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熬了17年,终于等来大众全新一代开迪,这回用不着成龙代言啦

    Van有引力头像Van有引力头像
    Van有引力2020-03-02

    五菱为无数中国人解决了生计,无论是载人还是拉货,它都能胜任,最近甚至造起了口罩。而低廉的售价和皮实耐用的品质,让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国民车型。在感慨之余,不少朋友会问,中国有五菱,国外有没有与之类似的产品呢?

    【身在江湖,都是传说 ↓ 】

    解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欧洲,尤其是德国,很容易就能锁定大众汽车旗下的厢式车型Caddy(开迪)。别看Caddy的绝对价格跟五菱没啥可比性,但在德国,它的确扮演着五菱面包车的吃苦耐劳角色。而且它的东家大众也有个很接地气的副业——生产香肠。


    聊到这儿必须跟大家打个招呼:不久前,大众在德国重镇杜塞尔多夫发布了最新一代Caddy!这事让无数死忠粉丝为之疯狂,因为距离上一代车型问世,已经过去了17年之久……


    OK,接下来咱们先介绍一下新车,然后再聊聊它的前生今世,以及这类欧系小货Van的发展史。


    01 新Caddy有哪些亮点


    作为在欧洲相当普及的CDV(注:从轿车平台衍生的厢式货车)家族一分子,Caddy的保有量是很大的。啥?在法国就不常见?咱能不拆台么,先让我把话说完……


    那个啥,还有朋友问,CDV究竟是个啥概念?这个也不急哈,咱看完新车之后,会有一部分单独补充说明。

    【插播:NV200也是CDV,只是不太典型 ↓ 】

    没错,上一代Caddy诞生于2003年,基于大众知名的PQ35平台打造,后来在2010年和2015年经历了两次「拉皮手术」,直到今年才迎来全新替任者。


    与第八代高尔夫一样,新Caddy也诞生于大众二代MQB平台,并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语言。根据用途的不同,它被分为Cargo、Maxi Cargo、Life和Pan Americana四大系列。

    【先来张小合影 ↓ 】

    其中Cargo为盲窗厢式货车,Maxi Cargo为长轴距盲窗厢式货车,Life 为客货两用型,Pan Americana则是拥有黑色防剐轮眉和保险杠的跨界风版本,用来替代之前的Alltrek版本。半盲窗版箱货呢?很抱歉,这次似乎木有发布。

    【Cargo版 ↓ 】

    【Maxi Cargo版 ↓ 】

    【Life版 ↓ 】

    【Pan Americana版 ↓ 】

    整体来看,新Caddy与上一代车型并没有翻天覆地的区别,仍然保留了相对较高的车顶车身,兼具家用和商用两种功能。但前脸换上了大众家族最新的设计语言,初看之下甚至有些大众ID.系列电动车的影子,比如LED灯带和透镜,又比如封闭式的前格栅。

    【Caddy Life三视图↓ 】

    当然了,Caddy暂时尚未「触电」,先期只发布了燃油版,后续据说会有新能源车型,但官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时间节点。

    【大众ID.3概念车↓ 】

    还是继续说前脸吧。新一点Caddy依然保留了独特的上下分体中网的设计,它们位于前格栅的下方,上半部分为横幅开孔结构,而下半部分则采用了与车身同色的网状设计,很有辨识度。当然,如果你觉得同色设计过于单调,也可以选择更具「工业风」调调(而且更便宜)的黑胶保险杠版本。

    【车身同色保险杠略显娇气 ↓ 】

    至于新Caddy的车身中段嘛,看起来多了几分精致感,但整个侧面轮廓基本还是熟悉的配方,保留侧滑门方案也是必须的。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Cargo盲窗厢货版的三维尺寸为4510*1855*1797毫米,轴距2755毫米,跟上一代相比,长度、宽度和轴距分别增加了93毫米、62毫米和73毫米。虽然车身高度降低了25毫米,但车厢内部的高度却有所提升,整体容积也增加了。为何会有如此效果?大概是地板更低了吧。

    【人靠衣装车靠涂装 ↓ 】

    受益于车头造型和较低的车身高度,新Caddy这台小货Van的风阻系数从0.33将至0.30。这是啥概念?举个栗子,在上世纪90年代,某款高级轿车曾把风阻系数0.30当成卖点大肆宣扬。


    与此同时,长轴盲窗货厢版Maxi Cargo车型的长度和轴距进一步拉长,达到了4850毫米和2970毫米,可应对更繁重的货运需求。


    至于大面积黑胶保险杠、黑胶门把手、黑胶后视镜和带圆孔的「铁圈」,只有BT死忠粉才会说它带劲,其实那明明是降低购车门槛的手段。另外根据国际惯例,低配版本不提供左边的侧滑门。

    【据说这是病态粉的最爱 ↓ 】

    多提一句,除盲窗货运版外,新一代Caddy标配17英寸轮圈,可升级为原厂18英寸规格。注意看,五辐造型比很多「小钢炮」还拉轰!

