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中信证券)
1、自动驾驶:自动驾驶稳步渗透,季度环比保持平稳
SAE自动驾驶分级标准
根据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标准,自动驾驶分为L0-L5六级。随着级别升高,智能化程度逐级提升,驾驶操作、道路 环境监测及最终的风险处理者逐渐由人类向汽车系统进行过渡。
L1-L2级别属于辅助驾驶。上述级别可以实现横向(如车道变换)或纵向(如前进行驶)的自动驾驶。二者的核心区别在于 L1仅可实现横向或纵向某一维度的自动驾驶,L2则可同时实现。
L3级被视为自动驾驶分水岭, L3-L5可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在L3级别时,如果智能驾驶系统发生系统不可处理 的意外时,系统将要求人类提供适当应答。与之相比,L4-L5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可处理相应意外情况。L4与L5的核心区别 在于,L4仅可在限定的道路环境完成自动驾驶;而L5作为最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可实现不限场景的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稳步渗透,季度环比保持平稳
特斯拉Model Y、Model 3(图片|配置|询价),蔚来ET7、ET5、ES6、ES7、ES8、EC6,小鹏P5、P7、G9,理想One、L9,高合HiPhi等车 型的部分车款具备地图领航/领航辅助功能,我们将这些车款归为L2+级别。我们认为L2车型应同时配备自适应巡航及车道 保持、或具有自动泊车功能,而L1车型则具备自适应巡航或车道保持其中一项功能。未分为L1、L2、L2+的车型则为L0级 别。
自动驾驶稳步渗透,季度环比保持平稳。基于中汽协的销量数据以及易车网、汽车之家及懂车帝等汽车论坛的汽车配置数 据(下同),我们测算,L2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逐年渗透,2022年季度环比较为平稳,2022Q4达39%;L2+车型的自动 驾驶能力已接近L3水平,其在2022Q4所售乘用车中渗透率已达5%。
L2在25万元以上乘用车中保持高渗透率,15-25万元恢复提升趋势
动态地看,L2及以上自动驾驶在25万元以上乘用车中的渗透率已达较高水平,在15-25万元价格带恢复提升趋势。我们测算, 2022Q4,L2及以上自动驾驶在25万元以上乘用车中的渗透率超过75%,已达到较高水平;2022Q3,15-25万元价格带的渗 透率出现下滑,主要系凯美瑞等少数车型对自动驾驶的减配带来的短期扰动,我们认为少数车型的减配不影响HUD中长期快 速渗透趋势。2022Q4,15-20万元价格带与20-25万元价格带的渗透率均恢复提升趋势,环比分别提高2pcts、3pcts。
展望来看,高价格带车型树立了标杆效应,低价格带车型有望跟进。我们的测算结果显示,2022年,25万元以上车型L2及 以上渗透率领先,为自动驾驶的搭载与放量带来示范效应;10-15万元车型中,L2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仅为26%;10万元以 下车型中98%仅搭载L0级自动驾驶功能。因而,L2自动驾驶在25万以下,尤其是15万以下价格带成长空间广阔。此外,25 万以上车型里,L2+已占据一定比例,我们认为25万以上车型或将成为高阶自动驾驶的角斗场,各品牌将以高阶自动驾驶体 现差异化。
自主品牌加速向高端价格带渗透,自动驾驶开启军备竞赛
自主品牌加速向高价格带渗透,新发车型的传感器与自动驾驶计算平台配置亮眼。主流自主品牌向高端价格带加速渗透, 大幅提升智能化配置,聚焦打造驾乘差异化体验。在自动驾驶方面,蔚来、小鹏、理想和北汽极狐等新发车型普遍搭载了 高算力计算平台,AI芯片方案以英伟达和华为为主,其中蔚来ES7/ET5的单车算力甚至高达1016TOPS。另一方面,今年 新发车型搭载的传感器总数均为30个左右,其中北汽极狐Arcfox αS搭载了34个传感器。
基于高算力芯片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不断涌现,军备竞赛愈演愈烈
蔚来ADAM超算平台使用4颗英伟达Orin芯片,算力达1016 TOPS。蔚来ADAM超算平台搭载4颗英伟达Orin芯片,拥有48 个CPU内核,256个矩阵运算单元,8096个浮点运算单元,共计680亿个晶体管,算力高达1016TOPS。ADAM通过两颗主 控芯片负责NAD全栈算法计算,使用一颗作为独立完整的冗余备份芯片,最后一颗作为群体智能与个性训练计算专用芯片。
