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楼主
    MIKEPRICEGAO头像MIKEPRICEGAO头像

    MIKEPRICEGAO

    驱逐舰05车主·车龄2年

    • 精英创作者LV1精英创作者LV1
    • 登录大师LV3登录大师LV3
    • 懂车评论员LV2懂车评论员LV2
    • 持之以恒LV4持之以恒LV4
    • 懂车智多星LV2懂车智多星LV2
    • 内容鉴赏官LV5内容鉴赏官LV5

    驱逐舰05 主机厂DRE工程师提车报告

    2022-08-01发布于:驱逐舰05车友圈

    此条内容被收录为精华内容

    #驱逐舰 05 提车日记




    🙋🏻‍♂️ 情况介绍


    本人去年刚刚毕业,然后家在东北,入职了东北共和国长子自主品牌主机厂,是一名普通的DRE工程师。18年考下的驾照,但没有很长时间开过车,是自己的第一辆车。提车20多天,分享我的提车心得。




    💰费用明细


    55尊贵 13w58车款+0.5w保险+0.1w各种用品,全款落地14.2w


    🧮选车对比


    从一开始入职,我就一直关注15w左右区间的车。在这一年的时间了,大大小小分析了很多的车。最开始刚入职的时候,单位的全新B级车正在火热地OTS阶段。当时第一眼看我们单位的车就爱上了,中控超大屏,8at的变速箱,2.0T变速箱,一堆C级车配置,真的非常吸引人。但是缺点也随之而来,高油耗,相对来说快18 19的落地价有了很大的动摇。买单位车领取油补后不能乘坐班车也让我最终放弃这款车,希望以后能够提单位的车。


    后来,正好自己应项目需求,参与了相关的对标工作,对标了日系卡罗拉、思域、轩逸,德系A3、速腾、A级,自主影豹、星瑞、秦PLUS dmi。经过一系列的对标,当时给一众日系车直接pass了,除了省油一无是处,车机用料,明显能看出来就是日企在糊弄中国消费者,一味地减配,啥啥没有。A3,A级20落地了也就没考虑,但如果女生的话,挺适合。速腾的话,当时真的很相中,1.5t新款可变界面涡轮和三元位置的改变让这个车的痛点解决了不少,但相对城市工况还是有点费油。影豹感觉完全给精神小伙设计的,那个排气声浪模拟还有那个一体玻璃,看了一眼就不想碰这车了。星瑞very OK,沃尔沃的CMA架构,2.0的机头加上各种alcantara内饰,这个车完全是B级车卖A级的价。但是油耗,车机,以及吉利在汽车工程师行业烂到爆炸的工作口碑,这车出于个人原因也是没有再考虑。然后是BYD秦,说实话第一眼对这车,一看后排头部空间还有底盘高度,小的仪表,当时对他的评价并不高。但是突然驱逐舰05的上市,液晶仪表和大屏的升级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然后也是一通分析,在低油耗和各种主动安全配置的加持下,决定选择这辆车。




    ✏️新车初体验


    问了本地的两家海洋网,统一的话术,啥也不优惠,啥也不赠送,只有首保和脚垫太阳膜。两家对接的销售,一个就是啥啥问也说不明白,另一家就是销售功能性能讲地很精准,至少作为汽车行业的从业者能明显看出做了明显的功课,于是果断选择虽然店离得远,但很讨人喜欢的销售下单。6月订车,当时合同上写的3-5个月提车,但是可能55的产能提升,一下子7月就到车了。提车直接全款一天手续就办下来了,很快,牌照第三天就邮寄了过来。唯一不满意的一点就是没给我充满电就让我提车了,但那天提车的太多,也是可以理解。


    用车感受


    1⃣省油


    没啥说的,买这车不为别的,很大程度就为了省油,目前没有充电条件,完全油车开,normal+hev模式,强制保电50%,目前市区油耗4个左右,上了两次高速大概5个左右,算下来一公里4毛钱左右,而且对于CC这种上下班极其堵车路况,真是越堵越省油。




    2⃣外观、内饰、空间


    外观


    来说挺一般的,正常A级车水平,个人觉得没有秦的好看,为了后部溜背造型牺牲了不少后排头部空间。灯组夜间非常漂亮。





    内饰


    这个大屏深得我心,真是一眼就是智能的感觉,而且车机比较流畅,语音助手用的都很顺心,唯一不太满意的就是他实体按键是三个并排按下的,不是单独分区,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好像只有这一款车是这么设计的,然后旋钮换挡一开始不太适应,慢慢就好了。



    空间


    前排挺舒服的,但是后排其实挺矮的,为了溜背造型降低后排高度,为了电池和油箱布置提升后排地板高度,1米8的人坐稍微有点贴脑袋了。然后杯架设计的有点不合理,挡住了无线充电口。为了避免平板旋转的动态干涉,一些实用的小物件在这里不能使用了,像手机支架被迫放在了左侧。后备箱纵深很够,完全能够应付日常家用。



    3⃣动力


    电车真的电机的响应来的太直接了,感觉这动力能跟30w的油车同样感受,不敢深踩油门,加速有点太快,轮胎打滑都跟不上。


    4⃣底盘


    因为和这个专业强相关,试驾过很多的车,我对这个底盘很不满意,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的组合,一般路况较好的地方还不错,一旦遇到坑包或者减速带,必须特别慢通过,不然的话震动传递地特别直接,后排感受尤为明显,轻微的振动过滤地也不是很好。转向还好指向性很好适应,但转弯时的侧倾控制的感觉不太好,不应该是这价位车的感受,我理解和悬架形式还有油箱布置非常靠后的原因。制动稍微偏硬,我理解可能跟动能回收有关。轮胎很垃圾,阿特拉斯的轮胎,经常打滑,高速胎噪明显。整体来说底盘就是一个10w以下级车的水平(再难听点说就一个捷达的水平),不是那么的满意。底盘高度很低,要注意自己用车工况,一些坡,马路牙子就不要硬上了。城市用来还好,要是总走山村小道的话,要自己思忖一下。


    5⃣功能


    因为有一系列各种主动安全功能的加持,车道保持,主动刹车,后方来车提醒,360倒车对我这个新手来说挺有帮助的,ACC等功能真的可以高速非常省心,手机互联,nfc的功能也让这个车水平抬升了很大的高度。


    🆗总结


    作为自己的第一辆车,除了底盘和部分内饰设计,整体真的都挺满意的,非常具有性价比非常适合拥堵城市上下班家用,后续跟进看看会不会暴漏其他问题。电车是真的香,用一段时间感觉下一辆车想上纯电,对于没有长途需求人来说,有私桩的人来说非常实用。即使在东北,有低温衰减也不用太担心,从理论角度来说,东北的条件会衰减但不伤电池更适合长期持有。下一辆车真的想上24年单位要建成的PPE奥迪纯电瓦罐或者BYD的高端纯电。后续用车感受我也会陆续补充。




    感谢圈主(驱逐舰12315)推荐精华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