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辆车选新车还是二手车2020年年关,在父母以及相亲要车的必要条件下,我站在4S店展厅里,盯着那辆白色捷途X70PLUS发呆。销售小哥递来的合同上,“12.8万落地”几个字像小锤子一样敲着我的太阳穴——攒了一年加上家里资助,以七万块钱的首付,买下了捷途X70PLUS 1.6T星版本,朋友都说我疯了,放着5万块的二手轩逸不买,偏要咬牙上新车。但几年后的今天,我摸着方向盘上的加装皮套,却觉得这钱花得值。 买车前,和修车的亲戚一起也在二手车市场转悠过。某平台上标价6万的2018款哈弗H6,试驾时发现变速箱顿挫得像坐过山车,查记录才知道调过表。另一家车行的本田CR - V,车商拍胸脯保证无事故,结果掀开后备厢地毯,焊点像蜈蚣一样爬满底盘。更别说那些“美女一手车”背后,可能藏着的水泡、火烧史。如果不是有着专门搞维修的亲戚在场,水泡、火烧、碰撞剐蹭这些对于我们普通新手小白来说根本没有辨别能力,踩坑简直分分钟的事! 说白了,二手车就像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前任车主是佛系代步还是暴力驾驶,更不知道哪个零件哪天会突然罢工。对月薪五千的打工人来说,与其赌运气,不如把钱花在明处。 提车那天,4S店放的鞭炮声带来的不真实感让我怀疑在做梦。坐进新车的瞬间,那股皮革和塑料混合的“新车味”让我鼻子发酸——这是属于我的味道。考完驾照三年都没摸过车,手的激动忐忑不言而喻,一路磕磕碰碰,好在平安把车开回了家,就此家里多了个新成员! 第二年升级车机版本,因误操作,车机系统突然死机成了板砖,我抱着试试的心态打电话给4S店。没想到第二天师傅就带着工具上门,检测后约时间更换了主板。我这才知道,只要每年不超3万公里、保养在4S店做,这车的三大件、底盘能免费修。这种安全感,是二手车商“出门概不负责”给不了的。说到这,也得讲讲对终身质保的感受:当初看中这句口号,久了才发现是文字游戏——得按保养手册来,一年两次保养,时间到了即便没到公里数,该换的也得换,不然就脱保!想享终身质保,就得过度保养多花钱,不然就是空谈!! 回归正文。 刚提车时,我这个新手一路走走停停,从市区过红绿灯的紧张,到郊区放心给油提速,靠着摸索、回忆驾校指导,还有360度全景影像帮忙,慢慢从新手蜕变成老司机。 买车后聊油耗、保养的车主不少。对我而言,这辆SUV油耗没预想的高,保养成本也符合预期,购车时送的权益省了些开销。 最惊喜的是保值率,开了几年去估价,发现还能卖个不错的价钱 。 五年后的感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当然,新车也有小毛病,比如高速风噪明显,车机偶尔反应慢。但这都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每次看到停着的白色车身,都会想起提车那天的阳光——那是普通人独特的一天。 有人说年轻人第一辆车该买二手练手。但对我而言,新车不是虚荣,是对生活的郑重承诺。它载着我从出租屋搬进婚房,从二人世界变成三口之家。那些说我“打肿脸充胖子”的人,大概不懂:开着完全属于自己的车,带家人驶向远方时,风都是甜的。 现在,我常周末开车去郊外钓鱼,后备箱里渔具、帐篷、婴儿车塞得满满当当,老婆在后座给孩子讲故事,阳光透过全景天窗洒在仪表盘上。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不将就、不妥协,一步到位。毕竟人生只有一次,为啥不选辆能陪自己走更远的车呢?
