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打不过就加入?日系品牌拥抱华系

    视知车学院头像视知车学院头像
    视知车学院2024-05-10

    前几天,我「终于」见到了全新凯美瑞(图片|配置|询价)。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一名混迹车圈的不知名车评人,院长会比屏幕前的各位更能感知到汽车市场的变化。

    之所以说是“终于”见到了,是因为这台车已经换代上市两个多月,而这我是第一次在大街上看到。作为曾经的日系顶流,凯美瑞在之前几次换代更新时,都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但最新一代,似乎没有激起什么水花。我估计,屏幕前应该也有不少人,都不知道全新凯美瑞长啥样。

    日系光环不再

    不止是凯美瑞,曾经的日系B级三杰,只有一种没有其它的神级混动,甚至是“马路三大妈”,他们的光环都在慢慢褪去。

    从乘联会提供的往年销量来看,2023年,日系车在华零售约370万辆,同比下降9.9%,销量份额更连续3年下滑,跌至17%,突破历史最低点。

    而从2024年的最新销量来看,这样的趋势还在继续,2024年1-3月,日系车份额占比下滑至15.1%,其它合资品牌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自主品牌却表现相反,从2021年的41.2%份额强势增长到了55.1%。

    面对销量的缩水,品牌们只能用减少产能来避免更多损失。3月,《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日产正考虑将在中国的产能削减30%,大约减少50万辆,也就是说日产在中国的产能要从160万辆缩减到110万辆;本田则打算削减20%,大约30万辆,从150万辆缩减至120万辆。

    日系车销量严重缩水,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新能源市场不保。随着能源形式的转变,与中国市场对于新能源的重视,消费者对纯电车、混动车的需求大幅提高。对于日系车来说,纯电并不是他们擅长的领域,丰田章男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不喜欢纯电车。混动领域则是日系最为擅长的,但在更便宜、配置更好、更省油的比亚迪DM-i的攻击下,曾经称霸多年、享誉全球的丰田THS也慢慢走下了神坛。

    至于他们会使用何种对策?近期,谜底已经浮上水面。

    打不过就加入

    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消费者买车已经从“三大件”也在发生变化。曾经,我们在意的是底盘、变速箱、发动机,现在人们在意的是续航、车机和智驾。

    今年4月,网上有消息曝出,日系三大品牌中有一家正在跟华为智驾接触,但没有表明具体是哪一家。随后,又有消息曝出,丰田将与华为合作,且采用的是HI模式,即华为为厂商提供完整的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全栈解决方案。这意味着,未来的丰田车将会载华为鸿蒙OS智能车机系统和ADS2.0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同时,在北京车展上,丰田正式宣布与腾讯在AI大模型、云、数字化生态展开合作。

    本以为这两则消息已经足够炸裂,但没想到好戏还在后面。5月,据财经汽车报道,丰田在华合资公司未来两到三年有导入插电式混动的计划,技术路线大概率不再延用丰田原有的THS混动模式,而是有可能采用比亚迪DM-i技术,从未来产品规划来看,涉及车型大约有两三款。

    对于一向把THS混动作为最大卖点的丰田来说,这不亚于是打了自己的脸,丢掉了自己引以为傲的饭碗。但抛开面子冷静的想,丰田的退一步,或许真能迎来海阔天空。

    从技术上来看,丰田THS和比亚迪DM-i并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丰田THS在驱动上以油为主,无需插电,就能实现油电混合,节省油耗。DM-i则是以电为主的插电式混动,有可观的纯电续航,城市通勤就可以只用电不用油,跑长途远路,则可以使用混动驱动,节省油耗。

    所以,站在消费者使用视角,两者最大的区别,只有两点,一是需不需插电?二是能不能用纯电跑?过去,充电并不方便,所以消费者选择了丰田。现在,充电不是什么难事,选择DM-i还可以在城市中只用电,省油省钱,更上一层楼。所以,对于丰田来说,选择DM-i,就是选择了消费者更青睐的混动系统。为了挣钱,不丢人。

    除此之外,我认为,拥抱华系对于日系车的海外市场也是如虎添翼。中国市场在新能源汽车上一直是全球风向标,中国消费者所接受、青睐的技术,也有极大在海外流行的可能。而对于全球化布局比中国车企更完善的日系品牌来说,带DM-i、智能化走向全球,将会实现新的销量突破。

    中国需要合资车

    说了这么多,各位可能觉得日系车不行了,我在唱衰日系,但实际上恰恰相反,我认为现阶段的中国市场,仍然需要日系车,仍需要合资车。

    造车是一项长期主义事业,是没有终点的长跑。在大乱斗的这几年,始终坚持自己节奏的合资品牌,被强势袭来的自主品牌扰乱了脚步,但并不意味着合资无法坚持到最后。

    未来10年内,或许会有固态电池,或许会有氢能出现,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并不是说从油转化为电,而是说能源进入了一个快速变革的时期。一次变革的胜利,并不代表次次变革都能赢。

    所以,合资车依然可以给自主品牌带来危机意识。在这场没有终点的长跑中,只有在齐头并进的情况下,才不至于停下就等于终点。这是中国汽车市场,需要合资车的原因。

    另外,放眼全球汽车市场,中国市场虽大,但随着中国车市增速放缓,唯有出海,才能拓宽销路,提升利润。但面对出海,每一个自主品牌都承受着不小的压力,比如知名度不够、法规限制、关税加征等等。所以,如果自主品牌可以依靠合资品牌、海外品牌,实现技术出海,那海外之路就会变得简单不少,这便是中国汽车品牌,需要合资车的原因。

    写在最后:

    1984年1月15日,北京汽车制造厂和美国汽车公司签约,国内第一个合资汽车品牌北京吉普诞生。后来,大众、标致、菲亚特、丰田、本田都复制了这个合资方案,用技术换取了中国的汽车市场。现在,大众、丰田都与自主品牌展开合作,用技术换市场的大幕又被揭开,只是主场、客场调换了位置。

    次阅读
    3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