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用户8565757768886头像用户8565757768886头像

    用户8565757768886

    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51粉丝21关注0获赞关注

    #问界M9成50万以上销量第一最近理想重新恢复榜单发布了,具体原因大家心里有数就行。 当年李想立下的flag “不分能源形式,50万以上的销量冠军” 已经在国产车上实现了,是来自这款成交均价55万的问界M9 ,目前还在持续创造奇迹的路上狂奔。 有些人还不明白为什么理想在整个2023年节节攀高,12月销量说5万就5万的,怎么到2024第一个月结束一下子掉下来了? 我们过去学到的“价格受价值的影响,随供求关系上下波动”,但是实际操作层面,这条规律是建立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人的前提下,也就是大家都懂经济,都懂价值和价格波动规律,但实际上平常老百姓更多面临的是信息的不对等,所以不明白一款商品的实际价值和价格规律。现在是自媒体经济时代,虽然个别销售给消费者营造吹嘘自己销量向好的信息茧房,但是难掩友商认真造竞品的光芒。 在2021~2023理想疯狂吃下“增程红利”的赚钱效应,现在2024年赛力斯和华为也终于体会到造车没有竞手的感觉是多么爽,以M9的科技旗舰定位,后续迭代车型仍然会是业界天花板,可能长期面临没有对手的局面。 今年华为最重要几张牌轮番轰炸,新M5出完了,M7改款马上到来,第三季度的智界SUV和年底的M8非常考验定位和定价。 问界M9目前已经统治了50万级,如果M8往下探到38万~45万级别,友商不得不去想想到时候战线调整了,是持续被动降价压缩应对,还是破釜沉舟搞点新东西出来点对点突破得以留存有生力量,第一条路靠整合资源和导入低成本的做法不可持续,第二条路不能迅速飞上天,确实都挺难的。

    450亿!问界M9销量图1450亿!问界M9销量图1
    问界m5新款大订图1问界m5新款大订图1
    快来恭喜我即将成为尊贵的问界m7车主吧图1快来恭喜我即将成为尊贵的问界m7车主吧图1
    公子韩非图1公子韩非图1
    公子韩非图2公子韩非图2
    公子韩非图3公子韩非图3
    公子韩非图4公子韩非图4
    魔都su7任老师图1魔都su7任老师图1
    已提24款问界M5 图1已提24款问界M5 图1
    谢谢兄弟们的建议,最终选了问界M9图1谢谢兄弟们的建议,最终选了问界M9图1
    宝贝一品图1宝贝一品图1
    04-30
    理想L6对比问界M7:同为增程SUV,起售价一致,冤家路窄谁更勇?图1理想L6对比问界M7:同为增程SUV,起售价一致,冤家路窄谁更勇?图1
    理想L6对比问界M7:同为增程SUV,起售价一致,冤家路窄谁更勇?图2理想L6对比问界M7:同为增程SUV,起售价一致,冤家路窄谁更勇?图2
    理想L6对比问界M7:同为增程SUV,起售价一致,冤家路窄谁更勇?图3理想L6对比问界M7:同为增程SUV,起售价一致,冤家路窄谁更勇?图3
    04-19

    「问界的销量上限在哪?」 基于问界的品牌定位,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以一个品牌覆盖25万以上的市场区间。那么参照23年的整体市场情况: - 成交价25万以上的市场容量约480万台,占整体乘用车市场份额约为23%。考虑到年1%-2%的复合增长率,在三年内,25万以上市场的容量可能在550-600万之间。 - 在成交价25万以上的区间段,只有BBA+特斯拉市场份额超过10%,或者说年销量超过48万的 - 市场份额最高的奔驰和宝马,各自在25万以上有超过65万的销量,市场份额约14% - 离10%门槛最近的是理想,37.7万台的销量占比7.81%,今年踏进10%基本上没有太大问题。 25万以上市场的车型视角: - 只有13款车年销量过10万,理想3款,腾势1款,特斯拉1款,奔驰3款,宝马3款(但X5L非常接近),奥迪2款 - 除了Model Y的45.6万台之外,剩下最高的是A6的17.6万台。也就是说在25万以上的区间段,除非是颠覆性的产品,单款爆品的上限其实年15万台左右。 问界的车型视角: - M9所处于的40万以上区间,单车型销量的天花板约在10万左右。考虑到乐观和悲观估计,M9最多不会超过15万台,最少可能在7-8万台的水平 - 潜在的M8车型跟M9的关系可能跟L8和L9比较接近,M8主打35万上下的3排车市场,M8+M9的年销量乐观在值在20万,悲观值可能在12-15万的区间。 - M7已经开始具备单品爆品的实力,但长期企稳后平均月销应该不会超过2万台,所以年销量的水平乐观估计约为25万台(在不考虑23年累计的大量订单的情况)。悲观估计月均1.5万,稳定年销量18万台。考虑到M7当前的毛利水平不佳,长期战略下问界需要通过一些手段给M7抬价,把毛利空间再拿回来。也方便M5的改款上市。 - M5需要的面对的问题是在M7通过杀价的方式复活之后,丧失了“定价空间”,卖高不符合57之间的型谱关系,同时会被M7影响销量,卖少了利润空间不足。综合考虑换代M5的竞争力和定价空间,平均月销量会受到M7比较大的影响。 所以综合来看,问界24年的销量水平可能在40万台左右。长期则取决于型谱数量,以BBA为例,在25万以上14%的市场份额,70万的销量需要有至少3款以上稳定年销10万以上的爆品的支撑,比如宝马的3+3+5+5,和奔驰的E+C+C,再加上一些年销量3-5万上下的热销车型。 基于当前型谱要考虑M8和M5能不能有一个稳定月销10万以上的基础上,再增添一些其他产品补充。尤其是轿车市场。