#跑高速,你是哪种风格?开家用SUV跑高速,新手总纠结:到底该“稳中求进”往前赶,还是“佛系跟车”慢慢晃?我开2021款捷途X70 PLUS 1.6T跑了这几年年高速,踩过不少坑,也摸出些实用门道,跟大家分享讨论下怎么开既安全又省心。 一、两种驾驶风格,别走进误区 “稳中求进”不是猛踩油门开快车,而是有节奏感地开车。比如看到100米外有慢车占快车道,提前打灯,瞅准后车没近距离跟来的空当,轻点油门就能超车。这台捷途1.6T动力很顺,超车不用狠踩,动作干净利落,既不耽误自己,也不影响别人。但千万别变路怒,遇到加塞的,深吸口气稳住,去较劲真心不值当,在高速上真剐蹭了反而会更麻烦。 “佛系跟车”也不是全程龟速。见过有人在快车道跑50-60码,后面排成长队,最后被交警教育——高速有最低限速,太慢易追尾。真“佛系”是保持安全车距,比如前车跑100码,自己就跟90-955码左右,这样能留够反应空间,累了这么开也能歇歇脑子! 两种风格没啥好坏,看状态:精力好就“稳中求进”提效率,累了就“佛系”缓一缓,千万别硬撑。 二、三个“保命细节”,一定要记牢 1. 车距别贪近,“三秒法则”保平安 高速最险的是跟车太近,前车急刹根本来不及反应。教个“三秒法则”:前车过路牌、电线杆时,默数“一二三”,自己的车才到同一位置,距离就安全;雨雪天翻倍成“六秒”。 去年雨天开捷途跟大货车,按“六秒法则”保持距离,前车突然急刹(避让行人),我踩刹车时ABS介入,车身晃了晃没跑偏,稳稳停下。现在想起来还后怕,要是跟得近,肯定撞上了。 2. 灯光用对了,比喇叭还管用 不少人乱开远光,对面车根本看不清。我夜间开捷途,见前方有车(不管前车还是对向车),立马切近光;变道提前三秒打转向灯,别临时变道。遇前车突然减速,连续闪三下大灯比按喇叭靠谱——喇叭易让人烦,闪大灯更像“提醒”,对方一般会注意。 3. 定速巡航是神器,别全依赖 我这台捷途有定速巡航,车少的时候设110码(留10码防超速),能解放双脚。但它不是“自动驾驶”,过弯道、进隧道或车多了,我会主动关掉自己开。有次开巡航过弯道,感觉车子方向发“沉”,赶紧踩刹车减速、关巡航,后来才知道,巡航在弯道不会自动减速,全靠自己判断。 三、长途抗疲劳,三招就够用 1. 进服务区,跑长途最怕犯困。我给自己定规矩:连续开2小时,不管到没到服务区,见出口就下,停10分钟绕车走两圈,用冷水洗把脸,瞬间清醒。有次赶时间开了3小时视线麻木开始偶尔模糊,在高速上“点头”,车子压实线,轮胎腾腾腾的响声,差点与护栏亲密接触,清醒以后赶紧下服务区,之后再也不敢硬撑。 2. 备对零食别吃撑,出发前别吃太油太饱,容易犯困。带点牛肉干、泡椒凤爪嚼着提神,酸梅、柠檬片也能解困。我常带保温杯泡绿茶,比碳酸饮料舒服,还能少上厕所。但别带太甜太腻的,比如巧克力,吃了更困;吃不了辣的别试辣条,免得辣得流泪影响开车。 3. 座椅调好省力气,很多人开长途累,是座椅没调好。座椅能微调,还有手动腰托。正确调法:后背贴紧座椅,腰托稍顶一点,开久了不腰酸;膝盖微弯,踩油门不用伸腿;胳膊自然搭方向盘,手腕能轻松转。我刚开始调太靠后,开1小时就腿酸,调好后开3小时都不累。头枕也别忽视,让后脑勺能靠住,急刹车时保护脖子。 四、突发情况别慌,按步骤来 1. 爆胎:握紧方向盘别乱打 方向盘突然跑偏、车身晃,大概率是爆胎。别猛打方向、别踩死刹车,双手攥紧方向盘慢慢靠路边,车速降下来再停车,开双闪、放警示牌(车后150米,晚上200米,远了也可以,但是千万别放离事故车太近),人赶紧站护栏外。见过好几次有人爆胎后猛打方向,车子翻进沟里,幸好没伤人,说明,稳住方向盘才是关键。 2. 遇障碍物:先减速再躲 路上见纸箱、树枝,别猛打方向,先踩刹车减速。SUV重心高,猛打方向易侧翻,实在躲不开,小障碍物宁愿撞上去,别拿安全赌。去年开捷途时,前方掉个塑料桶,我踩刹车同时稍打方向(幅度不超过半圈),刚好躲开,要是猛打方向早失控了。高速上车速过快,稍微打一点方向,车头可能就偏离的不是一点半点那么简单!所以尽量不要猛打方向盘,这是错误的! 3. 被远光晃:别硬碰硬 遇到对向车开远光,稍微靠右盯着车道边线,减速让它过;后车晃眼的话,我会掰一下捷途后视镜的防眩目按钮,能缓解不少。如果被后车远光晃得难受,你们也可以尝试调完以后会发现舒服多了。对于一直开远光的! 一律我*你*,你个**玩意 (我自己屏蔽了,审核留情!) 五、最后一句大实话 开捷途X70 PLUS跑高速这么久,最大感受是:不管哪种风格,安全永远第一。车只是工具,靠谱的心态和习惯才是护身符。每次出发前绕车查轮胎(看鼓包、胎压),系好安全带,遇事别慌——平安到地方,比啥都强。
