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蔚来回应踏板故障:用户“拔拽”惹的祸?​塑料踏板遭质疑!

    刚买20天、售价超50万的蔚来ES8(图片),竟被车主一脚“踩”出故障?3月底,一段蔚来电门踏板异响的视频引发热议:车主称驾驶时踏板突然松动,伴随金属碰撞声,“高价电车质量还不如燃油车”的质疑迅速发酵。但蔚来官方回应称,故障系外力“向上拔拽”导致机械脱出,并非断裂或设计缺陷,并强调正常踩踏绝无风险。这场看似简单的机械故障,为何掀起舆论风暴?高价电车真的“脆弱”吗?


    事件核心:外力“拔拽”是否合理?

    根据蔚来技术团队核查,故障原因是车主对踏板施加了异常的向上拔拽力,导致内部卡扣脱出。官方声明强调,工程塑料材质的踏板符合国标,且行业内普遍采用类似设计。但部分网友质疑:“正常驾驶谁会向上拔踏板?是否存在设计冗余不足?”也有观点认为,用户可能存在误操作(如脚垫卡滞时强行抬脚),但厂商应预判非常规使用场景。

    蔚来的“三步走”应对策略

    1. 快速响应:3月29日事件曝光,次日通过官方账号“蔚来小喇叭”发布声明,并完成踏板修复。
    2. 技术透明化:公开踏板材质(工程塑料)与测试标准,强调轻量化与耐久性平衡。
    3. 用户安抚:提供专属关怀方案,重申“安全第一”原则。此举被业内视为新能源车企危机公关的范本——既未推诿责任,又借机科普技术逻辑。

    行业暗线:电动化浪潮下的“信任博弈”

    此次事件折射出消费者对电车质量的敏感:“高价=高可靠性”的预期未被完全满足”。蔚来以“外力致损”回应,虽撇清设计责任,却也暴露新问题:如何让用户理解“正常操作”边界? 有评论指出:“燃油车时代,司机不会怀疑踩油门的姿势;电车时代,用户教育仍需补课。”


    观点:安全不应是厂商的“单选题”

    蔚来的回应看似圆满,但真正的考验刚刚开始:

    • 对厂商:轻量化与耐用性的平衡不能止步于“符合国标”。高端电车用户对细节更苛刻,能否在踏板等关键部件引入冗余设计(如金属加固)? 既满足主流需求,又兼顾极端场景。
    • 对用户:操作规范需与技术进步同步。若此次故障确因非常规外力引发,“如何正确使用电门踏板”应成为电车交付时的必选项
    • 对行业:当智能电车功能越来越复杂,建立“用户-厂商-第三方”协同的安全反馈机制,或许比事后危机公关更有价值。

    你认为这次故障是设计缺陷还是用户操作不当?电车厂商该不该为“非常规使用”买单?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