理想L9搭载2颗英伟达Orin,可同时实时运行各种深度神经网络。理想L9的智能驾驶算力平台搭载两颗英伟达Orin,总算 力达到508TOPS。其双处理器互为算力冗余,可同时实时运行各种深度神经网络,并确保安全所需的冗余和分集。同时, 理想还自研中央域控制器,使用恩智浦最新的S32G车规级芯片,并由理想汽车完成全部硬件、系统、软件的研发,对增程 电动系统、空调系统、底盘系统和座椅控制系统等在内的功能实现全自研以及统一控制,提升驾驶体验。
高阶自动驾驶域控需求快速提升,域控供应商有望受益
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为决策层核心产品,有助于传感器融合与高级别功能的实现。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不利于多传感器之 间的深度融合,也无法调用不同子系统的传感器来实现复杂功能。在电子电气架构的集中化趋势下,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依 托集成度更高、性能更优的计算平台,能够更好地支撑传感器融合,以实现更高级别的ADAS功能。
智能驾驶趋势下,高算力域控方案供应商有望受益。德赛西威IPU04采用英伟达Orin,算力达254TOPS,在理想L9、小 鹏G9等车型上实现落地。公司的IPU03也量产配套小鹏P7。经纬恒润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也已量产配套红旗E-HS9、哪 吒S。在智能驾驶趋势下,大算力芯片需求提升,已实现高算力域控方案量产配套的德赛西威、经纬恒润有望受益。
2、智能座舱:HUD及全景玻璃车顶快速渗透,中长期成长速度亦较快
抬头显示(HUD):W-HUD快速渗透,AR-HUD带动升级
抬头显示简称HUD,又被叫做平视显示系统,作用是把时速、导航等重要的行车信息投影到驾驶员前面的风挡玻璃上,让驾 驶员尽量做到不低头、不转头就能看到时速、导航等重要的驾驶信息。
HUD:渗透率持续增长趋势保持不变
HUD渗透率恢复增长趋势。2022Q3,HUD渗透率环比下滑,主要系少部分车型对HUD有一定减配,如22款凯美瑞于2022年6月 发售,对比21款其HUD搭载率有所下降,再如威兰达在2022年7月新发的22款车型均未搭载HUD。我们认为HUD渗透率在 2022Q3下滑仅为短期扰动,未影响到其成长逻辑。我们测算,2022Q4渗透率恢复向上趋势,达8.19%,环比提高1.7pcts。
HUD在25万元以上价格带乘用车渗透率提升明显。从乘用车各价格带渗透情况看,我们测算2022Q4,HUD在10-15万及15-20 万价格带乘用车中渗透率保持平稳,分别为3%与4%;20-25万价格带的HUD渗透率恢复提升趋势,2022Q4达11%;25万以上价 格带的HUD渗透率快速提升,2022Q4达25%,环比提升6pcts,主要系比亚迪唐新能源系列在2022年8月改款后全系标配HUD。
中控屏:大屏化快速渗透,2022Q4十英寸以上中控屏占比已达75%
触摸式中控屏已基本成为乘用车标配。我们测算,中控屏渗透率已长期稳定在 90%左右,其中触摸式液晶屏及触控OLED屏在2022Q4占比分别为98%、1.19%。
大屏化趋势仍在继续,但主机厂对大屏化的推进环比未再加力。在渗透率极高 的背景下,中控屏向大屏化发展。我们测算,2018年,10寸及以上中控屏仅为 14%;2022年Q4,该比例已经达到75%,大屏化速度极快。从装配率角度看, 2022Q4,10寸及以上中控屏装配率为83%,环比保持平稳,后续可着重关注主机 厂对大屏化的推进情况。
全液晶仪表盘:渗透率持续提升,2022Q4已达49%
全液晶仪表盘是指将传统机械仪表盘替换成一整块液晶屏幕向驾驶者展示车辆行驶信息的设备。其功能丰富,不仅能传达给驾 驶者传统机械仪表盘展示的车辆行驶速度、发动机转速、剩余油量等基本信息,还能使显示效果更加绚丽、实现个性化设置、 显示内容更丰富,提升了整车的科技感。
全液晶仪表盘渗透率保持急速提升,2022Q4已达49%。我们测算,2017年全液晶仪表盘渗透率仅为4%,2022Q4已达49%,渗透率 提升迅速。
全液晶仪表盘尺寸持续较大,10寸以上占比极高。我们测算,2022Q4前装全液晶仪表盘乘用车销量中,10-12.3寸及12.3寸以 上占比分别为38%及43%。
全景玻璃车顶:全景玻璃车顶出现,功能不断丰富
特斯拉Model 3引领全景玻璃车顶趋势。特斯拉Model 3的 车顶采用前档+天窗+后档三块玻璃。在造型设计上更加时 尚和具有视觉冲击力,为车内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采光 性能更好,乘坐体验提升显著。另一方面,全玻璃车顶省 去了电机、滑轨、齿轮等复杂结构,降低了产品复杂度。