#8月销量我来评最近,理想汽车的销量下滑成了车圈讨论的焦点。有人归因于产品力不足,有人感慨市场竞争太卷,但在我看来,那场闹得沸沸扬扬的“静音棉维权被封号”事件,才真正揭开了理想高销量背后的“遮羞布”——售后体系的千疮百孔,或许比转型阵痛更致命。 一场维权,撕开售后“糊弄学”面纱 故事始于博主佳伟的二手理想L9。本想体验“移动的家”的他,高速上却遭遇方向盘抖得像“打快板”,一查竟是轮胎静音棉脱落。这看似不起眼的部件,实则关乎行车安全,任谁都得心急火燎。可理想售后给出的方案,简直让人啼笑皆非:“把掉下来的旧棉撕成几段,重新粘回去就行。”这哪是解决问题,分明是“糊弄学”大师级操作。 佳伟自然不买账,一气之下在售后现场开启“直播维权”:顺走店里矿泉水,连灌7杯咖啡,每喝一杯都配着“我把我的理想卖了”的BGM,直到咖啡机“罢工”。他把维权过程剪成《理想变形记》,单条视频千万播放量,成了网友们的“下饭素材”。可闹剧的结尾极具讽刺——佳伟的账号被封了。 更令人咋舌的是售后的“甩锅套路”:先是甩锅米其林“政策变了没法换胎”,后又改口“以个人名义帮换”。前后矛盾的推诿,不仅点燃车主怒火,也让围观者直呼“窒息”。而当佳伟把经历曝光后,大批L7、L8车主涌入评论区“晒惨”:有人修车时轮毂被划大口子,有人反映问题遭冷言怼回,还有人同样因静音棉脱落,得到“粘一粘就行”的敷衍答复。 售后“三宗罪”:甩锅、朝令夕改、信息封锁 佳伟的遭遇并非个例,它折射出理想售后的深层病灶: 其一,甩锅成惯性,安全当儿戏。轮胎作为核心安全部件,出问题本应主动担责,可理想却把车主当“皮球”踢。更糟心的是政策“朝令夕改”:此前静音棉脱落直接免费换胎,今年1月突然改用米其林“修补指南”,能粘就不换——明摆着和供应商互相甩锅,把消费者安全抛在脑后。 其二,信息差筑墙,信任被蚕食。不少车主想要完整轮胎检测报告,售后却以“涉及供应商机密”为由拒绝。一边让车主“放心用车”,一边藏着掖着检测结果,这种遮遮掩掩,只会让“不信任”像滚雪球般膨胀。 其三,服务跟不上销量,口碑现裂痕。这些年理想靠“家庭用车”定位圈粉无数,销量一路狂飙,可售后体系却像“跛脚跑”——处理问题又慢又不专业,让“移动的家”变成“闹心现场”,“用户第一”的口号也沦为“少麻烦、多赚钱”的遮羞布。 销量下滑:信任危机比转型更致命 如今,理想押注纯电转型的关键车型i6,试图扭转销量颓势。但消费者的顾虑,早已从“车好不好”变成“出问题咋办”——静音棉维权、政策朝令夕改等事件,让大家对其服务体系充满质疑。若i6上市后,理想仍不补上售后窟窿(比如透明化检测、明确维权渠道),即便产品力再强,也会被“售后阴影”拖累。毕竟没人愿意冒险:“车再好,维权没门儿,何必自讨苦吃?” 今年8月的销量数据,更印证了这一点:理想新车交付量同比下跌,且连续多月下滑。有人说这是“转型阵痛”(老款增程车卖不动,新款纯电没打开局面),但比转型更致命的,是售后拖后腿。买车不是买一次性商品,售后是兜底保障。理想喊着“用户第一”,真到车主需要支持时,却敷衍、甩锅甚至“封号堵嘴”,长此以往,即便性价比再高,消费者也会打退堂鼓:“买了车维权无门,何苦找罪受?” 车市缺的不是好车,是“放心牌” 车市从来不缺好车,缺的是能让消费者“闭眼入”的品牌。理想若只顾着往前冲,忙着卖更多车,却对售后窟窿视若无睹,早晚会被自己攒下的“信任危机”绊倒。毕竟消费者眼睛雪亮:一次两次敷衍或许能蒙混,次数多了,谁还愿意为“糟心售后”买单? 希望理想能明白:真正的“用户第一”,不是喊口号,而是把车主的事当回事——补上售后的坑,重建信任,才是破局的关键。否则,即便新车再亮眼,也难逃“叫好不叫座”的命运。
#捷途山海L7 PLUS看车打卡刚下过雨的天,风轻云淡,温度宜人,特别适合出门。约了两个朋友组队去试驾捷途山海L7PLUS,店的位置刚好在郊区,所以跑了郊区路线,既能好好试车,又能顺便放松。到地方后,工作人员很热情,递来瓶装水,天热喝着解渴,第一印象很舒服。听完介绍顺便看了店里展车,介绍了试驾线路路途中有乡间小路也有开阔公路,刚好能把车的性能试透彻,感觉安排得也挺贴心。 出展厅和朋友围着试驾车转了圈,雨后的车身干干净净,在多云天光下,前脸贯穿灯带亮得显眼,不扎眼却很有辨识度。侧面凹进去的门把手很实用,车尾贯穿尾灯格外醒目,像串小灯笼,停在小树林旁,和绿树、草地搭着很和谐。三个朋友都觉得,这车不算一眼惊艳,看的久了,越看越顺眼,停在农家乐或露营地也不觉得突兀! 坐进车内,中控屏像个大平板,还能左右转,我开车看导航,副驾朋友调音乐,不用凑一起抢屏幕。喜欢露营的朋友看到配置直眼亮,三个成年人加一堆东西坐进去,一点不挤。