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全网唯一R32 GTR玩车日志-第六章

    03-21发布于:日产GT-R车友圈

    此条内容被收录为精华内容

    这一篇超多图警告


    内饰以及一堆小件搞定以后我开着它爽了几个月,参加了各种活动,慢慢有点看不惯我这SUV车高了。其实我早在搞内饰的时候就决定了要动悬挂部分,这几个月的时间主要是用来订件,等发货,等修车师傅的时间。一般来说,如果只是装个避震,我一定是自己做的,因为大部分改装店都不能够正确的设定绞牙避震,还在盲目用桶身长度来设置车高,其实这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做法。而对于这台R32,装避震只是搞定悬挂系统里面最小的一部分,所以我和店家说好了,前面的活他们做,钱我照付,但是避震我自己来装自己来调。那么前面这部分有多少活呢?

    是真的有点高。。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32的悬挂系统是前双A臂,后多连杆设计。但是前面的上摆臂并不是A型,只有A的一条边”\“。下摆臂由两根摆臂组成A型,但是A的脚岔的很开。

    下面的两根组成A型,上面的单根看不清

    单根的上摆臂,很宽

    GTR避震

    前悬挂部分的改装件有:

    1. GK tech仿A组R32赛车的上摆臂,把“\”变成了\\形状且两根的长度独立可调,几个点之间由鱼眼杆端连接,允许它发生扭动,减少前轮在侧倾时发生“jacking”现象的趋势,这根摆臂控制前轮倾角。

    2. SPL下前摆臂,这一根连接着副车架的前端,控制主销后倾,顺带协助决定前轮倾角。

    3. 原厂前方下后摆臂两边都是球头连接,不控制任何悬挂数据,更换成nismo球头。

    4. 更换防倾杆胶套,连杆。

    5. 前方两根半轴打散翻新,更换橡胶防尘套。

    6. 前差速器油封。

    第一批到的后摆臂


    32的后悬挂系统由3根摆臂和一根转向连杆控制。上面两根下面一根。后方上前摆臂单独一根;后方上后摆臂中间有洞让避震通过,主要控制后面倾角;后方下摆臂传统A型,不控制悬挂数据调节。转向连杆控制后轮束角。

    两根上摆臂组成虚拟的A,下面是普通A型,图片的左手边也就是车尾方向还会有一根四轮转向连杆作为最后一根摆臂。


    后悬挂的改装件有:

    1. 后面两边一共6根摆臂都直接换成了预装了Nismo衬套的Nismo摆臂,悬挂几何同原厂一样,但是有多的焊接补强。

    2. Superpro后副车架衬套,后副车架翻新。

    3. Superpro中差速器支架衬套。

    4. Whiteline后差速器衬套。

    5. 后方两根半轴打散翻新,更换橡胶防尘套。

    6. 后差速器油封。

    7. HICAS四轮转向系统油路清洗。

    半轴防尘套干裂,干脆全部打散翻新

    前面的在发动机下面受热,更惨

    防倾杆连杆

    塞满后备箱


    Ohlins DFV避震,10k/8k弹簧,后来四轮定位的时候前避震增加了Eibach副簧

    Ohlins,当时还不知道这破玩意会需要副簧

    Ohlins


    施工的过程相对还是比较曲折的。首先我很感激我全部打散重做行走部分的决心,因为事实证明,大部分原车的衬套都有裂纹和损伤。其中后副车架衬套的损伤最大,全部四个都裂了好几处。这也可以理解,因为后轮转向一直在给它一堆普通汽车不会承受的奇怪方向的力。但因为衬套都裂了,在拆除的时候橡胶部分和金属外圈都直接分离,橡胶部分被铲干净以后,金属外圈花了几天时间才全部锤下来。师傅在操作的过程中也必须非常小心,因为如果副车架衬套安装内面的金属出现了损伤和划痕,也会很快损坏新的衬套。


    拆下的后副车架

    损伤的副车架衬套

    这个衬套裂的更厉害

    后差速器连接处

    破坏性取出

    完事等待翻新


    不过顺便验证了这车冬天绝对没有走过雪地的猜测,在拆除整个悬挂和副车架的时候,没有一处锈蚀的螺丝,副车架拆除以后,整个车体干干净净。看来之前提到的锈蚀的确只是单独的个别问题,并没有蔓延到车身。

