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比亚迪打到了日本市场

    求实处2024头像求实处2024头像
    求实处20242023-02-14


    创新从哪里来,这是个体制问题,体制一旦不好,必然做不了创新。


    从理论上来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强调一个集中。

    实际上来说,经济上一家独大,政治上就感觉到轴手。

    就好比日本有一家著名的企业以管理模式好而著称,叫做丰田。

    丰田做的是整车生产,也做汽车各个部门领域的研发,全球汽车企业排行,丰田是第一。

    就算跨了行,全球公司做一个统一的排名,也时不时能排到前十。

    这样一家庞然大物,体量摆在这里,放在欧美或者我国的市场,确实不显得什么,因为除了丰田还有大众,就算都不买也可以考虑一下比亚迪。

    但是放在日本国内,别的国家的车厂再大,也影响不了日本的政治是日本经济的集中表现。

    德国的大众再厉害也是德国汽车,在日本丰田一家汽车比其他车企所有的加起来都要多,于是日本政府左右丰田还是丰田左右日本政府就成了问题。

    企业的体量大了,大而不倒是一个问题,奥巴马说大而不能倒是另一个问题,丰田在日本的就业一家顶别人好几家。一家制造业企业,营收以万亿计,净利润9个点。手握大量现金储备,虽然不至于垄断市场地位,但是就成了一潭死水。


    丰田董事会也是有话说的,500万个工作机会,800万辆整车生产,日本的工业基础发展到这个样子,全产业链都是丰田的影响,丰田不敢搞盲目创新。


    丰田确实不是行业的垄断,但是日本的体制允许一家企业行业终端生产商做这么大,就是体制的问题。


    原材料供应商做大了,就要拿捏下游所有买他家材料或者做集成的集成商的地位。终端产品的生产者做大了,就要拿捏所有上游产业链。这500万个工作岗位不是说来自于丰田,而是来自于供应商和配套企业。


    500万看起来很多,但是这500万人不是集中在一个方向,而是燃油车方方面面的供应商以及配套企业加起来是500万。


    汽车的底盘,燃油车和电动车有所不同,但是悬挂供应商没有必要改,刹车盘供应商也不会因为丰田转了电动化就失业,毕竟还是要用的。


    汽车的内部电路,燃油车和电动车也不一样,但是线束供应商没有必要换,因为汽车电路从燃油车到电动车,改换的长度占比不大,线束供应商调整好适配好,还是可以继续供货。


    更不要提内饰和车灯等完全不会换的,所以丰田讲了这么多工作岗位,所以不敢创新,是真的怕上下游因为他们的方向调整失业吗?


    不是。只不过是钱赚的太舒服了,懒得新增业务罢了。电动车技术不是高不可攀的技术,美国人能搞出来,德国人能搞出来,我国也能搞出来,日本人为什么没有自信搞出来,反而怕搞不对呢?


    还是刀刃不肯向内。丰田董事会说是有,其实还是家族企业,搞了家天下,董事会说来说去,董事长一个人说了算。


    一言堂都开始了,怎么可能还会有创新呢?


    刀刃不肯向内,就有人要替他向内,日本政府试图动一动丰田,就像是我们过去试图动一动国内的自主企业一样。


    那年的特斯拉到了上海,现在的比亚迪,就到了东京。

    次阅读
    评论
    1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