我178cm身高,驾驶位头顶还有一拳多空隙,开郊区山路不憋屈;第二排坐两人,中间放背包,腿能伸直,朋友说“比家里车宽敞,长途不累”。 七座版第三排不像“小板凳”,中等身材朋友坐进去,膝盖还有一拳空,半小时车程里,他在后排玩手机、吃零食,没喊过不舒服。座椅能灵活调整,二排放倒能当“小沙发”,和朋友坐着聊天很自在;感觉放平铺上车载床垫,雨后直接省了搭帐篷的时间,在车里休息还防蚊虫! 半小时试驾线路路况多样,乡间碎石路、上下坡、弯道都有,这车开着就一个“稳”字。雨后路面有积水泥坑,过的时候车身不晃,颠簸过滤得好,减震值得一提! 起步轻快,电机发力快,郊区小路跟车、超车,踩油门就有劲儿;上坡时,满载三人加装备,动力衔接也顺畅,爬小坡不费劲。方向盘力度适中,如果是女生开的话感觉也会很轻松,弯道多的时候,打方向精准,过连续弯道车身也没感觉飘!尝试刹车给人感觉,急刹不打滑。跑环线车速到80迈,隔音很好,风噪、胎噪小,车里聊天不用扯着嗓子,就听得到窗外风声和树叶响,很惬意。 我们三个人换着一个半小时路程下来也没感觉到累,座椅像家里的大沙发,软乎乎还不塌陷,支撑力够,前排座椅能加热、通风,郊区早上凉,开加热几分钟就暖;中午稍热,通风一开,后背,屁股都干爽,这点让人很舒服。 第二排座椅能调靠背,朋友调得稍躺些,闭目养神说“跟坐家里沙发似的”。全景天窗很实用,打开遮阳帘,能看头顶树叶、云朵,要是带小孩来,肯定能玩一路。 空调制冷制热都快,郊区天气多变,随时能调到舒服温度;索尼12喇叭音响在郊区很出效果,放首轻音乐,配着窗外风景,旅途不枯燥。关上车门,外界噪音基本被挡掉,像个安静小空间,很放松。 这次和朋友组队试驾,体验远超预期。捷途山海L7PLUS没花架子,全是实用配置,外放电、小冰箱简直为郊区露营量身定做;空间灵活,装得下装备,也容得下朋友小聚;开着稳当,坐着舒服,三个朋友试驾完都想“回去跟家人好好说说”。 它也有小缺点,中控屏偶尔反应慢,第三排腰部支撑稍弱,但这个价位里,能兼顾市区通勤和郊区出游,满足组队、家庭需求,已经很出色。喜欢和朋友去郊区散心、露营,或者常带家人出门的,真可以试试,尤其在这样风轻云淡的天气里,开着它跑一趟郊区,幸福感拉满。(注:这些都是我试驾后的感受,不同配置、路况可能不一样,建议大伙儿自己去试,看看缺点能不能接受)
#隐藏门把手吐槽大会我的捷途X70 PLUS用的是传统门把手,最近刷短视频看汽车测评,发现不管是十几万还是几十万的车,都在卷“隐藏门把手”屏幕里看着确实高级,车门一关把手就缩进去,线条溜得很,但作为传统门把手的普通车主,我总觉得这东西像“好看的花瓶”,真用起来未必有传统把手实在。今天就从自己的用车经历出发,跟大家唠唠传统把手和隐藏把手的差别。 先承认,隐藏门把手颜值是真高,看着就有科技感,不像我的传统把手,凸在车门上,看着有点“老派”。但是咱开车毕竟是为了方便,不是把车当摆件看。就说开门这事儿,我家捷途的传统把手是“一步到位”,手伸过去抓住就拉,门立马开;可隐藏把手得先等它“弹出来”——要么按一下按键,要么等感应识别,多了这么一步,日常用着就没那么顺。 早上送孩子上学,手里拎着早餐、书包,还得牵着娃,走到车边直接拉传统把手,门开了就能把东西塞进去;要是换了隐藏把手,我得先腾出一只手按按键,等它弹出来再拉,上次我朋友开着隐藏把手的车,就因为手里东西多,按按键时把豆浆撒了一地,折腾半天。还有冬天戴厚手套,我这传统把手随便拉,一点不费劲;但刷到好多人吐槽,隐藏把手戴手套感应不灵敏,得摘了手套才能操作,大冷天的,手露在外面几秒钟就冻得通红,这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吗?赶时间的时候更明显,有次我上班快迟到了,跑回车边一拉传统把手就上车了;要是隐藏把手有可能冻住弹不出来,等它弹出来,上班早迟到了! 说到极端天气,我家在北方,冬天零下十几度是常事,有时候晚上下雪,早上起来车身上全是冰。我这传统门把手就算结了冰,找块布擦一擦,稍微用点力一拉,门就开了;但网上好多车主吐槽,隐藏门把手冬天容易冻住,里面的电机被冰卡住,根本弹不出来,硬掰还怕把电机弄坏,只能等着冰化,或者拿温水浇,要是赶时间上班,这不就耽误事儿了?我还刷到有人冬天因为隐藏把手冻住,没赶上送孩子上学,急得直跺脚。夏天暴雨也一样,我这传统把手脏了,拿水一冲、布一擦就干净;隐藏把手的缝隙里容易积泥积水,时间长了还会生锈,传感器也容易坏,上次我邻居的隐藏把手因为进水坏了,修一下花了一千多,心疼得他好几天没睡好。 说到维修成本,我这捷途的传统把手用了两年,除了偶尔擦一擦,啥毛病没有。之前我问过修理厂,就算真坏了,换个锁芯也就50来块钱,师傅十几分钟就能修好,一点不耽误用车。