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自动驾驶,到底有无「图」?超50%毛利背后的利益争夺战

    编者按:对于智能驾驶来说,任何环节的争斗,都是基于背后的成本和利益分配。

    对于高精度地图的市场争夺战,正在持续发酵。图商,车企,Tier1,芯片……整个产业链都在卯足劲。

    本周,元戎启行在CES 2024展期间宣布,与腾讯在地图领域达成合作,共同为车企服务,打造多款不搭载高精度地图的高阶智能驾驶汽车,预计今年内投入市场。

    元戎启行表示,未来通过持续地OTA升级,这套智能驾驶系统将会变得“在全国范围内,随时随地用,越用越好用”。

    众所周知,目前已经量产的高阶智驾系统,绝大部分需要依赖高精度地图,也决定了城区NOA的推进速度。有意思的是,部分主机厂在去年底陆续推迟了城区NOA的落地计划。

    理想汽车CEO李想近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原计划是去年底AD Max城市NOA内测版覆盖100个城市,但目前进展有所推迟。

    此外,华为此前曾对外表示,2023年底前即可实现城区NCA(智能领航辅助)全国覆盖,而且是无图模式。

    不过,实际进展是,2024年1月初才开始公开招募总计200位问界M5(图片|配置|询价)/M7智驾版车主,进行进一步的测试;春节前才会开始面向所有订阅ADS2.0高阶功能包的问界M5/M7智驾版车主陆续推送OTA版本。

    而另一家新势力车企—小鹏汽车,成为唯一一家实现XNGP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开城计划(去年底要实现50城覆盖)目标的厂商。12月28日,小鹏对外宣布,完成全国52城无图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功能的落地。

    这得益于小鹏汽车在XNet深度视觉神经网络等技术上提前布局,比如,静态XNet可实时建图,实时感知并自建3D地图,摆脱高精地图限制。

    那是不是意味着,图商的价值就不存在了?

    众所周知,作为小鹏的战略合作伙伴,高德的第三代人车共驾导航也是首发搭载于小鹏P7(图片|配置|询价)。此前,为了获得甲级测绘资质,小鹏还收购了苏州智途科技。

    原因是,在中国,任何企业采集的道路数据,都需要经过一个具有资质的公司矫正、标定、校验,来满足高精地图资质的要求。

    按照高德的说法,彼时,小鹏的传感器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后,将解析后的信号,通过一个接口给到高德,高德渲染后显示在车机屏幕上。

    而现在,无图方案则是更进一步,车企通过大规模的新车交付,区别于传统的成本高昂的图商测绘车队,以较低的成本和更高的“鲜度”,实现实时建图和数据众包。

    尤其是数据众包,此前,高德相关人士就表示,“最底下的一层高精度的采集测绘地图,加上众包更新的图是非常有必要的,用于维护高精地图的更新,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常用常新。”

    而为了规避法规风险,部分厂商选择将这部分内容作为感知的紧耦合部分,将自采数据(比如,基于车道线识别算法并配合导航地图整合到地图生成引擎,以及地图后端数据处理)规范化(当然,还需要导航地图商做数据合规)。

    近日,Mobileye也对外宣布,REM(Road Experience Management,道路经验管理)解决方案与ADAS的结合推出的云增强方案,将在奇瑞实现中国市场的首个落地量产。

    这套方案,通过将REM技术整合到前向摄像头的软件中,基于数据回传实现高精度地图制作和更新过程的自动化,从而最大程度降低预先映射的地理围栏区域的限制。

    这背后,车企和Tier1正在逐步转向基于激光雷达、视觉特征识别的高精度道路构图技术,以及高精度地图自动化生产。这意味着,在城区NOA的开拓方面,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自主掌控,而不是完全依赖图商。

    这种业务模式,也就是目前传统图商在推动的所谓「轻地图」方案,主打亮点就是低成本、小数据量以及足够快的更新速度,并深度融合单车感知能力。

    按照Mobileye给出的参考数据,REM的最大特点是成本可控,「理论上最大的成本就是算力,REM的数据量大概在10kb/公里。」

    有意思的是,即便是宣扬「无图」模式的华为,依然在全力主攻智能驾驶和高精度地图关键技术验证。此前,华为主导的模式是高精地图云服务,基于不同图商以及华为自采模式,实现全中国版图的高精地图落地。

    “我们是倍增器,不是我不可或缺,而是有了我,可能会更好,更安全,效率更高,技术开发难度降低。”一位高精度地图厂商的内部人士表示。

    而在四维图新CEO程鹏看来,「无图」本质是算法和模型升级带来的在云端上实时建图能力的增强,并不是真正的不要图。

    比如,在小鹏的招聘岗位中,行为预测算法工程师的工作内容之一,就包括自车环境感知信息和高精地图先验信息的融合开发。

    同时,「无图」方案的关注度持续上升,还有两方面的因素驱动。一是,政府监管对于高精度地图的高要求,与技术迭代之间的博弈。

    “高精地图覆盖全国的难度太大,中国道路几乎实时在变动,只有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智驾系统,才具备大规模上车实用的价值。” 这是华为余承东「遥遥领先」口号下,少有被现实困难约束的环节。

    去年,工信部曾对外表示,审图和监管要同步创新。要加快转变工作理念,从目前的重资质重地图的事前审查和处理方式,转向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模式,积极探索更合理的审图审核方式和数据监管机制。

    开展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自动驾驶地图数据标准化、动态高精度地图基础服务、高精度地图数据动态更新也一直是监管部门主推的方向。

    在这个大背景下,对于车企或者Tier1来说,则需要寻求备份方案。这也催生了当下市场主推「无图」方案的热潮。而地图业务的高毛利,让车企、Tier1在降本增效道路上看到了希望。

    以Mobileye为例,REM被视为原有前视一体机方案的增值,按照该公司的预测,从2024年开始,REM的营收贡献将成为新的增长动力。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四维图新的财报得到一些参考和验证。

    目前,智云业务仍是四维图新最主要的营收来源,2023年上半年智云业务营收为8.78亿元,占比约58.49%。主要产品包括地图产品、人机共驾导航产品、数据合规闭环服务、智慧城市及高精度定位服务等。

    其中,智云业务的营收成本增幅高达31.75%,主要系数据运营服务规模增长,相应运营成本增加所致。不过,智云业务的毛利率仍高达59.60%。

    这个数字,对于当下汽车智能化产业链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目前,行业内软件开发外包业务毛利在30-40%左右,硬件在20%左右。

    而在三年前,当高德宣布将高精度地图的价格降至100元/车之前,车企需要为此付出数百元甚至近千元的成本。

    而四维图新正在推动的轻量化地图方案(HD Lite)的目标,要将传统方案采购成本降低50%。这无疑进一步强化了车企和智驾Tier1对于高精度地图方案的「降本增效」诉求。

    同时,对于芯片厂商来说,基于轻量化地图方案与感知模型的深度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升了方案的竞争力。

    去年,觉非科技正式发布基于地平线征程®系列以及MobileDrive超捷规控系统的「轻地图高速NOA智驾解决方案」,实现了从车端感知实时成图到云端数据融合更新的闭环模式。

    同时,觉非科技与具备甲级电子导航地图资质的企业建立深度战略合作,打通了数据闭环的各个合规环节,以低成本解决了地图数据时效和覆盖场景的问题。

    此前,四维图新对外表示,公司仍面临新业务研发投入变现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尤其是高精度地图等相关领域继续投入,新产品研发及产品化路径能否经受市场验证并快速形成竞争优势,面临一定风险。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