    【小货车有必要这么骚气吗? ↓ 】

    好了,终于轮到讲车尾了,这可是新Caddy的设计亮点所在。它采用了造型细长的竖向黑底LED尾灯组,夜间辨识度相当高,而且搭配线条简洁的尾门和尾窗,营造出相当强的时尚感,不枉换代之名。

    【一定会有人为了尾灯而买它 ↓ 】

    另外,跟以前一样,新Caddy依然提供了上掀和对开两种尾门开启方式。很显然,前者偏家用,后者偏商用,开关车门更省力。至于采用非对称设计的原因,显然是为了不必开右侧较小的那扇门,就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取放大件物品。


    与外观相比,内饰的变化无疑称得上翻天覆地。虽然上一代Caddy经历了两次大改款,但大概是出于节省成本考虑,内饰基本上没被动过什么刀子,直到新一代车型出炉。


    从官图来看,新车的内饰遵循了大众最新轿车产品的设计语言,跟第八代高尔夫的相似度非常之高。

    【Caddy(上)与高尔夫GTI(下) ↓ 】

    车内亮点很多,比如全液晶仪表盘+中控大屏,根据车型不同,中控屏分为6.5英寸、8.25英寸和10英寸三种,全液晶仪表盘则为10英寸;又比如全新样式的多功能方向盘、位于仪表盘左侧的触控式灯光开关、无钥匙启动等。对了,Life版甚至可以选装全景天窗!

    【你跟我说这是小货车? ↓ 】

    而在看不见的部分,新Caddy是大众商用车部门首款搭载Travel Assist出行辅助的产品。这玩意儿听着很深奥,说白了就是包含全速域主动巡航、并线辅助等功能在内的准L2级驾驶辅助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Caddy作为一款注重实用属性的CDV车型,储物能力一定要强,所以我们能在车厢内找到各种各样的储物格。除去常规的手套箱、杯架、门板地图袋等,新一代Caddy依然保留了中控台上方的贯穿式储物槽。

    【注意红色手套位置 ↓ 】

    至于座椅布局,新车跟以前差不多,仍然提供2座、5座和7座三种选择。其中盲窗箱货版为单排2座,带全封闭隔断(此次未发布双排5座版);玻璃窗版可选两排5座或三排7座,但受制于成本,座椅折叠方式并不精妙,只能放倒靠背或整体拆卸。

    【让图片来说话吧 ↓ 】

    动力同样得到全面革新。新车可搭载1.6升和2.0升两款全新开发的直列四缸TDI涡轮增压柴油机,其中1.6升发动机的最大功率55千瓦(75马力),2.0升发动机则有高低两个输出版本,最大功率分别为90千瓦(122马力)和75千瓦(102马力)。它们的动力指标并不耀眼,但重点是能满足使用了货真价实的最新技术,不靠「作弊软件」就能满足欧六排放标准。

    【知道你也看不出个啥,就是觉得这里缺张图 ↓ 】

    除了两款柴油机,新一代Caddy还提供一台1.2升直列四缸TSI涡轮增压汽油机,最大功率为84千瓦(116马力)。部分市场还将提供一台1.5升机械增压天然气发动机,最大功率96千瓦(130马力)。与以上几款发动机匹配的是6速手动或7速双离合变速箱,部分车型可选装4Motion四驱系统。

    【手动好,因为……便宜 ↓ 】

    本来不准备说太多的,毕竟这车根本不会进入中国市场,但值得说的东西确实不少,所以前边的「简介」二字似乎有些名不副实了。不过就这样吧,接下来咱们前文遗留的一个问题,什么是CDV车型。


    02 欧洲盛行的CDV是个啥?


    依照VAN哥指示,我先做一下名词解释吧。这类车就是VAN哥经常提及的「小货Van」,CDV是比较权威的英文叫法,全称Car-derived Van,翻译成中文就是「轿车平台衍生出的厢式车」;另外一种更通俗的腐国叫法是Panel Van,但定义略宽泛,你听一下就好了,不作为考点。至于同样都是英语区却远在大西洋另一头的北美,当地人管这种车叫Sedan Delivery,也就是「轿车+运输」,很简单粗暴吧?

