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车型: 2024款奔驰EQE SUV AMG EQE 53 4MATIC+ 纯电SUV

挺好的一台车,保养也便宜油耗也省,就是外观一言难尽啦,暴力驾驶续航会少很多,地盘一流
機車發動機:太厉害了不等降价直接买吗
挺好的一台车,保养也便宜油耗也省,就是外观一言难尽啦,暴力驾驶续航会少很多,地盘一流
機車發動機:太厉害了不等降价直接买吗
【动力表现】 开了plaid模式深踩电门,可以用恐怖来形容,提车至今1.5wkm还没敢踩到底过。 舒适模式动力依然充足 【续航】 续航比之前3P好多,高速夏天正常跑能跑到480 左右,表显537km,现在529几个月不到掉的也太快了吧,可能要去超冲校准。 【充电时间】 特斯拉家充,之前3P每小时65+km 这个最高只能到56km,超冲都差不多 【智能化】 比起国产新势力很拉胯,比起油车好些,介于两者之间吧,够用也不够用,特斯拉刚出来的优势,现在慢慢变短板了,没有之前3p带给我的新鲜感觉了。 【最不满意】 后悔买了,八九十大几,几乎时刻去修车,美产的优点,小毛病多,大的方面又没有问题,电机电控电池这些确实质量过关,装配小毛病多,需要经常跑售后,列举一些我修的毛病,主驾电吸门,胎压监测,底板异响,第二排座椅下面底板断裂,胶条,四门胶条,后备箱胶条脱落,胎压监测故障,后备箱缓冲垫,后排车门异响,仪表台鼓包,等等问题,处理积极,订货很漫长,反正品控能接受的话车还行,youk方向盘难适应,其他还好吧。。。
在香港天天看到这辆车,觉得比etron帅很多,正巧碰上ix打折,回大陆就直接定了,本身是etron车主,奔驰那个也看不上,所以果断买了IX,外观无可挑剔,超帅,那个气场真的很顶,行驶质感和隔音比etron略强,续航也很扎实,标多少跑多少语音助手不敢恭维,老是有点智障得字正腔圆一点,辅助驾驶嘎嘎够用,气场方面碾压一众同级别对手,对于我这种双一线品牌的电车车主觉得,新势力和老牌造车是有分歧的,新势力主打舒适,和彩电老牌车企则注重于底盘造诣,和行车质感,取自需求不同也不用去互喷互杠,只是老牌车企在车主需求方面的确是不如新势力的,有奥迪和宝马的小伙伴都知道,在服务方面还是差远了比未来啊理想什么的,最后价格方面,53以下的可能都是要贷款的利息加上也要57左右了,ix个人觉得挺稳的宝马也挺值得信任,个人对于ix的看法就在上面啦
【最不满意】 我试驾的是23款 对比25款座椅的主动收紧减配 主屏幕的迎宾翻折减配 无伤大雅 【充电时间】 800V架构充电还是相当快 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八十三十分钟多一点 说实话一百多的电池还是没有续航可言 但是充电站目前蛮多 没有续航焦虑 【最满意】 全段动力输出十分平均 开始来不像大车 很灵活 选配了主动防倾杆 但是体感上比23款还是要差点意思 人侧倾对比23款还蛮严重 内饰基本上覆盖件都是全皮和翻毛的车顶包围 豪华感还是有的不过后期维护起来就得多费心了 【保养】 目前还没做过保养 我看他们的保养套餐除了空调滤芯之外主要还是检查为主 目前没换过胎 据我看别的车主分享的轮胎磨损来算 轮胎三万公里更换一次还是蛮费钱的 保养的话也不用上4s店 可以上门保养还是很省心的 不过就是有点小贵
【最满意】在设计层面,尽管各有所好,但是不得不承认,极星3的设计既表达了北欧的极简、纯粹设计理念,同样也保持了极强的个性化设计。比如在车头设计上,极星3是全球汽车行业里少有会选择使用前扰流翼的车型,这一点既融合了功能性,也展示了强大的工业设计能力。同时相比于全球纯电动车普遍的无格栅设计,极星3的设计师创造了SmartZone智能感应区这一革新设计来替代传统前格栅,将传感器、摄像头和雷达等高级驾驶辅助功能相关的传感器集于一处,首次实现感知硬件与车身整体造型设计的完美融合。 在操控层面,极星3全系标配的双电机、双腔空隙悬挂、线控制动系统搭载Brembo四活塞前制动卡钳、错列式车轮设定、扭矩矢量分配系统等等,高性能版甚至还是Polestar Engineered 极星专属高性能底盘……可以说,极星在操控性能层面对标保时捷并非言过其实,更何况Polestar本身就是一个高性能的基因。当然,在很多只看参数的汽车爱好者眼中,极星3高性能版加速也不过4.7秒,这似乎和动辄3秒几的国产新势力比起来“一点都不性能”。 可事实上,性能不仅仅体现于直线加速,更重要的是操控。极星驾控方面的实力已经在极星2上有过很好的展现,只要体验过极星2的消费者,就不会认为同样60、70万元的定价,国产新势力在底盘和操控上能够和极星3相提并论,甚至说出“极星3只配买三四十万”这样的话。
