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一直以来,10-15万都是国内汽车消费市场“最走量”的价位段,这个规律从燃油时代一直持续到如今的新能源时代,只是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从日产、大众、丰田变成了比亚迪、比亚迪还是比亚迪。比亚迪的销量起飞原因有很多,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就是插混技术,尤其是以节油为主要卖点的DMI技术。换句话说,想要在当下10-15万价位与比亚迪争上一争,插混车型是绕不开的门槛。今天老蔡要带大家看的这台是吉利的插混SUV银河星舰7,看看它是不是真有潜力成为继银河E5和星愿之后的又一个爆款。

在开始正式聊车之前,我先说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星舰7这台车的销售渠道很诡异。怎么个诡异法呢?这车线下是和星愿一起被放在几何的门店里销售,由于几何被整合进了银河,因此,他们的门店重新装修,和银河用上了相同的标识。这其实挺好理解的,但是当我打开之前预定星愿时候使用的吉利汽车APP,发现里面没有这台车。再下载吉利银河APP,打开APP弹出的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像问卷调查,但实际上是“强迫”你了解银河汽车的界面,而且不点这里的选项就不让进入下一步,着实有些恶心人,进入首页以后可以看到星舰7被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这个APP里除了星舰7,还有其他已经推出的银河车型。种种迹象表明,星舰7是银河“收编”几何之后首款放在几何销售渠道出售的车型。那么下一步,不知道几何和银河是否会像比亚迪的海洋网和王朝网一样,在不同的价位段用相同品牌名称的两款“兄弟”车型拓展市场。
外观设计
前面闲聊的有点多了,我们下面重点来看车。星舰7的外观网上已经有很多更加直观的视频可以看了,我在这里就不多介绍了。归纳起来我觉得有两个词可以形容,一是“规矩”,这指的是他标准家用SUV方方正正的造型,没有溜背、也没有复杂的线条和多余的点缀;二是“叛逆”,主要表现在他虽然没有隐藏式门把手,却又取消了传统燃油车的大面积进气格栅,改为用车头下方小面积进风口做隐藏式进气格栅,外观上“又油又电”的。


空间内饰
从整车的尺寸来看,超过4米7的星舰7只有和4米6的银河E5相近的2755mm轴距,参数上看空间利用率是不高的,但在实际体验上,也和E5一样无论是后备箱还是乘坐空间都是够用以上的水平。




展车是一台定价11.28万的120km入门款车型。我们先看后备箱,开口大小、开口高度、进深和平整度都没有问题,打开盖板以后下面有一片面积够大但是有点浅的空间,聊胜于无吧。星舰7虽然支持3.3kW外放电,但是并没有在后备箱直接配有电源接口,如果要在露营的时候使用外放电功能,还得额外买一个转接器,一两百块钱是省不了了。还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是,55km和120km两个入门款车型都没有电尾门,而这台车的手动尾门特别特别的重,所以我强烈不建议大家选择这俩入门款,不然光是每次尾门的开关就足够你烦的。



后排的腿部空间和银河E5差不多,座椅是仿皮材料,手感还行,后排虽然有打孔但是没有通风加热功能,前排座椅在次顶配开始才有通风加热,顶配则还有按摩功能。座椅的填充是相对比较厚实的那种,包裹性不强但支撑性足够,坐垫长度勉强可以覆盖到我大腿关节处,如果是1米7以上个头的人坐在后排估计大腿就有一部分是悬空的了。后排中间的位置坐起来相对会比两边更高更硬一点,偶尔临时应急问题不大。门板上手臂经常接触到的位置覆盖了仿皮,下方是硬塑料,上方是硬搪塑,机械门把手在这个价位也是保险又省成本的选择。后排有空调出风口,下方充电A口、C口和放手机的位置都有,没有在这种实用配置上做减法要给个好评。

后排看完准备下车的时候我抬头一看,发现了一个“小惊喜”,如今不管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厂都喜欢用全景天幕,然而星舰7上居然配的是大面积可开启全景天窗。我个人是不太喜欢天窗的,一方面是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是后期容易出现疏水管堵塞车内渗水的问题。但相信还是有不少消费者喜欢能打开的天窗,这个配置只能说见仁见智了。另一个比较可惜的地方是后排座椅角度不可调,其实哪怕像银河E5一样增加个简单的机械调节也行,这会大大提高后排乘客的舒适性。


银河星舰7 120km探索+版的方向盘
来到前排驾驶位,熟悉的银河家族式方向盘,除了此前一直吐槽的悬浮式按钮设计容易落灰外,这次我还发现这个120km入门款和次顶配及顶配在悬浮式按钮上竟然还有区别,入门款右侧下方的悬浮式按钮没有“菜单”字样,大概率功能上是有区别的,明明给了四个按钮结果就一个是没有字的,强迫症看了直接要疯。除了方向盘,50W手机无线充电上的区别对待也有点膈应人,毕竟9.88万的星愿上都有的功能到了这台11.28万的星舰7上还要砍掉,那目的就很明显是为了“劝”消费者多加1万上更贵的版本。

细节优化
值得好评的是,星舰7的Flyme Auto车机系统保持了和星愿一样的“全功能”手车互联,不仅支持魅族、华为Hicar,还有小米、OPPO、VIVO都能用的Carlink功能,大大拓展了用户的手机使用范围,这点比银河E5要强一些。




