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车总是买贵,怎么不找找自己的问题?”
“那我问你,汽车指导价是不是虚高?各地终端经销商有没有乱价?动辄大几万的议价空间是不是真的?4S店有没有捆绑金融手续费、保险费?”
“回答我!Looking my eyes!Tell me!”
以上提到的种种乱象,是传统汽车经销商销售体系长期存在的痼疾,厂家给出虚高的指导价,经销商将其异化为“价格迷宫”,消费者在各家4S店里疲于奔命地议价,还要时刻警惕金融手续费、保险捆绑等隐形加价因素。
直到去年,上汽大众途岳新锐首次推出“一口价”销售模式,以一口价7.99万元起售,相比指导价降低4.6万元,最终实现首月订单破2万辆的成绩,这无疑是消费者对汽车价格透明化的认可。
于是2025年以来,中国车市几乎是遍地“一口价”。
像上汽通用旗下,几乎所有车型在推新时都选择了“一口价”模式,例如一口价26.59万元起的凯迪拉克XT5、一口价13.99万元起的别克昂科威S,还有别克E5、别克GL8陆上公务舱、别克君越、凯迪拉克全新XT6等诸多新车,均采用“一口价”销售模式。

其他合资车企亦有跟进,像林肯汽车的林肯Z和冒险家,一口价18.88万元起;东风日产的轩逸·经典一口价6.98万起、逍客·荣誉一口价9.98万起;广汽丰田的锋兰达一口价8.98万起、威兰达一口价12.98万起;东风本田的CR-V,一口价11.99万起......
不止是合资品牌,很多自主品牌以及造车新势力,新车上市也会选择类似“一口价”的销售模式,例如上汽荣威旗下的全新纯电轿车荣威D6,上市指导价为9.98-13.98万元,而限时一口价为7.98-11.98万元。更早些时候,奇瑞旗下的奇瑞风云、EXEED星途、捷途山海、iCAR四大品牌,全面推出一口价,重塑价格体系。

各家车企集体转向,看似要将消费者从价格博弈的桎梏中解放,回归到产品力和服务价值的比拼。但是,遍地开花的“一口价”并非都是真诚的,有些“一口价”会把国家置换补贴、厂家置换补贴、地方补贴、甚至是贷款返息算进去,这种“伪一口价”更令消费者头疼。
比如前段时间讨论热度颇高的宝马5系,海报宣称一口价29.8万元起,但是要拿到这个价格,需要满足很多条件,首先这是宝马5系的低配版本525Li,指导价43.99万元,现金优惠11.39万,然后必须要求全额贷款和5年分期,4S店返还2年利息大概2.8万,这才能达到29.8万元的优惠价。

听起来似乎很划算,实际上隐性的贷款利息比全款购车要高得多,而且2年返息的优惠政策很多品牌都有,这个返息是银行给的,最终还是得还给银行,要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当然了,这种案例只是少数,而且大多是各地经销商的行为,消费者放大眼睛仔细辨别即可。
编辑/温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