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工信部或发布最严代工新政,“钞能力”造车不行了

    12缸汽车头像12缸汽车头像
    12缸汽车2022-03-18

    小米造车、百度造车、索尼造车......,当各个领域巨头相继宣布造车的信息满天飞时,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从什么时候开始,造车变成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了?”。事实上,如果有细心的读者便会发现,大多数新势力车企自身并没有获得生产资质。既然没有生产资质,这些新势力车企到底哪来的底气造车呢?


    “造车”门槛不断降低?

    2018年,工信部在官网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及鼓励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之间开展研发和产能合作,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委托加工生产。随着《办法》的出台,代工生产的合法地位被明确,这在无形中给予了毫无造车经验的企业支持。

    另外,发改委于同年发布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规定明确表示,新建纯电车企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情况下,且两个年度累计销售3万辆纯电乘用车或纯电动车累计达到30亿元即可获得造车资质。

    继《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推出后,工信部于2020年发布了《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在《决定》中,工信部删除了《准入规定》第五条以及《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等附件中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相关内容。对于该部分内容的删除,工信部的官方回复为:有助于更好激发企业活力,降低企业准入门槛。

    不得不说,《办法》与《规定》的双重促进下,曾经阻碍李书福、王传福等人进军汽车领域的门槛已经不复存在。一时间,“造车”的浪潮开始席卷各行各业,新势力车企的数量呈几何式增长,“PPT”造车也成为了当年的“热搜词”。或许当初不少人会感到不解,为什么当初那么多投资会向处于PPT造车阶段的新势力车企一掷千金呢?答案就是代工模式。


    双向奔赴,利益“共同体”!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代工模式指的就是苹果与富士康之间的合作关系,苹果公司负责设计、富士康则是负责纯代工生产。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现如今汽车行业的代工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OEM—定牌生产和贴牌生产,另一种是ODM—委托设计与制造或原始设计制造。与OEM纯粹的代工生产模式不同,ODM需要先设计和制造样机,在甲方购买及修改后,再进行生产。

    举个例子,作为汽车界的“代工皇帝”,麦格纳自1979年开始便代工生产奔驰G级(图片|配置|询价),这便是OEM模式。需要注意的是,麦格纳不仅拥有制造能力,而且还有设计能力,比如说最早的宝马X3的设计便出自麦格纳,最后也由麦格纳负责生产,即ODM模式。不过,这种代工方式往往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属于深度合作方式,车企方会提供设计、标准以及质量管控等。

    或许不少人至今仍然对新势力车企采用代工模式嗤之以鼻,但是代工模式所带来的优势是不容忽视的。众所周知,作为“先行者”,新势力头部玩家“蔚小理”中的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都有过代工生产的经历,蔚来汽车甚至沿用至今。具体来看,蔚来汽车由江淮汽车代工、小鹏汽车曾由海马汽车代工。与此同时,新势力第二、第三梯队的新特汽车、电咖汽车等都采用代工模式。

    单论代工模式的优势,可以用“双赢”来进行概括。对于新势力车企来说,采用代工模式不仅能够规避外界对其生产能力的质疑,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根据此前蔚来汽车公布年度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间,蔚来汽车一共向江淮汽车支付了12.34亿元,代工生产车辆数量为7.5万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12.34亿元中,还包括了蔚来汽车向江淮汽车支付的器材费用,因此实际生产车辆的费用,保守估计能够稳定在10亿元以内。

    此前,理想汽车为了获得生产资质,曾以6.5亿元收购力帆汽车100%的股权,从而获得乘用车生产资质。需要注意的是,6.5亿元几乎可以看作是买了个“入场券”而已,尚未包括后续厂房、器械等多方面的升级以及车辆的生产成本。另外,理想汽车的量产时间要晚于小鹏汽车和蔚来汽车。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代工模式对于新势力车企来说确实是一个省时、省钱的方案。

    代工模式除了对新势力车企友好以外,对部分具有闲置产能的车企而言也是缓解自身资金压力的一个选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乘用车产能合计4089万辆,产能利用率仅为52.47%,虽然比2020年的48.45%提高了4%左右,但是全国汽车产能依旧处于过剩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相继进入造车“赛道”,代工模式或许能够解决产能过剩。

    事实上,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优势以外,代工模式对于整个汽车行业而言都有深层次的意义。相信大家近年来都看过不少关于新势力车企与传统车企比拼的内容,甚至有不少新势力车企在推新品时表示要颠覆传统车企。然而,在代工模式得到政策层面的明确后,新势力车企与传统车企之间开始从最初的“颠覆”,慢慢跨入了“融合”的阶段,越来越多的新势力车企选择了与传统车企合作。这也意味着,代工模式即使是在现如今的汽车市场也依旧具有独特优势。


    “钞能力”造车没戏了?

    代工模式固然能够为新势力车企、传统车企带来“利益”,但是结合现如今的情况来看,代工模式并非十全十美。缸哥在上文中曾提及,目前全国乘用车产能利用率仅为52.47%,处于产能过剩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把产能利用率具体到车企层面进行讨论时,我们可以发现,包括宝马、奔驰、本田、一汽-大众等在内的车企,产能利用率几乎均超过80%以上。

    结合各品牌产能利用率的情况来看,制造工艺等处于领先的车企在产能利用率上基本都处于饱和的状态,只有制造工艺相对落后的厂商才会出现产能利用率低的情况。这也就意味着,假设一家新势力车企与中低部汽车制造商合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无法获得消费者信服。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曾直言表示:“如果选择代工生产,那么我会天天睡不着觉。”

    为了能够强化汽车产品的制造标准,近日有媒体爆料称,代工政策将重新调整,由过去的单一资质变为双资质要求,即除了代工企业需要生产资质以外,委托方也需要有代工资质。假设代工政策得到重新调整,那么最受影响的莫过于2021年以来宣布“造车”的企业,比如说团车、盒子汽车等等。

    与其他车企不同,盒子汽车虽然是一家新势力车企,但是却专注于B端赛道。据最新消息显示,盒子汽车已经于12月15日发布产品,不过至今还未公布相关的生产资质等信息。对此,缸哥预测盒子汽车最初的设想或许是选择代工模式来生产。不过,如果新政策在近期推出的话,那么原本的设想将会破灭,新规或许会成为盒子汽车等造车新势力的“拦路虎”。

    除了新势力会受到影响以外,代工受托方的汽车制造商或许也会受到打击。因为新规一旦推出,原本对其利好的局面将不复存在,甚至会受到严重的限制。既然对新势力车企以及中低部汽车制造商不利,那么为什么还要对代工模式进行限制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如果说此前代工模式的推出是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以“量来取胜”,那么现如今的“新规”则是为了从“质”上加速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假设新势力车企无法通过代工的方式进行生产车型,那么是否会选择以收购的方式来获得生产资质呢?缸哥认为这个设想的可能性非常大,甚至可以说这或许才是新规的真正目的—对产能进行兼并重组。值得一提的是,新势力车企一旦采用收购的方式,那么“资金”势必会成为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当然,不管接下来新势力车企与制造商之间如何进行合作,新规的推出最终获益的一定会是消费者,让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总结

    毫无疑问,新势力车企在代工模式的助力下,确实为汽车市场带来了活力,令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品变得丰富起来。然而,从产品层面来看,我们至今依旧没有看到足够优质的产品,反而吸引了“门外汉”跨界造车,导致新能源汽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代工双资质”政策能够落地,那么势必能够为汽车市场带来真正的变化,引导市场正向发展。

    .万次阅读
    15评论
    80赞同
    收藏
    分享
    15评论
    80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