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一天之内扎堆上了十款新车,前驱电动到底差在哪

    熬捞头像熬捞头像
    熬捞2024-09-28

    孔姐来公司做财务总监已经三年了,公司的资金池和现金流逐渐向好。母仪天下的气质,国泰民安的样貌,让孔姐给人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但正所谓“慈不带兵,义不掌财”,在合规与否的原则问题上,她从来都是说一不二。

    财务安全提高的同时,有时很难兼顾效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外勤的同事们送给孔总监一个搞笑的昵称:孔太后。偏偏孔总监的老公姓曾,也是公司元老,老板称呼他们两口子是“曾先孔后”,都是公司不可多得的人才。

    其实公司还有不少同事是两口子。去年年会的时候,老板突发奇想,决定对夫妇二人都为公司工作多年的同事设立特别奖励。“曾先孔后”夫妇获得了从公司5折购买一辆纯电动轿车的大奖。眼看就到第四季度了,9月26日,一天之内就有上了十款新车,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孔太后到现在都还没有选好到底要买哪个车。

    现在看新车上市发布会,厂家都要讲每辆车亏多少钱,不亏钱的车厂家都不好意思拿出来卖了。

    “你连盈利都做不到,怎么保证给我提供靠谱的售后服务呢?”这是孔太后最担心的问题。

    在一个财务人员的眼里,十年前,纯电动汽车只是骗补的工具,甚至只是PPT。十年过去了,纯电动车企,也只有特斯拉真正实现了盈利。丰田无意参与,大众萌生退意。近些年,巨额的研发支出和激烈的价格战,已经让车企现金流频频预警,很多车企被迫开启战略调整。


    一、电动汽车天生就是落后的东西?

    日本留学回来的曾先生,对日系汽车电动化的动态非常关注。

    同样只是储能装置,油箱永远都要比电池更轻。单从自重这一指标来看,纯电动汽车无疑是落后和失败的东西。日本人坚信这一点。

    尽管日本在很早之前就拥有了先进的动力电池,丰田、本田、日产仍然刻意避免大电池上车。因此,在纯电动汽车领域日系往往没有自己的位置。但时至今日,丰田仍然是全球最赚钱的车企。

    事实上,美国人比谁都清楚:电动汽车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自重太大。长期以来,全球销量最大的卡罗拉,自重也只有1.3吨多一点。特斯拉想尽一切办法刻意将Model Y的自重控制在2吨以内,现在似乎已经取代了卡罗拉全球销冠的位置。

    而在欧洲,虽然人们对电动汽车的热情要比日本更高一些,但进展异常缓慢。2019年,当特斯拉销量同比大涨50%、月均交付已经超过3万辆的时候,大众还没有推出自己的电动汽车。直到2020年9月,大众ID.3才姗姗来迟。

    过去3年,大众的电动汽车年销量分别是26.3万、33万、39.4万辆,刚刚达到特斯拉在2019年的量级水平。但就在2024年上半年,大众集团的现金流也由正转负,变成负1亿欧元。

    尽管中国市场电动汽车的渗透率甚至已经超过了50%,但全球经济的不断下滑,正在让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持续回落。在众多车企对全面电动化的热情开始冷却时,面对日渐难看的财务报表,大众集团不得不开始对德国、中国的部分工厂实施关闭。为应对不断爆发的价格战和每况愈下的终端销量,日系车在中国也悄悄开始裁员关厂。


    二、智能化很烧钱却难有回报?

    曾先生作为IT行业资深人士,对于车载软件系统格外重视。

    很显然,很多试图和特斯拉竞争的新车型,都没有解决自重的问题。多数情况下,电动汽车的营销都不得不用智能化来掩盖自身超重的硬伤。

    曾先生认为,特斯拉和少数中国电动车的成功,与他们在软件领域的成功关系重大。丰田、大众、通用在这方面已经落后。大众集团今天的困境,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软件开发部门CARIAD的长期巨亏却鲜有建树。

    曾几何时,流行一句话:软件定义汽车。仿佛是说,这车买回去,只要软件一升级,就永远和最新款的功能或性能保持一致。不得不说,这句话忽悠了很多人,任何一个软件不是想升级就能升级的。很多软件与硬件没有解耦,想升级还得看供应商的脸色。更何况,很多问题根本不是软件升级就能解决的,不得不频繁召回。

    汽车智能化的基础首先还在于电子电气架构的变革。

    传统的分布式架构,动辄一百多个各不相同的ECU,大几公里长的手装线束,不仅制造成本高企,后期的维护升级更是困难重重。你要更新其中任何一个软件,都不得不和对应的硬件供应商去沟通协调,这是极其要命的事情。

    除了电驱系统的11合1,哪些电动汽车真正实现了中央集成式域控制,真正大幅减少了ECU和线束,真正实现了硬件与软件的解耦,曾先生说他还需要仔细甄别。

    有人说,电动车在成本控制层面,最值得的投资方向仍然是电子电气架构的变革。这不仅事关车企造车成本,也与用户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否则,因为软件问题的召回将会越来越多,一年换三代的背刺还将上演,而车企希望通过软件订阅来实现长期反复割韭菜的梦想也必将破灭。

    三、中国电车的价值何在?

    大众找了小鹏,斯特兰蒂斯找了零跑,资本的算盘打得比谁都响。

    2023年5月,大众决定不再全力以赴实施电动化。作为欧洲老牌,质量与做工的口碑还在,但自己亲自开发软件的信心似乎已经消磨殆尽。2023年7月,大众拿出7亿美元投资小鹏汽车,基于小鹏G9开发两款新车。2024年7月,大众宣布与美国Rivian合资开发下一代电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并专注于车辆软件,总交易规模可能高达50亿美元。

    9月26日,东风本田作为一个合资公司,新能源子品牌的首款车型灵犀L悄悄上市。而9月13日刚刚开始在工信部网站公示的埃安RT,也迫不及待地在同一天开启预售。

    受限于车身轴距及车内空间,这些车型的动力电池无法一味求大,因此在车辆自重方面显得有所克制。但与同级的传统燃油车相比,这些电动汽车的自重普遍要高出300到400公斤以上,这几乎就是所搭动力电池的全部重量。

    大家都知道,加速抬头的时候更多的重量其实是给到了后轮,而刹车点头的时候重心是向前轮偏移的,转向的时候如果车头过重就更容易推头。也正是因为这些特性,传统豪华车为了实现后驱,宁愿从前到后搞一根硕大的传动轴。

    有意思的是,上面图片中的4款纯电轿车,只有Model 3(图片|配置|询价)的单电机布置成后驱,其他都把电机放在前桥。很显然,只要取消前备箱,前仓的空间是更容易安放电驱系统的。而如果要在后排乘客屁股下面布置电驱系统,对系统集成度的要求显然更高。

    两驱车你是选前驱还是后驱呢?关于10~15万级别的纯电动轿车,“曾先孔后”夫妇到底应该怎样选择呢?欢迎留言交流。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