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2019-08-08发布于:Taycan车友圈

    #保时捷专场电动方程式锦标赛的兴起,是否意味着内燃机赛车的落寞? 上周FE2019赛季在纽约落下帷幕,中国钛麒车队也对奥迪车队实现"复仇",拿下车队年度总冠军。今年新赛车新规则加持下的FE异常精彩,场面火爆。反观F1,全年21站比赛在第5站就已失去悬念,车迷们抱怨F1越来越无聊。 比F1更糟糕的是,很多著名的内燃机赛事正在没落。2016到2017年,奥迪和保时捷先后宣布退出WEC世界耐力锦标赛,保时捷919Hybrid成为绝唱。同年奔驰宣布退出著名的DTM大师赛,让该赛事逐渐走向末路。耐人寻味的是,保时捷,奥迪和奔驰,在退出传统赛事的同时,都宣布进军2019年FE。 为什么主机厂们争相转战FE?因为电动化是汽车发展的大趋势,以保时捷为例,参加FE一方面可以借助其越来越强大的商业传播力,为保时捷MissionE等新能源产品造势。一方面,FE是个绝佳的新技术试验场,主机厂可以利用好这个平台,对电池,电机,电控系统进行新技术的研发,先搭载在赛车上进行测试,再逐步导入量产车。 看到FE的成功,有人发出疑问,电动方程式锦标赛的兴起,是否意味着内燃机赛车的落寞?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析。 巨大的性能差异:以FE和F1举例,两种赛车的性能水平差异巨大。F1从30年前就开始限制速度,然而无论是把排量从3.5降到1.6,还是把缸数从V12降到V6,F1却每年都在刷新赛道的最速圈,F1是地球上能以最快速度跑完一圈的陆地物体,一直代表着赛车运动的最高速度。而目前的FE,仅从圈速而言,不说F1和F2,甚至远远比不过F3和一些高级别的房车。目前最新的FE赛车的极速被限制在240km/h,比赛时最高速一般也就200km/h左右,一圈的平均速度在100km/h出头。看看F1,上周博塔斯在银石的杆位圈,平均速度是250km/h,当看到F1以时速295km/h杀进Copse弯角的时候,感叹在F1面前,FE就像个婴儿。 不同的设计理念:当前的FE设计并不特别重视下压力,与内燃机方程式赛车的设计理念相悖。这是由FE目前所能达到的性能所决定的,因为在比赛中平均时速只能达到110km/h左右,在这种速度下过弯,再精密的空气动力学套件,产生的下压力也非常有限。通过图6可以看到FE的轮子是被翼子板罩住的,就是尽可能减少空气阻力的设计。F1的前鼻翼如果被撞坏,车子将非常难以控制,而FE则影响较小。 就空气动力学设计而言,电动方程式与内燃机方程式存在巨大的设计理念差异,内燃机方程式的造诣要高得多,这是FE望尘莫及的。 三、场地赛和街道赛 FE太慢,如果在正规赛道上举办观赏性很低。但慢有慢的玩法,FE有两个内燃机赛车无法企及的优点-环保和安静,FIA聪明地开辟了内燃机赛车的空白-街道赛。当然F1也有著名的街道赛摩纳哥站,但一直被认为是最无聊的一站,超车极为困难,短小的赛道根本无法展现F1的魅力,却非常适合FE,观众们可以坐到很近的距离观看,速度感就会强很多,安静的电机音也更加地亲民。而且FE不容易撞坏,车手们在斗车时更加激进,各种强行超车还是能经常见到。由于街道赛都是临时改造的,如此大的工程在一个城市里应该家喻户晓,交通的便利吸引了更多"吃瓜群众"的热情参与,极大地促进了FE的传播。 FIA很取巧地选择街道赛作为FE的举办场地,扬长避短,避开了与内燃机赛车的正面竞争。但真要说对于观众,哪个更有魅力一些,毫无疑问还是F1,还是内燃机赛车比赛。 成熟的赛车文化:欧洲城市的人口一般都是几十万,但到每年的F1比赛,却能有十几二十万人观赛,真是所谓的万人空巷。观看F1和勒芒24小时等比赛,已经成为欧洲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很多家庭周五开着房车在赛道边住上两天。比赛的时候,往围场边草地一坐,铺个餐布,放上一堆零食,这分明就是亲子活动。对于很多欧洲人来说,比赛是否精彩也许真的没那么重要,每年有几个周末在围场度过,已经成为大家的习惯和传统。这,就是赛车文化。而FE,正缺乏这样的底蕴。 缺乏低级别赛事:放眼世界,各种各样的赛车赛事应该有几百种,大到F1,WEC,WRC,小到国内经常举办的赛道节,而在这里面,电动车赛占了几种?我猜不超过10种。真正有影响力的只有FE,FE为什么能兴起,很大程度是因为厂队的涌入,视金钱如粪土的汽车厂商只会考虑参加顶级的赛事,造成了电动赛车赛事没有低级别赛事作为支撑。 最后:赛车产业和赛车群体是一个庞大的体系,FE的兴起只是加速了内燃机赛车顶级赛事的优胜劣汰,而这些顶级赛事也只是赛车运动的冰山一角。 电动赛车的兴起,并不会让内燃机赛车落寞,而是填补了内燃机赛车的一些空白。两类赛事完全可以健康协同发展,让赛车运动走进更多人的世界。 即使真的有一天世界各国开始禁售燃油车,我相信内燃机赛车依然不会消失,甚至还会更加迷人。

    作者提到的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