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特斯拉“窃密”问题,不是马斯克一句承诺能解决的

    科技富能量头像科技富能量头像
    科技富能量2021-03-24


    特斯拉“疑似”收集个人信息的事儿,并非空穴来风,美国有报道说特斯拉默默打开了车内的摄像头,为的是收集车主信息,看看你有没有“非法操作”。国内说特斯拉在通过8个环绕车身的摄像头、12个超声波传感器和用于自动驾驶系统、能探测180的雷达来收集周边环境信息,当然,特斯拉说这都是为了自动驾驶的学习。



    其实很多自动驾驶技术都在这么做,比如百度的APOLLO等等,并不是特斯拉专门搞出这么多摄像头来“刺探情报”的。



    可是,特斯拉是一家美国企业。因为特斯拉的摄像头可以不间断采集周围的图像数据,并和位置信息以及与汽车同步的联系人信息等数据上传到云端,所以特斯拉可以根据上传的数据了解到车辆何时何地被如何使用过。结合客户基本资料和上传的联系人信息后,特斯拉甚至能够依靠使用者的社交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出使用者的身份。

    尽管特斯拉称,数据的收集与否,已经通过了车主的同意和授权,但问题在于,特斯拉不仅仅收集车内发生的事,也在无时不刻地扫描着车外。特别是在城市之内,车外的绝大多数信息都不属于车主本人,更谈不上所谓“授权”,但对于AI自动驾驶系统来说,这些信息采集又是非常必要的,是识别环境和操控车辆必要的信息。



    这就是特斯拉和其它互联网智能设备最大的区别。普通的互联网智能设备如iPhone,只要机主关机就不会产生信息收集和上传。就算开机使用并产生信息,通常也只是机主的个人使用信息,而不会涉及第三方。但对于特斯拉来说,只要是在正常状态,无论是行驶还是驻车,特斯拉都会主动采集周围的视频信息。这是目前的特斯拉的基本功能设计所决定的,也是让有关部门担心的国家安全隐患。

    Model 3(图片|配置|询价)去年在中国销售了13.8万辆,占全部售出电动汽车的八分之一。和传统的非联网汽车所不同的是,如果特斯拉在中国社会被广泛使用,那么特斯拉公司就可以获取大量详尽的社会社交联系与个体活动的数据。这些数据的价值是和特斯拉车主/使用者的身份直接相关的。考虑到目前中国数据黑色产业相当活跃,在和现有的灰色“社工库”相匹配后,特斯拉的客户和使用数据将拥有巨大的“价值”。

    特斯拉这么大的公司,再加上“钢铁侠”马斯克的加持,怎么会被黑客攻下呢?其实只要联网,就有可能被攻击,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区别只是在于防护的等级与所需攻破的时间、获取数据的性价比而已。



    一周前部分黑客表示,他们破解了硅谷初创公司Verkada采集的大量安全摄像头数据,其中也包括了从上海特斯拉仓库内获得的视频数据。

    黑客表示他们可以访问特斯拉工厂和仓库中的222台摄像机,并展示了已泄密的视频数据以证实特斯拉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如何被轻易攻破。虽然这次并不是直接攻破特斯拉的核心系统以获取行车视频数据,但可以想象,一旦特斯拉的360°摄像头系统采集的数据被盗取,那特斯拉就成为了一辆随时在移动的具有“偷窥”功能的互联网汽车。


    在相关新闻中有些媒体还质疑特斯拉的客户信息和使用数据是否被传送回美国。根据中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国境内的采集和生成的客户数据应该存储在中国境内。需要跨境传输和存储中国的客户数据必须报经监管部门批准。特斯拉在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并在上海建立生产线之后,就开始着力解决跨境数据传输和服务支持的问题。2020年6月份特斯拉披露将在中国建立用户数据和认证服务平台,并让特斯拉的App和中国境内的系统连接,以解决现有App连接不稳定的问题。这也是特斯拉立足中国市场希望提供长期服务的必然举措。

    这不就是苹果“云上贵州”嘛。



    特斯拉作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一代互联网“终端”,其接近L4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需要大量数据进行训练、优化和完善,数据采集量非常巨大。

    特斯拉后台的云计算平台也绝不是像 “云上贵州”一样只提供简单的存储和认证管理,而是需要包含整套基于人工智能引擎的自动驾驶系统训练、优化以及相关的业务支撑功能。再加上特斯拉充电站及能源管理的功能,特斯拉需要在中国落地的整套云服务比“云上贵州”复杂的多,但如果这样,特斯拉就要把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业务流程全部在中国境内落地,才能保证满足政府有关安全和数据监管的法规的要求。之前微软的Office 365以及亚马逊的AWS在大陆落地都是遵循这样的方式,只是特斯拉需要采集大量的外部数据,包含的业务功能也更加复杂,所以这个问题特别突出。

    虽然特斯拉保证不会向美国政府提供数据,但架不住有人来黑特斯拉的系统啊,谁能打包票自己不会被黑呢?



    其实,各个车厂一直以来都在通过添加更多的车载摄像头和传感器以捕获汽车周围环境的数据,从而为车辆提供更多的辅助性自动驾驶功能。但真正全面上传采集到的视频数据并大规模商用的只有特斯拉。

    这次“特斯拉事件”带来的担心,不仅仅针对于特斯拉,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所有提供L4自动驾驶功能(真·自动驾驶)都有一样的问题——大量的周边信息采集。不论是百度、吉利还是特斯拉、福特,未来在全世界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采集周围信息到底行不行,底线在哪儿?目前来看,只是禁止特斯拉进入敏感单位,未来相关的配套法律,肯定会接踵而至,配备雷达的汽车,到底哪里能去,哪里不行?为了研发L4自动驾驶,我们的边界又在哪里?

    黑科技虽好,但研发的代价,也不小。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