但隐藏把手不一样,里面有电机、有传感器,结构比传统的复杂多了,坏了换个总成动不动就上千块,还得去4S店修,工时费也不便宜。咱普通车主开车,不就图个省心省钱吗?花大价钱修个门把手,实在不划算。 最让我在意的还是安全方面,我觉得传统把手比隐藏的靠谱多了。去年有次我车电池亏电,遥控钥匙不管用,我用机械钥匙插进去一转,再拉传统把手,门一下就开了;要是隐藏把手,没电了根本弹不出来,网上说好多隐藏把手的机械钥匙孔藏得特别深,得拆底盘护板、撬内饰板才能找到,真遇到紧急情况,哪有时间拆啊?还有碰撞的时候,传统把手是纯机械的,就算车撞坏了,只要门把手没变形,一拉就能开,方便救援;隐藏把手靠电子系统,万一碰撞后电路坏了,门把手弹不出来,里面的人想逃、外面的人想救,都特别麻烦,想想都觉得后怕。 捷途X70 PLUS本来就是家用SUV,选传统把手真不是“保守”,是懂咱们老百姓的需求。我家老人来坐车,传统把手一拉就会,不用教;之前坐朋友的隐藏把手车,我妈按了半天没反应,还得我帮她按,多费劲。孩子有时候自己开车门,传统把手也不用担心他误触按键,安全又方便。家用车要的就是“全家能用、长期省心”,不用操心“冬天冻住、夏天进水、电机报废”这些糟心事。 现在车企卷隐藏把手,大多是为了让车看起来更高级、更有差异化,但对咱们普通车主来说,门把手是每天都要用的工具,“好用、耐用、省心”才是最重要的。我开捷途X70 PLUS用传统把手,不用等它弹出来,不怕它冻住,坏了修着也便宜,这就够了。下次再有人纠结选传统把手还是隐藏把手,不如想想冬天冻住的隐藏把手、上千块的维修费,答案自然就明了毕竟作为家用车,实用才是王道。
#每月为车花多少钱家人们,谁懂啊!开2021款捷途X70 PLUS 五年了,养车花钱就像拆盲盒,次次有“惊喜”!油费像流水、保养藏套路、停车像寻宝,还有各种杂费…今天唠唠每月为车花的钱,全是真实踩坑心得! 一、油费:堵车=烧钱,电车车主笑我太疯癫 每次加油,油枪跳到300 - 450 才停,看着加油机数字疯狂跳,心和肉一起疼!早高峰堵车,油耗从8.2 蹦到9.2 ,40公里路程油表掉一格,算下来每公里8毛,比地铁贵两倍!邻居买了电车,每月电费百八十,看我加油就调侃:“你这油钱够我充仨月电!” 油价一涨,我都想弃车蹬两轮了… 二、保养:4S店套路深,我回“农村”(自己动手) 首保免费还行,第二年就踩坑!维修小哥说发动机积碳,得清洗油路,稀里糊涂花几百,后来修车朋友笑我:“新车两年积碳?被割韭菜啦!” 现在学聪明了,只用保养券做基础保养,空滤、空调滤芯自己网购动手换!跟着教程10分钟换空气滤芯,省80工时费,成就感拉满!提醒大家,保养别买“发动机保护剂”,普通保养根本用不着,纯智商税! 三、停车费:花钱买罪受,还得自己找“出路” 停车费就是无底洞!起步价10块,只给车位不管安全,出事故也不认。上周去商场,绕三圈没车位,停两公里外小区,走回来腿酸,花18块,第二天车还被刮,补漆又200 !现在学乖了,出门先做攻略,找免费停车场、“前1小时免费” 车位,或者商场凑单免停,买杯奶茶就能免费停2小时,香多了! 四、洗车:从“花钱洗”到“自己造”,省出一片天 以前洗车店30 - 40 一次,过年翻倍,还洗不干净,后视镜、后备箱角落全是泡沫污水,膈应人!现在自己干,200 多买套工具(水枪、海绵、洗车液),周末在家洗,用心洗比店里干净,关键省钱!提醒:鸟屎、树胶得及时擦,上次偷懒没管,车漆被腐蚀,花200 抛光,悔死! 五、保险:续保像博弈,别当“老实人”吃亏 续保纯纯心理战!我之前只认人保,没接其他保险电话,结果保费比上一年还高100多,理由是公司内部调整,太坑了!今年学聪明,所有保险电话都接,续保前多打电话装犹豫,逼他们比价,看降价底线!以前憨憨缴费,现在必须反思! 六、杂费:小钱刺客,防不胜防 补胎一次60多,违停、闯红灯各200 ,动不动给GDP做贡献,肉疼!现在学精了:车上常备挪车电话,不乱停车,多注意路面躲坑洼,上车前检查轮胎有无异物;车内装饰也克制,车里就一个商城金币换的香薰,玻璃水也省着用… 该省省,能省一分是一分! 养车省钱法则总结 1. 油费:堵车关空调,能绕路就绕,能公交地铁就不开车,省油又省钱! 2. 保养:小物件自己买自己装,远离智商税! 3. 停车:使劲找免费车位、凑单免停,和停车费说拜拜! 4. 洗车:休息时自己动手,省钱又干净,就是费点时间! 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是生活的小惊喜!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日子自己过,能省则省,不丢人!
