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充电不要钱、新工厂奠基、飞行汽车亮相,小鹏汽车最近的几桩大事

    新讯指南头像新讯指南头像
    新讯指南2020-10-10

    作为新势力造车三强之一,小鹏汽车已经拥有了 G3 和 P7 两款车型,前者最大 NEDC 续航可达 520 公里,后者最多则能跑到 706 公里。

    本届北京车展,小鹏没有发布新品的打算,而是把悬念留给了接下来的广州车展。即便如此,小鹏车展依然充满看点。首先是免费的超充计划、其次是车展期间同步奠基的广州工厂、最吸睛当属飞行汽车的发布。

    小鹏超充免费加电+电池租赁计划

    随着出货量越来越大,用户补能问题开始成为车厂关注的焦点,除了产品力的比拼,电动车充电开始变成新势力较劲的另一个赛道。北京车展上,小鹏正式公布了自家的超充方案。计划显示,所有服务期内的小鹏汽车首任非营运车主,为他们在用车期间前往指定充电桩(站)充电时,提供每辆车每年 3,000 度电的终身免费充电服务,以目前小鹏 G3 的耗能水平来看,3,000 度电约能行驶两万公里左右,也就是说这个免费电量能够满足大部分家庭用户一年的用车。

    除了免费在自建充电桩充电,小鹏的用户还可以前往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小桔充电等充电桩进行补能,这些服务商都与小鹏签订了合作。使用这些平台,用户无需专用 App,用小鹏 App 即可完成从充电到结算付款所有操作。免费充电这块,小鹏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等 24 座城市,预计在今年 12 月 31 日前,实现累计不少于 60 个城市;2021 年二季度末,覆盖累计不少于 200 个城市。

    为了进一步降低用户的购车门槛,小鹏汽车带来了类似蔚来的电池租赁计划,用户可以在前期支付车辆车身部分的价款后,享受最长七年分期服务,每月仅需支付少量的电池租赁金额,即可获得车辆以及电池的所有权,在这个基础上,用户还可以选择对车身价款分期购买,首付最低仅30%,更进一步的降低购车门槛。该计划覆盖 G3 和 P7 的主流车型,以 P7 为例,用户购买时车价最高可立减 75,000 元,电池月租金最低为 980 元。

    某种意义上,小鹏的电池租赁方案很类似蔚来现如今的 BaaS 方案,但两者还是有所不同的,小鹏不支持换电,也就是说鹏家的电池租赁方案更像是“分期付款”,租金付满七年之后,电池就归车主所有了,很像蔚来早期的“车电分离”方案;而蔚来现在的 BaaS 方案是一种永久租赁的做法,即便你付出的租金已经可以冲抵一块电池的售价,但这块电池注定终身都不会属于你,每使用一天你都需要为他付出租金。

    小鹏汽车广州智造基地奠基,广州政府注资 40 亿

    目前,小鹏 G3 由海马汽车代工,而小鹏 P7 则由自建肇庆工厂生产。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小鹏广州工厂正式奠基,该工厂计划于 2022 年底建成投产,并设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PACK 五大工艺车间,用于旗下新款车型研发、整车生产及销售等业务。

    作为广州的本土企业,小鹏汽车深受当地政府的扶持。广州政府除了在建厂方面给予了小鹏大力支持,广州开发区还掏出了 40 亿人民币用于小鹏的融资。与此同时,小鹏汽车与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的全资企业广州凯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达成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广州智造基地项目的建设。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表示:“生产制造是决定产品最终品质的关键一步,我们愿意投入更多资金、更多精力去做好这一步,广州知识城集聚新兴企业,这里遍地都是充满创新激情的新兴土壤,我们很荣幸能一同立足于此。从长远来看,广州智造基地与肇庆工厂是小鹏汽车未来发展战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两者会不断磨合与配合,持续为广大用户造出更好的产品。”

    小鹏旗下首款飞行汽车亮相

    虽然小鹏在本届车展上没有带来电动车新品,但何小鹏带来对未来出行的思考。一架可载客的飞行器破天荒地出现在了车展舞台上,引来了无数观众。

    准确说这是一架飞行汽车,它的出品方为小鹏汇天,这家公司成立已有七年,是一家由小鹏本人和小鹏汽车共同投资、控股的航空高科技创新型企业。本次出展的是该公司旗下超低空飞行汽车的第一代探索版本——旅航者T1。目前这家飞机还没有具体的参数公布,整体轮廓类似四轴飞行器,每根轴上有两幅桨翼,共计八幅,粗壮的轴臂上藏有动力电池。据了解,明年小鹏汇天将推出两座版本的飞行汽车,何小鹏也在会上热情邀请媒体参与试乘。

    小鹏汽车也是继吉利之后,第二家推出飞行汽车的自主品牌车企。国际舞台上,研发飞行汽车的科技公司不再少数,但受限于技术、法规和使用环境,飞行汽车很难短时间落地。按照何小鹏的畅想,他们要打造的是一台尺寸上和汽车相当的飞行器,可以自由起落常规的标准车位,直接面向 C 端市场。

    面对日益拥堵的道路环境,大家关于未来出行的思考有很多...... 马斯克痴迷于“打地洞”,把汽车的使用环境从地面转向地下;李书福、何小鹏想得更多的是为四轮汽车装上翅膀,让汽车逃离地面冲向更广阔的天空。不管是何种解决方案,这都需要科技公司们提前布局。未来出行指的绝非是铺天盖地的电动车那么简单,技术驱动、数据驱动下,未来的出行方式将会是多种多样的。

    各家车企都在喊着转型“未来出行服务提供商”,如果现在还不着眼思考未来的出行方式,积攒更多的核心技术,那么大家极有可能成为“robotaxi”公司,真的沦为滴滴一样的“服务提供商”了。

    次阅读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