    【欧洲街头随处可见的场景 ↓ 】

    总之,相对于大家称之为面包车的Van(中型箱式车),这类车型的尺寸更小,高度更低,兼具了轿车的舒适、灵活,以及箱式车的装载能力。


    听起来有点像旅行车?二者区别还是有的,旅行车是纯家用,而CDV家用商用皆可,能干重活,工具属性更强。而且在很多欧洲国家,这种小货车享有税费方面的优惠。

    至于CDV的起源嘛,基本上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为啥不是欧洲?因为有个叫亨利福特的美国人发明了流水线,把汽车从奢侈品拉低到中产阶层也承受得起的必需品。


    随着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物流行业也迅速崛起,笨重的卡车不再适用,于是便出现了这种在轿车基础上改造而成的专用小货车。它们的第二排座椅被拆除,玻璃被不易碎的铁皮取代,车门也挪到尾部,装载能力强了不少。但它们终究不算便宜,所以销量远不是主流,大部分车型一年能卖几百台就不错了。

    【1940年款福特A型货车 ↓ 】

    而且进入上世纪50年代末,著名的大众T1进入北美市场,凭借低廉的售价把Sedan Delivery狠狠按在地上摩擦。所以没过几年,这玩意儿就在北美绝迹了。


    OK,北美部分结束,咱们重点聊聊欧洲市场。别看这边如今是CDV车型的最大市场,起步却晚得多,毕竟进入20世纪后经济就被美国甩开,又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购买力不支持呀!


    实际上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第一波欧洲本土CDV才崭露头角,比如英国的奥斯汀A35、Morris Minor 1000、法国的雪铁龙2CV Fourgonnette。

    【奥斯汀A35(上)、雪铁龙2CV(中、下) ↓ 】

    但德国人却没去赶这波潮流,因为在那之前的1950年,他们已经搞出了Typ 2面包车,也就是后世成为网红车的大众T1。而且刚才提到,德国人把这车出口到美国赚外汇,还挤垮了当地土生土长的Sedan Delivery车型。

    【对,大众T1最初就是封闭货车 ↓ 】


    讲真,小百弟我并没搞明白为啥当年CDV在欧洲居然成了气候,但无外乎几个原因,比如尺寸更灵巧,乘坐更舒适,跑得更快之类。最关键的是,它们更容易制造,售价也比较便宜。


    没错,对于当时百废待兴的欧洲而言,CDV的确更容易制造,因为在自家产品里随便找个廉价小车当底盘,后半部分换成货箱就好了,其他零件都是通用的。而且请注意,由于物资匮乏,一些腐国CDV的车厢竟然以木材搭建骨架(他们造飞机都敢用木头),相当寒酸。

    【都是苦日子过来的 ↓ 】

    到了70、80年代,欧系小货Van终于摆脱了寒酸气,驾驶性能更出色,货箱部分也更讲究,坚固度和密封性能都有提升。在货箱前加装扰流罩的车型也出现了。但它们本质上并没多大变化,仍然在小型轿车基础上打造,以便降低制造复杂度。


    与同时代的中型Van相比,这种车的售价仍然很平易近人,代表车型有雪铁龙C15、福特Escort van、欧宝Combo等。

    【雪铁龙C15、福特Escort、欧宝Combo ↓ 】

    你好像见过那款红色小车?这不奇怪,它毕竟是欧宝Corsa的衍生车型嘛,也就是初代别克赛欧的远房亲戚。所以在2002年,被上汽收购后的仪征汽车确实引进生产过此车,名字叫赛宝,可惜产量不大。


    在CDV的发展史上,90年代中期是个分水岭。因为在1996年,雪铁龙推出了颠覆行业的Berlingo(图片)(丽人行,坊间俗称柏林狗)。没错,又是法国人,它们居然把CDV传承多年的拼接式货箱与驾驶室做成一体式,不但更加美观,也能有效减少风阻和噪音。这种一切以视觉享受为首要前提的做派,大概只有法国人干得出来。

    【惊世骇俗的Berlingo ↓ 】

    但代价就是……制造成本飙升!你想啊,尽管它借用了ZX(富康的原型车)轿车的底盘,但A柱倾角和风挡面积全变了,B柱也得跟着改,根本没法套用现有模具。消费者确实很喜欢这个颠覆性的家伙,但其他车企却对它恨之入骨,这尼玛是坑死整个CDV行业的节奏呀……

