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价格贵了吗?📒等车日记 3🈷️21号交了1w定金,然后等啊等,一直催销售,说是上海疫情影响到广本汽车配件,导致车辆无法组装,产能受限。还差5天就等车两个月了。。。。 💰晒晒价格 落地9w整,首付4w,贷款5w(贷一年,利息2400左右),算上贷款算是9.24w落地。该送的小东西都送了,车膜、脚垫、挡泥板、首保。 又要了一个360全景影像(带行车记录仪)➕皮座椅➕倒车雷达➕一键升窗➕10年20次蓝桶机油。 以上,仅供车友们参考~
枫行视界:试驾全新奥迪A3两厢版,品质感提升很明显
#用车感受这是一篇积累了近两年使用经验的分享帖 【选购原因】 排放原因老车转不进所在城市,而且以前有过一次大追尾,遂决定换车。新车第一点要求一定要安全,其次是要B级车,然后是动力和审美上要过得去。哈哈哈,这么一提要求似乎把小日子系全淘汰了,还有开车戴头盔系列。BB太高调没去看,A味道大看完就跑了,英菲过于老气,雷子价格又坚挺,洗浴家又臭又硬,兜兜转转,最后还是锁定了沃尔沃的S60。 【购车成本】 你们最喜欢的比价环节……裸车23.2万,落地大概27.2万,做了10万一年免息分期。这里面包含了购置税、保险、赠送的精品(360、焗瓷、脚垫、防晒膜)、6年双保无忧、二手车置换的7.5K售后维修金。这个价格买智逸不贵也不便宜,作为过来人只能说选智远吧,差这点就再攒攒。对于准备购车的小伙伴,谈价格就把智逸总价控制在26左右,智远控制在28左右就可以了。赠品记得要个6年起步的免费基础保养(即机油加机滤的小保养,一万公里一次,费用大概一千出头)。不太推荐360影像,因为店里送的都是副厂的,需要在后视镜和后备箱上钻孔,而且画质比较渣,除非技术真的特别菜。一定要的话,让销售送个电尾或者盲区吧。 【外观】 前脸家族式的格栅设计豪华感有的,整体不浮夸还显得挺运动,第一眼给人的印象就是四个字,低调大气。侧面腰线有力度又不刻板,整车虽然是欧洲原版未加长,侧身的视觉效果还是很修长的。虽然是横置前驱的布局,前轮离乘员舱的距离妥妥后驱车既视感。尾部是我觉得目前沃尔沃轿车系里最好看的,哈哈,直接一点,比S90好看。没有那么扁,立体感更强。头灯和尾灯就不用展开多说了吧,有很多人就是被这灯的颜值吸引来的。报个价,大灯一万八一只,嘿嘿嘿,是不是比灯厂的实惠。 【内饰】 听有人说沃尔沃内饰老气,那我只能说你欣赏不来,走开走开。我定的是黑色内饰,低调到家的配色。但是沃尔沃各种细节上的设计却处处体现着精致,空调出风口和驾驶模式波轮上雕刻的设计,贯穿中控台的银色拉丝面板,精致的钢琴烤漆键,甚至中控台包覆材料上的特殊荔枝纹,上车你就会感觉这用料扎实,钱没白花。相比于个别车型那些粗俗的红色缝线、劣质的皮革,沃尔沃的内饰有北欧人自己的想法。视觉上是这样,嗅觉上你甚至不会觉得这是台新车,因为他没有刺鼻的胶水和廉价皮革味,作为年轻家庭未来即将迎来新生命,这绝对是负责任的选择。唯一希望改进的就是中控屏的边框,略宽。 【驾驶感受】 动力和操控就一并概述了,也不是专业车评人。T4的发动机原厂是300牛的扭矩,最大扭矩爆发的转速没记错是一千七百多吧,推背感还是不错的。8AT升档快,降档需要更多的油门指令,建议刷个北极星提升下换挡逻辑,个人觉得这个官方的半阶程序最大的优化并不是提升动力而是档位匹配(老有键盘侠想改这改那,这么喜欢改车买车之前不研究好?想改车ERST和HEICO了解下,别整天拆车件地摊货,俗)。底盘初次接触时,感觉挺硬,主要是路感丰富,但回头想这也确实是他运动轿车的定位,真遇到坑洼,底盘咚咚就过去了,车身拉回的很快又不那么生硬,这就是传说中的“整”“有韧性”吧,高速还是很稳的。 隔音,客观来说,没有拿着分贝仪做对比说噪音大都是耍流氓,平时我们判断噪音更多是主观上的,胎噪路噪风噪的抑制都是系统工程,高频低频噪音的搭配也会在相同分贝下给人主观上不同的感觉。其实我想说的是,这车的噪音控制其实相当不错。有人说发动机像拖拉机,高压油轨喷油和气门运动的声音本来就这样,找台奔驰或者宝马听听就知道了,欧系的直喷增压发动机很像。 【空间与配置】 全系标配的citysafety主动安全系统很良心,气囊数量也是足够多,安全方面自然是不用过多操心。不得不说智远才是精髓,领航辅助、PM2.5过滤系统、无钥匙进入,看得人眼红。前排空间相当够,上不钉头,下不挤腿,这一代SPA平台重心和坐姿设计都是偏低的。基于四米七几的标轴车长,后排空间可圈可点,相比于个别品牌反向优化的设计,我认为这已经相当不错了,副驾都常年空着的人就别老纠结后排了,用得上?后排箱进深也够大,侧面也比较规整,毕竟和V60一样的尺寸。 【油耗】 总结起来,动力需求决定油耗、路况决定油耗、脚法决定油耗。目签10.2升平均油耗,市区堵车大概12-13个,高架半堵半通10个左右,高速或者环路通畅巡航状态7个上下,佛系给油减少制动次数配合地形优势能到5个多。所以说这款车并不是很费油,主要是看用车环境和个人操作习惯。 【使用成本】 这个已经总结过了,可以看下我另一篇作业。总体并不贵,车子也不爱坏。不要又太多顾虑,闭眼入。 【写在最后】 用车近两年,除了当初没选智远和很多智逸车友一样很遗憾,其他的都很好。因为S60遇见了很多可爱的人,分享很多快乐的事。最近也遇到了另一些人,温馨提示急躁并不能解决问题。 感谢辛巴圈主推荐!
