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1132辆车亮相广州车展,数10个合资品牌消失,自主品牌多点开花

    首席商业智慧头像首席商业智慧头像
    首席商业智慧2023-11-18

    “头条首发,禁止搬运,违者必究。”在阅读此文前,辛苦您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来源/首席商业智慧
    • 作者/首席商业智慧



    引言:广州车展看车企,汗流浃背了吧老外。


    11月17日开幕的广州车展,据悉共有1132辆车参展。



    今年已经走过大半,广州车展作为今年最后一个A类车展,这次的车展车到得相当齐全。


    有的网友在参观了广州车展后表示,现场看到了不少外国人,手上拿着资料,一副企业高管的模样体验参观。


    有的外国友人还一副苦大仇深的感觉。



    笔者不禁想起了今年8月的慕尼黑车展。


    虽然车展的举办地点不同,但可能那次车展上的外国人,表情和今天的外国人,或许是一模一样的凝重。


    在这场外国车展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上遥遥领先的中国厂商大放异彩。



    以至于德国《经济周刊》都惊呼:慕尼黑国际车展,正在成为中国人的国际车展。


    在国际车展上尚且如此,这次的广州车展,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同样表现不错。


    极氪、小朋、鸿蒙智行等自主品牌,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一些新品的亮相也引发了不少观众的惊叹。



    现代、起亚、马自达等合资品牌,就不太能笑出来了。


    还已经有数十个汽车品牌消失,无一不是老牌燃油合资品牌。


    有的合资汽车品牌虽然仍然在车亮相,但也早有卖厂、裁员的消息传出。


    01、广汽三菱走了,下一个轮到谁?



    10月底,广汽三菱退市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相关的公告也都证实广汽三菱的时代真的要过去了


    这次开在大本营的广州车展,广汽三菱果然没出席。



    从技术入股、合资办厂,2018年销量达到巅峰14.4万辆之后,广汽三菱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下坡路。


    广汽三菱,今年上半年仅售11867辆。



    值得一提的是,三菱还曾和成龙合作,似乎又一次印证了成龙的代言魔咒。


    甚至在成龙曾经的电影中,三菱汽车是必定会出现的。



    三菱甚至还专门为成龙推出过限量版EVO车型,命名为“成龙特别版”。



    娱乐圈最容易塌房的人设,居然给成龙大哥保持住了。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三菱汽车退出中国,是因为被中国的新能源车抢走了市场。


    商场如战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国产新能源汽车打败三菱汽车,和三菱汽车无关。


    真正让三菱失去中国市场的,是三菱自己的“拖延症”。


    早在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三菱的技术还是十分先进的,不可否认的是,也为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最开始的三菱,只卖发动机,不合资。


    不少厂商都使用过三菱的发动机,比亚迪、奇瑞、华晨……



    就连造车新势力中的理想,第一款车型,也是使用的脱胎于三菱的东安三缸增程器。



    直到2012年,三菱才作为合资车,携手广汽正式进入中国。


    那几年,正是我国汽车市场扩张最快的那几年,手里刚刚有点小钱的中国消费者让合资车企们赚翻了。


    第一个到的吃肉,第二个就只能喝汤了。


    在三菱加入合资车阵营的第二年,销量仅有6.72万辆,汽车销量排行榜,合资车企中查无广汽三菱。



    这时候的“日系三强”本田、丰田、日产,加起来年销量已经高达254.09万辆,三菱是半点也赶不上。



    2018年,在合资车的热度渐渐下跌的时候,三菱的销量终于慢慢攀升到了巅峰,达到14.4万辆。


    这时候,三菱的王牌车型欧蓝德,已经足有6年没换过代,不说性能落后,光是内饰和车身,就已经十分具备“复古”感觉了。


    欧蓝德2018款2.0l两驱荣耀版


    三菱在停滞,其他车企却不会停下等人。


    在三菱终于反应过来要为主力车型更新换代的时候,新能源汽车已经入场了


    2021年,新一代欧蓝德终于上市,却被网友发现,不过是日产奇骏(图片|配置|询价)换壳。


    广汽三菱欧蓝德2021款改款2.0l两驱畅行版5座


    那为什么不直接去买日常奇骏呢?消费者自然不买账。


    这一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占率已经高达44.4%,新能源汽车市占率也已经高达13.4%。


    在三菱还在慢悠悠给燃油车更新换代时,新能源汽车已经上路了。



    三菱总是慢人一步。


    三菱汽车败走我国的背后,是整个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颓势。


    今年1-8月,日产销量下跌26%,本田销量下跌24%,丰田销量下跌5.1%。



    而今年第三季度的日系车总销量仅有98万辆,同比减少了18%


    毕竟曾经日系车的特色:极致的性价比,在我国自主品牌的兴起后就失去了优势。



    更别说如今反小日子情节严重,这些日系车企背后的势力往往盘根错节。


    三菱汽车母公司三菱重工,可不单单是造车的企业,就被曝防务订单在本财年增加了一倍。



    再去支持三菱,那不就是给对方送刀子?不如多抽两包烟


    有选择的消费者们,自然更不愿意选择日系品牌了。


    03、现代败走中国,工厂3次挂牌无人问津



    无独有偶,日系车中有三菱退出中国市场,在韩系合资车中,北京现代的日子也不好过。


    这次的广州车展,北京现代带着多款车型亮相,不过人气嘛……



    在今年1月至10月期间,北京现代的销量为19.41万台,与过去一年的百万销量相比,风光早已不再。



    早在2022年末,北京现代也准备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还定下了2025年实现销售50万辆的远大目标。