    【02年中期改款追加了侧滑门 ↓ 】

    那么如何降低成本呢?法国人再次脑洞大开——开拓民用市场。具体做法就是把货箱铁皮恢复成玻璃窗,再加上第二甚至第三排座椅,改走MPV路线。

    【当年的概念车Grand Large ↓ 】

    不过,这玩意儿的后悬架是为拉货而生的板簧,存在舒适性差的天生缺陷。而且一看这侧面轮廓,显然跟当年时尚时尚最时尚的MPV差距有点大呀!拿它忽悠种植园那帮人也许OK,但以品味讲究著称的巴黎人会上这个当?


    雪铁龙大概也觉得这事儿搪塞不过去,于是硬生生发明了一个新词:LAV,全称Leisure Activety Vehicle,翻译成中文大致就是休闲活动用车。神马冲浪板、滑雪板、皮划艇、自行车之类运动器材,你的轿车不是放不下么,开这车可以呀!用当今的流行语形容,就是蹭热度嘛。

    【高配车型才有侧滑门哟 ↓ 】

    由于价格比MPV低廉,LAV版本的Berlingo卖得还不错,基本实现了雪铁龙分摊成本的初衷。而它对CDV领域的最大贡献,是第一次将这类车型成功细分为家用和商用两大类,将整个欧洲的CDV产业引领到全新的发展方向。从这方面来看,Berlingo的确称担得起划时代车型的称号。


    自此之后,欧系CDV车型纷纷模仿雪铁龙Berlingo的成功之路,比如雷诺Kangoo、福特Transit Connect、奔驰Citan之流,以及今天的主角——大众Caddy,都转型为商用、家用二合一车型。当然,从销量来说,主力仍然是工具车版本。

    【1997年问世的初代雷诺Kangoo ↓ 】

    简单梳理了CDV在欧洲的发展脉络,让我们接着把目光放回到Caddy身上。


    03 Caddy的前生今世


    由于自家的面包车T1卖得不错,大众很晚才涉足CDV领域。1980年,内部代号14D的初代Caddy问世,是一款……皮卡。它最先投放的市场是北美,两年后才在欧洲上市。

    该车借用了初代高尔夫的主体结构,外观则用了一些Polo的部件。尽管是开放式货斗,但大众为它提供了可拆卸塑料货箱顶棚。很显然,它只能坐一名乘客。对了,由于高尔夫在北美市场的销售名称是Rabbit,所以它在那边的名字是简单直接的Rabbit Pickup。初代Caddy在南美也有生产,直到2007年才停产。

    整整15年后的1995年,第二代Caddy降生,这次大众居然给打打造了9U(皮卡)和9KV(封闭箱货)两个看起来没啥关联的分身。

    皮卡版在斯柯达佛雷西亚基础上改造而成,封闭箱货版的前半段则来自西雅特品牌的小型轿车Ibiza,但轴距拉长了一些。觉得眼熟?因为90年代后期佛山一汽产的都市高尔夫正是Ibiza的三厢版本。


    皮卡版销路平平,2000年便草草停产。而9KV(封闭箱货)版本由于售价低廉,货运能力强,深受装修公司、书报店、餐馆等小业主的喜爱。它的生命周期并未因第三代Caddy的到来而终止,阿根廷工厂直到2008年才正式将它停产。

    在雪铁龙Berlingo的搅局下,二代Caddy刚问世没两年就沦为「过时货」。但研发新车这事急也没用,得配合集团的整体节奏才行。于是直到2003年,基于PQ35平台(五代高尔夫也基于这个平台)开发的第三代Caddy才姗姗来迟

    受雪铁龙Berlingo影响,第三代Caddy摒弃了第二代的阶梯状凸起车厢设计,改为货厢与驾驶室连在一块的单厢结构,车长也一举跃升致4.4米。与法国对手一样,它也分为商用货运版(Kasten)和客货两用版(Kombi,后来改叫Life)。

    由于驾驶室与货厢连在一起,货运版设有金属防护栏,以防货物冲撞。货厢内部没有任何「软装」,仅在底部设置了塑料防护板,车窗则保持了铁皮封死的传统。尾门为对开式,标配一扇侧滑门(副驾驶侧),可选装双侧滑门。这玩意儿成本较高,但装卸大件货物时能显著改善便利性,愿意为此买单的用户不在少数。

