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保时捷 | “终极绿蛙”911 GT3 Cup派克峰赛车是如何改装的?

    CLauto酷乐汽车头像CLauto酷乐汽车头像
    CLauto酷乐汽车2020-03-19


    ​Author / 蟹爪朝天

    来源:motoiq


    在以前的文章中看过了几台派克峰赛车和车队参赛经历后,Motoiq又为我们带来了一台911 GT3 Cup派克峰赛车的故事。


    往期文章点击阅读

    上坡马力小?千匹2JZ硬怼进GT86,必定拿下派克峰


    和上次文章中的GT86相比,这台GT3 Cup在设计思路上有什么区别呢?我看到这台GT3 Cup的第一感受是颜色真漂亮。



    这台GT3 Cup的车手是Raphael Astier,成绩为9’23’’721。


    这里有车队的记录视频



    简单来说,这台GT3 Cup的引擎上使用了CP活塞、Carillo连杆、定制缸盖等新配件。BBi的3.8L中缸,82mm节气门,2000cc喷油嘴,K&N进气,乙醇燃料。



    涡轮使用了GT25-660滚珠轴承涡轮,Turbo smart 5代废气旁通阀。在高海拔地区的稀薄空气中,涡轮压力的控制十分重要。废气将涡轮转速吹起来后,进气侧的进气量太少,进气流不稳定的话,可能让进气侧出现压力不稳定的情况,导致喘振、振动、高温。搞不好会让涡轮很快就出现的故障。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监控涡轮转速和背压,如果背压升高了,就说明涡轮的效率降低了。此时,要过废气旁通阀控制好涡轮压力,也就是涡轮转速,让涡轮尽量不要进入喘振状态。



    这台车子使用了Ricardo的6速序列式变速箱。



    和那台GT86一样,这台GT3 Cup在派克峰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散热问题。图中是一个水油换热器。通过冷却液給油降温。



    车头上C&R冷却液散热器的尺寸也比原厂车大了很多。


    可以看出,散热器带有导风罩,充分利用散热器的正对面积,并减少散热器前方的乱流。需要注意的是,车头进风量的增加可以提升散热效果,但也会增加轮井内的气压,导致轮井内的抬升力更大一些。



    中冷是用C&R的产品加工出来的。为了让散热面积尽量大,车队将前后的腔体缩小了尺寸,这样才能装进车内。如果中冷框架实在不够大的话,可以将两个散热器前后重叠在一起使用,增加厚度,增加撞风冷气对增压热气的热交换时间。



    后悬部分,这台派克峰赛车使用了原厂的KW 3路避震。



    前悬部分也保留了原厂的结构。也是KW 3路避震,在车内,可以通过防倾杆上细小的那根连杆稍微调整一些防倾杆的力臂长度,进而控制防倾杆的“软硬”。



    转向系统是保时捷的电液助力系统。不受引擎影响,完全独立。



    前刹车系统是常见的380mmx34mm碟和6活塞锻造卡钳。



    后刹车系统也是常见的380mmx30mm碟和4活塞锻造卡钳。



    总泵使用了Tilton双缸泵,分别控制前、后刹车压力。接口上还安装了油压传感器,用来监控和调整前、后压力。



    在踏板区可以看到油门踏板上的挡板。有些车手为了防止右鞋的右侧接触到中央通道,影响松踩,会像这样设计一个右侧的挡板。在离合和刹车踏板上,这台车粘贴了防滑垫。



    在车头,车队使用碳纤维外壳包裹了ATL的燃油箱。避震罐横置于燃油箱上。刹车导风进口设置在了引擎盖上。



    电瓶的安装位置尽量靠前,可以尽量平衡一些后部动力总成造成的重心问题。尽量靠近中央通道也是为了重心,让其质量尽量位于接近重心的位置。


    同样的,灭火罐的位置也是考虑了重心在整车X轴上的位置。



    这台GT3 Cup的防滚架保留了原厂结构,并未针对派克峰进行特别的设计。



    仪表使用的是Motec C127。控制板也是Motec。



    电控方面,使用了Motec的 M150 ECU电脑板,PDM,6轴加速度传感器。



    车头上,车队把GT3 Cup的部件换成了GT3 R的,以便容下更大的轮胎,并优化空力性能。



    在GT3 R前下整流板的前缘再加长一段,既符合规则,又能优化空力性能。



    前包围也更换成了GT3 R的。



    考虑到弯中的支撑和派克峰的翻车落崖风险,座椅选用了侧向包裹很好的型号。



    这台车的排气设计比较有意思,除了接在涡轮排气侧出口上正常的两个大口径管子外,还有两个小口径管。小管子接在了废气旁通阀上,避免了非全力增压状态下,旁通气流对对排气叶轮的影响,有利于排气流整体的顺畅性。


    图中也可以看出,由于排气结构问题,车尾下部没有设计整流板,直接裸露着动力部件。



    车尾的气流通道从玻璃下缘开始,经过中冷后从后部排出。由于没有车底的整流板,尾翼就对车尾的空力至关重要了。这个尾翼经过了流体模拟和风洞测试。



    在使用了设计良好的尾翼后,车头的下压力显得有些小了。


    由于中冷后置了,车队计划将车头的一些进气口关闭,以提升车头的空力效率。车头侧边的小翼面虽然是带有角度的,但其自身对下压力的作用非常小。这个小翼面的作用主要是产生一些涡流,以减少侧面气流向车底的滚卷,提升车底的空力性能。



    前轮圈为18寸、10.5J、ET 28,轮胎为26/65-18的PSC。



    后轮圈为18寸、12J、ET 18,轮胎为31/71-18的PSC。



    今日日签



    次阅读
    3评论
    8赞同
    收藏
    分享
    3评论
    8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