#锐评捷达VS8在10-12万元级SUV市场,“合资配置低、自主质感弱”是消费者的核心两难。捷达VS8以11.99万起售、1.4T+6AT动力及德系底盘调校入局,究竟是“性价比黑马”还是“配置妥协者”?下文从产品力、市场定位、用户需求三维度精简分析。 一、核心亮点:德系基因的本土化落地 1. 动力可靠度拉满:搭载大众EA211 1.4T发动机+爱信6AT变速箱,这套成熟组合能避免双离合拥堵顿挫,低扭充沛(城市通勤轻快),高速巡航噪音控制得当,适配家庭用户对平顺性的需求。 2. 底盘质感越级:基于大众MQB EVO平台打造,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挂”(同价位合资罕见),保留德系扎实感——过减速带滤震有效,高速变道车身稳,麋鹿测试达77km/h,操控极限超同级。 3. 空间实用至上:车身尺寸4629/1851/1624mm,轴距2731mm(后排腿部空间近1米);后备箱常规容积654L(放倒后扩展至1913L),怀挡设计还释放中控空间,副仪表台下有开放式储物格。 4. 智能够用不落后:14.6英寸中控屏搭载悦行OS系统(整合DeepSeek+豆包AI),支持语音控车窗/导航;虽仅基础AEB+车道保持,但车机流畅度、实用性已接近主流自主水平。 二、客观短板:成本控制下的明显取舍 1. 配置分布两极化:11.99万入门版缺电动尾门、座椅加热、360°全景影像(电动尾门仅顶配才有),而同级自主中配即标配,易让预算敏感用户陷入“加钱纠结”。 2. 内饰质感偏单薄:中控台用软质搪塑,但车门内衬、扶手以硬质塑料为主(对比哈弗H6大面积皮质包裹差距明显),且后门软包覆盖小于前门,成本控制痕迹突出。 3. NVH表现分化:低速时发动机/胎噪控制好,高速风噪显著增加;悬挂偏运动(操控稳),但非铺装路面后排能直接感受到路面反馈。 4. 品牌认知双刃剑:虽有大众技术,但捷达车标辨识度、溢价弱于大众主品牌——部分用户因“缺VW标”选其他合资,仅务实用户更看重三大件可靠性。 三、竞品博弈:合资与自主的正面PK 1. 对阵自主品牌:输配置,赢可靠性。 - 哈弗H6 第三代1.5T Max版(11.59万):优势是1.5T+7DCT(135kW)、标配电动尾门/座椅加热/HUD;劣势是底盘滤震软,高速过弯侧倾明显。 - 长安CS75 PLUS 2.0T尊贵型(12.49万):优势是2.0T动力强、双联屏+索尼音响;劣势是市区综合油耗约9L/100km(偏高)。 VS8的核心差:赢在爱信6AT可靠性、德系底盘操控,输在配置丰富度、动力参数。 2. 对阵合资品牌:赢空间,赢操控。 - 日产劲客 1.5L XV CVT(10.38万):优势是油耗低(5.6L/100km);劣势是动力弱(91kW)、配置低(卤素大灯)。 - 大众探影 1.5L 自动版(11.59万):优势是大众标;劣势是尺寸小(轴距2651mm)、空间局促。 VS8的核心差:以中型SUV定位+后独立悬挂,在空间、操控上形成差异化优势。 3. 应对新能源降维打击:存明显短板 比亚迪宋Pro DM-i(13.48万起)虽价高,但有插混(纯电71km)、DiLink系统、VTOL移动电站——VS8若想突围,需尽快推出混动版本。 四、购买建议:理性匹配需求 1. 适合人群: - 看重“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可靠性的务实用户; - 偏爱德系操控感的驾驶者; - 需大空间的家庭用户。 2. 配置选择: - 预算有限选11.99万入门版(满足基础代步); - 追求舒适加1万选智行版(得电动尾门、皮质座椅); - 北方用户/新手建议顶配(540°全景影像、座椅加热实用)。 3. 长期使用成本: WLTC综合油耗6.95L/100km,年均1.5万公里的话,油费约7000元、保养约800元,低于同级自主“涡轮+双离合”车型。 五、市场展望:德系技术下沉的机遇与挑战 捷达VS8的核心价值,是大众将MQB平台技术下放到10万元级市场——不靠配置堆砌,而是以成熟三大件提供“开着放心”的体验,精准击中“厌倦自主配置竞赛、不愿为合资溢价买单”的用户。 但要真正破局,还需调整:一是推出“配置选装包”(让用户自主组合),二是加快新能源车型研发。最终11.99万的定价能否成“破局点”,关键看消费者对“德系品质”的价值认同度。
