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电动车难产燃油车失势 日产走向雪崩

    梧桐车话头像梧桐车话头像
    梧桐车话2022-03-16

    近日,东风日产公布2月销量数据,今年2月东风日产乘用⻋销量为63688辆,同比下滑1.5%。芯片短缺依然影响全球背景下,单看这一数据,日产的2月称不上下滑。直到看到2月整体销量:


    比亚迪2月销量首次超过上汽大众达9.1万辆;一汽丰田2月零售6万辆,同比增长23%;东风本田2月零售5.5万辆,同比增⻓22.1%;广汽丰田2月零售5.3万辆,同比增长4.3%。


    才发现,原来不进就是退。



    过去,丰田、本田、日产常因质量与产品技术的相差无几被称作“日系三强”。但时至今日,丰田跨越大洋与大众集团一争全球老大的高下,本田在技术与转型中稳步前进,日产却离曾经的自己越来越远。


    过去的日产本不是如此,产品定位的失误,电动化进程的缓慢,一步步让日产偏离正确的轨道。


    产品定位失误,品牌力骤降


    2018年,日产以全年156.4万辆的在华总销量超越两田,夺得日系车企年销量总冠军。三年后,日系三强销量排名中,丰田以194.4万辆的销量位居第一,本田仍然排名第二,日产以138.15万辆的成绩排在最后。仅三年时间,丰田就与日产拉开了60万的销量差距。


    销量被诟病,主要源于日产近两年间产品更新换代竞争力下滑,新产品投放不足以及品牌力的下降。目前,东风日产旗下包含轩逸(图片|配置|询价)、天籁、骐达、蓝鸟、奇骏、楼兰、逍客等车型,从轿车到SUV产品,日产基本覆盖了每一个细分市场。轩逸、奇骏、逍客曾被看作日产三架马车,而天籁、骐达等产品也不缺少拥趸。但随着更新换代的失败以及新产品投放的之后,日产在华正走向另一个极端,唯独还剩轩逸苦苦支撑。



    以东风日产奇骏为例,作为SUV市场最热门的车型之一,2014年巅峰时期月销量曾达4万台,大多数时间都超越了本田CR-V等产品,是不折不扣的市场宠儿。即使到2019年市场产品投放竞品增加,这一数据也在两万台左右,名列SUV前茅。


    但奇骏的销量奇迹却在2020年10月戛然而止。搭载三缸发动机的奇骏全新换代后上市,尽管日产在这一技术上投入了巨额资金,依旧低估了国内市场对三缸发动机的排斥,日产的盲目自信令新奇骏上市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跌落销量神坛。今年1月,新奇骏销量仅为1184辆,与过去动辄上万云泥之别。为此,日产试图复活四缸奇骏,也只是寥寥百台,无济于事。



    与此同时,一向与凯美瑞、雅阁正面对抗的天籁也逐渐失去地位,自第七代天籁开始,天籁销量口碑纷纷下滑。究其原因,一直走成熟稳重路线的天籁在第七代画风突变,改款运动风,不再明确的产品定位令消费者难以适应。同时,中级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天籁无论动力还是节油性皆被同级竞品碾压,且时不时登上用户投诉排行榜前列,产品力骤降。



    2021年,凯美瑞以21.7万的销量夺得中型车销量冠军,雅阁以两万辆的差距位居第二,天籁年销虽同比上涨38.7%达16.3万辆,但也只是处在了第三位。而回看过去一年的销量对比,天籁大多数时间也被另外两位对手碾压中。



    多款车型的羸弱让日产只剩下轩逸一枝独秀。今年2月,轩逸销量达2.8万辆,几乎占整体月销量的一半。轩逸的高销量本无可厚非,但这暴露出日产的一个重大问题:产品布局由均衡走向单一。


    现有产品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相比本田、丰田近两年间不断导入全新的轿车与SUV产品,日产迫于全球业务的重组以及高层的轮换,并没有导入全新的产品弥补市场。有媒体报道,2022年,东风日产很可能不会推出爆款的重磅新车,若果真如此,日产与其他对手间的差距必然越来越大。


    Ariya“难产”,e-POWER恐碰壁


    燃油车市场一蹶不振的日产,也没有能从新能源领域扳回一局。


    在电动化过程中,日产虽没有德系车企表现得激进,但相比丰田与本田,也已算领先。对日产来讲,这应该是转型中巨大的机遇与优势。却不曾想,日产起了个大早,还是赶了个晚集。首款纯电动产品跳票之外,电动化转型也并未达到预想的进程。



    2020年7月,日产发布旗下首款纯电动产品Ariya,这款搭载了日产全新技术成果的纯电动产品一亮相便赢得不少关注。同年9月,Ariya在北京车展亮相,按照当时的计划,Ariya将在2021年在中国市场销售。然而,首款产品即惨遭跳票。


    根据2021年7月一份报道显示,Ariya由于缺芯问题,日本市场限量款车型已被推迟到2021年冬天上市,欧洲与美国市场也将延后两月。中国市场还未公布具体上市时间。如今,半年时间已过,关于Ariya上市的消息仍遥遥无期。而曾经一直被外界看作Ariya竞品的大众ID.4已经有了月销破万的纪录,早把这个对手甩在了身后。


    于日产而言,Ariya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是日产最新技术成果“日产智行”技术落地的重要抓手;是现有产品更新换代的时间窗口中夺回市场的重要工具;是决定日产能否打开电动化局面最重要的一步。或许日产自己也没想到,集万千希望于一身的Ariya,还没迈出第一步,便已是满地鸡毛。日产的电动化转型计划,也因此难产。




    除了Ariya,e-POWER技术作为转型中另一个重要关键也面临着在中国市场碰壁的风险。这项让日产引以为傲的技术直到去年下半年东风日产才正式引入中国市场,但也只是在10万元区间的轩逸身上。这看起来无可厚非,但从整个中国市场来看,e-POWER也许并不能为轩逸带来额外的效果。


    相同价格区间内,油耗更低且能享受新能源补贴的秦PLUS DM-i等同级竞品俨然已经成为轩逸e-POWER绕不过去的坎,而价格上探,又有魏牌DHT、理想ONE等不同价格区间内不同竞品,这也就预示着,即使日产引入更多e-POWER车型,还是会面临相同的竞争局面。因此,在这一方面,日产也没有占据优势。


    燃油车市场失势,新能源汽车填补不及,令日产的处境进退两难,人们或许还能回忆起很早之前对“技术日产”的夸赞,却也能看到如今日系三强中,日产的“隐身”。这本不是朝夕而成的结果,奈何时代浪潮做了催化剂,让日产的身影日渐暗淡。



    次阅读
    59评论
    12赞同
    收藏
    分享
    59评论
    1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