全景玻璃车顶融合镀膜、调光等技术,已搭载于极氪001等 车型。全景玻璃车顶趋势下,镀膜、调光等技术开始得到 应用,将产品的单车价值量提升至3000-4000元。以极氪 001为代表,其EC光感天幕能够感应环境中的光线强度,自 动调节。变色后的天幕由透明状态变为天蓝色,紫外线阻 隔率达99.9%,SPF防晒系数达50,能够实现遮阳、隔热、 防晒等效果。
全景玻璃车顶:保持持续快速渗透,带动汽车玻璃量价齐升
主机厂对全景玻璃车顶的装配率同比大幅提升,说明主机厂对其偏好。我们测算,2022Q4全景玻璃车顶的装配率达10.79%,环比保持平稳,同比 提升3.7pcts。根据2020年及2021年数据来看,全景玻璃车顶在Q2-Q4装配率均保持平稳,因而我们认为装配率环比保持平稳属于正常现象,而同 比快速提升说明主机厂仍在快速推进全景玻璃车顶上车。
2019年,电动智能爆款特斯拉Model 3引领全景玻璃车顶趋势,蔚来、小鹏、理想和比亚迪等主机厂纷纷跟进。相较传统天窗,全景玻璃车顶满 足消费者需求亦降低成本,因而主机厂有动力提升其配置率。我们预计其渗透率2025年可达25%,2035年可达40%以上,2022-2025年渗透率可实 现3年约2倍的增长。
全景玻璃车顶渗透率不断提升,调光等功能进一步提升单车价值量。自特斯拉Model3开始大面积使用后,造车新势力、传统主机厂纷纷跟进,全 景玻璃车顶成为继“大屏化”之后的另一个流行配置。在全景玻璃车顶快速渗透的同时,含调光功能的天幕玻璃已经搭载于极氪001、AION S PLUS、比亚迪海豹等车型,形成良好的行业示范效应。天幕功能的增加进一步提升全景玻璃车顶的单车价值量。
手机无线充电:渗透率爆发性上升,测算已达32%,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手机无线充电在各价格带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在中低端车型渗透率仍相对较低。我们测算,2022Q4,手机无线充电在20万元 以上各价格带渗透率均已超过40%;10万元以下车型渗透率仍较低(1.49%)。其中,25-35万价格带中,2022Q4渗透率达到 60.2%,环比提高6pcts,主要系标配手机无线手电的特斯拉Model3/Model Y、比亚迪唐新能源等车型在2022Q4销量提升。
手机无线充电装配率快速、稳定提升。我们测算,2022Q4所发布的新车中,手机无线充电的装配率达39%,同比提升11pcts。 我们认为装配率环比波动属于正常情况,同比快速提升显现了车企对其的偏好。
3、智能底盘及车身:空气悬架渗透率仍较低,但中长期成长空间明确
空气悬架:显著提升驾驶体验,增加乘坐舒适性
空气悬架能显著提升驾驶体验,增加乘坐舒适性。空气悬架是一种主动悬架,能够控制车身底盘高度、车身倾斜度和减 振阻尼系数等。汽车高速行驶时,控制单元会控制底盘降低,减震器阻尼变硬,以提高车身稳定性;汽车低速行驶时,控 制单元会控制底盘抬升,悬架变软来提高舒适性。空气悬架还能自动保持车身水平高度,以提升车辆的乘坐体验。
空气悬架此前多搭载于BBA等豪华品牌的高端车型。宝马7系全系搭载称为魔毯的空气悬架系统,同时底盘集成四轮空气 悬架、EDC动态减震系统、电子机械防侧倾系统、整体主动转向和xDrive智能四驱系统五大先进底盘技术,配合预判式底 盘调节系统与ADAPTIVE自适应模式,显著提升驾驶性能与乘坐舒适性。奔驰S级轿车也标配AIRMATIC空气悬架,当轿车突 然穿过颠簸路段或者突然制动时,系统能够在50毫秒内响应,调整每个车轮的减震力,带来优越驾驶体验。
灯光系统:矩阵LED快速渗透,DLP初显萌芽
汽车车灯从功能上可划分为照明灯具和汽车信号灯具。汽车照明灯具 汽车车灯示意图 包括前照灯、尾灯、雾灯和其他小灯等;汽车信号灯具包括转向灯、 报警灯、示廓灯、制动灯和倒车灯等。从车灯位置上划分,汽车车灯 又可以分为车外灯具和车内灯具。
矩阵式LED大灯能够实现分区管理,受到主机厂青睐。从光源角度来 看,LED大灯仍然是主流技术路线。其中,矩阵式LED大灯能够实现对 LED光源的矩阵式分区管理,进而实现自行切换远光灯、调节灯光照射 范围、单独降低某一区域亮度等功能。自2013年奥迪A8L搭载相关技术 以来,诸多主机厂迅速跟进,别克君威、大众迈腾等车型均已搭载。
车灯系统向DLP发展,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车灯智能化的整体技术 路径沿LED-ADB-DLP方案过渡。其中,DLP前灯工作原理和投影机基本 一致,可投射数字编辑的信息到车前地面,像素高达百万级。自迈巴 赫率先搭载DLP车灯后,高合HiPhi X、智己L7纷纷跟进。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