升级,二是国际市场高端人群。

    市场容量方面,在疫情蔓延和共享出行流行的背景下,近年欧美电动自行车市场也有很大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的电踏车销量增加了50%,美国2020全年的电踏车销量增加了一倍多。方正证券预计,欧洲电踏车产业在高速发展,美国市场也开始起量,预计全球到2025年的总需求会达到1600万辆,对应1600-2000亿元的市场规模。

    天腾动力原大股东信隆健康:

    不考虑打造全新两轮车品牌

    记者留意到,天腾动力原本的大股东,是上市公司信隆健康(002105)。信隆健康和天腾动力曾签署过对赌协议,然而天腾动力后来并未达成该项对赌协议。

    日前,在深交所“”互动易“”中,有投资者提问信隆健康:公司深耕两轮车零部件领域多年,业绩不错,但是在资本市场却不知道为何一直不被认可,请问公司是否有意向引入像美的集团等优质的战略股东,从零部件切入整车领域,打造全新且领先的两轮车品牌,提升公司价值?

    信隆健康就此回答说:国内及世界各大知名两轮车品牌商及组车厂均为公司多年密切合作的客户,公司切入整车领域将与客户形成竞争关系,基于行业伦理,公司暂不考虑。

    ▲截图来源:深交所“互动易”平台

    美的已多年筹谋“造车”,

    更是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投入重金

    一直以来,收购便是美的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除主业外,随着消费电器市场增长的放缓,公司近年的收购更多投向了更具开拓性的领域,如巨资收购德国库卡,布局智能制造领域;加仓万东医疗,大跨步进入医疗器械领域等。

    新能源汽车也是美的早已看中并“下手”的开拓性领域。尽管看起来不如小米和部分地产企业宣布“造车”那么高调,但美的其实已在“造车”一事上筹谋多年,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领域的零部件产业投入重金。十几年前,美的即成立美的威灵上海研发中心,进入EPS转向电机研发的;5年前,美的启动在汽车电动空调压缩机的研发。2018年,美的成立了汽车部件公司,并以“威灵”品牌运营,进入汽车部件领域。

    2022年初,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在发表主旨演讲《坚定生长、海阔天高》中提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是我们公司的一个很大的发展方向”

    在美的集团副总裁兼美的工业技术总裁伏拥军看来,家电企业跨界汽车零部件赛道有着其底层逻辑。“比如我们在家电行业积累了以控制电机以及精密机械为主的技术积累,我们在这些技术积累横向拓展到汽车、工业自动化、绿色能源。我相信美的集团未来在TO B业务、工业技术领域做更大的投入,引领美的集团成为科技集团,引领美的集团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美的集团未来是否会进一步造整车?对此,伏拥军提到,“中国不缺造车的企业,缺的是真正潜下心来做好汽车零部件的企业”。

    一方面,方洪波曾表示,“在时代的大变革中,一切都在剧烈颠覆重构。过往我们强调边界,但这一边界现在已经逐渐模糊了。”

    另一方面,伏拥军也坦承,“从家电行业进入汽车行业,挑战还是非常巨大。”

    在目前的电动两轮车市场,雅迪、爱玛、小牛等群雄逐鹿,天腾动力着力的“E-bike”虽细分有别,但不可避免仍面临激烈的竞争,国内高端市场的开拓前景依然充满未知。

    而在目前依旧火热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这无疑是一个更为巨大的赛道,更多的巨头、更强的资本、更激烈的竞争、更剧烈的碰撞。

    无论上述哪一赛道,都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美的能在这些领域翻出怎样的浪花,还需投资者拭目以待。

    次阅读
    1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