    现在看来,这一目标的进展似乎不太理想。



    就不说北京现代卖不动汽车,就开始卖工厂,旗下5大工厂,抛弃了4个。


    最新拍卖的北京现代重庆工厂,早在8月就已经开始挂牌,出价从36.8亿降价到10月11日的22.5亿,至今没有“接盘侠”接下这个烂摊子。



    回想北京现代的曾经辉煌,销售量超过100万辆的业绩,在国内市场无疑也是“顶流”。


    然而,自2016年,销量达到巅峰的114万辆之后,北京现代的销量就以无法挽回的趋势下滑。



    对于北京现代目前的困境,有网友认为是由于S德事件引发的消费者抵制韩资企业所致。


    并不能否认,这是一个导火索。


    也有人认为,北京现代经营混乱、国内外标准双标以及对消费者态度高傲是导致其恶果的原因。



    实际上,北京现代的弊端早在市场向好的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虽然北京现代是中外合资,双方各出资50%,但现代汽车作为掌握核心技术的,将北京现代拿捏在股掌之中。


    北京现代在国内的厂商,零配件必须全部从韩进口,韩国可以随意定价。



    夹在两头,北京现代的日子并不好过。


    与在国内的傲慢不同,在特指欧美地区的海外市场,现代汽车却将消费者真正地当成了“上帝”对待。


    现代汽车为欧美地区的消费者质量更好、价格更实惠、外观更炫酷且保修时间更长的产品。



    尽管现代汽车在中国大陆表现得十分傲慢,但在海外市场,却凭借其强大的性价比优势,虽然在中国销量惨淡,但依然实现了全球销量的增长。


    在过去六年中,尽管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持续下降,但其全球营收却不断增加。


    2017年,现代汽车全年营收达到117.6万亿韩元,按照当前汇率计算,相当于6500万亿人民币。



    到了2022年,现代汽车的营收更是增长至142.5万亿韩元,相当于7900万亿人民币。


    在海外堪称良心款的车型到了国内,就变成了减配版,还减量不减价。


    尽管北京现代采取了诸多补救措施,如2023年3月份,北京汽车和现代汽车各自出资4.71亿美元投资北京现代。



    然而,同样是拨款拯救,问界新M7实现了1个月内大定破6万的成绩,北京现代的新品成绩却没有什么起色。


    毕竟,在众多消费者的心中,北京现代的形象已经定型:价格低廉但品质一般、缺乏特色、国内外双重标准。


    在合资车时代,合资车企大多如此,消费者们没什么选择,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这两年,国产汽车的崛起,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也让国人知道,潮水退去,究竟是谁在游泳。


    04、继续傲慢下去,合资车的结局就是下一个三菱



    截至今年10月,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占率已经超过了50%。


    在被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抢走地盘的时候,还想在国内混下去的合资车,已经开始改变曾经傲慢的态度。


    从2016年至今,大众汽车的销量,可以看出下滑的趋势。



    可今年的大众销量趋势,却是在上涨。


    就如大众ID.3,今年上半年总销量也就1.37万辆,10月单月就已经卖了1.2万辆。



    原因就是打折了。


    大众ID.3 2023升级款 纯净智享版指导价为16.92万,全国最低报价已经打到11.9万。


    大众ID.3 2023升级款 极智版指导价19.29万,全国最低报价为14.68万。


    这一价格“脱水”的举动,一举让大众ID.3的10月销量破万。



    也有的车企,选择打不过就加入。


    如在国内3年亏了80亿的二线造车新势力零跑汽车,反而让玛莎拉蒂母公司斯特兰蒂斯下放姿态,主动合作,反向合资。



    斯特兰蒂斯总不能是馋零跑汽车“身子”,而是看中了零跑汽车“全栈自研”的含金量。


    有了斯特兰蒂斯的资助,零跑汽车也能多亏几年了。


    有的合资车企选择放下身段,顺应时代潮流,也有的合资车企傲慢不减。



    广州车展上,丰田全新第九代凯美瑞亮相。


    有车友和国际版的相比,这款车型在外观上看似没有变化,但内饰上有明显区别。



    有网友吐槽,丰田哪一代不是区别对待?但消费者也不是傻瓜。


    丰田汽车的影响力也在日渐下滑,广汽丰田销量排名第7,一汽丰田则直接跌出了前10。


    可笑的是,虽然合资车频频败走中国,但日系造车新势力索尼本田CEO,却大言不惭地说:“中国电车没有技术惊喜,只是排列APP图标。”


    技术究竟有没有惊喜,销量看得出来。


    我们的消费者其实十分实诚,有信仰的毕竟是少数,不是合资车买不起,而是自主品牌更有性价比。



    如果合资车能够一改曾经的态度,那么相信他们也能夺回失去的一切的。


    不过在此之前,他们得卷得过自主品牌才行。


    你去了这次的广州车展吗?你觉得这次的车展出现了什么惊喜?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2023广州车展#

    百万商界精英读本!热点时事辣评,商界资讯,财经趣闻,互联网的那些事,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首席商业智慧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