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跑车梦又开始复兴了?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一些车企渐渐地开始注重个性化的延展。不拘泥于横向的大众化产品,也开始探索纵向的垂直需求。一些super car比如早期的蔚来EP9,再到后面的昊铂SSR、北汽ARCFOX、仰望U9、红旗S9等等。

再到平民化一些的名爵Cyberster、哪吒GT等一系列国内的跑车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国内不管是车企和玩家都更为重视起了小众的文化,今天来聊一聊这些跑车问世背后的意义。
20年前中国第一台跑车,吉利美人豹问世,虽然没有成功、但勇气可嘉。奇瑞M14、中国龙、酷宝、比亚迪S8等等车型即使沉寂,但也对中国汽车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革命性意义。
20年后的今天,上汽名爵Cyberster、 哪吒GT、工匠派打造的SC01等等让我们看到了复兴的一丝曙光。但也有一种喜忧参半的感觉,因为目前的市场环境对性能车,小跑车等车型依旧不友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说到底无论是跑车还是性能车都注定了受众人群是小众的。从厂商的角度来看,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工厂里几千号人的温饱问题。新的车型,意味着新的项目。这个项目,要想得到批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经济效益。销售部门一个月要完成多少任务,要多久才能开始盈利?不合理的,直接否决。在这个市场上,销量才是最重要的,生存才是最重要的,汽车必须要符合大部分人的需要,而且每个国家,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
就比如最近十分火热的影豹R,很多人说为什么不推出MT版?但是我们不能拿玩家或者用户的角度去衡量主机厂的视角,供应商配件的改变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都是要经受考验的,加上耐久度测试等等。但最终的事实就如思域KF7一样,MT版上市之后卖了不超过1000台。
目前来看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离不开SUV,满足国情的产品特性离不开家庭为主,更大的空间,更高的通过性,更省成本的动力总成。各家车企迅速转型,这才撑起了前几年欣欣向荣的自主品牌之势。
所以在这种生存是第一法则的前提下,造车就要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这样看来就需要时间。而且纯电跑车需要平衡车重和续航,如果保证续航就需要更大的电池,也意味着车身重量的增加。而对于操控而言,车重是第一要素。不然在赛道中也不会有那么多车偷轻大幅减重了。
而底盘调校也是一直以来国产车不擅长的方面,毕竟外国的一些品牌在赛车领域都已经深耕了将近百年。所以,路还长,但是这些车的出现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加油吧,希望国产的平民跑车亦或是性能车更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