#你这台车有什么“看家本领”📒等车日记 坐标深圳,每天需要有近50km的往返路程,在一个需要打拼的城市,通过公共交通出行愈发难以满足效率的需求,因此买车被提上了日程 因为是自己买过的第三台家用车,同时也分别深度体验过国产和合资,所以一开始就把目标就定在了20万内可以落地的国产新能源插混SUV,并且尽可能为前驱顶配车型。 仔细对比了各家汽车网站,将目标锁定在“领克01插混、玛奇朵phev、宋pro dmi、宋plus dmi以及星途追风eti”这5款车上。然后开启了为期3个月的漫漫试驾选车“征途”(仔细的试驾体验,并且做体感和参数的对照,是一件很费头脑、很费体力的事情) 简单归纳一下试驾体验: ①【外观】: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精致,不做评价 ②【内饰】:从精致程度上讲,领克01>玛奇朵>追风>宋plus>宋pro ③【动力】:追风>>玛奇朵>宋plus=宋pro>领克01 (追风的动力响应和储备在同台竞技中呈现了碾压的姿态,轻踩油门所带来的那种快速反应,深踩油门带来那种持续强烈的推背感,让体验后就无法忘怀,而领克的P2.5的架构在同台竞技中确实显出了一定的疲态,特别是馈电后,期待新的雷神混动上市后,01可以再现辉煌) ④【馈电行驶静谧性】:玛奇朵=追风=宋plus<宋pro<领克01(前三台车得益于前排均采用双层隔音玻璃,亏电后行驶静谧性水平相当,宋pro为单层玻璃相对吃亏,而领克01在亏电后更多的是发动机驱动,声音好听,但是和同台竞技的几台更注重用电的选手对比,就显得相对有些大了) ⑤【底盘】:领克01>玛奇朵>追风>宋plus>宋pro(因为深度驾驶过迈锐宝xl,所以对CMA平台在驾驶环节呈现出的可玩性、可控性很满意,让驾驶体验充满乐趣) ⑥【科技配置】:玛奇朵>领克01>宋plus=宋pro>追风(星途缺“芯”要快点治) ⑦【价格】:追风<宋pro<宋plus<玛奇朵<领克01 仔细对比后,其实更加陷入了选择困难症,每款车都要各自的特色与优缺点,更加想作一个等等党,再看一看新能源这条高速技术叠代的赛道上会否出现其他新的选手(拿铁phev、护卫舰07等) 但是最近用车需求,提上了急迫的日程,希望有现车可以购买,同时四月一日,将要开启的限速新规,也让车辆在120km以上的动力储备性能变得很重要(不可否认,120公里是可以满足日常需求的,但是如果新规下同车道上其他的车辆都更多的是在以130-144km的高速进行行驶,相对的速度差反而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 所以综合考虑还是选定了追风乘风起,作为此次购入的最终目标,静待提车中~ 对几辆车做一个选购总结: 如果你想选择一辆燃油倾向的驾驶者之车,那么领克01是毫无疑问的最优先选择; 如果你想选择一辆在城市中舒适代步,具有良好科技体验的车,那么玛奇朵完全可以符合你的所有预期; 如果你需要更多的车辆空间来进行装载和出行,并且想要平顺的驾驶体验,那么比亚迪的两车型都是符合需求的存在,几个月的等待是值得的; 如果你想体验畅快的动力,爽快的性能,相对不错的驾驶体验,同时还要兼顾极低的燃油消耗,那么你可以当仁不让的选择追风,体验过后,那种动力的快感,会让每一个有驾驶欲望的人流连忘返,并且会让你产生犹豫,那些绚丽的驾驶辅助配置是否值得你去放弃这种如此强劲又畅快的动力体验 最后,星途深圳龙华4S店的接待体验不错,值得推荐给有意向的大家 (提车贴后续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