#今年你多大,开什么车今年已经32岁了,开着这辆2021年年初入手的捷途X70PLUS, 已经五年年有余。还记得2021年正月刚过,天气还带着点冷意,我去4S店提车那天,销售笑着说"年初了车源紧张,还好确定下来昨天下定了,没耽误到您买车”。 我没急着看中控屏上的功能,先拉着爸妈坐进后排,我妈能自然地把腿伸直不用像以前那样蜷着,而我爸靠在头枕上肩膀也终于不用一直绷着。那一刻就觉得选对了!28岁选人生中的第一辆车,比起“亮眼”,却更在意“家里人坐得踏实”。 其实买车的念头,早在2018年底就冒出来了。毕竟大环境不好,相亲没个车女孩子都懒得搭理你,虽说这是不良风气,但是世道就是这么个世道!在家里老人给的二选一要不买车要不选个地方买房。不知道未婚的你们是不是也对过年的那几天一想到就打怵,反正我是年年投降,年年让他们失望。最终也是经过自己一年努力,首付7,贷款5拿下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车。决定要买车的那天晚上,我翻遍了10-15万左右的SUV,第一次看到捷途X70PLUS 的图片时,就盯着它的后排空间和后备箱尺寸挪不开眼--想着年前要是能提到车,过年走亲戚以及 开春带爸妈出门就方便了。 从2021年年初提车到现在,这辆车也早已成了生活里的“老伙计”。以前刚上手开车那怕靠着360全景影像也总是怕会剐蹭到,后来慢慢的熟悉以后,感觉360全景简直就是新手的福音,中控屏里能看清车轮边的每块转,轻轻打方向就能避开人群。 有次初春下冻雨,后视镜结了层薄冰,我盯着屏幕慢慢挪,我爸在副驾笑:“年初选车时没白盯着这个功能,比你爸的老眼靠谱多了。” 闲时最常做的事就是约朋友组队去周边游玩露营。2021年年初提车时,我还特意量过后备箱,现在每次都能塞下两顶帐篷、 四张折叠椅、一个烧烤架,甚至还有朋友的钓鱼竿。上次去水库边,朋友看着我把所有东西一股脑卸下来,拍着车门说“你这2021年年初选的车跟个小库似的能装还不颠”--其实我没刻意选什么舒适性配置,但走石子路时,爸妈坐在后排从没说过“颠得慌”,朋友也能靠在座椅上打盹。 对于我来说最意外的应该是油耗。2021 年年初提车时,我以为这么大的车油耗肯定也小不了,看这初始12个油的油耗,只能说先跑着看,坐等慢慢往下降,看到油耗从12降到10再降到9.6再到8.4一直到了现在的稳稳维持在了7.4。像打怪升级一样,每次油耗的降低都充满了欣喜,不断下降的油耗,是车技从萌新到大佬最好的证明!有次和同事聊起,他开的合资SUV比我的小一圈油耗却高2个,说“你这2021年年初选的车性价比够可以呀”,我没接话,心里却想着“省下来的油钱,刚好能给爸妈买两箱奶补补营养”。 当然,这辆2021年年初买的车也不是没缺点。刚提车那阵,车内有股淡淡的塑料味,赶上年关初春气还凉,开窗通风冷,我就买了七八包炭包塞在车里,每天中午趁太阳好开一会儿窗,大概半个月才散干净。2022年冬天,还出现过两次车机卡顿, 有次倒车时360影像突然黑了,我慌得赶紧踩刹车,重启后又恢复正常。去4S店检查,师傅说可能是系统偶尔“偷懒”,升级后就没再出过问题。还有次去商场停车场, 车位特别窄我倒着倒着就听见“砰”一声, 下车看了以后发现是右后轮蹭到了道牙。 轮毂划了道深痕,朋友说“要不换个新的? 看着怪别扭”,我却没在意:“2021年年初用到现在,这点痕迹不算啥,就像衣服穿久了有磨损,不影响穿,反而记着下次要小心,挺好的。” 有人问我:“32岁没结婚,当初怎么不选辆看起来高级点的车?我每次都笑三十岁的我,经历的多了其实也早就过了靠车撑面子的年纪。20岁时觉得车要名牌,要好看,要提速快,现在更在意爸妈坐得舒不舒服、 朋友一起出行时够不够方便,甚至是能不能装下老俩要带的各种零碎,这些细碎的需求对于这辆2021年年初买的捷途X70PLUS 刚刚好。 从当初提车到现在,仪表盘上的数字还在慢慢增加。每次坐进驾驶室,摸着熟悉的方向盘,闻着车内淡淡的皮革味(混着我妈祈福来的桂花味香包),心里都特别踏实。它没什么亮眼的标签,却接住了我这几年里所有的日常。带爸妈游玩的路途,和朋友露营的晚风,还有送外婆去医院的安心,以及那些偶尔突发的小麻烦。 32岁的我渐渐明白,好的陪伴从来不是“多耀眼”,而是“够贴心”。就像这辆2021年年初选的车,不张扬却懂我所有的需求,陪着我把日子过得安稳又踏实。或许未来某一天会换车,但我一定记得,在而立之年的开头,是这辆车,陪着我和家人走过了一段段温暖的路。