    客货两用版(Kombi)主打多功能性,所以车厢后部改为与乘用车一样的玻璃窗,标配双侧滑门,而且根据版本不同,它最多可容纳7位成员。

    如有拉货需求,只需将座椅折叠或者拆卸下来即可。至于尾门形式,用户可以在上掀门或对开门之间二选一。


    另外,大家很熟悉的紧凑型MPV途安,跟Caddy有着极密切的血缘关系,甚至可以说是共生车型。你想啊,大众明明已有夏朗撑场面,还强行上马紧凑型MPV项目,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与Caddy共同摊低成本嘛!当然,为了避免「高级版Caddy」的嫌疑,它的上市时间刻意提前了一两年。

    【命运多舛的途安 ↓ 】

    在2007年,第三代Caddy追加了一款轴距加长的Maxi车型。除了已有的货运版和客货两用版之外,新车还增加了双排座半盲窗的Crew Bus版,既有一定装载能力,又腾出了空间多坐3个人。

    此后的2010年和2015年,第三代Caddy经历了两次「拉皮手术」中期改款,用最低成本迎合了总部的新设计趋势而已,憋到今年才彻底换代。在这期间,主打民用市场的途安经历了两次改款和一次全面换代,已经差出了辈分。当然,这对商用车客户而言真没啥大不了,毕竟「追新」是乘用车吸引客户的必要手段,而商用车只要做到皮实可靠、便宜好用就行了。

    【第一次(上)和第二次改款(下) ↓ 】

    对许多国人来说,第三代Caddy的早期版本确实有些亲切。因为一汽大众曾在2005年将Caddy引入生产,大名开迪,只有玻璃窗版本。当时请的代言人就是著名港星成龙大哥,不少中年朋友对当时那则广告还记忆犹新吧?

    然鹅开迪理念太过超前,12-18万的定价也吓跑了不少人,所以终端销量实在差劲儿,没多久便黯然停产。据说一共才卖出几千百台(未掌握确切数据),剩下的库存都被强行摊派给一汽大众的全国经销商了。而从那以后,成龙大哥也坐实了「代言杀手」的美名……


    如今第四代Caddy正式发布,有些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朋友一直在问:它看起来蛮不错啊,会不会引进国内市场呢?呵呵,十多年前那次惨痛教训还不够刻骨铭心么?大众的中国合作伙伴得多想不开才会重蹈覆辙呀……


    为啥在欧洲顺风顺水的Caddy,到了中国却像是蔫了的萝卜一般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清晰,在本文的开头我已经提到,因为咱们有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五菱。

    以欧洲地区的购买力衡量,Caddy的价格确实不算高,但它在中国卖多少钱合适呢?如果定价瞄准高尔夫,就得十好几万,够买好几辆五菱了!如果定价跟捷达看齐,老百姓肯定举双手欢迎,可巨额设备投入和技术转让费恐怕很难赚回来,注定是赔本生意。


    拉货舍不得,载人总行了吧?还真够呛。即便是客货两用版,Caddy依然用的是为重载而生的弹簧钢板后桥,乘坐舒适性还不如整体桥悬架呢,更不用提高级的多连杆独立式了。另外,它们的车厢隔音通常也没做太多处理,跑起来吵得很。

    【成也钢板弹簧败也钢板弹簧 ↓ 】

    对向来能凑合的欧洲人来说,这事儿忍一忍就过去了。但中国消费者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惯坏了,只要你又颠又吵,不分青红皂白立刻扣上货车的帽子,让车主很没面子。


    识货的金主买家不是没有,但数量太少。拿同为CDV车型的郑州日产NV200举个栗子,它熬了那么多年,口碑也不错,可月均销量始终徘徊在几百台,就那么尴尬地生存着。而且据说这货一直没上国六版,今后还不知道咋整呢。


    还有个不得不提的烦恼,CDV这玩意儿一看就是「变种五菱宏光」,被路政查违规拉货的概率很高。花同样的钱,买辆个头更大、更舒服而且不会被找麻烦的自主品牌SUV不香吗?所以算来算去,Caddy在中国市场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越野范也未必救得了它 ↓ 】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俗话又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反正有一件事是真的:不符合中国国情的车,即便引进了也不过是昙花一现,有的甚至连花都没得开。那为什么还要来送人头啊?

    .万次阅读
    37评论
    35赞同
    收藏
    分享
    37评论
    35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