【空间表现】 主驾驶宽敞舒适,二排凑合能做,三排基本不用。 【续航】 暴力高速驾驶300㎞(大概),北京冬天。 【动力表现】 很快,甚至很危险,保持敬畏,安全第一。 【智能化】 满足日常 【最不满意】 缺点: 1,冷车打转向,咯噔咯噔的响,像是转向机卡壳儿一样,但是车一热就好了,春节后准备去4s问个究竟 2,冷车行驶的时候,底盘会有轻微震动,热车之后消失,不知道是不是正在给车辆加热的原因造成的,但是这个震动明显有点太突兀了,我的model3p没有这个问题,行驶质感不像这个价格应该有的样子。同上,节后去4s问问。 3,刹车无力,脚感硬,让人没有信心。比起m的刹车差得很远。 【购车经历】 自从买了model3p,就很少开油车了,代步确实舒坦,没有了油车一脚深一脚浅的感觉,在驾驶层面上,对自己的精力消耗变少了。于是想再买一辆舒服的电车,看中model x plaid官方降价,果断入手。 【驾驶感受】 1,千匹的动力绝对销魂,和我500匹的宝马m根本不是一个段位,那种加速感已经不能用“爽、刺激”来形容了,而是时刻要有一颗敬畏的心,在路上不能为所欲为。 2,主驾驶视野通透,坐进驾驶室的时候,抬头看不到车顶的感觉,真的是豁然开朗谁。 3,这个吨位和动力,驾控感一样是行云流水般,作为奶爸车也算是一点惊喜了。
宝马2022款iX xDrive40没了天使眼的造型,竖向变得更大的双肾格栅,封闭格栅并没多大,倒是格栅以及格栅周围一些别有洞天的材质和小设计挺不错,表面涂的一层是聚氨酯材料,同时后面还有着大量的传感器和电热丝,如果有些小划痕静置段时间是可以自我修复的,而且电热丝也可以避免寒冷天气中雨雪的附着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引擎盖上的车标按压开实际上呢是玻璃水的注入口。引擎盖是不能打开的,一般是由专业技师需要做检测时打开,事实上车主除了自己加玻璃水,其它也确实不需要做什么。 车的侧面没有啥复杂的线条,前后轮毂能明显看到厂家所说的那种原石切割的设计,21英寸的半封闭轮圈为了减少风阻系数。因为这台车也是中大型SUV的定位,和X5属于同一级别,相比之下,iX车长和轴距更长,然后X5宽度和高度更长。iX的车顶后部是向下有些溜背的趋势,同时做成了悬浮式的样式。再就是这个水滴形状的车尾,除了下包围类似机甲的造型,它尾灯的的颜色又确实满足了一下老夫的少女心,不过这种突变的风格,估计也得让早已习惯了宝马原有造型的人多适应一下。 进到车内,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它的门把手,做的是一个相当于普通燃油车和电动车的折中处理,既减少了风阻又可以避免因为低温天气被冻住的情况。内饰对于宝马其它现有车型来说也是一个颠覆,换上了六边形的方向盘,支架式的曲面双联屏,基本没有实体按键,就连空调的调节部分也都放在了大屏里。大致体验了一下宝马引以为傲的iDrive8系统,加入了一些本土化的应用,流畅度和智能语音助手还算灵敏。 另外中央通道这个双层岛台的设计以及上面的布置个人还是挺喜欢的,水晶材质旋钮、原木的触摸板并且上面功能按键是略有凸起。尤其水晶材质这种东西,对于女生来说似乎天生就没抵抗力。当然了,我觉得盲操的话应该还是会有些不便。再就是这个一体式座椅的调节按键居然和奔驰一样放在了门板上,也是这种水晶的材质,不过这样放的原因是因为坐垫两边侧翼是不对称的,挨着门板的一侧没有了空隙。 另外车门内侧框架裸露的材质纹理表露出了这台车的碳纤维笼式结构车身,当然这样不仅达到轻量化的目的,同时也显示着什么叫豪华的用料,我想应该没有人会不喜欢吧。那作为一台轴距整3米的SUV来说,后排空间肯定要感受一下。我把前排调到了合适自己的位置,腿部有大概两拳三指,头部呢一拳两指。感觉空间是中规中距吧。不过加上头顶上这个可调节明暗的一体式大天幕,坐在后面还是挺惬意的。 目前宝马iX在售的有三款车型,今天展厅的这台车是xDrive40版本,也就是最低配,指导价为74.69万元,它的纯电续航里程为455公里,这续航只能说是城市够用。宝马iX已经挣脱了原有的设计理念,当然这样的变化注定是会有一定的挑战性。而对于那些科技配置与用料在实际使用层面上所花的心思呢也确实是能让你感觉的到的。所以我在想或许它的受众应该就是那些想要拥有新的体验感并且还比较注重情感共鸣的那一部分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