#捷途山海L7 PLUS看车打卡最近有幸与车友群朋友们组队去试驾了捷途山海L7 PLUS,一圈体验下来,感触颇多。作为一款主打家庭出行的混动SUV,它的表现究竟如何?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试驾感受! 初见捷途山海L7 PLUS实车,整体造型大气线条流畅自然。前脸封闭式格栅搭配犀利的折线轮廓头灯充满力量。车身侧面的半隐藏式门把手,让车身更显简洁美观,降低风阻成为了优势,能帮忙省点电!车尾的横贯式熏黑尾灯,点亮后效果超赞。整体的外观设计,符合当下的审美潮流,又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对于家庭用户来说,颜值这一块也拿得出手的。 一打开车门,车内空间展露无遗。我的身高178cm,坐进驾驶位,头部和腿部都有充裕的空间,不会觉得压抑。挪到第二排空间堪称豪华,腿部空间和头部空间都十分宽敞,感觉就算坐下三个成年人也不会觉得有多拥挤。第二排座椅靠背角度竟然还能调节,长途旅行时可以舒舒服服地躺着休息。第二排座椅放倒的话,瞬间就能变成一个超大的储物空间,放个一米八大床垫都绰绰有余,一家人出去自驾游,晚上在车里睡一觉都没问题。车型有五座和七座两种版本选择,七座版在满座的情况下,第三排的空间只能说还算可以,短途乘坐的话不会太难受。优势在于全车座椅都能电动调节,32种座椅组合模式,能满足各种不同的出行需求。 这次试驾我特意跑了城市道路和一些郊区路况,对它的动力有了更全面的了解。1.5T的插电混动架构动力系统真的挺给力,在城市里走走停停,纯电模式足够应对,起步轻快,加速平稳,并且没有发动机的噪音,车内感受明显的安静。切换到混动模式动力也算充沛,超车或者爬坡压力不大。发动机和电机协同工作,动力储备相当充足,即便车速超过120km/h,再加速依然很有劲儿,完全没有感受到那种小马拉大车的乏力感!在续航方面,官方说它综合续航里程能突破1000公里,但是对于这次试驾肯定是得不出实际结论来的,毕竟是试驾,人家也肯定不会同意让你去跑全程。纯电续航能满足我日常上下班的需求,偶尔忘记充电混动模式也能保证正常出行,完全抛弃对于续航的焦虑。 在车内最吸引我的应该就属于那块可偏转中控屏了就像一个大平板。导航,多媒体,车辆设置等功能一应俱全,还支持智能语音控制不用再分心去手动操作屏幕,安全性大大提高。各种主动安全系统,像ACC自适应巡航、AEB主动刹车、车道偏离预警等,开在路上感觉多了很多保障。对于刚拿驾照的新手来说应该是相当友好。舒适性方面的话,座椅感觉柔软舒适,附带有加热,按摩,通风功能。关上车门,外界的噪音被隔绝在外,车内像一个静谧的小世界!有一点让我特别惊喜的是它的对外放电功能,功率高达6.6Kw。周末一家人出去露营,带上电磁炉、投影仪,就能在野外享受一顿美味的烧烤,晚上还能看一场露天电影,简直不要太惬意! 说完了整体的试驾感受,接下来说点缺点 1️⃣冰箱配置:后备箱下沉式冰箱实用差,行驶时不建议通电如同摆设;中央扶手冰箱更顺手,该车难选配,销售说法含糊。 2️⃣ 车机芯片:8155芯片处理复杂指令不流畅、响应慢,对比新车型芯片显落后,车友吐槽跟不上时代。 3️⃣行车记录仪:除顶配全系无,当下用车环境缺它不便,后期加装麻烦,影响用车体验。 总的来说,捷途山海L7 PLUS在空间、动力和配置方面的表现也算可圈可点,算是一款适合家庭出行的混动SUV。能够满足家庭用户对于大空间、长续航、丰富配置的需求。虽然存在一些缺点,但考虑到它的价格和定位,还是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如果你最近在考虑购买一款家庭用车,不妨实地去当地的4S店试驾一下这款车。 以上就是我对于捷途山海L7 PLUS试驾过后的真实体验,加上车友群里大家的讨论,可能说得比较琐碎,但都是实实在在的感受,希望能给关注这款车的朋友一些参考,也希望厂家能重视这些问题!让整车更具性价比,省心实用!
#分享我的爱车大片提车X70 PLUS已有五年我的相册里满是它的身影,或是在湖边静谧水面倒映出流畅车身轮廓;或是在蜿蜒山路,尘土随着车轮扬起;又或是在昏暗车库,暖黄灯光勾勒出独特侧影。这些画面,没有刻意摆拍,却满是生活的温度 虽说小毛病也出现过,比如冬天冷启动,发动机噪音稍大;雨刮器偶尔发出恼人异响,不过去4S店简单调整后,就又能活力满满地继续陪伴。 X70 PLUS,不是那种第一眼就让人惊艳的车,没有天花乱坠的配置,却胜在日常开着顺手,空间宽敞到超乎想象,实实在在满足家庭的每一项需求。那些小缺点,在日积月累的相伴中,早已被我包容、习惯。就像生活,从来没有十全十美,合适、舒心,才是最重要的 。
#智能配置的心动瞬间当时对于车辆的要求还存在于大多数都有的配置,语音唤醒,360全景影像,以及防碰撞预警,车道偏离,辅助驾驶也就仅仅于此! 这些功能在现在看起来也许很一般,但当时在几年前十万左右的车上有这些功能的话,应该属于很少数了吧!...查看全文