另外还有两处细节设计值得夸一夸:一个是中央扶手的杯架位置中间有一处不易发现的小洞,这不是装配失误,而是给充电线预留的孔位,如果你的手机没有无线充电功能,就可以通过这个孔直接把线穿到位于扶手箱下方镂空位置的充电接口,避免了从外侧绕线的尴尬。另一处细节则是副驾驶位的手套箱打开后,可以将中间的隐藏式挂钩翻折出来,再关上之后就成了一个可以悬挂汤汤水水的挂钩了。

看完了展车准备去试驾的时候,我瞄了一眼轮胎,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劲,可能是轮拱造型的缘故,这个阿特拉斯18英寸的轮胎装在上面感觉比例有点奇怪,如果想要19英寸固特异轮胎就得买13.28万的顶配才行,“聪明”的吉利真有你的。
动态感受

看完静态我们简单上路开一开,试驾车是一台顶配车型,试驾路线和上期iCar V23完全相同,都是城市铺装路面,其中有一段由于长期被大卡车倾轧导致地面起伏比较大,全程限速70km/h以内。虽然星舰7有5款车型两种电池大小,但值得点赞的是所有车型的发动机和电机全部采用统一规格,并没有在动力上区别对待。驾驶模式有纯电、增程、性能和智能四种可选,官方宣传一直强调智能模式下燃油经济性最好,因此,我重点体验了一下这个模式下的架势感受。没有明显的发动机声,方向盘有虚位但不算很大,油门和刹车的响应都是正常的水平,没有出现一窜一窜的和一顿一顿的不适感,开起来不费劲,起步柔和、提速敏捷,稍微有点惊喜的地方是经过大颠簸的时候悬架比较紧绷,没有出现想象中的大幅度晃动,底盘的支撑性我觉得是优于银河E5的,总体驾驶感受在15万以内SUV中属于中等偏上的表现吧。说实话,吉利这么多年的造车经验积累之下,想要造出一台非常极致的车可能有难度,但要造出一台比较适合家用的水桶车型难度并不大。

需要重点吐槽的地方还是吉利系的老问题--辅助驾驶,这台车上的L2级别辅助驾驶和银河E5一样傻傻的。在车道线清晰的情况下沿着直线前进没什么问题,但只要转弯幅度稍微大一点点就立马跑偏,遇上车道线短暂消失的时候,车子立马发出警报,提醒车主接管,一副智商不够用的样子。
购买建议
最后是购买建议,我一直推崇的是要么买油车,要么买纯电车。插混和增程这种看似兼顾二者优点的车型其实也兼具二者的缺点。比如说,虽然日常使用中混动车比燃油车更省油,但无论是安装充电桩、油电两套系统的维修保养还是保险费的上涨,都会在无形中增加使用成本。而最让我觉得难以接受的是,一旦开上混动车,出于经济考虑我就会尽量用电,哪怕是买120km续航版本,都至少要2-3天充一次电(按我每天上下班50km行程计算)。好了,我知道能看到这里的小伙伴大多也听不进劝,还是说说这台车买哪款合适吧。

简单粗暴的结论就是,最值得买的肯定是12.28万的探索+版。首先,55km启航和120km启航+这两个入门款没有座椅电动调节、没有座椅加热通风、没有手机无线充电,甚至连电尾门都没有,可以直接排除。那么还剩下3个配置里面还得排除55km探索版,这个版本最大的问题是电池太小,如果你像我一样每天上班要开50km,要么就得天天充电,要么就干脆直接告别纯电模式当个燃油车开,但是不管是馈电行驶还是频繁充电,对电池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更何况小电池的电池供应商也不一样,还没有快充功能。

那么“决赛圈”只剩下12.28万的探索+版和13.28万的领航版。到了探索+版,不仅配置更高,选择权也更大,通过官方APP可以看到,能选的车身颜色和内饰款式都变多了,还有赠送的HUD(虽然我一直不喜欢用),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这个版本确实已经够用了。而顶配贵出来的这一万块钱主要用在了轮胎、氛围灯和座椅按摩上。如果资金充足顶配当然可以买,而且这些东西后期不能自己加装,座椅按摩和氛围灯更是感知相当明显,这车的座椅按摩还按屁股这你受得了吗?但15万以内的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不是以“万”为单位来计算的,而是以“千”为单位,别说是1万的差价,就是3000元的差价有时候也能左右大家的决策。
总结
我认为,星舰7这款车短期内销量爆发已成大势,尤其是从现在到月底今年国补、省补还有的情况下,如果现车充足是绝对可以带起一波销量的。但从长期看,明年起,能不能稳住销量还要看新政策的力度大小,以及吉利这套EMI技术的节油水平和稳定性。对了,额外提一嘴,吉利似乎是从新势力们那儿学到了一些心得,现在也开始重视线下门店的接待管理了。我进门看车的第一时间就有销售小姐姐送来一杯热茶,试驾完回到店里,又有另一位小姐姐送来一杯茶,这在以前的传统4S店里是不多见的,猜测是近期纳入了KPI范围。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欢迎大家点赞、留言、转发,我们下期再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