    很欣慰

    干干净净


    安装时发现前面的GKtech上摆臂出现了鱼眼端杆晃动的问题,这个品牌历来品控名声一般。选择他们的产品纯粹是因为设计上我最满意,也最接近A组赛车。检查后发现鱼眼端杆的螺纹和摆臂内部螺纹咬合的十分松动,经过和商家来回的拉锯战以后,决定接受换货且自行升级到Aurora球头,这个品牌是美国比较高端的产品,很多赛车和飞机都在使用。果然换新以后问题立刻得到了解决。整个过程拖了三周,使得我不得不临时装回旧的原厂前上摆臂好让车先下地。也浪费了我一次四轮定位的工钱。

    解决问题后拍的,三个鱼眼端杆都换了Aurora的,然后加了防尘套


    Ohlins避震的调整过程中发现前面需要副簧,否则车头的车高降不下来,这台车我还是希望有一个比较大的rake。顺便说一下,当我们打算去降低车高,且在使用普通弹簧,而不是硬度递进式弹簧的时候,实际车高要用预压决定,桶身长度只是配合轮胎外径限制车轮行程用的。压缩行程到顶的时候,桶身的长度要保证是避震桶先顶上bump stop,而不是让轮胎先蹭到车体。一旦我设定好了桶身长度,需要降低车身就减少预压(需要抬高的话视情况而定)。这里之所以需要副簧,就是因为预压已经降完了但车头还是太高。有很多改装店,不去管预压调整,盲目把避震桶身拧短来给人降低,是十分偷懒且错误的做法。

    我减少预压到弹簧松动为止,车还是不够低,这时候不能通过缩短桶身继续降低,否则bump stop就没用了。所以需要加一个副簧来保证没有预压的时候,避震舒展到最长弹簧也不松动。


    最后做了个相对运动一点的四轮定位数据:前轮-2.6度倾角,后轮-2度倾角。前轮5度主销后倾,前轮0.06度toe out,后轮0.02度toe in。不得不吐槽一下,这个数据要换掉两根前摆臂才能做到,这可是前双A臂的车呀。这要是台马自达MX或者RX系列的跑车,原厂一根摆臂都不用换就可以做。而这台日产,虽说是个GTR,前轮居然除了是台车就都能调的束脚以外都不能调。其实他们在两根下摆臂处放两个偏心螺丝就完全能做到,只是为了省这两分钱,又因为A组赛车允许改装摆臂,就给街车这种配置,真的是不能忍。


    再吐槽一个,改完以后好奇特意跑去朋友店里称了一下四轮的角重量,我压根没有任何兴趣去做corner balance了,这车稀烂的重量分配,拉倒吧。(当时3/4箱油,油箱在车屁股最后面的位置),反正32快还是快在四驱力大砖飞。

    重量单位磅,和斤差不多


    全部搞定以后的驾驶感受,操控上更接近一台现代的改装车了。Ohlins DFV对于兼顾走街和运动性还是中等偏上的,虽然说算不上完美。行驶质感则是有了质的提升,其实在这之前,如果你问我HICAS四轮转向介入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我是不知道的,因为后轮转向的力度被快要烂掉的副车架衬套吸收的差不多了。现在可以描述出来了,比如当你低速急打满方向的时候,车头首先会正常拐弯,大概半秒之内车会突然以一个不科学的转弯半径开始急转。怪不得有的人说这个介入感太突兀,不喜欢这个功能而拆掉四轮转向,我是无所谓的,除非他坏到没法修,我会尽量保留它。


    这个车高还是挺好的,绝对不是姿态党那种严重过低的感觉,但也终于不是原厂SUV的观感了。


    这一个巨大的工程来来回回耗时3个月,此时此刻这台车基本到达了我一开始想要的状态。基本原厂的动力,大大提升的驾驶感受,外观和内饰的破烂处全部都修好了。按理说故事应该快结尾,下一篇会是一些简单的小修补小改件,但是拥有这样一台车谁会停止折腾呢?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