    问界的上限图1问界的上限图1
    问界的上限图2问界的上限图2

    首先我是ID4车主,在使用上有发言权,不是键盘侠不是杠精,同时试过几次去维修服务点被鄙视我车是鼓刹的。所以不存在自己买了这车就不见得别人说他不好的情况,以下观点基于网络信息,我只是从中强调自己的看法: 1.首先问清楚自己为什么喷鼓刹,要是觉得鼓刹掉档次,那就没有必要强求自己接受鼓刹了。丢脸的事情不是几句话就能释怀的。 2.被喷得最多的就是减配降成本的事情,其实真的用点脑子稍微一想就不会给人带节奏,大众几万块钱的车都是4轮盘刹的,有必要在新车定价20几万的车上面改鼓刹吗?稍微了解供应链关系的都知道,像大众让大陆集团全新开发的这套鼓刹,是全新投入人力物力开发的,新开一个产品往往在初期要分摊很多研发测试费用,再说基本只有大众用,量能大到哪里去,其中的细节部件采购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根本就不会比碟刹来得便宜,举个我工作上的例子,一条配线使用了10年有非常多产品使用,为1块钱采购成本,由于新开发产品觉得这条线长了,改为一条短一半的线,结果厂家报价为1.2元,厂家解释第一新品没有形成规模,一些工装都需要重新制作,第二,旧线经历十年的采购压成本,其报价已接近成本价了,新品不留点余量以后没法搞。这样的经验让我坚定鼓刹并不能降低成本。起码在跟进厂家不多的情况下短期不可能产生降成本效能。 3.很多人一上来就说鼓刹这么好为什么其他车不用,人家从来也没有说鼓刹比碟刹好,只是说ID平台后轮鼓刹比碟刹要合适,什么叫合适,厂家解释很清楚,鼓刹在ID上唯一优点就是转动摩擦基本没有,可以增加15公里续航(ID系列我觉得续航很水,多15公里很重要),你跟我说为什么保时捷兰博基尼不用,那不是耍流氓吗,定位策略不一样,开保时捷的人会介意少15公里续航?怎么说是行能车,碟刹是必须的配置,不然太掉档了。 4.问为什么ID不前轮也用鼓刹,这种人纯粹是以讽刺的心态提出这样的疑问,稍微了解一下原理都知道,前轮刹车由于重心前移,是占大部分刹车作用,后轮是辅助,再说后轮动能回收,鼓刹作用不太多,这就是大部分车采用前通风后实心碟的原因,没必要浪费钱在没太必要的地方。 5.至于长下坡热衰减问题,鼓刹热衰减的前提有两点,一个是强度一个是时间,大货下坡鼓刹肯定是全力工作,时间长也吃不消,所以要淋水,后驱电车,前轮占大部分活。剩下30%在后轮,然后由于有动能回收,鼓刹负荷可能只有15%,这样的情况确实不用太担心热衰减问题。 6.最后还是强调一下,不是给ID洗白,鼓刹使用不是说鼓刹比碟刹好,只能说在后驱电车上,鼓刹在能量损耗上会有优势,热衰减问题由于影响不太大,在权衡之后大众的死脑筋就选择了一切以实用为先,但他确实忽视了国人的面子问题,就象几十年前欧洲两箱车风摩一时,但在国内是多么不待见,一句话,不上档次。

    问界M9清晰内饰来了图1问界M9清晰内饰来了图1
    问界M9清晰内饰来了图2问界M9清晰内饰来了图2
    问界M9清晰内饰来了图3问界M9清晰内饰来了图3
    问界M9清晰内饰来了图4问界M9清晰内饰来了图4
    看满离,开香槟图1看满离,开香槟图1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