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福特为何沦落成了二线合资品牌?毁于长安是真的吗?

    2019-11-07发布于:福克斯车友圈

    #福特

    先说结论:长安福特沦落为二线合资品牌主要是其自身策略问题,毁于长安的言论让长安无故背了太多锅。


    有那么一家合资品牌车企,曾经做到了年销量接近百万,跻身国内一线合资品牌。在那个时期,他在一些国人心中的地位甚至跟“光环”加身的大众一样。一提它的名字,人们想到的便是操控精准、动力强劲、产品时尚以及美系代表等。然而白驹过隙,物是人非,曾经的光环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其2016年的年销量达到95.8万,但是2019年上半年却只卖出7.5万辆车。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猜到了这家车企,它就是长安福特。


    上图为长安福特2010至2019年的月度销量变化情况,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长安福特自上市到2016年,其销量整体基本处于连续上涨,而2017年以后基本呈现断崖式下跌。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长安福特沦落到现在的地位呢?真是完全是长安的锅吗?

    产品质量

    相信很多持“百年福特,毁于长安”观点的人都会提起当年翼虎的断轴问题。的确,一辆车如果出现断轴,那就属于重大质量问题了。长安福特出现如今的状况,的确是和其产品质量有关系,但是我们不能一概将帽子全扣在合资方之一的长安身上。我们都知道国内的合资品牌车型基本上都是直接引进国外车型,然后进行国产化制造,其车型的设计权都在外方手中。作为一名车辆专业毕业人士,曾经听一位在一汽大众工作的学长说过,在一汽大众的加工车间里,其数控机床的加工程序都是从德国发送过来的,中方人员无权擅自修改。哪怕是修改一行都要撰写具有极强说服力的报告,得到德方审批以后才能修改。长安福特作为福特和长安的合资企业,其标准都是对标福特,其质量管控体系也都是沿用福特的统一标准。在设计权和质量管控标准都掌握在外方的情况下,相信合作方之一的长安不可能敢擅自修改用料和设计,要不然就是严重的违法事件。

    产品本土化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国家和地区的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都有自己的喜好。任何商品在被卖往不同国家时,都应考虑当地市场的特点,消费者的喜好。在汽车方面,美国人民喜欢皮卡、SUV等力量型实用型车型,岛国人民喜欢小巧经济型车型,中国人民喜欢大空间加长型车型。针对不同地区对车型进行本土化改造,从而迎合消费者的喜爱应该是任何一家进军中国市场的车企应该考虑的。


    然而在“一个福特”战略下,长安福特的车型必须保证和全球其他市场保持高度一致。这就造成了除了“特供”福睿斯以外,长安福特的其他车型都和全球市场一样。不重视中国市场特点,福特真的是一点都不贴中国消费者的心。反观其他合资车企,推出各种“L”特供大空间车型,简直就是中国消费者的贴心小棉袄。所以在车型本土化方面,没有设计权的长安方也就只能”按上面的规矩办事“了。

    车型迭代慢

    相信关注过长安福特产品都会发现一个问题:长安福特的产品的更新换代的速度慢,2013款翼虎在上市三年后才进行了中期改款,2013款的翼博在上市四年后才进行了中期改款,2012款福克斯经历了六年半才进行了换代,中间只是在2015年进行了中期改款。


    2017年,彼时的福特公司正在经历战略转型,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开始降低,也就是在2017年后,长安福特的新车型投入更加慢了。而原来的几款车型也在之前停产:曾经的A00级操控小王子——嘉年华,于2016年停产;福克斯经典两厢于2016年停产。没有了推陈出新,靠着吃老本肯定是不行的。所以2017年开始,长安福特的销量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多款现售车型销量跳水。如果将以上更新迭代的问题都抛给长安,那就真是太冤枉了。因为在2017年,长安自己就推出了多款新车型:2017年下半年,长安推出了全新紧凑型CS55,该车定位在CS35和CS75之间;2017年11月广州车展,长安睿骋CC正式亮相,其作为长安汽车旗下4.0产品的开山之作,采用长安最新的P3平台打造,定位为轿跑风格中级车;还有2017款全新CS35以及改款CS75,可以说,从长安自己的表现看不出来它喜欢吃老本。

    还会继续作?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得出结论:长安福特如今的境遇真的很大程度要“归功”于福特的“作”,也要遗憾长安福特的中方人员没有什么话语权。所以在2018年,长安福特推出了全系三缸机的福克斯,以及在2019年推出了全系三缸机的福睿斯。这一系列的“骚操作”无疑是直接将消费者赶出4S店。


    作者提到的车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