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刀片电池的内阻偏大,发热较大,热管理不好做,所以整车的极速也被限制得比较低。如果想要解决的话,就需要采用更大的电池,来降低每个电芯的放电倍率,对于LFP电池,该博主推荐至少70kWh才能满足功率和寿命的要求。而对于三元电池则没有度电数的要求,50kWh以上的车都可以。功率型的电池包,比如理想L9的三元电池包总功率达到了330kW, 电池能量才42kWh。那么为什么刀片电池的内阻会比较大呢?本文带你一探究竟。

- 一、刀片电池的集流体电阻
刀片电池与普通电池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特别长,接近1m的长度。 作为对比,CATL普通的方型铝壳电池,由于极耳在高度方向,其长度一般不超过0.2m, 而LG给大众MEB平台提供的软包电芯,长度达到了0.54m, 已经快到极限了。电芯的长度主要影响的是集流体的电阻,其计算方法如下图所示(只考虑单一极耳,位置在极片一端或者在中间):

实际上,如果假设集流体长度为L, 极耳焊接位置距一端为xL, 距另一端为(1-x)L, 当x=0或者x=1时,代表极耳焊接在端部;当x=0.5时,代表极耳焊接在长度方向的几何中间。经过一系列推导,得到集流体内阻计算公式为:
R=[x2+(1-x)2)/3]·(ρL/S)
公式中的L就是极片的长度,电子从极片运到到极耳的路径,其对于集流体电阻的影响是线性的。刀片电池类似于极耳在一端的设计,对于138Ah的刀片电池,正极铝箔长宽分别为944mm*83mm, 考虑到工艺稳定性,假设铝箔是16µm厚度,铝箔电阻率为 2.83*10-8Ωm,单个极片的电阻为R=ρL/3S=2.83*10-8*944*10-3/(3*83*16*10-9)=0.00671Ω=6.71mΩ,整个刀片电池由26片正极组成,相当于26并,其总电阻为6.72/26=0.26mΩ。类似的,铜箔电阻率为 1.72*10-8Ωm, 厚度为8µm,负极946*85mm, 一共27层,计算其单片电阻为7.98 mΩ,总电阻为0.31 mΩ (计算时依然按照26并,因为有一片是不参与反应的). 这样正负极片欧姆电阻加起来为0.57 mΩ。在50%SOC下,整个刀片电池的DCR为1.1±0.2mΩ (30s, 1.5C), 而正负极片的欧姆内阻就占了一半,已经无法忽略了。可见刀片电池由于极片太长,其欧姆电阻确实偏大。参考以下小软包电池各部分的内阻占比,集流体电阻只占整体DCR直流电阻的10%左右。这还是小电池的数据,如果是大电池,其占比会更低一些,因为随着并联层数的增加,极片以及集流体的电阻等比例降低,但是极耳那部分的电阻却是不变的。所以后者的占比会提高,前者会降低一些。

作为对照,CATL早些年有一款LFP电池,其容量为120Ah左右,比刀片电池的138Ah还要低一些(预示着内阻应该更大一点)。其型号是48*175*165mm,正极片尺寸136*135mm, 厚度为16µm, 共32片; 负极片尺寸为141*137mm, 厚度为9µm, 共33片. 为了便于分析,假设其是叠片形式,全极耳设计,每一片极片电阻是R=ρL/3s, 那么正极片总电阻为: R=ρL/3S/32=2.83*10-8*135*10-3/(3*136*16*10-9)/32=0.586mΩ/32=0.0183mΩ,同理可计算其负极片总电阻为R=ρL/3S/32=1.72*10-8*137*10-3/(3*141*9*109)/32=2.926mΩ/32=0.0193mΩ,正负极片总电阻为0.0376mΩ, 电池的总交流电阻约为0.271mΩ,直流内阻一般是交流内阻的两倍多一点,这样来看极片的电阻占整个直流内阻的比例仅为7%左右。可见随着电池的厚度增大,高度降低,其电阻也会相应变小,所以说短厚胜于细长。
二、降低集流体内阻的短刀思路
除了内阻较大,1m左右长度的电芯,在生产效率、良品率等方面也面临较多问题,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除了适用于自己的汽车产品之外,对其他车企的适配性并不好。同时,BYD在申请的刀片电池专利中涵盖了600-2000mm长度的电芯,为了提高适配性以及避开专利纠纷,蜂巢能源更偏爱600mm左右的电芯,并且把300~600mm长度的电芯统一俗称为“短刀”。按照上面的计算方式,如果短刀电池的长度为480mm的话,其正负极片的总电阻减半,约为0.285mΩ. 同时为了提高容量,还需要增加电芯厚度,增加并联的极片数量,最终的极片电阻还要减半,大概是0.143mΩ. 可见降低长度增加厚度可有效降低电芯的电阻。这一点也说明,即使以后全固态电池实现了,也不能指望只有几颗电池就组成一个电池包,那样的话由于电子传输路径变长,会导致电池包整体内阻偏大很多,更加不利于电池功率性能的发挥。

小结:比亚迪既是汽车公司,也是电池公司,其电池在设计初始就考虑了自家汽车的需求,其主要思路是提高体积能量密度,让汽车能够多装电池,以实现长续航的目的,比亚迪最早在深圳投放的电动出租车e5以及e6就是这个思路。不过,刀片电池虽然提高体积能量密度,但是其内阻确实偏大,不利于高功率的性能释放。LFP电池更加安全,更耐高温,其热管理也好做一些,换成三元的话难度就更大了,短期内三元体系的刀片电池估计还不会装车的。以上的分析也说明,又薄又长的电芯虽然散热更好,但是电阻更大;又厚又短的电芯虽然散热困难,但是电阻较低,综合考量,目前4C充电的电芯其尺寸还是采用了厚短(44194112~143Ah)的设计,并采用双面散热,大面散热的方式来大幅度提高冷却能力。对于DM-i车型,比亚迪也是采用了内部串联的方式,通过降低电芯长度来降低内阻,提高功率。所以说刀片电池的电阻大确实是个问题,但不一定导致安全问题。前两年发生安全事故的大都是DM-i车型,其内部串联的电芯采用软包封装形式,一旦漏液容易导致短路起火,不过比亚迪应该在后续车型中解决了这个问题。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